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西藏区域地层区划及其含煤地层

2014-03-27 07:09柯丹丹毛晓冬廖云君张俊海
华南地质 2014年1期
关键词:灰黑色炭质煤系

柯丹丹,毛晓冬,廖云君,刘 成,张俊海,高 龙

KE Dan-Dan,MAO Xiao-Dong,LIAO Yun-Jun,LIU CHENG,ZHANG Jun-Hai,GAO Long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院,四川成都610059)

(College of Earth Science,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engdu 610059,China)

浅议西藏区域地层区划及其含煤地层

柯丹丹,毛晓冬*,廖云君,刘 成,张俊海,高 龙

KE Dan-Dan,MAO Xiao-Dong,LIAO Yun-Jun,LIU CHENG,ZHANG Jun-Hai,GAO Long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院,四川成都610059)

(College of Earth Science,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engdu 610059,China)

据西藏自治区大地构造演化特征,从整个青藏高原构造单元分布特点考虑,本文将西藏自治区地层区划结合构造单元和含煤地层一并考虑,将其划分为三个构造-地层大区:羌塘-三江构造-地层大区、班公湖-双湖-怒江构造-地层大区、冈底斯-喜马拉雅构造-地层大区。从区域地层、沉积构造及其古生物化石组合等特点综合分析,得出西藏赋煤区聚煤作用具有时代多、分布广、煤层层数多、厚度薄和稳定性差的总体特点。区内含煤地层包括下石炭统、上二叠统、上三叠统、中侏罗统、下白垩统和古近系等。最主要煤系是下石炭统马查拉煤系、上二叠统妥坝煤系、上三叠统土门煤系、下白垩统多尼煤系。

西藏 区域地层 含煤地层

1 前言

西藏地理位置上位于南、北大陆之间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巨型山链东段,是著名的特提斯域的组成部分。地层出露齐全、岩石类型繁多、构造复杂。西藏构成了青藏高原的主体,其北部为藏北高原,中部为藏南谷地,南部为喜马拉雅山地,各时代地层发育齐全,沉积类型多样,化石丰富,地层分布与主构造线一致,大致呈近东西向转东南展布,前人就西藏地层区有过较详细的地层区划[1](图1)。从整个中国的地层区划角度看,西藏在地层单位上跨越了唐古拉-华南地层大区、藏南-滇西大区,而藏南-滇西大区代表了东冈瓦纳大陆的北部边缘,在古生代的一些时期,生物区系和地层沉积类型都属于冈瓦纳型。考虑到整个西藏大地构造的复杂性,存在较多的构造混积体,因此,本文认为在考虑西藏地层区划时,应当将构造的因素考虑进去,北以康西瓦-南昆仑-木孜塔格-玛多-玛沁对接带为界,南侧以班公湖-双湖-怒江-昌宁对接带为界,可以将西藏地层区划分为三个构造-地层大区,即羌塘构造-地层大区、班公湖-双湖-怒江构造-地层大区、冈底斯-喜马拉雅构造-地层区。此项工作提高了该区基础地质和煤田地质的研究程度,对布署煤田地质勘探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2 西藏地层区划

2.1 羌塘-三江构造-地层大区

羌塘-三江构造-地层大区相当于构造区划的羌塘-三江造山系范围,空间位置界于北侧康西瓦-南昆仑-木孜塔格-玛多-玛沁对接带、南侧班公湖-双湖-怒江-昌宁对接带和东侧龙门山-哀牢山断裂之间的广大区域,地层层序记录了泛华夏大陆西南缘(具体定位属杨子陆块西缘)显生宙完整的地质演化过程。当泛华夏大陆群汇聚在一起时(约10亿年左右),新元古界-奥陶系或志留系与泥盆系的界面记录了泛华夏造山作用。随后晚古生代羌塘-三江多岛弧盆系的发育、三叠纪的岛弧造山作用,以及主体泛华夏大陆的定型等,均与原古特提斯洋的扩展和消亡密切相关,并在该大区有明显的构造-岩浆活动和沉积记录。

