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 芸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给传统媒体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从2013年开始,新闻客户端成为继微博、微信之后的第三大移动传播平台,并正在成为移动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和舆论宣传的重要阵地,也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的潮流所向。
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的特点。2013年新闻客户端发展伊始,由于在移动互联网上推广和获取用户的成本很高,传统媒体大多入驻由门户网站创办的客户端平台,比如“搜狐新闻”“网易新闻”等,依托其庞大的用户资源传播自身的优质内容。这种“借船出海”的方式投入小、见效快,但是传统媒体作为内容提供方,受制于人,在很多方面缺乏自主权,在与平台方的博弈中处于劣势。
随着新闻客户端应用市场的扩大,传统媒体开始自主研发独立新闻客户端。目前,除了《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外,实力强大、经济基础雄厚的地方传统媒体也投入大量人力、财力,推出各自的新闻客户端产品。以河北省为例,《河北日报》的“在河北”、河北电台的“即通”、河北电视台的“冀事儿”、《唐山劳动日报》的“掌上唐山”等新闻客户端都已开通上线。这类客户端能够充分利用传统媒体的内容资源和品牌优势,通过个性化的产品开发,形成易于识别的一体化品牌系统。但由于缺乏前期的用户支撑,市场开发难度较大,经营维护成本也较高。
新闻客户端的用户需求。新闻客户端的信息传播推送及时、专属性强、植入了社交互动基因,使用户可以随时参与、分享、交流新闻阅读体验。这些传播特点影响着新闻客户端用户的使用偏好。
第一,内容偏好。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既要秉承传统媒体的个性风格,又要体现移动传播的特定要求。信息内容要短小精悍,浓缩新闻价值,能集中传递有效信息,随时追踪社会热点;内容要分类清晰,语言生动,突出新闻主题。
第二,用户体验。移动互联网用户最主要的信息需求是获取新闻。对于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来说,先天的内容资源优势是吸引用户的根本,但同时也要尊重用户的信息消费习惯。“移动必社交”是移动互联网信息传播的黄金定律,新闻客户端的新闻资讯既要高效到达、读取方便,还要让用户能够随时随地参与互动,整体设计要彰显人性化,提供体验式阅读。
第三,贴心服务。新闻客户端的用户与传统的媒体受众相比,更加注重“享受”新闻产品,因此新闻客户端不能像传统媒体一样把受众“同一化”,必须将每个用户视为“独一无二”。传统媒体的新闻客户端在坚守原有风格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大数据优势,根据用户的信息应用习惯提供专业化、针对性强的服务,包括新闻定制、推介广告游戏、提供社交信息等。
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传统媒体开发新闻客户端有其自身的优势,如拥有优质新闻内容、具有强大的社会公信力和完善的新闻生产机制、专业的人才队伍等。但是,传统媒体必须适应新闻客户端的传播特点才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当前,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面临来自三个方面的挑战。一是媒介融合带来的用户竞争。新闻客户端融合了文字、图片、声像等多种媒介传播形式,打破了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界限。各类传统媒体都使出“十八般武器”同台竞争,淡化了各自的固有优势,争夺用户的竞争会更加激烈。二是与其他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市场竞争。移动互联网上大量的游戏类、社交类、工具类APP应用均拥有庞大的用户,这些应用的受欢迎程度远远超过新闻客户端产品。三是与门户网站和聚合类新闻客户端的资源竞争。门户网站创办的新闻客户端拥有自身的优势资源,比如,腾讯新闻继承了社交基因,网易新闻延续了品牌口碑,百度新闻拥有强大的用户基础。此外,“今日头条”等聚合类新闻客户端有坚实的技术支撑,也对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带来强劲冲击。
目前,新闻客户端已经成为媒体竞争的重要战场。较早涉足客户端的传统媒体,有的发展势头正劲,有的还在艰难摸索。地方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的建设总体处于助跑起步、蓄势待发阶段,如何大胆探索、借鉴创新,以实现新旧媒体的无缝对接、融合发展,是当前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面临的重要课题。
