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改玲
产妇孕期营养与产妇自身健康及胎儿的健康均有重要关系。近年有研究指出,产妇孕期营养状况与新生儿成年后的一些疾病有相关性[1]。为探讨孕期膳食营养状况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笔者选取了出生体质量及脐血生化指标这一直接反映胎儿生长发育状况的指标,对454例孕产妇进行了随访研究,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02/2013-02在甘肃省灵台县人民医院妇产科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454例。根据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分组,出生体质量<2 500 g为低体质量组,产妇年龄22~36岁,平均(26.8±3.3)岁;>4 000 g为高体质量组,产妇年龄24~36岁,平均(25.8±3.3)岁;2 500~4 000 g为正常体质量组,产妇年龄24~35岁,平均(25.9±3.5)岁。各组在产妇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分娩后采集脐静脉血2~3 mL进行脐血生化指标检测,根据脐血生化指标将产妇分为低于平均值组(1组,204例)和高于平均值组(2组,250例)。
1.2 纳入标准 (1)产妇均为自然受孕,单胎;(2)无染色特异常疾病或风险。
1.3 排除标准 (1)具有甲状腺疾病的产妇;(2)未坚持完成研究者。
1.4 研究方法 在产妇32~37周时进行孕期膳食营养调查,主要调查米、面、肉类、豆制品、蔬菜等多种食物的食用频率以及食用量,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将各类食物换算成每日能量、三大营养物质摄入量。所有产妇随访至分娩,调查胎儿性别、出生胎龄、体质量、分娩方式、其他异常情况等。
1.5 观察指标 统计产妇总能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摄入量、脐血生化指标。
2.1 新生儿出生基本情况 454例新生儿中有先天性疾病者22例(0.48%)。自然分娩242例(53.3%),剖宫产201例(44.3%),胎吸助产及产钳助产11例(2.4%)。有胎盘问题者30例(6.6%),其中前置胎盘4例,胎盘早剥1例,胎盘钙化25例;有脐带问题者101例(22.2%),其中脐带绕颈86例,脐带扭转13例,脐带过程2例;有羊水问题者121例(26.7%),其中羊水过多4例,羊水过少29例,羊水浑浊88例;无胎盘、羊水、脐带问题者221例(48.7%)。
2.2 不同出生体质量新生儿产妇孕期膳食营养状况 见表1。
表1 不同出生体质量新生儿产妇孕期膳食营养状况比较±s)
表1结果显示,产妇孕期总能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摄入有随着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其中总能量、蛋白质、脂肪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产妇孕期膳食营养状况与新生儿脐血生化指标的关系 见表2。
表2 产妇孕期膳食营养状况与新生儿脐血生化指标的关系比较±s)
表2结果显示,脐血脂蛋白α水平较高的孕期脂肪摄入较多(P<0.05);脐血胰岛素、C肽较高的孕期总能量及碳水化合物摄入较多(P<0.05)。
孕期胎儿所需的一切营养,均由母体通过胎盘供应。当胎儿超过30周后,其处于生长最快的时期,脂肪累积会超过非脂肪累积,是体脂存贮快速增长的时期。有研究表明,妊娠体质量增加与新生儿体质量增加明显相关[2]。因此,通过调节孕期营养摄入,即可有效地调节胎儿的生长,促进胎儿的正常发育[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孕妇对于孕期营养极度重视,但由于认知方面的局限性,孕期营养均衡很难保证。孕期孕妇能否得到均衡的营养支持直接影响到胎儿的生长发育[4]。本研究发现,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有随着产妇孕期总能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摄入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其中总能量、蛋白质、脂肪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期营养素的摄入与胎儿出生体质量密切相关。产妇妊娠晚期应注意合理的营养摄入,避免摄入量过多或过少,造成低体重儿或超重儿的出生。从脐血生化指标上来看,脐血脂蛋白α水平较高的孕期脂肪摄入较多(P<0.05);脐血胰岛素、C肽较高的孕期总能量及碳水化合物摄入较多(P<0.05)。脂蛋白α与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孕期脂肪摄入过多,会增加胎儿成年期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产妇孕晚期应避免过量的脂质物质摄入,减少新生儿成年后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此外,孕期过多的糖以及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则会导致新生儿胰岛素及C肽的升高,从而增加糖尿病的风险,孕晚期也应避免。
综上所述,孕期膳食营养状况会对新生儿出生即脐血生化指标产生一定的影响。加强孕妇的营养指导,促进产妇膳食营养成分平衡,可有效促进胎儿正常发育。
[1] 陈萍,张士琼,何彩凤,等.脐血与母亲血维生素C营养水平调查及孕期营养指导[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9):1259-1260.
[2] 范晓波,康昭海,吴仕元,等.孕期营养认知及饮食行为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4):150-152.
[3] 王红兵,谷丽,孙克立,等.母体血中RBP及PA与新生儿营养过剩关系的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9(5):101-103,107.
[4] 张苏江,单安山,夏蕾,等.母体孕期营养状况对子代后继健康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1):112-114.
(收稿日期:201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