羌塘-三江构造-地层大区出露的最老地层为元古界,主要为一套结晶片岩、片麻岩、变粒岩、大理岩、绿片岩等。晚古生代地层分布较广,泥盆纪碎屑岩区域上沉积不整合在下古生界之上,局部缺失早泥盆统;上古生界主要为一套海相碳酸盐岩与碎屑岩组合,超基性岩、基性-中基性火山岩大量分布。中-新生代地层尤其是三叠系分布最广泛,岩相和岩石组合区域变化最强烈;三叠系主体为一套次稳定-活动型的海相碎屑岩,含碳酸盐岩和基性-中基性火山岩;在昌都的江达地区早三叠世地层不整合在下伏地层之上;晚三叠世地层区域上较广泛不整合在下伏地层之上,主体为一套陆相-海陆交互相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组合序列,局部地区发育基性和中酸性火山岩;侏罗系为一套海相-海陆交互相碳酸盐岩和碎屑岩组合;白垩系除羌塘地区西部发育海相沉积之外,大部地区为一套陆相碎屑岩沉积。古近系、新近系主要在内陆盆地内分布,一般范围不大;但羌塘地区的新近系较多,西部尚有始新世海陆交互相沉积。

2.2 班公湖-双湖-怒江构造-地层大区

班公湖-双湖-怒江构造-地层大区,相当于班公湖-怒江-昌宁-孟连对接带以北、昆仑山以南的藏北区域,呈近EW-NWW向转为NW-NNW向展布。区内广泛出露古生代-中生代的蛇绿岩、蛇绿混杂岩、构造混杂岩,以及元古代基底岩系和大量古生代-中生代“构造岩块”,表现为局部有序地层与不同时代、不同构造环境、不同变质程度和不同变形样式等总体无序混杂岩组成的复杂地层系统,记录了青藏高原古特提斯大洋形成演化的地质信息。

班公湖-双湖-怒江构造-地层大区包括:龙木错-双湖-类乌齐地层区、南羌塘地层区、左贡地层区、班公湖-怒江地层区等4个地层区单元。区内广泛出露奥陶纪-二叠纪蛇绿岩、蛇绿混杂岩、构造混杂岩,自西而东分别由下列蛇绿混杂岩群组成:红脊山蛇绿混杂岩群、果干加年山蛇绿混杂岩群、双湖蛇绿混杂岩群和类乌齐-曲登蛇绿混杂岩群。局部地区具有较完整的蛇绿岩层序,包括蛇绿岩套底部变质橄榄岩,中部基性、超基性堆晶岩和辉长岩、辉长-辉绿岩席状岩墙群,上部玄武岩和放射虫硅质岩,以及砂泥岩、碳酸盐岩、砂板岩和绿片岩等构成,榴辉岩-含多硅白云母的蓝片岩高压变质带在区内普遍存在。此外,带内的一些“构造岩块(片)”保留有前奥陶纪变质岩系和奥陶纪-二叠纪浅海、甚至可能至次深海沉积,局部地区尚有晚三叠世-早白垩世残留海沉积。上白垩统-新近系为陆相磨拉石及火山岩建造,零星分布在蛇绿岩带中。

图1 西藏自治区地层区划略图[1]Fig.1 Stratigraphic division of TibetⅠ-锡伐利克区;Ⅱ-喜马拉雅区;Ⅱ1-低喜马拉雅分区;Ⅱ2-高喜马拉雅分区;Ⅱ3-北喜马拉雅分区;Ⅱ4-拉轨岗日分区;Ⅱ5-雅鲁藏布江分区;Ⅲ-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区;Ⅲ1-昂仁-日喀则分区;Ⅲ2-措勤-申扎分区;Ⅲ3-拉萨-波密分区;Ⅲ4-比如-洛隆分区;Ⅲ5-班戈分区;Ⅲ6-木嘎岗日分区;Ⅳ-羌塘-昌都区;Ⅳ1-类乌齐-左贡分区;Ⅳ2-昌都分区;Ⅳ3-江达分区;Ⅳ4-羌中南分区;Ⅳ5-羌北分区;Ⅳ6-喀喇昆仑分区;Ⅴ-昆仑-巴颜喀拉区;Ⅴ1-若拉岗日分区;Ⅴ2-涌波湖-向阳湖分区;Ⅴ3-西昆仑分区.

