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焕星
(贵州省畜牧兽医学校,贵阳,550018)
蕺菜(Houttuynia cordataThunb.)又名折耳根、鱼腥草、侧耳根、猪鼻草、猫耳朵等,属三白草科(Saururaceae)蕺菜属(Houttuynia)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洗净可生吃,还可直接或晒干作食用原料,加之其全株可入药,具有抗菌、抗病毒、清热解毒、利尿消肿、镇痛止血等功效,因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1]。然而,伴随着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绿色健康食品已成为大众追求,这对蕺菜的栽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现代新技术对蕺菜进行人工栽培管理,不仅有助于提高蕺菜的产量和品质,提高蕺菜的市场竞争力,而且人工栽培管理还可缓解长期以来乱采乱挖野生蕺菜等不良行为对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本文通过查阅相关参考文献,总结了蕺菜人工栽培的关键技术。
目前蕺菜人工栽培的繁殖方式可分为种子繁殖和分根繁殖。种子具有休眠特性,自然条件下萌发困难,发芽率低,因此一般多采用分根繁殖[2]。分根繁殖根据种茎的长短分为长根茎播种和短根茎播种 两种方式。长根茎播种用种量大,667 m2用种量约为170 kg,生产上常采用短根茎播种,667 m2播种量70~100 kg。须文等[3]通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比较播种茎段的茎节数、栽植株距和覆土深度3个因素及其3个水平对蕺菜地下茎茎节发芽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的栽培因素组合为茎段节数4节、栽植株距9 cm、覆土深度10 cm。
蕺菜生长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以砂壤土、砂土为好,但黏性土也能生长。蕺菜喜湿耐涝,要求土潮湿、田间持水量为75%~80%,种植过程中如遇干旱应及时浇水,雨季要及时排除积水,同时生产上可通过秸秆、有机物覆盖等方式保持土壤水分[4]。适宜蕺菜生长的土壤pH范围为6.5~7.0,过酸可通过撒施一定比例的生石灰调节,一般每667 m2施用量约为100 kg。开厢作垄不仅便于管理,还有助于提高蕺菜产量,厢面一般宽1.30~1.60 m、厢距33 cm左右,再在厢面上开宽13~15 cm、深 10~15 cm的播种沟,两播种沟间距约20 cm即可。
蕺菜生长周期较长,因而施足底肥是蕺菜栽培取得高产的基础,一般每667 m2施有机肥2 500~3 000 kg、过磷酸钙 50 kg、硫酸钾 25~30 kg。同时蕺菜的肥水管理还应做到与生长周期一致,前期主要以氮肥为主,目的主要在于促进幼苗生长,生长中后期,在保证氮肥充足的情况下,叶面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液2~3次,可提高人工栽培折耳根的香味和产量[5]。此外,陈远学等[6]研究还指出,在栽培鱼腥草(蕺菜)过程中凡是施牛粪的,甲基正壬酮的含量少到不能检出,而其他成分都能检出,说明鱼腥草作药栽培时,生产中不宜施用牛粪,而施用不同量猪粪时鱼腥草中甲基正壬酮的含量变化大,所以鱼腥草作人工栽培时要注意有机肥种类及用量的选择。同时发现适宜的有机肥(猪、牛)用量能提高根中可溶性糖含量,过量施用则可溶性糖含量反而降低。根的VC含量也随有机肥用量增大而降低,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野生鱼腥草的香味和口味比高肥条件下人工种植好的原因。
蕺菜施肥还应结合采收进行,每次采收结束后应及时追肥,同时可结合土壤诊断、外观诊断等措施进行。如发现蕺菜地上部茎叶变黄、茎叶细小时,适当追施氮肥,促进发棵。另据报道,蕺菜喜钾肥,氮、磷、钾肥的吸收量比例为 1∶1∶5。
蕺菜自身虽表现出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但长期以来由于连续种植、轮作不合理等原因,使得蕺菜的抗病性在逐渐降低。因而,人工栽培过程中做好蕺菜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也不容忽视。通过观察统计,目前为害蕺菜生产的病害有白绢病、紫斑病、轮纹病、炭疽病、叶斑病、根腐病、斜纹病以及细菌性青枯病等,尤其以白绢病发病较严重[7];为害蕺菜的虫害有地老虎、红蜘蛛、蝼蛄等。生产上,蕺菜的病虫害防治应以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农药的使用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的要求进行[7]。
