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沛
(曲阜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山东 曲阜 273165)
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建立在一定教学理论基础之上,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而设计的一种教学模型。正如《当代西方教学模式》一书中所言:“教学模式是一种可以用来设置课程(诸学科的长期课程)、设计教学材料、指导课堂或其他场合的教学的计划或类型。”[1]它是由若干个固定程序的教学方法组成、为完成某一教学任务而运用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方法的程序及策略体系。事实上,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明确的主题、特定的目标、可操作的程序,但是,每种教学模式也有特定的适用范围和一定的局限性,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适性的教学模式。因此,探讨适用于近些年来快速发展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特殊群体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其培养质量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自2009年起,教育部对研究生教育结构类型进行了重大改革,改革主题是加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增强研究生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能力,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需求的契合度。作为传统学科的历史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自2009年起呈不断扩大之势。历史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相对于学术型学位研究生而言,主要是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知识并适应中学历史教师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它以历史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教学实践和实际应用,其主要特点是历史专业的学术性与历史教师的职业性紧密结合,因此,在课程体系、培养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方面与学术型学位研究生有很大区别。
目前,各高校针对历史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尚处于探索阶段。由于历史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现在仍处于过渡阶段,专职导师极少,专硕导师大多与历史专业各研究方向学术型研究生共用,同时,许多导师出于教学惯性,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教学往往沿用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教学模式和课堂教学方法,主要以历史专业某一方向中某一问题的研究前沿、研究现状、研究方向等理论讲述为主,脱离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技能培养主题,影响了培养质量。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既拓宽、夯实历史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知识、又提高他们的从师技能和职业素养,把他们锻造成高层次中学历史教学专门人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为此,探索一套适应以应届本科生为主的历史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历史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而且对其他学科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教学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提升学生能力、培养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过程。教学过程设计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完成。教学实践课是针对历史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能力的培养而设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指专硕导师根据“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实行角色转换,自己作为组织者、倾听者和指导者而非单纯讲授者,通过预设的程序和步骤,让每个专业学位研究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作为“主讲者”进行“模式授课”实践,通过他们的课堂教学实践及其它相关活动,达到学会搜集教学资料、编写历史教案、掌握课堂教学技巧、提升教学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作为历史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而言,“从师技能”是指从事中学历史教学工作的能力,它主要包括掌握运用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与教材的技能、编写历史教案的技能、选择课程资源的技能、导入和设计历史教学过程技能、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技能、多媒体使用技能、各种历史板书设计技能、语言表述准确化、专业化技能等。从师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学习、观摩→实践、训练→完善、巩固等环节的有机衔接和重复循环的过程。正如美国成人教育专家林德曼(Lindman)所认为的,成人教育是“一种没有权威的合作探讨和非正规学习,其主要目的是发现经历的意义”,[2]而“教学实践课”则能通过专业硕士参与教学过程、体验教学环节达到有效提高其从师技能的效果。
从师技能这种教学模式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牵扯到一系列教学环节,所占用的课堂教学时间会因学生人数不同而长达数周,以2011级历史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课程“世界现代史专题研究”为例,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设计选择讲课主题
世界现代史专题是针对历史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开设的一门学位课程。在历史专业本科学习阶段,学生已有世界通史学习的经历,进入研究生阶段以后,由于历史学专业硕士的主要培养目标是高中历史师资,因此,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以专题的形式分政治、经济和社会思想文化三大模块),设置了知识性和学术性双重拓展的“世界现代史专题研究”课程。在选择模拟授课主题的时候,主要有两个依据:一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专题模块内容,二是世界现代史专题研究授课内容。根据近些年来高中历史教师的招聘经验,面试讲课或说课内容往往从高中历史教材中抽取,讲课主题的选取与此结合可以使专业硕士的日常学习与就业做到有机统一;但是,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并不是“中学历史教学法”课程的简单重复,而是专业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因此,和世界现代史专题研究课程教学内容结合可以有效提高专业硕士专业课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据此,专硕导师根据2011年世界形势的变化(苏联解体十周年)、“世界现代史专题研究”课程内容(社会主义问题研究专题)和高中历史必修(一)设定了一个中心选题:“苏联解体与社会主义运动”,围绕这一中心让学生自拟题目。
