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坚守与创新

2014-03-28 17:12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4年7期
关键词:师生思想建设

田 伟

(哈尔滨金融学院 党委宣传统战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新时期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坚守与创新

田 伟

(哈尔滨金融学院 党委宣传统战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共享化的背景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着诸多考验与机遇。高校只有进一步坚守精神文化、人文教育、意识形态、网络信息等宣传思想工作主阵地,以与时俱进的工作精神、开拓创新的工作思路改革创新高校思想理论课教学、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网络建设与管理、大学文化建设等方面工作,才能切实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高校;宣传思想;坚守;创新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着诸多考验与挑战,只有进一步努力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性和自觉性,进一步深刻理解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内涵,努力增强忧患意识、改革创新意识、奋发有为意识、融入大局意识,紧密联系世情、国情、党情、校情,牢记党和人民所赋予的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坚守与创新宣传思想工作,才能不断澄清错误思想观念,扩大师生共识,促进高校又好又快发展。

一、新时期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与坚守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既有众多有利条件,也面临着诸多考验。在我国已基本形成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下,社会结构和组织形式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与变革:利益总量扩大化,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需求多样化,利益关系复杂化,正确与错误观念混淆,积极与消极思想同在,先进与落后文化并存,主流与非主流意识交织。面对复杂多元的社会背景,高校必须始终牢记自己所肩负的教书育人、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接班人的历史使命,以与时俱进的思维,借助多种方式、方法,从多角度、多层面牢牢坚守住宣传思想工作的主阵地。

(一)坚守高校精神文化主阵地

高校肩负着文化传承、文化引领、文化传播、文化创新的重要使命,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创造、传承、保存的重要阵地。进一步坚守高校精神文化阵地,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整合教育资源、优化育人环境、引领区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师生的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性的特点,求知、求真、求变、求新的愿望日趋强烈,需要具有丰富性、多样性、个性化的精神文化服务,追求具有高品位、高层次、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精神文化生活,高校师生需要获取更多的感性愉悦、心理满足,从中得到心灵的慰籍、理性的启迪、前行的动力、情操的陶冶。这就要求高校深刻认识并掌握师生精神文化生活的新变化、新特点、新需求,牢牢坚守住精神文化阵地,为师生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

(二)坚守高校人文教育主阵地

随着世界多极化、多样化趋势的日益加剧,各种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国与国、地区与地区、利益集团与利益集团间的文化实力竞争更加激烈。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深入推进,文化、经济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剧,文化在经济乃至综合国力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已成为增强国家和地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砝码,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把增强文化软实力作为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这就要求高校深刻认识经济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认真研究、积极探索人文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形成合力上下功夫;坚持深入调研,在掌握人文教育的第一手资料上下功夫;注重以点带面,在人文教育的典型示范上下功夫;坚持统筹协调,在搞好人文教育的结合上下功夫;集中工作精力,在确保人文教育的质量上下功夫。同时,高校要制定出台一系列适应本学校实际的规章制度,使其涵盖党群、行政、教学、科研、学生工作、财务管理、纪检审计、成人教育、资产、基建、保卫、后勤等高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使高校牢牢坚守住人文教育阵地,切实为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提高师生人文素养服务。

(三)坚守高校意识形态主阵地

近年来,一些西方势力通过不断加大人员资金投入力度、变换更新宣传渗透手法,加紧推进实施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的政治图谋。同时,随着我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主要成员,参与全球经济社会活动的程度日益加深,高校师生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了解也越来越多。我国不仅要面对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显性的经济竞争,更要面对不同文化、意识形态之间隐性的政治文化竞争。这种竞争在信息密集、政治敏感、思想活跃的高等院校体现得更加充分与激烈。这就要求高校始终保持清醒正确的头脑,将重大理论问题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以学生关心的问题作为思想政治理课教学的切入点和落脚点,鼓励和吸引相关专业教师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加强思想政治理课的科学研究,充分发挥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在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所应起的重要作用。通过推进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十八大精神”等重要思想的“三进”工作,结合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学生文明公约》、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以及举办各种专题讲座、知识竞赛,使意识形态掌控与学生党团建设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相结合、与学生成长成才相结合、与学生心理健康相结合、与强化管理和建立良好学风相结合,切实维护高校的安全稳定,牢牢坚守住高校意识形态阵地。

(四)坚守高校网络信息主阵地

随着互联网、手机、博客、微信等信息传播手段的快速发展,网络已成为各种信息、社会思潮、利益诉求集中、汇聚、传播的平台。网络以其信息量大、即时性强、交流范围广等鲜明特征,符合高校青年师生的心理状态,迎合了高校青年师生兴趣爱好,深受高校青年学生的欢迎。在新媒体时代,微博、微信、博客、QQ、社交网站等一系列新媒介成为高校青年师生获取信息、沟通交流、表达诉求的首选方式和主要平台。这就要求高校快速适应信息革命带来的新变化,大力发展特色网络文化,切实把信息网络建设好、管理好、利用好,坚守住网络信息阵地。

