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凤春
上周,受乌克兰局势以及中国经济数据不佳的影响,国内外市场避险情绪明显升温,冲击贯穿股市、债市、外汇和商品市场。A股投资者纷纷寻找避风港,食品饮料、房地产、银行有相对收益,主题退潮趋势明显。
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依赖于市场对国内货币政策预期的变化,以及对中小市值股票的态度。我认为政策宽松的预期会逐渐融入市场,中小市值股票短期会面临新热点短缺、旧热点瑕疵逐渐暴露的问题;其间市场可能会经历一段时间的寻底。板块和行业上,如果此前配置属于重配中小盘股票,建议可以考虑调整为偏均衡的配置。
1-2月经济数据的弱势较为明显,市场开始考虑是否会很快触发降准或者房地产限购等一系列政策的调整;而另外一部分投资者仍认为很快流动性就会收紧。我认为这两种可能都比较低。
降准和房地产限购政策明显松动可能性比较低的理由,来自总理在两会期间的表态。去年年中走出经济困境的经历,也更坚定了中央从改革找动力的立场。再加上1-2月数据历来被认为是噪音占多数,基于该数字的弱势释放出信号意义很强的政策,的确有过度反应的嫌疑。
但对于认为流动性会收紧的投资者而言,他们的预测已经连续一个月出错。央行的行为在最近一年似乎可预测性进一步下降,那是否可以退一步,去理解央行的行为目的为何呢? 我认为有两点理由,一是年初以来通胀率的超预期下行。二是之前市场对于债券大量到期极其担忧,在中央政府内部可能也存在较大的压力,要求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货币环境。如果上述理解是正确的,那么当前疲弱的经济也为维持银行间低利率水平提供进一步的理由。
总的来讲,未来一段时间还会有一些感到失望的投资者,但利率条件的改善最终进入市场预期时,对经济和市场都不会是件坏事,大盘可能会经历一小段寻底的时间。
但在具体行业和板块配置上,我认为坚持偏平衡的策略相对占优。股价有趋势、题材充足是中小盘股票前进的重要动力。但是从二月中以来,创业板的调整最多在10%左右,大量热点主题回调剧烈,在趋势上存在一些瑕疵;其次,新热点的“供给”比较紧张,智能城市、新能源汽车、触网题材等仍然是主角,与中小盘股票相关联的主题最近一个月明显偏少,包括手机游戏在内的老热点已经无法用讲故事来支撑热情,只能靠业绩来说话。而且近期央行就支付业务的监管措施,几乎确定会让大面积公司的股价受伤。
最后,国资改革的声音近期有加强的态势,在极端情况下,一旦市场焦点彻底从“新奇特”转走,要支撑股价就只能靠业绩说话——我们相信还在裸泳的股票不在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