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声乐教学中的审美观念

2014-03-27 21:58:21徐玉兰
艺术评鉴 2014年3期
关键词:美学意蕴审美观念审美体验

摘要:本文通过对声乐教学中的审美表现及审美体验两个方面的分析阐述来探讨蕴含在声乐教学中的审美观念。主要通过对声乐教学过程中的旋律,节奏,音色的论述来解读审美观念的体现;通过对在教学过程和表演过程中的审美体验的解读来说明作为主体的演唱者所需要的情感体验和美学思考。

关键词:声乐教学 审美表现 审美体验 美学意蕴 审美观念

唱歌,在人类历史上很早就出现。最早的唱歌以发出各种声音来传情达意,逐渐加上语言,形成最初的歌曲,歌曲最易沟通也最易被接受流传。重视、遵循、总结唱歌的规律以及发现这门艺术其中的美学意蕴成为声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声乐表演艺术作为音乐学的分支,本身已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门类,声乐表演是用人的声音唱出来的带有语言的音乐。其中不仅包括了语境高度凝练的歌词,情感化的旋律音调,悦耳动听鲜明生动的听觉形象,也包括了歌唱中的形体表演以及舞台形象。

一、声乐教学中的审美表现

声乐教学中的审美表现主要通过旋律,节奏和音色体现出来。声乐教学的过程,是一个综合技巧、个人素养与情感教育的复杂过程。这其中不仅需要有良好的音乐听觉,敏锐的节奏感,娴熟的技巧,完美的音色,同时还需以文学艺术修养的积淀来展示每一首曲目的精髓。声乐是善于表达感情的艺术,从声乐的表现性来看,声乐使用音响的运动加上词语的组合通过演唱者的主体表达作为表现手段,这种类似于描绘造型的手法,需要欣赏者的联想才能达到。声乐通过时间上的流动、有序而形成的艺术形象,不仅可以表达感情,而且可以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形式。在声乐的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有良好的节奏感,还要有良好的把握旋律的能力,敏锐的理解能力和丰富的情感体验能力。

(一)旋律

旋律又叫曲调,由长短、高低、强弱等不同的乐音组成。是声乐中的重要载体,音乐的内容、风格、体裁、民族和时代特征都首先从旋律中表现出来。旋律被称为音乐的灵魂,旋律可以与人的情感动态相吻合,从而塑造出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旋律是塑造音乐形象最主要的手段,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将眼中所见,变成心中所想,然后再以咏唱的方式表达出来。要使演唱具有韵味,就必须将主观的情思与客观的景物高度凝练,这是一个在自我体会后又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真正打动别人。同一首歌,不同人唱会有不同特色,纵观古今中外的声乐名家,都是将表演独特的艺术魅力建立在高超的演唱技巧基础上。但是,如果一味的追求声音技术的训练就很容易陷入一种片面的状态,缺少了对情境把握的能力,即使有嘹亮的音色,也不会产生美感。

(二)节奏

节奏通常是指不同长短时值的有组织序列。节奏是乐曲的脉搏,对于旋律的表现力和情绪色彩的渲染起着重要的作用。通常情况下,短促的节奏可以表现热烈、活泼、欢快、紧张的情绪;悠长的节奏可以表现悠闲的情绪,有时也可以表现如泣如诉的情绪。节奏与音准一样,都是声乐演唱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学生学好声乐的首要条件。演唱者本身应当具备感知音乐节奏的能力,通过对音乐的节拍、曲调、调性和结构的复合感觉和辨别进行整体。虽然声音的发生虽是物理现象,但感知声音却是生理和心理的活动。但是,在日常的声乐教学活动中,常常会出现过分关注于技术技巧的提高,忽略声乐艺术美的本质,重技术而轻音乐表现的问题。有的学生具备较好的嗓音条件和良好的节奏感,在演唱中一味的展示自己的音量,却很少考虑自己的演唱是否符合音乐表现的需要,将自身的演唱与声乐艺术的内在规律背道而驰,完全沉浸在自我陶醉之中,这样的做法不仅得不到观众思想上的共鸣,同时也背离了关于声乐表达初衷。

(三)音色

“音色是由不同的发生体所发出的乐音的色彩特质,或是不同乐音组合的音响构成的音质的特色,人们在欣赏音乐时感到悦耳,音色美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每个人的音色都是不同的,并非千篇一律。音色是给观众们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先有美好的声音才有美好的音乐,如果没有好的声音和好的音色,是无法表达出音乐作品中所要传递的审美意境与艺术震撼力。表演者的声部、音色、音域、歌唱技巧等不同方面都会影响到对整个歌曲的表达。

在声乐教学中,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气质,思维方式和发音习惯。这就要求教师要准确全面的判断分析出合适学生個体的训练方法。除了对学生进行气息、发音、吐字、共鸣等基础指导,还应根据学生个体基础和条件的不同因势利导,让学生发挥最大的潜能。帮助学生选用适合的音色来诠释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除此之外,对于声乐专业训练得较好而知识文化有欠缺的学生,一方面通过平时对作品创作背景、思想内涵的分析讲解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另一方也要加强文化课程的学习;而对于语言不标准的学生,除了要注重对母音的训练,还要注重对发音习惯的调整;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声乐教学中的审美体验