地市级媒体客户端率先试水,在探索中创新。河北省地市级媒体较早涉足客户端开发,2013年4月22日,石家庄广播电视台的“雪梨手机台”客户端上线;2013年6月18日,《唐山劳动日报》推出“掌上唐山”新闻客户端。他们凭借地方媒体的精准定位,服务当地用户,融合特色资讯与服务,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以“掌上唐山”客户端为例,不仅为用户提供实时更新的新闻资讯,即时推送热点新闻,用户还能根据兴趣订阅喜欢的新闻集群,并随时分享到新浪微博、腾讯微博、腾讯微信等社交媒体中。“掌上唐山”还实现了很多便民服务功能,用户可以轻松用手机查询本地航班、列车时刻、车辆违章、天气预报、即时路况等信息,做到本地信息一站查询。“掌上唐山”荣获2013年度中国报刊“金推手奖”优秀品牌新媒体奖,全国仅有三家传统媒体客户端获此殊荣。
石家庄广播电视台“雪梨手机台”整合全台的音视频资源,为用户提供丰富的直播和互动节目。2014年10月30日,石家庄广播电视台与全市各职能部门合作,推出全省首家政府公共服务平台——“无线石家庄”客户端。作为石家庄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线石家庄”依托石家庄广播电视台的丰富内容资源,在新闻资讯以外,为用户提供实时公交、路况、旅游信息、自来水、居民用电、有线电视、长途客票、医疗卫生、先锋书库等17项便民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市民的日常生活。
省主流媒体客户端产品集中上线,打造融媒体矩阵。2014年下半年,河北省主流媒体把客户端建设作为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工程,客户端产品密集上线。7月18日河北广播电台“即通”客户端上线;8月20日河北电视台“冀事儿”客户端开通;9月28日河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在河北”客户端上线。
这些客户端都是传统媒体内容在移动互联网上的重要出口,各具特点。河北电台“即通”客户端以音频为主,发挥了广播的传统优势,整合特色频道、特色栏目、特色主持人等丰富资源,实现资讯传播、生活服务、娱乐等多重功能。用户可以进行即时路况查询、最佳路线导航、实时路况爆料,还可以发布救援信息,开展应急互助、公益捐助等行动。河北电视台的“冀事儿”主打影像随时拍,将其作为增强用户黏性的杀手锏。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的“在河北”则依托《河北日报》的党报公信力,融合数字报资源,优化便民服务,在新媒体舆论监督领域大胆创新。“在河北”开设了投诉爆料专区,搭建移动终端的网络问政平台,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正能量。值得一提的是,“在河北”还同期推出了国内首家公共移动数字图书馆“书香河北”,用户注册登录后,即可下载或在线免费阅读万余册正版图书。这是主流媒体在新时期发挥文化服务功能的新尝试,既是一项公共文化惠民工程,又能借此增强用户黏性。
虽然这些主流媒体的客户端上线时间很短,但已蓬勃发展、生机盎然。河北电台的“即通”客户端多项技术全国领先,研发了全国首例自助免费挪车服务。开设的“帮忙”模块依托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专题节目《992大家帮》,打造成随身相伴、全天候不间断的互帮互助平台,并且以“公益众筹”的新模式开启了爱心公益的新篇章,发起的“希望行动——让板凳男孩站起来”“爱心助学圆梦行动”共筹集善款近60万元。截至9月底,“即通”客户端上线仅仅两个多月,用户量就达到82600,活跃用户度达88.3%。
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的发展态势蒸蒸日上,但由于新闻客户端是一个新生事物,必须在不断摸索中提高内容与渠道的适配度。目前,客户端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第一,缺乏特色亮点,仍存在同质化现象。从河北省已经上线的几家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来看,开发和设计思路都是秉承新闻加服务的模式。由于新闻资源有限,各家客户端在新闻内容、编排方式上多有重合,没有突出各自的特点,缺乏独家资讯内容,客户端的“识别码”不清晰。这种同质化竞争既造成资源浪费,也不易培育长期稳定的用户群。
第二,新闻传播尚未实现传播形式与移动终端的完美融合。客户端是传统主流媒体内容资源在移动互联网上的集中展现,既要保持各个媒体的鲜明特点,还要尊重手机用户的使用偏好。目前,由于时间较短,“在河北”“即通”“冀事儿”等客户端还没有找到呈现自身优质内容的完美形式,仅仅是把原有内容从报纸、收音机、电视上移植到手机终端,没有充分尊重手机用户的信息阅听习惯。报纸还是几千字的长文,广播还是30分钟以上的节目,可对于移动用户来说,很少有人有时间和耐心阅读或倾听超过500字的新闻,这种新闻传播方式明显有悖于手机用户碎片化的阅读习惯。
第三,用户体验需要进一步优化。良好的用户体验是客户端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河北省主流媒体的新闻客户端还处于摸索爬坡阶段,技术和内容、服务的贴合度有待完善,从界面风格、加载速度、模块设计、操作流畅度等方面,都还有很大的改进和提升空间。
在当前复杂的互联网传播环境下,迫切需要主流媒体发挥公信力、权威性等优势,通过科学合理的内容建设和及时互动的舆论引导,把新闻客户端打造成为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的新平台。