2.3 冈底斯-喜马拉雅构造-地层大区

冈底斯-喜马拉雅地层大区,包括了班公湖-怒江-昌宁-孟连结合带与喜马拉雅主边界断裂(MBT)之间的广大区域,地层层序记录了冈瓦纳大陆北部边缘(具体定位为印度陆块北缘)显生宙完整的地质演化过程。当冈瓦纳大陆群汇聚在一起时,新元古界-寒武系与奥陶系的界面记录了泛非造山事件。随后长期的浅海陆缘沉积与原古特提斯洋的扩展和消亡密切相关,其中早二叠世的裂谷事件、晚三叠世的雅鲁藏布弧后洋盆的扩张事件,早白垩世印度洋的开启扩张和印度陆块从冈瓦纳大陆的分离等,均在区内有明显的构造-岩浆活动和沉积记录。

构造位置上相当于冈瓦纳北缘晚古生代-中生代冈底斯-喜马拉雅构造区,包括:班公湖-怒江区、冈底斯-腾冲区、雅鲁藏布江区、喜马拉雅区、印缅区等次级构造-地层区。元古界分布于冈底斯-腾冲区和喜马拉雅区中,主体为一套中深变质的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和片岩等,含高压、超高压变质岩-麻粒岩、榴辉岩、榴闪岩等暗色“包体”;其上覆盖层主要为奥陶纪稳定型沉积盖层。古生界在区内广泛分布,古生物化石门类多、数量丰富;下古生界主要为一套较稳定的海相碳酸盐岩与碎屑岩沉积。上古生界在喜马拉雅区内主体为一套稳定-次稳定型的海相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组合,二叠系中发育基性火山岩夹层和冰水杂砾岩。在冈底斯-腾冲区内主体为一套次稳定型-活动型的海相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石炭系-二叠系中发育基性、中性、中酸性火山岩。中生代地层亦较广泛分布,古生物化石非常丰富;喜马拉雅区内的中生代地层基本为一连续沉积,主体为一套稳定型-次稳定型海相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组合,夹层有基性、中基性火山岩;冈底斯-腾冲区内的中生代地层发育不全,大部地区缺失中、下三叠统和下侏罗统,表现为晚三叠世或中、晚侏罗世地层尤其是晚白垩世地层区域广泛不整合在下伏地层之上,主体为一套海相-海陆交互相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组合,发育大量的中酸性火山岩。古近系、新近系在区内分布较广,除在喜马拉雅区古近系下部分布有滨浅海相的碎屑岩夹碳酸盐岩沉积外,其余大部分地区为一套内陆盆地陆相碎屑岩系;新生代亦发育大量的高钾钙碱性火山岩系。

3 主要含煤地层

西藏自治区铜铅锌等金属矿种含量丰富,但是煤炭资源却是极度的稀缺,每年从区外调入煤炭10万吨左右[2]。根据前人以及本次实际工作总结得出西藏自治区的主要含煤地层包括有下石炭统、上二叠统、上三叠统、中侏罗统、下白垩统、古近系、新近系共七个地层层位;分别被称为:马查拉煤系(早石炭世)、妥坝煤系(晚二叠世)、土门煤系(晚三叠世)、帕卓煤系(中侏罗世)、多尼煤系(早白垩世)、拉萨煤系(早白垩世)、川巴煤系(早白垩世)、秋乌煤系(古近系)、门士煤系或芒乡煤系(新近系)。最主要含煤地层是下石炭统(马查拉煤系)、上二叠统(妥坝煤系)、上三叠统(土门煤系)、下白垩统(多尼煤系)。现以成煤先后顺序,对各含煤地层特征简述如下。

3.1 下石炭统马查拉组(C1m)

马查拉组(C1m)含煤地层在昌都地区称为马查拉煤系,煤系受构造(断裂)的影响,常挟持在断裂之间呈带状出露,出露宽10~20 km,长12~200 km。其中发现有价值并开展过少量工作的煤矿(点)有马查拉煤矿、自家浦煤矿、曲登煤点等。马查拉煤矿是整个西藏范围内马查拉煤系最典型煤矿,马查拉煤矿矿区位于羌塘-三江断褶带东段的安多-昌都印支期断褶亚带内[3],区内主要分布下、中石炭统和三叠系、侏罗系[4]。

