◎丁鹏
中德汽车职业教育 (Sino-German Automotive Vocational Education—SGAVE)项目由中国教育部、德国五大汽车制造商(保时捷、宝马、奔驰、奥迪及大众)及德国合作机构(GIZ)共同推出的中国(德系)汽车机电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合作项目。
SGAVE项目于2011年正式在中国启动,2011年至2013年期间,在全国共选拔25所学校作为项目学校。2012年,我院作为第二批SGAVE项目合作院校开始组建SGAVE项目班级,每年组建一个30人的班级。
SGAVE项目在教学实施中,以情景教学模式为基础,采用工学交替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其重要特色是 “工学交替”模式下的校外实习具有一定的间隙性。学制三年,第一学年学生在校内学习,第二学年学生以校内学习为主,企业实习具有一定的间隙性,实习时间累计10周,第三学年学生以企业实习为主,企业实习时间累计30周。学生在企业的实习时间随着学习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笔者就项目班级学生的校外实习,探讨教学过程中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
间隙性的校外实习,一方面使学生巩固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并为后续学校的学习做一定的准备,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同时,校外实习巩固了校内学习的理论知识,并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另一方面,能够了解企业的文化,熟悉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管理方法,实习阶段跟车间主管、车间同事及师傅的交流合作,培养了学生的沟通、协作等社会能力。
学生在校外实习期间,将会遇到更多的实际问题,带着实习中遇到的专业问题再次进入学校学习,目的性更强。同时,教师在对各个学习领域授课的过程中,通过解决学生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对应问题开展教学,教学针对性更强。
累计一年的校外实习,学生都在同一家企业接受实习,接受企业文化、相关技术及操作规范等内容的培训,并能在毕业时在企业独立开展工作,加快了个人的成长速度。毕业后留在实习单位就业时,实现了大学三年所学的知识与工作内容的无缝对接。学生在实习阶段接受的企业各阶段的技术培训,并获得一定的专业技能,并基本能独立工作,大大缩短了企业培养员工的周期和费用。在此基础上,学生在就业初期就能充分融入到企业的各个生产环节,对企业的忠诚度很高,大大降低了跳槽率,保证了企业员工队伍的稳定性。
我院在SGAVE项目组提供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了细化,具体方案如图1所示。与一整年在企业进行实习的人才培养方案相比,项目班级的校外实习是分散在各个学期进行,尤其是第二学年的实习时间比较短,学生刚刚适应了车间的环境,却又要回学校上课,给企业的车间管理、住宿安排等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这是一般工学结合教学所不具备的特点。SGAVE项目实习持续时间长,贯穿于整个大学期间。
图1 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方案
SAGAVE课程大纲的内容包括校内学习内容和校外实习内容两部分,学生每个阶段的校外实习,课程大纲中都明确规定了相应的详细工作任务。
学生实习期间,企业将根据车间实际生产情况安排学生完成相关的工作任务。这些工作任务,有的是SGAVE课程大纲中规定的工作任务,有的是课程大纲没有规定的工作任务,最终导致学生实习内容与课程大纲规定的内容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由于汽车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实习企业接受的学生数量在2—6名之间,项目班级的实习单位至少要6家,企业之间实际工作任务的差异导致了学生之间学习内容的差异。
上述SGAVE项目学生校外实习的特点,决定了该项目校外实习教学改革必须具备自己的特色才能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
(1)SGAVE班级管理模式的转变。SGAVE班级管理模式与之前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首先从组建班级开始,采用专业理论、专业实践和面试的考核方式选拔生源,只有上述三者考核合格之后的学生才能与进入SGAVE班级。
班级运行期间,采用实践理论一体化的教室上课,理论教室放在实训室之中,采用学生理实一体化教学,使学生真正掌握相关的核心实践技能。
班级管理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行处理班级事务,并且学生班级干部采用轮流负责制,使每个学生的管理等各方面能力得到锻炼与成长。
加强对班级的人才培养模式作宣传,让学生在思想上接受第三学期开始到企业实习的模式,并积极为到单位实习作准备。
(2)教学模式的改变。为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增强学生对企业的吸引力,加强了教学模式的改革。
首先是学生期末考核制度的变化,学生考核不仅仅是体现在理论上的考试,而且要反映在实操能力上,期末考试中实际动手能力的考核所占总成绩的比重加大。
学生毕业考核制度的变化,与之前的学生相比,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增加了毕业理论与实操能力的考核,从三年所学理论知识与实操项目中随意抽取任一部分作为学生的毕业考核内容。
