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辅导员队伍面临的困境与对策分析

2014-03-28 19:39房晨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22期
关键词:队伍辅导员院校

房晨

(淮阴工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地方本科院校辅导员队伍面临的困境与对策分析

房晨

(淮阴工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文章围绕地方本科院校辅导员工作,对队伍现状和面临的困境进行探索与分析,并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及对策提出有益建议,为地方本科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等提供一定参考.

地方本科院校;辅导员;困境;对策

高校的主要职能是培养人才,一切工作以育人为核心.毫无疑问,在高校的全局工作中,重中之重当列教学工作、学生工作等,在学生工作中,高校辅导员队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主力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关键与重要保证.自1953年清华大学首次建立辅导员制度,历经60余年的角色、职能及社会期待的转变,至今全国专职辅导员队伍已超过12万人,表明国家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视.但是在地方本科院校,特别是本科办学历史不够悠久的高校,建设一支优秀的辅导员队伍还面临许多困境,本文围绕这一问题进行探析,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与途径.

1 地方院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与困境

1.1 辅导员队伍的现状

地方本科院校不同于传统的学术型大学,大多定位为教学型学校,立足于地方办学,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高等教育学术性与技术性的有机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早年,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大多实行的是:党总支—团总支--班主任体例,随着2004年和2006年国家分别颁布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等文件,高校相应地出台辅导员工作条例等,逐步按照人员配比、运行要求等建立辅导员专职队伍.目前,辅导员队伍发生了较大改变,宏观上看整个辅导员队伍以逐年社会招聘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员为主.因而队伍构成呈现年龄轻、工龄短、多学科、低职称的特征,一方面这支队伍具有热情与活力,思维方式更贴近学生,各有学历背景能够优势互补等优点,但是另一方面也存在着潜在的不协调性,例如,对未来的期盼,对角色的定位,对职业的认同感、归属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的实战经验不足等等,诸如此类的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队伍的工作质量、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阻尼着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推进进程.因而,高校需要关心辅导员的进步与发展,深入研究与密切关注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工作.

1.2 辅导员队伍面临的困境

第一,角色与职能的定位.地方本科院校是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的主力,目前,高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远不只是传授知识,更多的在于管理,特别是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任务更显重要,这是由其整体生源情况所决定,在现实的“割韭菜”式高考按分论等的录取中,地方本科院校的生源质量远不如重点高校,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学习与生活习惯方面存在问题,表现为思想上松散,上进心不足,缺乏远大目标与志向,生活上自我管理与自我控制的能力弱,不能吃苦耐劳,学习上态度不够端正,学习的韧性与耐力不足,学习的意志与品质不够理想,缺乏自主学习的精神等.诸如此类,需要下大力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强化上进心,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热情与动力,挖掘潜力树立良好学风等.然而,目前高校内对辅导员群体的角色定位趋向多元化、综合性,常常把与学生有关的事情都认为是辅导员工作的职责与范畴,把辅导员当成包罗万象的全能型人才,使之压力增大,角色冲突加剧.这种对辅导员多重角色的校园文化土壤模糊了其本来的角色与职能的定位,不利于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全员育人的文化氛围建设.

第二,社会期待与职业认同.在高校中辅导员的作用与重要性是无可置疑的,他们既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又是学生成长的导师、发展的知心朋友,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国家对辅导员工作寄予厚望,力图使辅导员队伍成为学生政治上的指路人、思想上的引领者、事务上的协调者、心理上的行家里手等多重角色,他们承载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职业生涯设计、创业就业指导等诸多任务.社会期盼着辅导员能够是政治上成熟、品德上高尚、业务上精良、责任心上高度负责的教育工作者,既有知识与文化,又有职业能力,既脚踏实地,又精明强干,力使学生喜欢、家长放心,办出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赋予了辅导员这一特殊群体光荣的时代使命,这是人们追求的境界.但是客观地看,有历史的惯性与因素,也有现实的文化土壤,在理想境界与社会价值取向之间,在社会期待与现实认知、认同度方面等,出现严重的不协调与不平衡性,还存在着有待解决的矛盾与难题,例如:对辅导员的“三不像”(不像教师、不像干部、不像专家)的偏颇看法,认为辅导员是“万金油”,尚存不重视辅导员工作的校园意识,等等,这种现象使辅导员感觉自己被“边缘化”,难找“归属感”、“成就感”,影响着工作积极性,威胁着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与稳定,需要引起高度关注加以破解.

