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创新:信息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4-03-28 19:28程增俊
滁州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政治传统思想

程增俊

方法创新:信息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程增俊

信息网络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立足网络化背景,转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注意把握大学生网络热点话题,加强网络舆情研判,适时加以引导;利用网络新媒介,将网络技术与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衔接,不断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新理念,以及教育方法的具体创新和综合创新,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信息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一、转变传统观念,促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方法理念的创新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和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在高校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方法体系,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是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一次又一次涤荡着人们的心灵,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也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面临困境。为应对现代化和信息网络化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教育方法创新已势在必行。理念创新是方法创新的前提,只有理念转变了,才能有新的思维探寻更为合适的创新方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需要以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正确认识为前提”[1]1,信息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主体依然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因此,努力促成教育者转变传统理念,培育他们的方法素质和创新方法的能力至关重要。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更多地强调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及其权威,教育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始终起着主导作用,即使在实行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依旧具有较强的权威性。教育方法也多采用课堂授课,课件辅助,黑板板书,理论灌输等方式方法。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缺乏学生的积极参与,方法单一,吸引力不强。很显然,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谈不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信息网络时代教育者的权威遭遇全新的挑战,网络信息的多样化,信息传播的便捷化,为高校大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参考。同时,信息网络平台也培育了大学生追求个性,崇尚自由、民主、平等、开放等新观念。这些新变化对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及对网络技术的掌握和运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如果信息传递不新,理论讲解不深,抑或语言表达过于书面化,都不会引起他们关注和兴趣,有些大学生甚至当面提出“另类”的看法,令教育者始料未及。鉴于此,教育者必须树立全新的理念,切不可以先知者自居,而应该躬身求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和信息网络的关注点,及时调整教育方式方法,与大学生建立多种方式的互动关系。只有这样,才能顺应发展大势,深入思考方法创新的理念和路径。

二、加强网络舆情研判,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领方法的创新

大学生网络舆情具有广泛性、群体性、阶段性和爆发性等特点,与国家、社会、学校的热点事件有关,牵涉他们的自身利益。一般通过论坛、BBS、贴吧、微博、QQ空间等平台展开激烈讨论,短时间内形成强大的网络舆情,引发校园热点、社会关注,进而对大学生的价值判断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大力提升教师的网络舆情研判能力,并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结合。

首先,关注网络舆情,转变教育方式方法。解决思想问题要与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相结合。传统的思政课教学内容有一定的滞后性,强调知识的理论性,忽略了人的思想行为的实践性和因变性,有时会因外界事件激发产生应变反应,动摇原本确立的价值观念。“主体的需要和目的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由主体所处的客观条件,主体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以及一定历史时期的特点决定的。”[2]2为此,教师备课前要注意了解大学生网络舆情,在教学内容安排上适当穿插网络上关注的热点问题,并加以评析,让学生在教师的理性分析中,科学看待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一些负面消息以及热点话题,以主流的声音来影响大学生的判断和认知。学校可以开放校园在线咨询,论坛等,定期对校园热点问题展开网上交流讨论,并由政治素养较高的教师直接在线和学生互动,帮助学生释疑解惑。同时,还可以通过校园在线,运用“议程设置”等方法,合理引导大学生关注的网络话题。论坛、贴吧、BBS等是大学生展开讨论,获取信息的主要场所,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中心议题”的方式,尝试引导舆情,营造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学校要加强网络技术支持,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开设心理咨询热线,丰富教育形式方法,为大学生提供丰富有用的信息,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

其次,熟练运用网络技术,探索教育引导约束机制。胡锦涛指出:“要认真研究互联网对青年带来的影响,努力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打好网络宣传教育的主动仗,努力使互联网成为广大青年获取信息的新窗口和接受思想教育的新途径。”[3]这就要求教育者主动占领网络新阵地,正确对待机遇和挑战,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平台,立足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发展需求,探寻多样化的教育方法。大学生是信息网络世界一支活跃的群体,他们好奇心强、求知欲旺、接受新事物快、但是判断能力弱,特别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与误导。目前网络信息鱼龙混杂,在为大学生提供快速检索、了解时事信息的同时,诸多网络谣言、色情暴力、网络诈骗等也时常出现,使大学生对社会认知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网络日益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各种文化相互交流交融交锋,某些宣传西方宪政民主、普世价值、新自由主义等错误思潮和主张,以及对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质疑的言论出现在个别论坛、微博上,对涉世不深的青年大学生带来困惑,使原本确立的价值观念产生动摇。这对教师而言,将意味着比以往承担更重的责任和任务。他们不仅仅是传道者,更应该是优秀的网络引导者,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理想信念,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自觉遵守网络规范,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路人。

