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同峰
(宿州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当前农产品物流模式的实证研究
陈同峰
(宿州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现下我国农产品物流整体规划状况仍旧停留在落后境地,具体表现为下列现象:物流管制体系不够健全,尤其是在各类技术水准不高的前提条件下,涉及专业疏通人才几乎屈指可数,其间第三方物流产业模式也只是刚刚起步.为了全面适应世界经济协调发展步伐,我国必须针对此类隐患问题做出细致整改,进而开辟农产品新型流通渠道,强调多元流通主体存在的必要性.因此,有关设计主体决定利用这部分产品物流基础模式实施系统验证,并联合农产品生产、消费等影响因素进行活性因子释放,从中提炼出相关性指标数据,为不同地区农产品科学物流模式匹配提供疏导线索,进而合理预测后期经济发展实效.
农产品;物流模式;实证性;市场体制;协调发展
我国本属于农业大国,实际这方面产品数量已经位居世界排行前列;另外,因为既定人口数量影响,使得相关消费总量也持续跨越性增长.此类产品物流作为衔接生产、消费节点的必要枢纽媒介,其最终归控实效将直接影响生产、消费的对比关系.依照过往实践经验分析,涉及农产品在物流途径中的腐败案例占据比例已经达到2成左右,加上我国农产品数量基础范围较广,单位年限在这类节点上耗费的经济成本数不可估量.而发达国家由于技术设备先进,能够确保产品采摘之后都可以保存在某种相对低温环境之中,运输环节中的浪费现象并不会超出1%.所以,针对农产品物流模式进行合理改造,对于我国耕地、人力资源减少,贯彻节约型社会动机指标有着必要的辅助效应.
在农产品以及相关信息资料全数供应过程中,接收地区会对产品运输、储存、装卸以及配送等细致环节实施有机整编,包括隐藏的一切物质运动与技术信息处理行为等,确保整个体系架构梳理工作能够尽善尽美.但是,狭义层面上物流主体运输环节中运动形态各异,广义上便是突出反映物流系统功效.按照此类思路解析,围绕农产品物流服务需求指标进行全方位满足,并在提供方与信息服务部门之间建立运作协调网络,无论是物流系统疏导环节以及必要功能等都将收纳其中.
2.1 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模式
这类国家对于农产品物流行业相当重视,疏导过程中经济应用供应链思维角度进行细化要素有机衔接,并且在长时期创新技术挖掘、扶持下,形成十分先进的运作体系.这种物流渠道的形成,相应地受到社会经济体制、农业生产技术限制.上述影响实效与当地政策支持力度是分不开的.最近阶段,当地开始全面制定法规制度进行物流产业结构调试,并且为了进一步适应发展节奏,有关部门决定借助政府宏观引导功效,确立现代化物流、经济同步发展目标.这方面工作处理最好的代表包括东亚、西欧以及北美地区,尽管异质化途径特征变化万千,但是都基本秉承一个核心原则,就是在成熟流通模式的背后融合市场、信息、产业化要素,能够自觉适应不同地区现实状况,确保农产品消费对物流体系的辅助价值.深入探析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将必要规划经验吸收,对于我国开创全新农产品物流体系意义重大,是提升现代化经济效益的必然选择.
而东亚模式主要利用韩国、日本作为代表,其深刻凸显批发市场的主渠道地位,同时应用拍卖制度构建创新市场验证体系.产生此类现象的具体原因,是此类国家自然条件不足以平均划分给全部国民,于是家庭小规模农业生产便成为主流;而经济体制层面,任何粮食供应都是在政府统一管制范围下进行生鲜产品自行流通,生产者基本没有机会与经销商对接,批发市场主流地位凸显,并形成以日本为代表的“批发市场-农协-农户”的东亚物流管制形态.批发市场作为整个物流活动中的核心枢纽,可以尽量迎合买卖双方在交易空间、成本方面的改造需求,也正因此被誉为解决小规模农业生产活动与大市场流通空间矛盾危机的杀手锏.现在,东亚物流规划手段对于韩国等农产品流通环境比较适合,但是面对零售终端与互联网技术的崛起迹象,此类运作技巧也正逐渐转变.具体来讲,以日本为代表的东亚农产品物流模式形态特征表现为:
首先,人口与土地资源的矛盾状况愈演愈烈,批发市场便主动承接流通主体工作职务,这是东亚国家普遍特性,使得生鲜产品生产活动分散开来,特别是家庭小规模生产现象广泛拓展,蔬菜、水产品等自由流通于批发市场.例如:在日本地区,果蔬类农产品在市场内部占有率已经高达80%以上.
其次,流通步骤过于繁多,成本数量偏高,但实际销售价格还算公道.日本在处理这部分物流产业过程中,因为流通渠道的复杂特性影响,使得批发活动必然经过两级交易程序,包括供货组织、中间批发个体以及零售组织在内,流通过程呈现为:“生产主体-上市集团-批发个体户-中间批发媒介-零售单位-消费大众”,虽然流通过程涉及细化因素众多,但是批发市场大多数仍旧选取投标、预售交易方式,因此后期销售价格不会产生过度波动反应.
再次,批发市场现代化技术应用水平较高.在此条件下,包括商品分级整理、后期加工改造、质量验证、结算管理、代理储运、保险等配套功能等全部交由计算机处理,关于人工统计带来的混淆迹象基本可以排除.
最后,流通行为更加规范且效率较高.日本当地对于农产品流通法规建设工作十分重视,沿途各类规范指标排列规则相当明确,对于其物流产业系统化发展辅助功效深刻.