审美体验是经过材料的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累,结合创作主体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味与理解,形成新的艺术创作的过程。在此之间,审美的主体充分调动出情感、想象、联想等心理因素,对审美客体进行观察、体验和感悟进行创作积累,形成从事艺术创造内在的心理动力和诱因,或者形成创作的动机。

声乐教学中的审美体验往往应用于在演唱者本身对于声乐艺术的整体表达。这种表达不是在于对对象的直接模仿,而是在于能够使人们的心灵接近于被描述的对象存在本身所造成的意境。音乐仅仅是提供给听众一个氛围和一个生发想象的依据。对于音乐的鉴赏力其实有很大一部分是想象力。那么该如何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激发出观众的音乐鉴赏力,就成为演唱者们应最先思考的问题。歌唱作为一项美的事业,演唱者不仅要追求自身音色音质的完美,而且要注重思想内涵的表达,才能把美带到歌声中,触动灵魂。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各方面综合素养的培养,同时也要做到在学习中取长补短,在歌唱中扬长避短。

声乐教学过程中的对声音技术的训练蕴含了内在的审美意识,声乐教师除了要有良好的素养和技能还需要能给学生更多的启发。通常情况下,教师应当运用描述、引导、制造氛围等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相关资料,这些素材再经过学生的审美心理活动的深入与内化,会使学生的情感与情绪产生外在的反映,进而实现最终的教学目的。在声乐课堂上应当适当采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观摩其他大师的演唱,也可以将自己的演唱录下来,相互对比反复揣摩,在教师的指导下,找出需要加强的地方。除此之外还要根据教学的变化与发展及时的调整自己的教学手段,以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起正确的、完整的声乐审美理念。

在音乐史上,有许多的音乐作品直接取材于文学作品,例如《浮士德》、《乡村骑士》、《卡门》、《图兰朵》、《阿依达》、《茶花女》、《弄臣》、《托斯卡》、《奥赛罗》、《蝴蝶夫人》和《艺术家的生涯》、《塞维利亚的理发师》、《魔笛》、《费加罗的婚礼》等等。这些作品一方面遵从了文学原作的情节和思想发展过程,从原作中提炼出必要的过程和戏剧冲突作为构思的必然基础。另一方面,提炼原作中的精神实质,通过再创造,以表达新的情感。这就要求演唱者有较多的文学素养,不仅仅是要有坚实的基本功,更重要的是表达出作者的意思,或者说塑造一个新的形象。在教授学生意大利歌剧选段的时候,因为属于不同的语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意大利的语感把握起来较难,即便是模仿和掌握意大利语的语音规则,也很难唱出原汁原味的歌曲。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可以采取多媒体的教学技术,先反复观摩经典的意大利语的电影,培养学生对意大利语的最直观的感受,同时阅读相关书籍,对其文化也有基本了解。而这个教授和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的体验过程。因此,只有将技术的训练与审美的体验结合在一起,表达出一个具有灵魂的、感染力的歌曲表演,才会给更多的观众带来真正意义上美的体验。

三、结语

声乐是一个乐音规则进行变化更替的运动过程,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和流动性。声乐教学是一个审美体验和审美表现相结合的过程。声乐形象的流动性类似于人情感的流动性,鲜明的节奏感,严格的序列性,是声乐作为时间艺术运动进程必不可缺的元素。一首歌曲的外在表达体现了作品的内涵、表现出真与美统一的情感。演唱者对于对作品风格韵味的把握與展现以及形体表演的优劣直接会影响到对作品的表达。在歌唱表演过程中,表演者的情感展现源于表演者对于音乐作品是否有透彻的理解,以及表演者现场的表现意识与表现手法。只有达到了真与美的统一,才是最能打动人的作品。表演者本身的二度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升华了一度创作传递出所要表演的艺术情感。这也就要求我们无论是在教或学中不能仅仅靠技能技巧的学习,而更应加深对声乐中美学的理解,只有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的结合起来,才会产生出震撼人心的声乐作品。

参考文献:

[1]许自强.美学基础[M].北京:北京经贸大学出版社,2003.

[2]张普俐.关于民族声乐教学现状的思考[J].音乐研究,2006,(03).

作者简介:

[1]徐玉兰: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美学意蕴审美观念审美体验
技术重构:从《窈窕淑女》重识音乐剧演唱风格与审美观念的“缝合”
乐府新声(2019年2期)2019-11-29 07:34:18
畲族舞蹈诗《千年山哈》的美学意蕴
艺术研究(2016年2期)2017-02-15 22:13:16
畲族舞蹈诗《千年山哈》的美学意蕴
艺术研究(2016年2期)2017-02-15 19:00:27
畲族舞蹈诗《千年山哈》的美学意蕴
艺术研究(2016年2期)2017-02-15 18:39:34
浅谈审美教育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地位
亚太教育(2016年36期)2017-01-17 19:38:28
童心 童眼 童耳
论《红楼梦》建筑文化中的美学意蕴
艺术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22:12:08
关注审美体验,让阅读变为“悦读”
美术教育在提升学生审美观上的应用探讨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体验教学分析
考试周刊(2016年15期)2016-03-25 02:4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