三、利用网络新媒介,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方法的创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最基本的途径依然是课堂教学。多年来,坚持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们,为了提高教学实效,使出了浑身解数。有的甚至在课堂上把自己打造成演员,说学逗唱样样不落,以期调动大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然而,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传统的讲授方法似乎一夜之间被消解了。大学生活的诸多方面已经实现了信息化,人手一部手机,开通了联网业务,条件稍好一点的学生,也拥有了电脑自由上网。因此,他们和教师一样,对信息资源的获得及时便捷,教师课堂上传递的最新信息,只要他们动一下指头就会了然于心。教师课堂上引经据典或刻板的理论灌输等,往往效果不佳,甚至不受欢迎。

教育与现代科技几乎从未分离,从幻灯片、录音机、电教化到现在广泛使用的多媒体技术就是很好的例证。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几乎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教师通过一些音像、视频、PPT等手段,使刻板的理论鲜活起来,枯燥的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有的教师甚至利用网络课堂、班级QQ群、微博等手段使教学内容丰富起来,有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不过,从实际运用的情况来看,不太理想,主要体现在部分教师的观念上,特别是一些上了年纪的教师,他们不愿意使用多媒体,认为没有必要,甚至浪费时间。虽然大部分教师会用多媒体,会做PPT,会使用声像手段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但仅仅停留在浅层次的水平。如何将现代科技与教学内容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实现教育教学信息化方法创新,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教育方法的重要内容。

如今的信息社会已明显不同于传统社会,它反对封闭、保守,提倡自由、平等和个性解放。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凸显,强调自己的主观判断,尊重和保护自我利益,淡化传统、权威。不过,也容易在主体性的解放中迷失自我,漠视他人的合理要求,滋生见利忘义,自私自利等错误思想。很多大学生认为,在信息网络时代,什么样的思想和行为都可以尝试,无所谓对错,精神世界没有绝对的领袖,思想和理论的崇高性受到轻视和不齿,反而却是一朵朵另类“奇葩”吸引着青年大学生。目前,传统的授课方式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已渐行渐远,一些学生不相信课本上的理论,认为与实际生活存在差距,他们往往选择逃避、漠视。因此,教师有必要联系信息网络社会的特征进行相应的方法创新,选择大学生乐于接受的途径和方法。

首先,要善于把高深的理论信息通俗化。政论语言本身具有严肃性、权威性,专业性很强,有些大学生读了容易犯糊涂,觉得深奥难解,只能敬而远之;如果课堂上教师又不善于将授课语言转化为教学语言,一些大学生可能因听不懂而失去学习兴趣。网络语言与政论语言比起来,通俗易懂又不费脑子,传递的道理简单而有趣味,大学生更愿意去上网获取,并口口相传。这就从一个侧面启示我们:把高深的理论通俗化成网上的信息模式,更容易被大学生接受并理解。这就要求教师既注重研读理论基础知识,打牢基本功,又要到广阔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去锻炼,丰富自己的阅历,了解大学生生活实际。同时,还要求教师善于运用大众化的语言。只有运用生动鲜活的语言,才能与大学生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现实生活中很多俗语、俚语、顺口溜等说起来“粗糙”,却使大学生听了入心入脑,历久弥新,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信手拈来一些网络语言,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教师还要关注大学生的兴趣点,理论离开问题就会变得苍白无力,而大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就是理论通俗化的纽带。教师应及时了解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热点话题,寻找教育切入点,及时开展相关教育和趣味教学,并通过网络资源共享,下载一些相关知识视频,创建专题讨论,增强理论教育的通俗性、趣味性。

其次,要善于把网络信息转化为教学资源。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与网络息息相关。学习上依靠网络查找各种资料;生活上依赖网络,打游戏,聊天,消遣,购物,交友,甚至在网上找工作,几乎侵占了他们全部的课余时间。这就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真实缩影,理应受到高度关注,并循此来调整教育思维,转变教育方式,创新教学方法。一是教师要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借助网络平台,加强与青年大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引导他们关注社会正能量,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二是要利用网络新媒介,培养大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让他们在讨论中学习思考。比如教师可以匿名在班级论坛上发一些帖子,诸如时政要闻报道、新闻热点话题,让大学生参与讨论,发表意见,并及时对他们的不同意见进行评析,对过激思想加以引导。这种方式可能更容易让大学生理解和接受,也让大学生在参与中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意识和习惯,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转变思想和行为。三是教师还应通过各种论坛,贴吧,博客等关注大学生群体,了解他们身心发展特点以及思想活动规律。俗话说,近水识鱼性,近山识鸟音,只有了解教学对象,才能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立足网络化背景,促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综合化的创新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4]359。这就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也不例外。因此,探究方法创新,应该从系统论的角度把诸多方法整合起来统筹考虑,不能把目光局限在某些具体的方法上。信息网络时代,因网络及其技术而催生的方法很多,但方法创新仅仅依靠这些是远远不够的。从方法论角度考虑,就是要追求教育方法的综合运用以及方法的最优化,并依据方法之间的有机联系交叉地结合起来加以综合运用,以发挥教育方法的整体功能,从而实现方法创新的最优效果。

