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邦俊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在校大学生人数快速增加,而学校住宿条件、卫生防疫、健康教育、饮食服务、医疗服务等水平的改善和提高相对滞后,加上学生集体住宿,学习、生活、活动场所相对集中,人群流动性大,交流活动频繁,学生缺乏相关防范知识及学校存在的其他诱发因素,导致近年来高校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群体性异常反应、食物和职业中毒、学生意外伤害尤其是群发性意外伤亡等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呈快速上升趋势[1]。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除具有难以事先预测和防范的突发性;还具有影响师生群体的公共性;更具有可能影响更广泛人群甚至引发社会和政治事件严重性[2],直接影响高校安定和一定区域范围内社会生活稳定。严峻的防控形势迫切地要求高校建立切实有效的预防预警机制和有力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控制机制,以有力地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教学生活秩序、维护学校的安全与稳定。
成立由校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校领导任副组长,各院系部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学校防控工作领导组,统一领导和指挥全校的防控制工作。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校办主任担任为好,便于工作的协调。各院系部、各部门成立由本单位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的防控工作。
适当储备用于防洪、防震、灭火、传染病治疗的应急设备、物资和药品,保证发生诸如洪水、地震、火灾、传染病流行事件时的急需,或在发生重大事件时能支撑到专业支援队伍的到达。
加强医务、保卫、消防、后勤管理等人员和队伍的培训,熟悉学校中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程序和原则。定期开展防震、消防疏散等演练,提高师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能力。加强心理咨询队伍的业务培训,提高预防和处置心理疾病的能力。
利用多种形式开展传染病预防、食品卫生安全、心理卫生、常见运动损伤预防、防溺水、防触电、交通安全、地震火灾逃散等知识教育,提高师生的认知水平和自我防范意识。开展徒手心肺复苏技巧的培训,掌握自救、互救,避免自伤、他伤的基本技能。督促师生加强体育锻炼,提到身体素质。教育师生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养成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
建立以校医院为中心的监测监控系统比较科学。校医院可与班主任、辅导员、班干、舍长、同学或教工及门诊病人,与校防控工作领导组,与保卫、后勤、教务、学生处、团委、工会等职能部门建立横纵向联系;可建立与属地疾控中心监测系统的对外联系。利于及时通报公共卫生信息、接受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业务指导、督查防控措施的落实。
做好学校传染病的日常防控工作;做好定期师生健康体检、健档工作;制定师生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制定教室、宿舍、图书馆、阅览室、自修室、户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制定食堂及校内门面房食品经营管理制度。完善体育场地及设施安全管理;制度师生饮用水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校内湖、塘、沟、渠等水面安全警示和防范。
校医院卫生技术人员需提高对传染病的识别能力;班主任、辅导员、行政部门需加强对因病缺课、缺勤师生员工的追踪、排查。特别是在传染病高发季节,如短期内出现多例相似症状学生时,应开展以院系、班级或宿舍为单位的排查措施,努力做到传染病人的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定期组织开展学校水电气设备、危房、车辆、电梯、大功率电器违章使用等情况的监督、排查和整改。
学校要告知每位师生都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法定报告人,一旦发现均有义务在第一时间向院系处室或院医院报告;院系处室接到报告后应迅速向责任报告单位校医院报告;校医院接到报告后及时整理、核对、分析,向校防控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报告;校防控工作领导组办公室负责向校领导报告,并按要求向当地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告。
学校需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组,组长和副组长应由学校主要领导人担任,成员由各院系部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担任。应急处置工作组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指挥、决策、处置、管理。应急处置工作组下设医疗救护小组、后勤保障小组、安全工作小组、宣传工作小组、综合事务小组等应急队伍,分别做好病人救治、现场封锁保护、疫情上报、师生情绪稳定、学校秩序维护,减少对其他师生群体的危害和社会影响,消除事件对师生所造成的近期和远期的心理影响等工作。
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立即成立事件现场指挥部。学校党政主要领导任第一责任人,提出应急决策,协调和部署,根据事件发展态势,组织相关人员到达指定区域和岗位并履行各自的职责。边调查、边处理、边抢救、边整改,有效控制事件发生发展,减少或减轻事件给师生生命财产、学习、生活、教学、科研等造成的不利影响。
(1)迅速组织救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校医院、保卫等相关部门应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使病员、伤员等得到及时抢救,必要时请求社会力量的紧急支援。
(2)果断消除可能的致病或致毒因素。如疑似食物中毒事件,对可疑食品要及时通知停止食用、已售出的要迅速追回、剩余的要立即停售和封存;如疑似水源污染造成的中毒或疾病传播事件,对可疑水源要迅速控制或切断、防止继续饮用;如发生传染病流行事件,对传染病人要迅速实施隔离并对与传染病人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3)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现场工作。事件现场的职能部门需积极配卫生部门对疑似引起中毒的剩余食品、饮品、药品、餐具、器具、用具等进行留样;配合对中毒现场、可疑污染区进行消毒和处理;配合公安部门封锁、勘察现场及对相关人员进行排查。
