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凤祥
近年来,各级电视台先后设置了多种类型的专业频道,专业性的对农节目越来越受到农村电视受众的青睐。东北农村电视节目数量多、质量高,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赞誉。但是,其在发展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些新问题。笔者在分析东北农村电视节目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其发展的条件和方向作一些探讨,以期对我国农村电视节目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经过多年的发展,东北各电视台的采编人员在农村节目设置、农村节目制作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推动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上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农村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但是,其在农民节目设置、农村节目制作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农村电视节目的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东北农民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群众已经成为最大的电视受众群体。据中央电视台统计,我国电视受众覆盖率高达95%,其中农村电视受众覆盖率占大多数。但是,针对农民群众的电视节目却很有限,东北农民收看到的电视节目数量则更少;整体质量上,虽不时有一些节目“灵光一闪”,但在节目的整体质量上却鲜有佳品。东北农民盼望看到更多更好的农村电视节目,可是现阶段,东北农村电视节目的数量和质量仍不能满足东北农民的需求。
部分农村电视节目的内容趋向低俗化。东北是一个汉族和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不同的民族有着自己不同的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居住在东北的很多少数民族的农民已经不说,或者很少说自己民族的语言。普通话代替了少数民族的语言,少数民族农民受汉族文化的影响,文化素质和文化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欣赏电视节目的能力也在不断增长。
但是,据笔者统计,很多农村电视节目缺少民族特色,有的故事类节目大打擦边球,钟情于夸张煽情、耸人听闻的事件,电视节目的内容出现了严重的低俗化现象。
节目制作理念落后、形式陈旧。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居多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发以来,“三农”生活的变化令世人惊叹。东北农民的生活也是如此,他们文化素质和文化水平提高以后,欣赏能力也随之提升,但是,采编人员制作农村节目时仍持着固有的思想,将关注焦点放在农村的生活琐事上。笔者认为,采编人员应多关注东北各民族农民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奋斗的动人事迹并加以宣传。
我党的“三农”政策对东北农村电视节目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东北的“三农”问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实施有线电视网“村村通”工程,将有线电视网全方位拓展、延伸到乡镇和边远的山区。政府又出台了“家电下乡”政策,鼓励农民购买家电,并对购买家电的农户给予补贴。一时,出现家家争相购买家电的热潮。
党的十八大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政府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实行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党的政策表明了中央大力扶持农业、农村、农民的决心,也为东北农村电视节目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东北三省在制作农村电视节目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一是黑龙江卫视与本山传媒集团进行全面战略合作,联合打造大型综艺节目《本山快乐村》。在村子里,赵本山是“村长”,他的弟子们则是“快乐村”的村民。《本山快乐村》让观众体验快乐,享受快乐。黑龙江卫视又和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中国扶贫开发协会联手打造了一档全新的公益涉农节目——《感动》。这表明,黑龙江电视台具有一支专业性强、积极开拓创新的采编团队。
二是吉林电视台对其现有的电视传媒资源进行系统开发。尽管在开发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其总结经验实现了对电视传媒资源的合理配置,并在深入考量“三农”问题的基础上,开播了乡村频道,大力制作农村电视节目。乡村电视频道开播以来,《乡村四季》《乡村聚焦》《乡村导视》和《乡村大戏台》等节目深受广大农民观众的欢迎。
三是辽宁卫视在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农村电视节目的创新之路的基础上推出了《黑土地》。在其下设的《乡村聚焦》《致富方略》和《乡里乡亲》几个板块里把农业政策、最新的信息和农村的趣闻轶事介绍给农民朋友。受到了农民的欢迎。由此可见东北三省电视台为了办好农村电视节目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制作农村电视节目,需要有针对性地根据农民观众的思维模式、特征和规律进行创意构思。笔者总结东北农村电视节目未来的发展将呈现四大方向。
塑造专业的节目主持人。主持人是节目的品牌,品牌意味着产品质量的稳定,只要牌子在,产品的品质就被电视观众信任。可见,塑造好节目主持人是何等的重要。怎样塑造节目主持人?优秀的节目主持人的标准是什么?多数农民看主持人的标准和城市人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农民长期的田间劳作和家里家外的忙活使他们养成了吃苦耐劳、做事泼辣的性格。他们更喜欢那种既有涵养,性格又开朗的主持人。为此,要成为农民喜欢的节目主持人,就要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文化素质,使自己的主持风格被更多的农民观众所接受。
另外,还要注意语言表达。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能力的高低对主持人十分重要。面对个性多样的农民观众,主持人需要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创造性地完成电视节目的传播。
制作多样化的农村故事类电视节目。采编人员应深入到农村,特别是边远的地区和农民交朋友,让农民愿意和你说知心话。农民用最直白的语言说出心里话,在放松的状态下接受谈话式的采访,才能做出真实、精彩的节目。
采编人员所获悉的发生在农民身边的各种乡村故事,可以拓展作为电视节目的活题材,使农村故事类电视节目更加多样化。总的来看,节目多样化以谋求差异化竞争优势,是大势所趋。采编人员除了要把握好节目的方向,还要兼顾细节,以丰富的细节塑造生动的形象。回顾历年来报道的人物,有苦有乐,有笑有泪,有苦涩的回忆也有对未来的憧憬,这样的人物才更真实、生动。要塑造这样的形象,采编人员就要在采访上下工夫,挖掘更多更好的细节。
找准农村电视节目的定位,精心树立农村电视节目品牌。采编人员要以有创意地制作和传播农民电视节目为内在的追求和生存方式,找准农村电视节目的定位,把制作农村电视节目的定位从具有一般素养和文化水平的农民观众身上转向具有较高素养和文化水平的农民观众身上。这样,文化素质和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也会在看电视节目的过程中,逐渐提升自己的欣赏水平。
采编人员还需精心树立农村电视节目的品牌,这样才能逐步建立起电视媒体的品牌形象。树立电视节目品牌,要充分考虑电视节目的文化含量能否满足农民的需要。
从节目的单向传播到节目复合互动传播。农村节目要有创意,农民看了有创意的电视节目会有一种全新的视觉感受。目前,东北农村电视节目的传播特点是单向传播。在节目的单向传播过程中,一方面主持人处在主导地位,受众只能被动地接受传播的节目内容,不能表达自己的看法,更不能参与节目;另一方面主持人无法及时洞察受众的需求及兴趣的变化,无法最大程度地满足受众的需要。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变节目的单向传播为复合互动传播。为此,笔者认为,应把热心参与、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表演技能的农民作为嘉宾请到节目现场,指导他们如何做节目,使他们在电视节目传播的过程中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最终在节目主持人、嘉宾和观众之间实现良性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