第三,职业化与专业化.高校辅导员有其独特的工作领域、任务与方式,具有独特的知识体系、规范与职业文化,有着其他不可替代的职业要求.从所具备的职业属性上看,强调高校辅导员应该职业化,教育主管部门界定高校辅导员属于教师队伍,而不是单纯的传统管理者,职称上隶属教师系列,给辅导员提供了专业学科序列和职业化发展的空间与线路,同时明确了辅导员的职责范围.但是,由于受到职业认同度的外部环境影响,特别是在地方院校中更是如此,以及个体化的内在价值取向中对自我认同度、自身岗位满意度的影响,使得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路径、标准、制度、发展体系等的根基受到一定冲击.再者,如前所述,地方院校中辅导员队伍还是一个年轻的群体,在社会阅历、个人经验、知识储备以及意志品质等诸多层面还处于自我完善与更新的时期;而辅导员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存在着诸多现实因素的差异性,心理、思想和行为方式等的多样性,需要辅导员队伍在角色更替、社会责任转变的过程中,乃至职业化的全部历程中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以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作支撑,有一定的学科依托确立专业地位,以专业化的水平与内涵驾驭于本职工作,这些矛盾与困难存在于现实工作的实践中.

2 地方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与对策

针对辅导员队伍的现状与困境,结合地方院校的实际,制定对策,选择有效建设途径.

2.1 领导重视,人文关怀

论及辅导员的地位,一来辅导员工作本身固有重要性,二来这样重要的工作要引起广泛的重视,三是通过辅导员群体的共同努力取得实效,打造品牌效应与影响力,力使彰显度、认同度的自然基础牢固.创造尊重辅导员劳动及其地位的学校文化氛围,客观公正地对待辅导员工作,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物质待遇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及人文关怀;把辅导员队伍建设列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注重辅导员的培训培养与提高,诸如:对辅导员进行专业化培训,利用假期针对辅导员开展专题培训与训练,平时开展辅导员工作专业技能竞赛,开展不同校际间的学习交流,支持辅导员参加国内外相关研讨会议,有条件的选拔辅导员开展国际学生管理工作交流与考察,开拓辅导员的国际化视野,拓展知识面,积累管理经验,有效提高辅导员的管理水平与队伍建设的专业化程度,激发工作热情,提升工作水平,增强辅导员工作的社会认同,强化辅导员的社会责任感.

2.2 健全机制,科学运行

以制度作保障,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辅导员选拔制度、培训制度、考评机制等,尤其重要的是激励机制,激励辅导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使辅导员队伍的建设、管理、提高等工作运行在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2.3 建设团队,优势互补

类似于教学科研工作中的“教学团队”、“科技创新团队”等,为增强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兴趣和归属感,稳定队伍,优化结构,提高管理效率、水平与研究能力,营造和谐包容的文化氛围,构建学习型队伍,促进专业化进程,可以在同一学院或跨学院建设“辅导员团队”,以“项目化管理,目标化推进,责任化发展”,实现互助共享、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科学发展,突出“协同”理念,发挥集体整体优势,增强辅导员队伍的凝聚力、执行力,打造优秀“辅导员团队”,以品牌发展战略引领群体工作上水平.

2.4 立足职业,强化专业

辅导员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本职工作,乐于辅导员工作的职业生涯,世界上最有意义和充满多变与挑战的事就是与人打交道,而大学生恰是充满生机与活力、蒸蒸日上的群体,在开展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同时,辅导员也在不断地自我提高、发展与完善.认同职业,用真诚、爱心与热心对待学生和本职工作,以自身的特长、个人人格魅力影响学生,陶冶学生道德情操,立德树人.与此同时,辅导员应加强专业的理念、知识与能力等的学习,不断丰富自身知识体系,增加自身知识储备,拥有必需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思想素质和个人修养.在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实践中不断创新工作理念,以踏实的工作作风践行职业价值观,切实把握好学生工作的正确轨道,用事实与成绩回答较高的职业认可与专业地位.

2.5 挖掘资源,专兼结合

对于地方本科院校,学生显得更为“难管”,需要探索与寻求多元化的学生工作途径,充分利用校内外潜在的育人资源及力量.例如,(1)在校外,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平台与学生家长保持联动,学生在校的思想动向、行为表现、精神面貌、学习状态、学业预警等,需要家长知情与关心,突出“精细化管理”理念;聘请社会行业专家定期开展行业与形势报告,对学生进行信息传递、成才指导等;(2)在校内,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聘请专业教师给学生学业指导,实现“导学”,发挥专业教师的自身优势和教学、科研影响力,融德育和思想教育于专业教育活动之中,实现全员育人.同时,通过社会力量的参与及高校“三育人”的过程,潜移默化地也使人们在思想上、观念上更重视现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

〔1〕潘晴雯.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路径选择[J].江苏高教,2010 (1):123-124.

〔2〕卢静,张洪高.高校辅导员差异化角色定位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4(20):33-35.

〔3〕李莉.对专业化发展下高校辅导员角色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2):13-14.

〔4〕吴勇.高校辅导员团队文化建设策略[J].教育探索,2014 (3):107-108.

G645

A

1673-260X(2014)11-0198-02

猜你喜欢
队伍辅导员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还剩多少人?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