马查拉煤系含煤地层位于羌塘-三江断褶带东段安多-昌都印支期断褶亚带内,明显受NW-SE向的他念他翁-澜沧江逆断层控制[5],煤系连续分布在该断层的东侧。该断层是在早石炭世前已经存在,由于它的活动,导致了西部他念他翁岛弧的崛起,为东边提供了成煤物质条件,并控制了东侧海陆交互相的沉积分布[6]。马查拉组为一套由灰、深灰、灰黑色砂岩、板岩、灰岩、生物碎屑灰岩、泥灰岩、夹含海绿石硅质岩、煤线及煤层组成的海陆交互相煤系地层,厚1216~1690 m以上。以囊谦县吉曲乡乃色扫和类乌齐县马查拉剖面最具代表性,现以西藏类乌齐县马查拉组为例(图2),含煤层主要是灰黑色炭质砂质页岩、泥质炭质砂岩、石英砂岩互层,夹炭质页岩、煤线及可采煤层(无烟煤),含腕足类Antiquatonia antiquatonia,Punctospirifer malevkenses,Schellwiedella cf.repsinki及珊瑚等;厚度为225.0 m。

下面就以西藏类乌齐县马查拉早石炭世马查拉组(C1m)实测剖面为例①(图2)。

图2 西藏类乌齐县马查拉组实测剖面图Fig.2 Measured section of Machala Formation,Riwoqe County,Tibet图例说明:①灰岩;②泥质灰岩;③砂岩;④砂质泥岩;⑤泥岩;⑥结晶灰岩;⑦菊石类化石采样点;⑧植物化石采样点;⑨逆断层;⑩晚石炭统骜曲组;⒒下石炭统马査 拉组.

上覆地层:上石炭统骜曲组(C2a):灰色厚层状灰岩(断层接触)。

马査 拉祖(C1m) >1638.9 m

(11)浅灰-灰黑色中-厚层灰岩,夹白云质灰岩。133.1 m

(10)灰黑色中-厚层灰岩、结晶灰岩,夹炭质灰岩、钙质页岩。 212.2 m

(9)灰黑色中-厚层灰岩、泥质灰岩、生物碎屑灰岩。104.1 m(8)灰黑色厚层致密灰岩,局部有结晶灰岩、泥质灰岩。112.4 m(7)灰黑色中-厚层结晶泥质灰岩,夹炭质砂岩。77.0 m(6)灰黑色结晶泥质灰岩,夹砂质灰岩。 31.7 m(5)灰黑色不纯炭质泥质灰岩,夹砂岩、页岩。 53.7 m(4)灰黑色泥砂质灰岩及石英砂岩、泥质砂岩、砂质页岩、页岩。 447.4 m

(3)灰黑色薄-中厚层石英砂岩、炭质泥质含菱铁矿砂岩,夹炭质砂质页岩。 93.3 m

(2)灰黑色炭质砂质页岩、泥质炭质砂岩、石英砂岩互层,夹炭质页岩、煤线及可采煤层(无烟煤)。 225.0 m

(1)灰、灰黑色中-厚层石英砂岩,夹炭质砂质页岩、钙质砂岩及薄层泥砂质灰岩。 >149.0 m

3.2 上二叠统妥坝组(P3t)

主要分布于昌都及藏北双湖地区,为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由页岩、粉砂岩夹砂岩、透镜状灰岩、炭质泥岩及薄煤层组成。与下伏交嘎组为平行不整合、不整合或整合接触;上与夏牙村组平行不整合接触。妥坝煤系作NNW-SSE分布,出露长约36 km,宽0~5.5 km,由含煤碎屑岩组成,底部主要由泥岩、砂岩及粉砂岩组成,局部含煤透镜体,下中部为砂岩、粉砂岩及泥岩互层夹煤层,中上部以砂岩、泥岩为主夹灰岩、凝灰岩。煤系上覆安山质碎屑岩及凝灰质砂岩。西藏地区的妥坝组主要在昌都县妥坝乡,江达县娘西乡芒达、芒康县海通地区。主要的含煤地层以昌都县妥坝组为代表。

以西藏昌都县妥坝乡妥坝组(P3t)实测剖面为例②(图3)。

图3 西藏昌都县妥坝乡妥坝组实测剖面图Fig.3 Measured section of Tuoba Formation,Chamdo County,Tibet①泥岩;②粉砂岩;③粉砂质泥岩;④砂质泥岩;⑤泥质粉砂岩;⑥砂岩;⑦长石石英砂岩;⑧石英砂岩;⑨砂质页岩;⑩页岩;⒒灰岩;⒓泥质灰岩;⒔菊石类化石采样点;⒕植物化石采样点;⒖断层;⒗上二叠统妥坝组;⒘中二叠统吉普日阿组.