(4)做好应急处理现场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防止发生交叉感染、污染及可能引发的再次伤害事件的发生。(5)做好事件相关人员的分散、隔离、医学观察等,必要时对易受感染的人群和其他易受损害的人群采取应急接种、预防性投药、群体防护等措施,做好各种与事件相关信息的收集,及时报告或请求支持等。
(6)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必要时采取停课及某种形式校园的封闭管理。
(7)及时与事件受害学生家长或亲属进行联系,通报事件情况,做好稳定情绪、思想工作。事件中有人员死亡的,要做好死亡人员家属接待与安抚工作。
(8)做好的信息报告与发布[10]。学校应在第一时间(最迟不得超过2小时)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本地教育、卫生行政部门,必要时向当地公安等部门报告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范围、事件初步性质、动态、影响情况和采取的应急措施,根据事态发展和处置情况进行进程报告、续报。重大与特别重大事件处置过程中,学校每天应及时将事件发展变化情况报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直至教育部。在传染病爆发、流行期间,根据疫情要求实行及时、准确、全面的日报告和“零”报告。
宣传部门应及时的在适当范围内通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况及学校采取的各项措施;保障的信息公开、透明、准确,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并开展相应的宣传教育;稳定师生员工情绪,提高师生员工的预防与自我保护意识。
(9)突发事件期间学校须实行24小时值班,开通用于接受事件举报、不履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规定和职责等情况举报的监控联系电话,确保信息渠道畅通。
(1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学校保障的必要资金用于物资、致病及致残的人员医疗。
根据本地卫生、公安部门分析论证后提出的建议及事件的严重程度,上报市、省、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同意,适时终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
学校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完成后,应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
(1)如传染病流行事件造成停课的,要对公共卫生场所进行彻底清扫消毒后复课;学生暂时停学的应在恢复健康并确定无传染性后复学;由于水源污染造成传染病流行的,在水源经检测合格后重新启用;在确认安全的情况下解除校园封闭式管理等。
(2)及时对本次事件概况、救治情况、采取措施的效果、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等进行全面的评估,并上报。
(3)做好补助与抚恤参与应急处理工作的一线人员,致病、致残、死亡人员;表彰参与应急处置工作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追认英勇献身人员等善后工作。
查清本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特定原因、排查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意见并进行认真整改,防止突发事件的再次发生。按照《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或参照该规定的处理原则,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综上所述,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形势严峻,防控任务艰巨。建立有效的突发卫生事件预防预警机制和有力的应急控制机制,切实贯彻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统一领导、分工负责,依法规范、措施果断,依靠科学、通力合作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原则[12],建立防控工作的长效机制,才能有力地保障学校教学、生活、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学校的安全稳定。
[1]何祖新,张建磊.依法建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思考[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版),2012,31(4):93-95.
[2]张 辛,高建军.高等学校预防和处理重大突发事件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3,60(3):61-64.
[3]张 华,陈昌伟.提高学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探讨[J].中国实用医刊,2011,38(8):66-67.
[4]周思玲.构建高等学校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J].中国实用医药,2013,7(16):268-269.
[5]杜爱萍.学校医院如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4):4701-4702.
[6]盖红飚.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和防范建设研究[J].医药监管,2012,2(20):155-156.
[7]王诗堂,李玉林.高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及安全救护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版,2006,8(12):22-23.
[8]李文填.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范与应急机制的探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9):129-131.
[9]袁宝君.学校公共卫生突发时件的预防与控制[J].中国校医,2003,17(5):T1-T3.
[10]唐智生 陈小影.高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做到“十到位”[J].卫生职业教育,2004,22(3):5-6.
[11]袁长江,学校如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J].中国学校卫生,2003,24(5):433-436.
[12]廖文科.我国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原则和要求[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