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途径探析

2014-03-28 12:58刘兴永
船舶职业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顶岗学生党员党员

刘兴永,马 艳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葫芦岛125105)

随着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正在被广泛应用,学生顶岗实习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校企合作逐步走向常态化,学生在校外顶岗实习的流动性不断增大,脱离学校直接教育管理的时间变长,给传统的教育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顶岗实习学生中很多是党员、预备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他们年龄偏小,自觉性不高,实习地点分散,这些都让传统的学生党支部难以承担培养考核的任务。因此,如何在顶岗实习期间加强和改进对学生党员的考核与管理,使他们离校不离组织,做到顶岗实习和党员教育管理两不误,接受党的教育、考察和监督,是高职院校党建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1 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特点

1.1 双重身份,半工半读,处于转型期

学生党员离开学校进入用人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处于半工半读状态,同时具备学生和企业员工的双重身份。为了能让学生早日适应企业需求,更好地承担起岗位工作任务,用人单位往往侧重于专业技能的培训,而忽视道德品质的培养。作为学生本人,除了要努力提高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外,还要积极调整心态,适应社会环境,顺利融入企业,完成由在校学生到企业职工的转型。在此期间,学生党员会把大部分精力放在适应企业需求上,也就相应地减少了参加政治学习和组织活动的时间。

1.2 年纪小,党龄短,组织观念淡薄

现今的高职学生大多是90后,入党积极性很高,入党动机却更趋功利,普遍缺乏主动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内在动力。他们生理上成熟,但普遍缺乏成年人的理性思维与自控能力,容易被外界干扰。同时由于高职院校学制为三年,在校学生经过至少一年的考察后加入党组织时已是大二阶段,之后一年预备期考察结束时正好处于校外顶岗实习阶段。离开学校党组织后,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无法经常回校参加组织活动,不经常与党组织保持联系,政治热情下降,组织观念日渐淡薄,不能主动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工作情况,置身于组织之外,沦为“自由分子”。

1.3 实习地点分散,流动性较强

现今,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一般以大中型企业为主,实习地点不局限于学校所在地,分布范围越来越广,据统计,顶岗实习学生党员分布在渤海船舶重工责任有限公司、大连船舶重工责任有限公司、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华锐重工铸钢股份有限公司等全国多家企业。受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人才竞争等因素的影响,相当数量的顶岗实习学生流动性大,频繁更换实习单位,在一个企业实习的时间往往不超过三个月,联系地址和联络方式也经常变动。

2 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现状

2.1 制度不完善,职责不明确,认识不到位

学生党员在校期间有比较完善的教育和考核制度,而在顶岗实习期间,虽然学校也会指定指导老师协同企业员工管理学生,但指导老师的工作重心往往放在保证学生顶岗实习安全和顺利完成顶岗实习工作任务上,对于在此期间的思想素质教育有所松懈。更何况,很多指导老师本身就不是党员,没有培养和教育学生党员的经验和能力,缺乏对学生党员思想道德引导的主观意愿。同时也存在部分学生管理人员对加强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到位,从而导致对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跟踪培养和教育考核工作出现断档现象。

2.2 政治学习时间少,组织生活难统一,考察转正难进行

顶岗实习学生党员肩负学业和工作的双重任务,普遍压力很大,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政治学习时间相对减少。实习学生数量多,分布广泛,流动性很大,学院党组织对顶岗实习学生党员很难进行连贯、集中的管理,组织生活难统一。在预备党员转正考察期间,由于同一支部党员不在同一单位实习而无法发表意见,学院党组织也不能完全掌握其思想状况,使得对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考察工作难以正常有效地开展。

2.3 党务人员配备不足,考核力量相对薄弱

高职院校党务工作人员的数量不多,没有单独设立组织部门。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考察培养仅交由辅导员或班主任兼管,党务工作力量薄弱。这些兼职学生党员管理者还承担学生日常管理、教学科研、后勤服务等事务性工作,日常工作繁重,很难保证在顶岗实习期间对学生党员的考察工作。

3 加强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途径

3.1 动员部署,保障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教育管理

学生在进入用人单位之前,学生党支部组织学生党员填写《顶岗实习学生党员基本资料统计表》,包括学生的具体实习单位名称、通讯地址、实习指导教师、联系方式等。面向全体顶岗实习学生党员,学生党支部召开顶岗实习动员大会,明确要求,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党员主动联系组织,及时汇报自己在工作单位的思想、工作、生活等状况;主动适应环境,培养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精神;主动争创佳绩,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为学院树立良好形象,增强社会影响力。

3.2 完善制度,规范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管理机制

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是保证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成效的根本方法。为了真实全面地了解和掌握顶岗实习学生党员在实习单位的思想状况和工作情况,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在校学生党员管理模式,建立灵活多样的管理机制,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来保证对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管理、教育、监督和检查,诸如制订《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管理办法》 《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组织活动办法》 《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流动登记制度》 《顶岗实习学生党员定期汇报制度》《顶岗实习教师党员巡视考察制度》等,使党务工作有章可依,有规可循。

3.3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创建网上党支部,无缝对接“虚拟支部”生活

信息网络具有形式多样、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便于资源共享等特点,利用网络技术能够实现对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实时管理、动态管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网上党支部可以通过QQ群、博客、网上论坛、邮箱等信息手段,定期传达贯彻上级和学院党委的指示精神、时事话题、公告信息等,依托QQ群举办网络思想交流会,让顶岗实习学生党员过上“虚拟支部”生活。网上党支部设有专门的网站,设置党章学习、思想汇报、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与发展、党员教育与管理、身边人模范事迹等栏目,依托网络载体,更好地实现党员培养功能。同时,支部定期把顶岗实习学生党员参加工作的感受上传到网络平台,为在校学生党员提供丰富的经验借鉴和成才启示。

3.4 校企联合,共同完善工学结合体制下的学生党员培养制度

3.4.1 “2+1”模式的双培养人制度

确定入党培养联系人,对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及预备党员进行经常性地教育考察,是发展党员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校学习过程中,学院党组织为积极分子指定两个入党培养人,负责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学习、生活各方面的考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阶段后,由学校培养人、企业、学生共同协商,为学生党员确定一个企业中的培养人,建立“2+1”模式的双培养人制度,有效地避免了学校培养和企业培养相脱轨。

3.4.2 校企联合考察机制

在学生党员顶岗实习期间,高职院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制订《顶岗实习学生管理办法》,实行校企联合考察机制。为保证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和考察,学院党组织责成专人与学生党员顶岗实习单位沟通联系,建立长效机制,通过企业走访、信息反馈,企业回访等形式了解和掌握学生党员在顶岗实习单位的思想状态和学习、生活情况。企业则以学生党员顶岗实习为契机,强化学生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团结奋进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教育,为企业未来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专业技术人才。顶岗实习结束,要求每位学生党员填写一份《党员校外实习自我鉴定情况表》,负责人和顶岗实习单位的评价与学校考核意见相结合,得出最终考核结果,作为评定学生顶岗实习成绩的重要依据。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是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迫切要求,高职院校基层党总支必须高度重视,根据学生党员的内在规律和特点,积极探索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创新管理工作机制,多管齐下,让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离校不离党,永葆党员本色。

[1]王赵.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理论,2010(34):310-311.

[2]蔡天作,张承秋.顶岗实习期间高职学生党员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06):153-155.

[3]杨丽贞.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新途径初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06):81-82.

[4]夏韩辉,刘光辉,陈诗.工学结合背景下的高职学生党员思想教育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3(17):56-57.

猜你喜欢
顶岗学生党员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新时代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质量提升策略探索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在顶岗实习中加强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