上覆地层:下三叠统暗灰绿、紫红色安山集块岩。

妥坝组(P3t) >1321.9 m

(11)灰、灰黑色细粒厚层状云母质石英砂岩,夹黑色泥炭质页岩。 20 m

(10)灰黑色炭质泥质岩与灰黄色砂质页岩互层,偶夹薄层石英砂岩及灰绿色泥质砂岩。 461 m

(9)黑色炭质页岩、黑褐色钙质砂岩、砂质页岩、炭质泥质砂岩互层。 51.7 m

(8)黑色炭质岩,夹黑色砂质页岩、泥炭质砂岩及很少的中层状泥砂质灰岩。 101.5 m

(7)灰黄色炭质砂质页岩,夹炭质砂岩及石英砂岩,含大量的结核,有时见煤线。 >60.65 m

(6)灰黑色细粒石英砂岩,夹黑色炭质粉砂岩、泥质砂岩、炭质页岩及煤线。 >53.35 m

(5)灰黑色细粒石英砂岩,夹泥质砂质页岩及炭质页岩、少量长石石英砂岩。 >40 m

(4)绿灰、黑色泥质粉砂岩,夹页岩、砂质页岩及少量石英砂岩。 >119 m

(3)黄灰色粗粒石英砂岩,夹薄层状灰黄色细粒云母长石石英砂岩,层理发育。 277 m

(2)深灰、褐黄色厚层、块状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夹黑色炭质泥质粉砂岩。 >62 m

(1)灰黑色中-厚层粗粒砂岩、石英长石砂岩,夹黑色砂质页岩、泥质砂岩及黑色页岩。 77.7 m

3.3 上三叠统土门格拉组(T3t)、阿堵拉组(T3a)、夺盖拉组(T3d)

3.3.1 土门格拉组(T3tm)

北羌塘地层分区的三叠系仅出露上三叠统,主要分布在南、北羌塘之间中央隆起带112道班-麦塞日-索雄乡一带,在109道班一带呈零星出露,总体上呈NW-SE向延伸。

根据岩性组合、古生物特征及沉积旋回,将出现在安多地区的上三叠统,厘定为土门格拉组,进一步划分为一、二段。

土门格拉组一段(T3tm1):主要分布于中央隆起准巴鄂阿隆-托纠-麦塞日-索曲一带,岩性组合以灰色中厚层中细粒变质岩屑石英砂岩、长石砂岩为主,夹有深灰色、灰绿色、灰紫色砂质泥岩、炭质泥岩,上部夹有灰色、灰黄色中厚层含生物泥晶灰岩、灰色中薄层炭质泥岩和细粒岩屑石英砂岩,顶部发育透镜状石膏、膏泥岩。与下伏地层因未出露关系不清,厚度大于3582.7 m

土门格拉组二段(T3tm2):主要分布于中央隆起北侧土门格拉东部-唐古拉109道班一带,主要为一套轻微变质的海陆交互相-湖沼积含煤线的陆源碎屑沉积。岩性组合自下而上可分三部分,下部为灰黑色页岩、泥质粉砂岩,夹黄褐色中厚层变质长石石英砂岩,中部为灰、黄绿色中厚层变质长石石英砂岩、岩屑砂岩,夹灰黑色粉砂质页岩;上部为灰黑色页岩,夹灰黑色、灰色薄、中薄层变质细砂岩、泥质粉砂岩,含煤线。与下伏地层因未出露关系不清,与上覆侏罗系雁石坪群平行不整合接触。厚度大于364.24 m。