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与传统单纯的提高专业技能不同,SGAVE项目校外实习中,更加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其中包括对学生职业安全的常规教育,对学生操作流程与规范的教育等内容。
学生技能比赛常规化。利用专业课时间和业余时间,在班级开展车辆二级维护、发动机拆装、电器检修等项目的技能比武,形成一套特有的奖惩制度。
培养提高学生的5S管理意识、按照技术文件和规范流程操作的意识、质量意识和环保意识等,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3)加强面试前的辅导。面试环节,是企业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相互了解的环节,是企业储备员工的关键环节,所以选拔学生实习的面试要求跟选拔员工的要求是一样的,学生能否顺利进入企业实习,面试环节的表现很关键。因此,校外实习准备阶段,学校必须加强对学生面试环节的辅导,确保学生找到心仪的企业。例如,运用现代礼仪知识教会学生如何制作简历、如何搭配衣服及如何跟企业人事经理沟通交流,并邀请辅导员等相关老师对学生进行模拟面试,引导学生对有意向的企业的文化及汽车品牌有一定的了解。
SGAVE项目校外实习的特点,决定了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必须转变。下面从学校以及企业两方面阐述一下这种模式的改变。
与之前毕业实习不同,SGAVE项目实习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企业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培养学生,学生毕业后未必留在企业)。要想让企业接受项目班学生实习,必须先了解SGAVE项目、项目的人才培养模式、实习安排、实习内容、班级学生的来源、学生在源地等信息,主要通过召开两个会议来进行宣讲。
⑴经销商经理信息日活动。第三学期开学后,学校开始准备针对经销商经理召开一次会议,首先对无锡及周边地区的五大品牌(宝马、奔驰、奥迪、大众、保时捷)经销商经理发出邀请函,每家企业邀请两位员工参加,建议人事经理和技术服务经理同时参加会议。信息日活动的目的是说服经销商接受项目班学生实习。
⑵经销商培训负责人会议。学校对有意向接受学生实习的经销商进行统计,并对经销商培训负责人集中进行培训,重点介绍培训负责人的职责、学生实习期间课程大纲规定的实习内容、学生考核方式等。
在与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品牌知识与企业文化,定期制定针对学生和教师的培训计划。由五大厂商出资培训任课教师最先进的技术知识,极大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企业针对每名学生的特点制定出不同的培养计划。
SGAVE项目教师通过走进企业、与企业定期沟通人才培养模式、实习安排、课堂教学模式等,重点突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的优势。并安排人员现场参观学生的实践操作现场,切身感知学生的实操能力和职业素养。
通过以上活动,在频繁与企业交流沟通过程中,不但使企业更加了解SGAVE项目,而且使企业更加了解本校汽车系,带动了企业其他项目的洽谈,极大的增强了校企合作。
为了更好的规范和约束学生实习行为,提高学生校外实习质量,为此制定了《校外实习协议》、《校外实习学生安全教育细则》、《校外实习学生管理细则》《校外实习教师管理细则》、《校外实习教师指导手册》、《校外实习学生指导手册》等相关管理制度是校外实习顺利实施的保障。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之前,学校帮学生买好学生责任保险后,与学生和企业签订三方协议,明确在实习期间各方的责任与义务,并且一旦签订实习协议,学生的实习单位将固定在一家企业。每个实习企业都有固定的校内指导老师,定期联系企业培训负责人,了解学生的实习内容与大纲规定内容的吻合程度。对工作中没有涉及的内容,培训负责人亲自或安排其他师傅通过晚上加班、单独辅导等方式,单独给学生补习,保证实习内容符合课程大纲要求。这是SGAVE项目校外实习的特色之一。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间隙性校外实习是培养学生包括专业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企业、学校三方共赢的环节。学生通过校外实习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方法能力、个人能力和社会能力,提前与企业进行了解,实现了预就业。企业通过校外实习,提前培养准员工,并通过实习考察学生,保证了企业员工的人才质量,同时,学生对企业的满意度很高。对企业的忠诚度就会很高;对学校而言,校外实习一方面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了实习与就业的无缝对接,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校外实习的诸多优点,决定了校外实习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校外实习的管理工作中,在初次校外实习准备阶段,应积极对企业做好项目宣传、学生优势宣传等工作,加强各方面的沟通,一方面让企业愿意接纳学生实习,另一方面让学生找到心仪的企业。实习结束后的尽快做好实习总结,努力减小实习单位之间的不平衡性。加强实习过程控制,保证顺利完成课程大纲规定的实习任务。
[1]刘俊学.“准就业”:合作教育的多赢机制[J].中国高教研究,2006,(6).
[2]张绍明.校外实习基地选择标准与实习管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