在这一阶段,专硕导师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中心选题确定后学生个人授课题目的确定问题。在此之前,专硕导师首先应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解选题确定的注意事项和教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所需教学材料的收集渠道和方法;教学提纲和讲稿撰写的要求等。二是选题确定与课堂教学实践的间隔时间段问题。学生授课选题的确定与课堂教学实践之间至少要留2~3周的时间,在此期间,专硕导师可以通过电子邮件、QQ等网络工具为学生撰写授课教案解疑答惑,进行针对性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提高讲稿撰写质量。三是学生课堂教学实践的课堂授课时间和顺序问题。基于高中历史教学常规,规定每位学生的课堂授课时间为20~25分钟;至于授课顺序可以让学生自行抽签决定,允许特殊情况下的自由调换。
2.根据抽签结果进行“模拟授课”
我院2011级历史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共六位,经过三周的准备活动,每位同学如期完成了题目和框架确定、资料收集、教案撰写任务,具体授课题目为:(1)“苏联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辨;(2)苏联式联邦制的弊端与苏联解体;(3)苏联解体中的党建因素;(4)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兴衰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5)信仰缺失与苏联巨变;(6)苏联解体中的美国因素论析。通过授课题目可以看出,六名同学所选授课内容相对接近而又角度不同,有助于深化对“社会主义问题”这一专题的延伸性理解和他们之间的合作学习,同时,选题的相近性也为他们对别的同学的授课内容提出针对性意见和建议奠定了基础。
根据抽签结果,六位同学依次进行“模拟授课”,共占用了两次课的时间(每次课三小节,每节50分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主讲学生授课后要即时进行针对性讨论(时间约为20~30分钟)。讨论的顺序为:主讲同学首先对自己的讲课情况进行自评;其次,作为听众的每一位同学都要对主讲同学的题目选择、内容结构、教案组织、教态、语言表达等情况发表自己的看法;再者,专硕导师对该同学的“模拟教学”情况进行评价。二是六位同学全部讲完后,专硕导师要对学生课堂教学实践的总体情况进行概括总结,特别是对于备课和讲课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要有提炼和分析,防止学生在日后求职和工作中出现类似错误;对于某些同学的精彩表现要重点表扬,以资其他同学学习借鉴。同时,专硕导师还要利用课堂教学实践的有利时机,传递中学历史教学的先进理念、方法和手段,达到专硕教学与中学历史教学的有机统一。三是“模拟授课”的成绩评定问题。“模拟授课”亦即教学实践,是一种以专业硕士通过体验式教学活动提升历史教学能力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效果的优劣在于学生参与的积极程度,为了确保预期目标的实现,提高专业硕士“体验”教学的积极性,专硕导师应将学生“模拟授课”教案撰写质量与教学效果作为日常成绩计入学位课程的期末总成绩。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对象。作为历史学专业硕士而言,他们是成熟的个体,拥有本科阶段的历史专业基础知识、丰富的学习经验和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这些因素成为确保“教学实践课”取得应有成效的基本保障。通过对这种教学模式在两届历史学专业硕士“世界现代史专题”教学中应用的跟踪随访可以得知,这种教学模式在提高历史学专业硕士教学技能方面产生了如下效果:
对历史学科专业硕士而言,对历史资料的收集并从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所讲历史问题进行说明论证是基本从师技能之一。在“教学实践课”这种教学模式的具体运用过程中,专业硕士首先面临的是选择题目、撰写讲稿或教案的问题。根据上述学生选题可以看出,这些选题都是与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相关但又紧紧围绕“世界现代史专题研究”学位课程中“社会主义问题”研究专题选择的,可以说带有一定的学术性,没有现成的中学历史教案可资参考,这就需要学生通过图书馆的图书资料、期刊网、专题研究网站等,根据自己的讲授提纲收集、选取相关资料,撰写讲稿或教案。同时,经过学生的精心准备,还要到讲台上担任“模拟教师”,面向其他同学和专硕导师授课,导师从其教学实践中可以了解学生资料查阅量的大小与质量高低并提出针对性意见;其他同学也会在讨论评价中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使该同学收集、运用历史资料撰写历史教案的能力得到提高。
历史板书设计是讲课艺术的重要体现,也是历史学专业硕士从师技能的重要部分,它是讲授内容通过教师有目的的构思,遵循历史教学规律,把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梳理成有内在逻辑关系的系统的历史脉络图,引导学生完整把握教师讲授的历史知识。对于历史学专业硕士而言,尽管有过大学本科时期的教学实习,但在实习阶段大多套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和优秀教师的课件,板书设计能力普遍较差。在“教学实践课”实施过程中,专业硕士首先要根据自己的选题设计讲授提纲,这可以说是“板书设计”能力的初步训练,在这个过程中,专业硕士得益于与导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板书设计”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在模拟授课阶段,除主讲同学以外,导师和其他同学作为听众和评论家,直言不讳地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势必也会牵扯到讲授提纲合理与否以及如何改进的问题,主讲同学据此予以改进,“板书设计”能力再次得到提升。在我院组织的2012年春季讲课大赛中,有三位专业硕士分获一、二等奖,据评委反映,他们的板书设计是其教学过程中的一大亮点。
历史学科对课堂语言表达具有很高的要求,它即要有科学性,又要有历史感,必须符合历史学科自身的特性和认知规律。在教学中准确运用历史学科的专业术语是高素质历史教师所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但是,由于专业硕士在本科学习阶段受到的锻炼主要以普通话为主,因此,他们的普通话基础普遍较好,基本语言表达没有问题,但涉及到课堂教学,则反映出教学语言的准确性、概括性、逻辑性、历史感明显不足。通过“模拟教学”活动,在导师指导和同学互评的过程中,针对每个同学授课过程中的语言表达问题,都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同时,人人参与的教学实践也是相互观摩和借鉴的过程,尽管一次教学实践课难以在短期内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快速提高,但通过这一活动使每个人都确知自己语言表达的缺陷和改进办法,因此,对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大有裨益。
专业硕士为了上台讲好课,在准备阶段必须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在此过程中,专业硕士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方向围绕一个中心确定选题、查阅文献、梳理成纲、综合概括、整理成文,这一过程也是教学研究的一般路径,通过这一环节,专业硕士自觉钻研、独立思考、教学研究和学术研究的能力得到双重强化与训练。在上述六位同学中,其中两位同学(讲课选题:“信仰缺失与苏联巨变”、“苏联解体中的美国因素论析”)根据导师和同学的意见将讲稿修改成文并在历史专业期刊上发表。
总之,实践证明,“教学实践课”以培养中学历史教学核心技能为目标,让专业硕士参与整个教学实践过程,打破了研究生传统教学模式中导师“一言堂”的教学惯性,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专硕导师根据学生个体的需求进行“一对一”个性化指导,极大地调动了专业硕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培养历史学专业硕士从师技能方面成效显著,同时,也为其它学科专业硕士能力培养探索了一条可资借鉴之路。
参考文献:
[1]丁证霖,等(编译).当代西方教学模式[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1.
[2] BrookfieId,S. D. 批评反思型教师AB[M]. 张伟,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