在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中,由西藏地质调查院完成的1:25万兹格塘错幅③中,将原来的土门格拉组划分成三个组,从下向上分别称为波里拉组、阿堵拉组、夺盖拉组,其中含煤及煤线的地层是上面的阿堵拉组、夺盖拉组。

3.3.2 阿堵拉组(T3a)

上三叠统阿堵拉组(T3a)是1:25万兹格塘错幅对分布于唐古拉山一带土门格拉煤矿区的一套含煤碎屑岩系原称为土门格拉组的新名称。

土门格拉煤产地三叠系仅出露上统,分布在图区北部羌南-保山地层区多玛地层分区姜格-土门煤矿一带。阿堵拉组(T3a)岩性组合为一套含煤碎屑岩、页岩、泥岩及多层煤层或煤线夹泥灰岩,砂屑灰岩,微晶白云岩,并产菊石、双壳、植物及孢粉等化石组合。(图4)。

剖面位于安多县岗尼乡东尕尔曲,地理坐标:东经91°10′00″、北纬32°54′28″。剖面长2732 m,顶、底出露不全,层序清楚,控制厚度1470.28 m。

上覆地层:白垩系阿布山组砾岩

阿拉堵组(T3a) >14 70.28 m

(17)灰绿、灰色薄层状泥岩夹灰黄色薄-中层状细粒石英砂岩,下部为灰黄色中-厚层状细粒长石石英砂岩。96.03 m(16)灰-灰黑色薄层状泥灰岩夹薄-中层状砂屑灰岩。40.61 m

(15)灰黑色炭质页岩夹浅青灰色薄-中层状细粒石英砂岩、灰黑色、薄-中层状泥质微晶白云岩。 52.55 m

图4 安多县岗尼乡阿堵拉剖面图Fig.4 Measured section of Adula Formation,Amdo County,Tibet图例说明:①岩屑砂岩;②泥岩;③长石石英砂岩;④含砾石石英砂岩;⑤石英砂岩;⑥粉砂质泥岩;⑦炭质页岩;⑧灰岩;⑨白云岩;⑩含炭质泥岩;⒒岩屑石英砂岩;⒓砂屑灰岩;⒔实测主要复合断层;⒕上三叠统阿堵拉组.

(14)灰黄、绿色页岩夹土黄色、浅青灰色薄-中层状细粒岩屑石英砂岩、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局部呈互层,砂岩层发育斜层理。 143.19 m

(13)灰黑色炭质页岩夹灰黄、灰白色薄、中层状细粒石英砂岩、上部见夹薄-中层状泥晶灰岩。 243.29 m

(12)灰黄色、浅紫红色薄层状细粒石英砂岩,发育平行层理。 160.52 m

(11)灰白色中层状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发育砂纹层理。184.16 m

(10)灰白、灰黄色中-厚层状细粒石英砂岩夹2-3层薄煤层,砂岩发育交错层理。 111.23m

(9)灰黄色薄层状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与紫红色泥岩互层。 10.69 m

(8)灰白、灰黄色中-厚层状细粒含砾岩屑石英砂岩。52.41 m

(7)紫红色薄-中层状泥岩夹浅灰绿色、灰黄色、灰白色中-厚层状细粒长石石英砂岩。 30.20 m

(6)灰白色中层状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发育砂纹层理。42.45m

(5)紫红色薄-中层状粉砂质泥岩夹灰白色薄-中层状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粉砂质泥岩,发育砂纹层理。40.20 m(4)灰白色薄-中层状中-细粒岩屑石英砂岩。36.06 m

(3)紫红色薄-中层状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与灰黄、灰白色中—厚层状细粒含砾石英砂岩互层,发育小型斜层理。39.69 m

(2)灰白色薄-中层状中-细粒含长石石英砂岩,底部偶夹灰、灰黑色泥岩,砂岩中发育砂纹层理。 84.47 m

(1)灰、灰黑、灰白色中-细粒岩屑石英砂岩与粉砂质泥岩互层,偶见碳质泥岩。砂岩发育斜层理、波状层理、砂纹层理等。 >80.75 m

通过对阿堵拉组中的实测坡面的分析可得阿堵拉组下部为中-细粒岩屑砂岩、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含砾岩屑石英砂岩夹页(泥)岩,并出现紫红色泥岩、粉砂岩;上部以页(泥)岩为主,夹多层薄煤层或煤线,含有机质为特征。由下向上反映了从粗变细的滨岸-泥沼沉积环境。