毋庸讳言,我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在观念和方法上还没有完全做到与时俱进、科学发展,主要表现在:思想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的意识不强,方法不多;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工作机制不健全,体制性障碍尚未破除;网络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欠账较多;大学文化建设缺乏必要的新思路、新措施。高校应当以与时俱进的工作精神、开拓创新的工作思路、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下大力气对宣传思想工作加以改革与创新。

二、新时期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高校应以时代的要求与标准重新审视宣传思想工作,努力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一)改革创新高校思想理论课教学工作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德育的主要途径,是高校育人工作的关键环节。如何增强对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要性的认识,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特点,找到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路径,是高校需要深入研究与大力解决的重要问题。做好相关工作,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构成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与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马克思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诞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面临的“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高校思想理论课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采取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我们要说的同大学生想听的结合起来,把理论的穿透力同情感的震撼力结合起来,把透彻的说理同鲜活的语言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回答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真正使青年学生成为科学理论的坚定信仰者、自觉实践者和积极宣传者。同时,高校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思想理论课的教材建设、学科建设、师资培养、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二)改革创新高校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

近些年来,大学生的精神风貌总体上呈现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但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冲突与矛盾,一些大学生也常常感觉困惑。他们既渴望物质富裕,又感叹“世风日下”,力图摆脱狭隘的功利主义,又逃避不了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一些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倾斜、被金钱扭曲,出现了“功利化”、“庸俗化”的倾向,“安分守己”、“忠厚老实”、“踏实做人”等传统美德被不少大学生抛弃,崇尚“精明人”、追求富裕安逸生活的大学生却在增多。一些大学生个人意识膨胀,极力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和自我需求的满足。面对此种形势,高校要从促进师生成长成才、全面发展出发,把尊重个体与社会需求有机结合起来,把关心服务与教育引导有机结合起来,把心理疏导与人格塑造有机结合起来,把环境建设与精神弘扬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理解师生、关怀师生、服务师生、爱护师生。对工作学习有困难、身心发展有障碍的师生要及早干预、积极疏导,引领高校师生用和谐的理念指引人生,用正确的思维认知社会,用健康的方式解决问题,为师生提供一个公正的竞争环境和发展平台。

(三)改革创新高校网络建设与管理工作

网络以其数字化、交互性、海量储存、无时空障碍等技术优势,对传统媒体形成了巨大冲击,已成为高校师生获取各种信息、进行交流沟通的有效平台,深刻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人际交往、知识结构、思维和行为模式。在全球经济社会一体化、信息化、透明化的大背景下,许多敏感的政治文化问题、经济社会矛盾、意识形态观念,都通过网络的传播得以催化、扩大乃至扭曲,极容易使一些局部问题扩大为全局问题,使一些社会问题演变为政治问题,从而深刻影响了大学校园的稳定与和谐。在这种背景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只有进行多方面的研究,进一步把握新媒体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规律,才能有效解决当前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提升宣传思想工作的时效性。高校要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断丰富充实校园网络文化内容;要坚持网络建设和网络管理并重,依法办网、科学办网,充分发挥高校师生的主体作用,打造一支复合型、专业化的网络建设管理队伍,实现校园网络资源共建、共创、共管、共享。

(四)改革创新高校大学文化建设工作

大学文化是以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为载体,以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体现,在所有育人因素共同努力作用下所形成的全方位的育人氛围和育人环境的统称。校园精神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和信念,是校园各个要素和谐协调的前提和溶剂,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前提;制度文化是连接校园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的纽带,是大学文化建设的稳定剂,决定着大学文化建设的持久性;环境文化是大学文化的催化剂,是文化建设的依托,是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的体现;行为文化是校园和谐的显示剂,是大学文化的外在表现。高校要切实增强大学文化建设意识,切实改进大学文化建设的领导和管理,建立有利于大学文化建设工作开展的长效机制;要从制定规划入手,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未来的统一,既要体现紧迫性,又要顾及战略性;要坚持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的统一,做好优势工作,改进薄弱环节;要坚持合力推进和强化领导的统一,调动师生的主动性,发挥学校的指导性。同时,高校要积极培育自身的特色和品牌。大学不同的办学历史、思维创造、学科专业必然形成不同的文化风格。高校要认清自身办学优势,找准办学定位,保持办学个性,突出办学特色,提高办学水平,培育打造一批体现自身特色的大学文化品牌;要紧随时代步伐,密切关注师生的学习工作特点和热点,找准宣传思想工作的切入点,努力创新大学文化建设工作。

[1]党波涛.增强高校宣传工作的思想内涵[N].人民日报,2011-11-03.

[2]覃川,蒋耘中.论新闻宣传在一流大学建设中的作用[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S1).

[3]杨春生.努力创新高校德育工作[J].江苏高教,2006(6).

[4]田建国.知识经济与现代教育观念[C]∥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2014-02-12

田 伟(1972- ),男,黑龙江五常人,哈尔滨金融学院党委宣传统战部助理研究员,硕士,从事思想政治理论研究。

G647

A

2095-7602(2014)04-0122-03

猜你喜欢
师生思想建设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思想与“剑”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