蕺菜全身是宝,管理得当可周年供应。根据食用或药用部位可分为地上部和地下部,地上部分主要是嫩叶、芽,采收时间主要是在春、夏季;地下部主要是根茎,采收时间主要在秋、冬季。另外,根据加工目的不同,适时采收。林必杰[8]研究表明,鱼腥草(蕺菜)中的活性成分挥发油含量与采收期密切相关,以每年6月花期最高,达0.042%~0.046%,而提前采集的挥发油含量为0.0042%~0.0045%,干品挥发油含量为0.0003%~0.0046%。采收过程中还应注意遮荫,并及时进行清洗、去杂、分级、捆扎、包装处理,这样可大大提高蕺菜的外观品质,提升蕺菜的商品价值。
除以上提到的关键技术以外,相关研究还表明,蕺菜栽培过程中还应注意及时摘除花蕾,保证根系营养充足。此外,适时适地进行反季节栽培蕺菜[10],还可解决蕺菜的周年供应问题。蕺菜合理套种或间种豇豆[10]、土豆[11]、生姜[12]、辣椒[13]等农作物可大大提升土壤的附加值等。
蕺菜栽培主要以茎段作为繁殖材料,异地栽培后,其形态特征是稳定的[14],能够很好的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但研究表明,不同居群的蕺菜氨基酸含量不尽相同,同一居群幼嫩地上茎叶和地下茎的氨基酸含量也有差异[15],遗憾的是目前并没有筛选出营养较高的蕺菜新品系。另外,蕺菜栽培目的不同,其要求的蕺菜质量也有所不同,如加工用蕺菜要求须根少,便于加工,减少成本。然而,从目前栽培品系来看,须根均较多,比较混乱,且目前并没有很好的蕺菜品种。随着蕺菜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不断深入[16~18],这些问题有望得以解决。
研究表明,蕺菜是喜钾植物,其吸钾量远高于氮、磷的吸收量,5月中旬地上茎含钾量可达5%,可作为富钾植物加以开发利用[19]。同时蕺菜甲醇提取液对于南方根结线虫具有极强的抑杀作用,杀线虫效果明显,是具有可开发潜力的杀线虫植物[20]。此外,其花果同样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同时也是水土保持、环境治理的优良物种资源,吕金海等[9]研究表明,蕺菜能进行自身调节提高光合作用,从而提高其对盐胁迫的适应性,而目前栽培的蕺菜主要供鲜食、加工用,很少用于园林绿化以及逆境栽培。
[1]谢荣贵.野菜鱼腥草的开发利用价值及其栽培技术[J].湖北农业科学,1995(1):48-49.
[2]苗明军,常伟,李志,等.成都市折耳根高产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11(24):46-47.
[3]须文,王积涛.茎节数、株距和覆土深度对蕺菜茎段发芽的影响[J].长江蔬菜,2011(22):36-38.
[4]董恩省,李锦康,李忠志,等.高海拔地区蕺菜高产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07(4):9-10.
[5]谭晓燕,吴远惠,朱小清,等.贵阳市无公害折耳根栽培技术[J].植物医生,2004,17(6):39-40.
[6]陈远学,吴卫,刘世权,等.有机肥对鱼腥草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1,19(3):245-248.
[7]李燕,邓成飞,葛长琴.修文县折耳根无公害生产技术[J].农技服务,2011,28(1):103-109.
[8]林必杰.鱼腥草注射液制备工艺改进[J].中成药研究,1984(7):7-8.
[9]吕金海,舒孝顺,刘鹏,等.NaCl胁迫对鱼腥草光合作用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2,12(5):176-178.
[10]张锐,杨辽生.蕺菜与夏秋反季节豇豆轮作间套高效技术[J].西北园艺,2010(6):11-13.
[11]赵致,胡建风,张荣达,等.黔西北旱地马铃薯不同间套作高产高效模式研究初报[J].耕作与栽培,2004(6):14-15.
[12]王志华.生姜与蕺菜间套种技术[J].耕作与栽培,2005(5):56.
[13]龙正权,杨辽生.早熟辣椒间套蕺菜的高效栽培技术[J].栽培技术,2010(7):3-5.
[14]张俭,伍贤进,李胜华,等.峨眉蕺菜营养成分及抑菌效果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0,31(11):130-177.
[15]陈黎,吴卫,郑有良.鱼腥草种质资源氨基酸组成及含量分析[J].广西植物,2006,26(6):697-701.
[16]黎晓英,魏麟,伍贤进,等.中国不同地理居群鱼腥草遗传多样性分析[J].中草药,2012,41(2):285-288.
[17]彭帅,伍贤进,罗玥佶,等.17份鱼腥草种质亲缘关系的ISSR 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3 484-3 486.
[18]蓝云龙,吴令上,裘波音,等.鱼腥草RAPD分子标记的多态性[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8,25(3):309-313.
[19]邹宇婷,吴卫,代沙,等.蕺菜属植物富钾基因型的筛选[J].水土保持学报,2011,6(25):260-264.
[20]邱雪柏,向红琼,姜自清.22种植物甲醇提取液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控制作用[J].贵州农业科学,2008,36(6):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