3.3.3 夺盖拉组(T3d)

夺盖拉组在区内多木虽一带较发育。与下伏地层阿堵拉组整合接触,但岩性及生物面貌明显有别于阿堵拉组,一般以长石石英砂岩的大量出现为两者的界限下伏地层均为碳酸盐岩,上覆地层都出现不同程度地缺失,并分别被中侏罗统、白垩系、古近系等不整合覆盖,时空上大体一致[9]。中侏罗统或自垩系不整合覆于其上(区内托木日阿玛、达卓玛等地这种不整合接触关系都很清楚)。该组岩性简单,区域上变化不大,主要分布在阿堵拉组南侧,化石以植物为主,可见有少量双壳。岩性为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页岩、碳质页岩的互层、含煤细碎屑岩组合,夹煤层煤线、局部出现泥灰岩夹层。土门煤系的煤种多,可作炼焦、动力、气化及民用煤。

3.4 下白垩统多尼组(K1d)

由李璞(1955)称的“多尼煤系”演变而来[7]。层型剖面为洛隆县腊久区西卡达-藏卡扎乌沟多尼剖面,为一套灰色-深灰色含煤碎屑岩地层。下白垩统多尼组(K1d),主要沿冈底斯-腾冲地层区八宿-古拉地层分区北东缘呈北西-南东向展布。

在班公湖-怒江地层区嘉玉桥-察瓦龙地层分区,仅有少量多尼组呈断块状分布于卡堆村北东一带。多尼煤系含煤地层共分有五层,主要岩石类型包括有:①灰色页岩与薄-中层状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不等厚互层,夹煤线。②灰白及深灰色中厚层状细粒石英砂岩、粉砂岩及碳质页岩,夹煤层和煤线,局部含少量菱铁质结核。③灰黑色页岩、粉砂岩夹石英砂岩。④灰黑色页岩夹粉砂岩及砂岩。⑤灰色、局部紫红色页岩、粉砂岩及砂岩。煤系上覆地层为上白垩统紫红色及黑灰色砂岩、砾岩夹泥灰岩、安山质火山岩。在拉贡塘及其以北不整合或假整合于下白垩统煤系地层之上[8]。

4 结论

西藏各时代地层发育齐全,沉积类型繁多,特别是中生代地层出露良好,化石丰富,是我国研究古生物学、地层学等地质科学的重要地区之一[9-10]。根据地层发育的情况结合地质发育历史,采取综合地层分区方法,将西藏地层区划分为三个构造-地层大区,即羌塘构造-地层大区、班公湖-双湖-怒江构造-地层大区、冈底斯-喜马拉雅构造-地层区。本文对西藏全区的主要含煤岩系开展了较系统的地层重新清理和划分,确定西藏主要成煤期为早石炭世、晚二叠世、晚三叠世、早白垩世,对应的煤系分别为马查拉煤系、妥坝煤系、土门煤系、多尼煤系,为以后在西藏地区的找煤勘探事业奠定了基础。

注释:

①四川省区域地质调查大队.1:20万类乌齐幅,拉多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局,1994.

②西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1:20万昌都县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2007.

③西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1:25万兹格塘错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2003.

[1]马冠卿.西藏区域地质基本特征[J].中国区域地质,1998.17 (1):16-24.

[2]程爱国,曹代勇,袁同星.煤炭资源潜力评价技术要求[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0.

[3]潘桂堂,李振兴,王立全,丁俊,陈智梁.青藏高原及邻区大地构造单元初步划分[J].地质通报,2002,21(11):701-707.

[4]韩德馨,任德贻,王延斌,金奎励,毛贺龄,秦勇.中国煤岩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6.

[5]尹福光.羌塘盆地中央隆起性质与成因[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3,27(2):143-145.

[6]徐波,毛晓冬,张亮,涂首业.西藏类乌齐马查拉煤矿沉积环境与聚煤规律初探 [J].华南地质与矿产2013,29(2): 162-167.