首先,方法创新应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综合复杂的教育活动,不只要求方法的多样化,更强调将多样化的方法优化选择,并加以综合运用。只有综合化的方法才能应对综合化的教育问题,才能应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综合发展的要求。而教育方法综合化的运用,最基本的就要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已经历了一个很长时期,积累了丰硕的成果,单就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来说,亦已形成多样化、理论化的体系。信息网络出现之前,我们把它称之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这些传统方法中,虽然有些已不合时宜,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失去其应有的价值,但是,有一点我们必须坚定,并不是传统的就是过时的,相反,传统方法中有大量的精华并未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人们遗忘,而是具有永久的魅力,甚至适用于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以谈话法为例,有人说这种教育方法过于传统,完全不能适应信息网络时代。实际上,信息网络时代,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那种认为无需坐下来进行促膝谈心,思想交流仅通过敲击几个键盘即可完成的观点是错误的。网上交流貌似方便快捷,实际效果却远不及面对面地交流来得亲近、自然。运用谈话法教育大学生,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让大学生对老师有亲近感,人情味,乐于接受教师的观点和建议;大学生零距离接触教师,教师的音容笑貌甚至人格魅力都会感染他们,激发他们听从的意识;通过面对面地谈话,教师还能捕捉到大学生微妙的心理变化,从而在理解、解释和参与中通过疏导逐渐化解大学生心中的疑问。“在这里,发言者和听众,从他们自己所解释的生活世界的视野,同时论及客观世界、社会世界和主观世界中的事物。”[5]135信息网络时代人们之间的网络交流方式虽然便捷了,但是实际效果却大为减弱。从某种角度看,网络技术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却减少了人们之间直接交流的那种默契、感应。因此,信息网络时代仍然需要诸如谈话法之类的传统教育方法,它们绝不是多余的,过时的,新媒体时代更应该继承和发展。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千百年沉淀下来许多优秀的传统方法,也正是有了这些优秀的传统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才得以向前发展,逐步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代体系。我国古代社会教化的主要方法有正面灌输、化民成俗、身教示范、礼乐结合、因材施教、践履笃行等[6]56-60,都是经过实践检验而流传下来的优秀教育方法,经久不衰,具有较高的现代价值。因此,传统与现代并不矛盾,我们要学会把二者统一起来,珍惜传统方法,并在实践指导下用现代的技术手段创新传统的方法内容。

其次,方法创新应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创新教育方法离不开对方法理论的研究,只有科学的理论才能指导实践,并达到预期的任务和目标。反之,没有反复的实践也就没有科学的理论,脱离实际,理论就会变成僵死的教条,用它来指导实践也会出现挫折或失败,使思想政治教育承受不应有的困境和失效。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之一,也是教育方法创新必须遵循的指导原则。“方法是知识体系的具体应用”[7]3,方法作为理论一旦形成,必然会对教育实践产生能动的反作用,并以不同层次的方法为中介对实践发挥指导作用。因此,方法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实践,经由实践转化,也就成为教育方法综合化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不过,创新教育方法,还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实验。一般而言,方法创新通常都是原有的方法出现了问题,教育效果欠佳,教育任务不能预期完成,因而尝试对原有的方法进行改革,并在实践中加以总结和改进,有效的方法继续完善,无效的方法则必须放弃。如果我们遇到仅靠个人力量无法解决的新情况时,就需要整合社会各界力量,以及专家、学者的智慧加以认真解决。因为旧有的方法体系中没有解决新问题的储备,信息网络时代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和思想行为已经或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我们必须寻找新的方法或对原有的方法体系进行变革以适应当下出现的新情况,从整体上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发展,并对已经形成的方法反复实践,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然而,方法创新要面对的实践却是错综复杂的。信息网络化、思想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等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使思想政治教育时常出现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变化发展着的社会实践,以及人的思想的时代变迁,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一直面临着一系列新课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既离不开理论指导更少不得实践的推动,只有在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指导下,才能应对各种挑战,适应不断变化着的社会实践。

[1]祖嘉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01-09.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第1卷)[M].洪佩郁,蔺菁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

[6]万美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7]王 晖.方法论新编[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责任编辑:刘海涛

G641

A

1673-1794(2014)01-0109-04

程增俊,阜阳师范学院思政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安徽阜阳236037)。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SK2013B378);安徽省省级质量工程一般项目(2013szxm052);阜阳师范学院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12DJSZ02)

2013-10-09

猜你喜欢
政治传统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