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化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软实力”提升的策略

2014-03-28 00:30:19肖勇兰觉明姚晓兰
重庆行政 2014年6期
关键词:培训基地职教实力

□肖勇 兰觉明 姚晓兰

“四化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软实力”提升的策略

□肖勇 兰觉明 姚晓兰

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以下简称基地)主要是依托普通高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建立起来的,基地旨在专门培训职业教育教师。近年来,通过基地的培训,职教教师的综合能力得到不断提高,为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我国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基地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软实力”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院长约瑟夫·奈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这个概念一经提出,便在世界范围内得到积极响应。与“软实力”相对应的是“硬实力”,目前,学界对这两个概念的定义仍无定论。但是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它们:“硬实力”——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要素。“软实力”——相对硬实力而言的非物质要素。现在我们研究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一个企业的综合实力时常常会用到这两个概念。这也为我们评价一个基地的培训实力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一、职教师资培训基地“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性

一个基地的培训实力其实也包括“硬实力”与“软实力”两个方面。其中,“硬实力”指基地的吃、住、学等所涉及到的硬件设施条件,例如培训餐厅、培训公寓、培训教室等场所的条件等;而“软实力”所包含的内容就要复杂的多。我们认为,培训的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管理服务以及对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水平,是培训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四个要素,将直接影响培训效果,因此,应是基地“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基地的建设有时存在重“硬实力”而轻“软实力”的倾向。基地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在硬件设施的建立与完善方面,这本是无可厚非的。因为“硬实力”是基地开展培训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但是,仅仅提升“硬实力”是远远不够的。正如约瑟夫·奈所说硬实力和软实力同样重要,但是在信息时代,软实力正变得比以往更为突出,我们正在进入一个“软实力”第一的时代。相比之下,基地“硬实力”的提升看得见摸得着,更为高效、快捷,而“软实力”的提升就要复杂得多,且是一个相对困难而漫长的过程。决定一个基地培训质量高低的并不是那些外在的“硬实力”,而恰恰是在培训中所体现出来的“软实力”。

二、职教师资培训基地“软实力”提升中存在的问题

“硬实力”固然重要,但“软实力”才是一个基地培训实力和培训特色的集中体现。我们发现,在基地“软实力”提升中普遍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培训课程缺乏针对性和职业性

我们知道培训工作中最核心、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培训课程的设置,因为培训课程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集中体现,是我们达成培训目标的主要载体。因此,培训课程的设置是“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1.培训课程的针对性不强

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职教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必须遵循自己特有的发展模式,只有建立在实践、互动基础上的培训才能真正促进职教教师的专业发展。很多基地的培训由于缺乏对职业教育特殊性的了解和职教教师专业发展特殊性的研究,在培训内容及培训方法上仍无法摆脱普通教师培训的惯用模式,培训方法相对传统,培训内容过于学科化、理论化,严重脱离职教教师的实际需求。这种没有真正植根于对职业教育相关问题深层研究的培训是无法满足职教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

2.培训课程的职业性较弱

职教师资培训与其他教师培训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所培养的对象是为职业教育服务的,职业性应成为基地从事培训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由于职教师资培训是近几年才开始的工作,而且基地受到传统普通高校教师培训观念的影响较深。因此,在职教师资培训工作中对“职”的特性往往认识不足。目前大多数培训基地课程设置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但是理论教师在进行理论教学时多采用多媒体技术的形式进行教学活动,教学内容也多为从理论到理论,与实际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实践结合不够紧密。而由于培训基地中实训的条件不能紧跟需求,校企联盟的机制没有完全形成,导致大多数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并且课程内容中缺少当前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难以满足职教教师的培训需求。

(二)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培训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基地的培训师资队伍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基地内部的教师,二是外聘的教师。基地的培训对象是职业学校的教师,职业学校需要的是“教师+技师”的“双师型”教师和“理论教学+实际操作”的“一体化”教师。然而基地的师资队伍目前还没有完全掌握对职教教师的培训要求,特别是一些高校教师对职业教育、职业学校和职业学习的规律知之甚少,而真正受学员喜爱的培训教师并不多。并且在外聘教师特别是初次邀请某位专家学者或行业精英授课时,对他的学术水平及授课风格我们并不是很了解,往往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使得培训师资队伍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培训效果也难以得到保证。

(三)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培训管理服务水平不到位

我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在培训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职教教师到基地参加培训不仅是来学习先进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同时也是来学习基地先进的管理服务经验的。如果基地的培训在管理和服务方面滞后,就会影响整体培训的效果和学员对培训的满意度。所以,基地必须强化管理服务,并在细节上下功夫,在培训中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时时展现对参训教师的关怀。只有这样培训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四)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培训缺少职教科研成果的支撑