[7]李璞.西藏东部地区的初步介绍[J].科学通报.1995.7:61-71. [8]张亮,毛晓冬,徐波,涂首业.西藏下白垩统多尼煤系沉积相及聚煤规律[J].云南地质,2013,32(3):359-361.

[9]西藏地矿局.西藏自治区区域地质志[M].地质专报,区域地质第31号.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613-626.

[10]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局.西藏自治区岩石地层[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7:229.

《华南地质与矿产》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如下:

1 普通图书

[序号](顶格,下同)作者(全部列出).书名[M].版次(第1版不写).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例如:

[1]史明魁,傅必勤,靳西祥,周雪昌.湘中锑矿[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56-67.

2 普通图书、会议论文集等中析出的文献

[序号]作者(全部列出).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原文献编者(全部列出).原文献题名.版次(第1版不写).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例如:

[1]陈丕基,万晓樵,曹流,等.中国陆相白垩系富

饶阶研究进展[M]//王泽九,黄枝高.中国主要断代地层建阶研究报告(2001-2005).北京:地质出版社,2008:65-73.

3 连续出版物中析出的文献

[序号]论文作者(全部列出).题名[J].连续出版?物名,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例如:

[1]李献华.扬子地块南苑四堡群Sm-Nd同位素体

系及其地壳演化意义[J].地质科学,1996,31(3): 218-228.

4 学位论文

[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例如:

[1]刘锐.华夏地块前海西期地壳深熔作用[D].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09:65-69.

Ke D D,Mao X D,Liao Y J,Liu C,Zhang J H and Gao L.Brief Study on the Regional Stratigraphic Division and Coal-bearing Strata in Tibet.,2014, 30(1)∶50-57.

∶According to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ibet,from the entire distribution of tectonic units of the Tibetan Plateau to consider,combined Tibet tectonic units subdivision and coal-bearing strata considered together,this paper divided the Tibet into three large Tectonic-stratigraphy areas:Qiangtang-Sanjiang structural-stratigraphic region,Bangong-Shuanghu-Nujiang structural-stratigraphic region,Gangdese-Himalayan structural-stratigraphic region.From Tibet regional stratigraphic sedimentary structure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of ancient fossils combination analysis show that the Tibetan coal-rich region coal accumulation process endowed with the multi-eras,widely distributed,multi-layered seams,thin and poor stability of the overall features.District includes the Lower Carboniferous coal-bearing strata,Upper Permian,Upper Triassic,Middle Jurassic,Lower Cretaceous and Paleogene,etc.,the main coal-bearing strata are Lower Carboniferous(Machala coal series),upper Permian (Tuoba coal series),upper Triassic(Tumen coal series),lower Cretaceous(Duoni coal series).

∶Tibet,Regional stratigraphic division,Coal-bearing strata

5 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文献类型 类型标识普通图书 M会议论文集 C报纸文章 N期刊文章 J学位论文 D报告 R汇编 G档案 B标准 S专利 P参考工具 K其他 Z

P618.11

A

:1007-3701(2014)01-050-08

用文献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以阿拉伯数字排序,并用方括号标注。

举例:“花岗岩成矿问题研究近年来取得了不少进展[1,23-27]。”“高山和金振民[1]最早将‘拆沉作用’的概念引入国内。”“原始地幔数据引自文献[26]。”

10.3969/j.issn.1007-3701.2014.01.007

2013-11-19;

2013-12-30.

柯丹丹(1989—),女,硕士研究生,地质工程专业,E-mail:253000475@qq.com.*

毛晓冬(1962—),男,教授,主要从事于矿产普查与勘探、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研究,E-mail:mxd@cdut.edu.cn

猜你喜欢
灰黑色炭质煤系
某铝制件硫酸阳极氧化膜层灰黑色斑点问题技术分析及研究
月亮姑娘
夕阳下的棋盘
基于敏感性分析的炭质板岩引水隧洞支护结构优化研究
高速公路炭质页岩高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施工方案
焦煤的石墨化及煤系矿物的变迁研究
基于连续-非连续单元方法的炭质板岩隧道围岩稳定分析
干燥和饱水炭质板岩流变力学特性与模型研究
和顺区块煤系地层沉积环境分析
“嫦娥”“玉兔”两相望五星红旗映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