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人文关怀意蕴

2014-03-28 12:30朱文武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对象化异化本质

孙 霞 朱文武

(西南科技大学政治学院,四川绵阳621010)

《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开始接触到现实的物质利益问题,并产生了他所谓的“苦恼的疑问”:我们对私人利益进行谴责,但私人利益还是到处占上风。为了解决使他苦恼的上述疑问,他集中精力转向了理论研究。通过研究,马克思得出一个重要结论:“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他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他们根源于物质生活的生活关系,这种物质生活关系的总和,黑格尔按照18世纪英国人和法国人的先例,概括为‘市民社会’,而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应当到政治经济学中去寻找”[1](P32)。因此,《德法年鉴》停刊后,马克思转向对资产阶级经济学进行批判研究。在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影响下,马克思把德国哲学广为使用的异化概念用来分析社会关系,把它同私有制的统治和由私有制的统治所产生的社会制度联系起来,由此提出了异化劳动的概念,这样异化劳动就成为马克思此时批判资本主义的有力工具,异化劳动理论中蕴含了丰富的人文关怀思想。

一、劳动的肯定方面:对象化劳动及其人文关怀性

虽然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主要不是侧重研究和剖析劳动的肯定方面即对象化劳动,而是着重研究劳动的否定方面即异化劳动。但是马克思却明确区分了异化劳动与对象化劳动。马克思从对象化劳动出发论述了劳动对于人、对于自然及其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意义。马克思认为,劳动一方面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劳动创造了人,并发展人自己。另一方面,劳动也改变了自然界,自然的改变凝结着人的本质力量,使之成为“人化自然”。所以马克思说:“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产生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心理学”[2](P127)。“在人类历史中即在人类的产生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因此,通过工业——尽管以异化的形式——形成的自然界,是真正的、人类学的自然界”[2](P128)。对象化劳动充分表明了马克思对于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的张扬,体现了工业文明时代的文化精神。

二、劳动的否定方面:异化劳动及其人文关怀性

马克思认为,在私有制条件下,劳动的对象化变成了劳动的异化。这种异化表现为四个基本特征。首先是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工人生产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化的存在物同劳动相对立。“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2](P90)。其次,工人同自己的生产活动相异化。“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再次,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自由自觉的活动即劳动是人的生命活动。是人的类生活、类本质。然而,“异化劳动把自我劳动、自由活动贬低为手段,也就把人的类生活变成维持人的肉体生存的手段”[2](P97)。“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这一事实所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当人同自身相对立的时候,他也同他人相对立”[2](P97-98)。这就是异化劳动的第四个特征即人与人相异化。

马克思正是通过异化劳动的剖析来批判资本主义,揭示私有财产的本质和起源。他对人特别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工人的劳动、生活状况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对这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表示憎恨和愤慨,迫切地希望改变这种状况,对工人表示了深切的同情,这些正是马克思人文关怀思想的具体体现。马克思与以往思想家的不同之处、伟大之处在于,他对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异化劳动的分析是放在具体的、历史的环境下进行的,他的人文关怀的目的是出于改善工人的现实状况,不是为了空洞地泛谈情感、爱等等,在工人的做人地位都得不到保证之前,其他方面的人性当然也不会持久永恒地得到。

三、异化劳动的扬弃:共产主义及其人文关怀性

马克思看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是造成这些异化现象的社会根源,论证了剥削制度产生、发展以至消灭的必然性,把铲除人对人的剥削、最终消灭私有制作为具体的斗争纲领,从而得出了应推翻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以寻求人类的完全解放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结论。因此,马克思说:“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2](P120)。共产主义所要扬弃的不是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确证的对象化劳动,而是异化劳动本身,这样的社会无疑是一个合乎人性的美好社会。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异化劳动批判深刻地剖析了资本主义下工人阶级的生存境况,有力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非人化和反人道的性质。但是异化劳动观本质上还是一种人本主义的思维范式,它把人的本质首先规定为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然后建立起一种人的本质异化与复归的“人——非人——人”的逻辑。显然,这样一种人本主义思辨逻辑并不能代替现实的历史发展规律,更不可能揭示其内在的丰富规律性。因此,要进一步揭示出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只有把立足点和出发点重新建立在现实的人及其现实的物质生产实践基础之上。唯有如此,才有可能为资本主义下的无产阶级寻找到一条现实的通向自由与解放的真正道路。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猜你喜欢
对象化异化本质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对象化的思想:人类生活中的信息
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对象化理论:作为马克思哲学的开端与基石
“非对象化”及其人本价值
回归本质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童年的本质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论对象化及人之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