基地作为职教师资培训的主阵地,在培训中理应成为职教教师工作的引领者和指导者,因此,基地的任务不仅是开展培训,对职业教育展开研究是基地的又一重要任务。但是,由于基地人员有限而培训任务较重,大家往往缺少时间和精力对职业教育进行深入研究。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基地应充分挖掘自己的科研优势积极进行科学研究,只有当培训有了科研成果的支撑,才能走在职业教育发展的前列,才能更好的培养合格的职教师资。

三、提升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软实力”应加强“四化”建设

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先生曾说:“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有大师之谓也。”在培训中,“软实力”显得越来越重要。针对上述“软实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应积极探索进行“四化”建设,不断提升基地的“软实力”,只有这样培训工作才能更上一个台阶。

(一)加强培训课程的精致化建设

1.做好培训需求调研

要打造精致化培训课程,就必须提高培训课程的针对性和职业性。首先,我们要做好培训需求调研。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来参加培训的职教教师主要有三类:一类是从高校毕业的年轻教师,他们中有师范专业的也有非师范专业的;第二类是从事基础教育教学的教师,而后成为职教师资的;第三类是从各行各业“转行”到职业教育领域的。这三类职教教师参加培训的需求重点各不相同。可以通过“问卷星”问卷调查、短信调查、电话访谈等形式充分了解参训学员的实际情况和培训需求。其次,我们还应对派出学校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点对点”对话,了解他们的实际需要,还应紧密结合社会需要。

2.科学设计课程思路

其次,还要精心设计课程内容,加强实践实训环节,力求实现培训内容与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标准相对接,培养培训模式与“双师型”教师素质要求相对接,培训规模、结构、质量、效益与职业教育发展的整体要求相适应。

3.积极探索培训模式

在培训中,我们大胆创新和探索培训工作新模式。构建了“主题学习—专题讨论—参观考察—成果交流”培训模式;正在探索“校内集中—异地交流—自主研修—反思研修”四阶段培训模式,力图让培训令人愉悦和成为享受。

(二)加强培训队伍的专家化建设

建设一支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培训质量的重要保障。调查发现,来自行业一线的专家、工程师和既有教学经验又掌握实践技术的“双师型”教师是最受学员欢迎的。他们认为这样的培训教师更能贴近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也更能在参训学员中引起共鸣,但实际上这种培训教师较少。针对这种情况,基地不妨在培训过程中或在培训结束后,组织学员对培训教师进行教学效果评价。将不适应培训发展需要、培训效果考评较差的教师淘汰,将受到学员一致好评的教师分门别类地纳入培训“专家库”,形成培训团队成员遴选退出优化机制。为了做好“专家库”的建设和维护工作,一是公共课培训教师要与同一地区的其他教师共享资源,共同做好培训工作;二是对于本基地的一些具有特色的专业方面的培训课程,应广泛吸收企业、行业专家来进行培训;三是通过各种途径从受训学员中挖掘职业院校的一线教师担任基地的培训教师。

(三)加强培训服务的人性化建设

在培训中要树立“学员即顾客,学员即中心”的管理服务理念,首先要建立一支分工明确结构合理的专业化管理队伍。其次,要有系统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再次,要大力开展培训人性化服务。一是指派专人负责,开展“一对一”跟班服务机制。每一个培训班配备1名专职班主任,与培训学员同学(深入课堂听课)、同吃、同活动(课外活动);二是解决好学员的吃、住、行,为培训学员提供方便、快捷的后勤服务;三是关心、理解、尊重培训学员,满足培训学员合理需求,营造和谐培训氛围;四是听取和采纳培训学员意见,引导学员参与培训中的民主管理与决策。总之,培训基地应力求使学员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四)加强培训科研的常态化建设

基地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科学研究成为基地的常态化工作,以研促培,让培训始终体现科学性与先进性。应支持鼓励基地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从事科研工作。一方面要加强基地自身建设的研究;另一方面要深入探索和实践当前职业教育领域的一些热点难点,如职教教育教学内容的开发、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手段的选择与应用、校企合作等内容,充分发挥基地在职业教育中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大力加强“基地”建设,是提高职教师资队伍整体质量、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基础性工程。如何提升其“软实力”让基地更好的发挥作用为职业教育服务?这是我们每个从事职教师资培训工作的人应当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的。

[1]路姝娟,蒋鸣. 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基于需求的培训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1(12):57-58.

[2]刘春华. 浅谈如何做好高职学院职教师资基地的建设工作[J].职业教育,2012(21):264-265.

[3]黄国清,林慧英.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基于中职教师需求的培训策略[J].继续教育研究,2012(10):85-86.

[4] 刘合群,裴祥静. 中国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发展若干问题研究[J].职教论坛,2013(33):18-22.

作者单位:重庆文理学院职教师资培训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胡越

猜你喜欢
培训基地职教实力
见证创新实力的跃升
国外住院医师培训基地认证实践的特点与启示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对探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证的启示
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探索与实践
软实力致胜
实力抢镜
中外文摘(2020年18期)2020-09-30 14:47:04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0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西部大开发(2017年8期)2017-06-26 03:16:16
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发展及创新思考
职教要做好迎接“慕课”挑战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