2.2 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状况
虽然长期以来我国在这方面工作已经颇有成就,但与上述发达国家相比仍旧具有较大差距,单纯凭借农产品物流技术功效分析,成本数量过于高昂,技术应用效率低下,高效管制体系尚未建设完全.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程度各有差异,造成农业发展局势处于极度不平衡境地.现在普遍应用的农产品物流模式表现为:“超市-农户”、“加工企业-农户”、“批发市场-农户”等,单位研究活动也只是在理论空间内徘徊.依照宏观层面观察,我国这部分物流模式,无论透过生活或是流通阶段认证,都未能逃脱传统结构限制,基本难以适应现代化综合发展需求.改革开放政策已经实施三十余年,涉及细化财政、金融投资等行径对于农业基础建设贡献良多,但迫于二元经济结构以及农业生产实力影响,我国部分农产品批发市场内部流通设施过于简陋,涉及必要的检验、冷藏系统匮乏,加上车辆进场管理活动拥堵,实际物流管制效率十分低下.尤其作为县乡农产品流通项目,交易市场专业意识不足,交易活动多在露天场所进行,包括摊位出租与自由交易等初级经营管理行为等泛滥不止;县城超市规模不大,营业额简直少得可怜,并且未能延伸到乡村,难以全面满足农副产品增收需求.因为这类产品对于交通运输以及储存技术要求严格,但是我国却偏偏在这方面马失前蹄,无法为易腐产品提供低温保护环境,造成经济损耗与物流费用过高现象,不利于产业可持续发展.
最近阶段,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厥,包括注水猪肉、蔬菜农药残留等,造成社会大众的反感,这对市场监督部门提出严重警告.因为我国在这部分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活动正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包括必要法令都尚未整合完全,因而交易秩序一片哗然.具体表现为:第一,渠道体系中的农村合作社以及经纪人法律定位、约束力度不够;第二,农产品交易规则缺失,直到今日系统性的经济法则也尚未颁布完全.另一方面,产品采摘动作尚未经过专业技术指导,中立性检测机构不能及时到位,对于不合格产品处理结果不够科学,就连后期预防措施也都模棱两可.总的来说,我国现行农产品市场法规不够健全,关于细化执法与操作行为难以深度落实,相应地消弱了法律的严肃地位功效.
我国必须全面引进先进国家管理技术,同时依照国家协调措施改造必要物流运作模式.需要注意的是,农产品物流绝不仅仅是过往的“超市-农户”等结构形态,必须拓展更加先进的技术标准,例如:“政府-农业合作社-企业”管制方式等.由于这部分产业发展核心动机要领在于增加产品附加值、减少实际流通费用、扼制不必要的资源损耗,透过某种角度规避市场风险隐患.为了确保整个物流体系能够健康发展,必须借助各方媒介实施系统性整改,政府有必要提供公共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并借助农业科研、教育、理念推广等渠道灌输支持动力,而农户联盟更应拓展规模销售范围,尽量在商品规模交换的基础上,互惠互利;企业还应为农业生产活动提供指导经验,必要时注入合理数目资金,促使生产服务环节能够得到有机分化,逐渐过渡成为新兴涉农经济单位.
3.1 加大现代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
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应该重点列出专项资金,加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科技研发以及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投入.通过倾斜的税收、财政等经济杠杆,近期优先向农产品物流基地、保鲜冷藏和信息平台等基础设施项目倾斜,着力改善与农产品流通密切相关的公路、铁路、航空、航海等交通运输条件;重点加大物流科研投入力度,提高我国农产品物流技术的专业化水平.
3.2 进一步加强现代农产品物流的信息体系建设
应用计算机网络将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连接起来,通过EDI(数据交换)和POS(时点销售信息)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和交换,建立农产品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达到整个产业链上的资源共享、信息共用;实现市场内部管理的信息化,包括交易结算、物业管理、客户管理、财务管理、人才管理的信息化;通过网络和其它媒体让农产品信息真正进村入户,切实为农户和龙头企业提供前瞻性、引导性的市场信息,减少农产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盲目性.
结语: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对于农产品实用价值需要加以科学调试,确保内部流通环节的通畅效果,为整合多元经济元素提供适应基础.规划过程中涉及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任何细节处理不当都将直接影响整个社会局势的稳定.针对这部分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进行科学整改,绝对有利于改善农产品批发市场现状;进而全面促进交易体制升级效率,丰富市场业态形式,完善内部设施器材,提升服务能力,最终完善整改规划体系架构.
〔1〕魏国辰.提高生鲜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探讨——深圳“布吉模式”的启示[J].物流技术,2009,11(02):103-105.
〔2〕龙瑞红.我国农产品物流模式分析及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23(21):89-90.
〔3〕郑辉容.基于物流管理的零售环节商品安全保障[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02):122-124.
〔4〕王静.中国农业供应链信息共享的激励机制研究[J].河北学刊,2010,13(01):77-79.
〔5〕程蕾.我国农产品物流模式的实证研究——基于各省市的聚类分析法[J].财经问题研究,2011,15(02):63-66.
〔6〕孙晓涛.论农产品物流信息标准化体系构建[J].湖北农业科学,2012,19(14):89-91.
F752
A
1673-260X(2014)11-0091-02
宿州学院一般科研项目皖北小麦供应链战略联盟构建研究(2013yyb09);企业跨国并购文化整合模式分析——以中联重科并购CIFA为例(2013yyb29);宿州学院教学研究项目“应用性本科高校税法课程实践教学研究”(szxyjyxm201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