强化互联网思维,抢占新兴资源。近10多年新旧媒体之间的竞争是技术主导的传播理念、传播方式之争。网络时代的信息技术瞬息万变,传统媒体作为新技术的“二传手”,一直处于亦步亦趋的被动地位。《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特别强调,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当前移动互联网的新闻竞争很大程度上是资源的竞争,谁先抢占资源谁就赢得竞争优势。由于观念和技术的原因,传统媒体进军移动互联网的时间较晚,用户资源、市场资源基础薄弱。要想在媒体融合大潮中跻身快车道,实现“弯道超车”,不能盲目前行,必须用互联网思维统筹发展理念,找准定位,明确内容生产、品牌经营、服务拓展的方向,对媒体全部生产经营和管理规则进行流程再造,以抢占移动互联网的新兴资源。
夯实传统媒体优势,增强内容聚合力。传统媒体开办客户端较门户网站落后一步,在人才、技术、用户资源等方面差距明显。因此,想实现后发致胜,建设的着力点必须立足自身优势,增强内容聚合力。目前,多数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内容零散、编排程式化、主次不分明,绝大部分仍是照搬传统媒体内容。如果不打破这种“新瓶装旧酒”的僵化模式,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就仅仅是简单的物理堆砌,难以实现深度融合、一体发展。
新闻客户端是传统媒体内容资源在移动互联网上的输出渠道,背后有大数据和用户数据库的支持,能够准确清晰地追踪用户的使用习惯、关注热点。传统媒体要利用这个渠道促进传播关系转型,促进内部新闻生产流程的转变,增强内容聚合力,实现新闻信息的个性化、定位化、精准化的传播。
开发特色内容产品,避免同质化竞争。新闻客户端是传统媒体转战移动互联网的新战场,特别是在中央全力推进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媒体的客户端即将迎来发展的春天,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面临激烈的竞争。对于同一区域的地方媒体而言,由于新闻资源的要素禀赋相似,新闻客户端的内容产品极易出现同质化现象。如何在有限的用户市场上吸引并留住特定用户?这需要各家媒体根据自身定位和长期形成的品牌优势,开发具有自身特色标识的新闻客户端产品,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新”,实现错位竞争、优势互补。从媒介形态看,报纸的深度报道、广播的移动收听、电视的互动娱乐仍然是固有优势,客户端的内容建设也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开发创新。地方主流媒体有很多品牌资源,包括名节目、名栏目、名记者、名主持人等,多年积累的优势资源如何在客户端精彩呈现?老品牌如何绽放新光彩?这些都是传统媒体客户端建设中亟待探索研究的重要课题。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提供高品质服务。长期以来,传统媒体习惯了居高临下、我说你听的传播方式,缺乏俯下身子倾听用户需求的主动意识。满足用户需求是移动互联网各类应用的生存之本,也是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建设的导向。首先,应对传统媒体进行精确的受众分析,了解这些潜在用户的信息需求。其次,要利用客户端后台的大数据资源密切追踪用户的应用习惯,提供高契合度的内容产品。最后,建立长期的用户跟踪维护体系,随时掌握用户需求。新闻的个性化推荐不同于商品推荐,阅读兴趣的习惯性与关联性远没有日常生活用品强,仅仅基于历史数据挖掘而持续推荐同一类型、同一专题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如何将用户的兴趣图谱与时下的流行、热点相结合,尽可能触及用户兴奋点甚至培养用户的新兴趣点,才是王道。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必须建立以客户端用户使用率、活跃度、满意度为指标的评价体系,逐步代替发行量、收视率、收听率等传统评价标准,根据用户需求提供高品质服务。但同时也应注意,主流媒体肩负着舆论引导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使命,满足用户需求并不是迎合用户的庸俗趣味,要用贴心的服务、权威公正的报道、高效便捷的互动培养用户需求。
加强人才、技术储备,补齐发展短板。人才和技术是媒体融合发展的基础与先导。在技术先行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没有技术支撑,传统媒体难以吸引“尝鲜思维”严重的用户。传统媒体只有大力加强人才培养、引进,才能弥补技术落后的短板。主流媒体应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编辑记者优先向客户端供稿,向“全能记者”转型;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吸纳优秀的技术人才,建立自己的技术研发团队,掌握客户端优化升级的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