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涛
(合肥师范学院图书馆,安徽合肥230009)
美国图书馆协会在2001年编制的学科馆员工作指导书中,将学科馆员(subject librarians)的概念界定为“是一种受过专门训练和拥有丰富学科知识的馆员,主要负责图书馆某一学科专业文献的选择和评价,有时也负责学科信息服务和书目文献组织。其工作性质是为提高客户端需求而提供有针对性的、一种学科式服务的动态过程。”[1]学科馆员的出现是图书馆开展创新服务的必然趋势,更是图书馆员自身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学科馆员可以帮助图书馆进一步加快科技信息的传播速度,使图书馆员的服务更具有针对性和高效性。鉴于此,对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培养途径方面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图书馆作用的充分发挥,有赖于高素质馆员的管理与服务。与高中相比,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自主学习的时间大大增加,需要经常进入本校图书馆这个主要阵地。其次,大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或毕业论文,需要到图书馆借阅书籍、查询资料。面对庞大的图书资料信息,图书馆学科馆员可以为他们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让他们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众所周知,高校教师一方面要教书育人,同时还肩负着一定的科研任务。学科馆员的素质高于普通馆员,拥有渊博的学识与一定的能力素养,清楚对口院系的教师和研究生们所需的专业科研信息,能够在信息汪洋大海中为他们提供信息分类导航与检索,帮助他们了解本学科的发展脉络与最新的科研动态。这既有利于教师群体在本学科领域充分利用好专业文献与资料完成教学任务,又有助于帮助他们在百忙之中搞好教科研工作。
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学科馆员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不仅是现代图书馆向以人为本的服务方向转型的需要,同时也是馆员自身职业发展的需要。因为只有高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才能胜任学科馆员这份学术含量较高的工作,才能架起图书馆与广大师生学习之间的桥梁,否则就会落伍而被时代所淘汰。学科馆员制度作为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方向,能够激发全体图书馆员的职业声望和职业认同感。因此,成长为学科馆员是每一位馆员自身职业发展的必然途径。
高校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校内的广大师生,网络时代背景下,他们对文献信息的需求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学科专业性较强;二是信息量大;三是学科交叉性强。各学院的专家教授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难以系统、全面地浏览和查询本学科的重点信息、权威著作,也难以全面地把握本学科国内外的发展研究动态与状况。而通过学科馆员队伍的建设,则可以化解这一矛盾。师生在学科馆员的帮助下,能够迅速、准确地检索与查找到本学科所需的信息资源与文献资料,及时了解与把握本专业最新、最近、最前沿的科研动态,能获取最佳的收益。为此,加强学科馆员队伍建设,就成为未来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发展趋势。
自中共十七大提出了要建设学习型社会之后,我国的高等教育界开始学习和领悟会议精神,并结合国情和校情,提出了构建学习型高校的战略发展目标。图书馆是高校广大师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之一,学习型高校的开展与落实,对图书馆功用的发挥至关重要。馆员素养的好坏,从一定意义上讲,会影响到构建学习型高校的前进步履。建设高素质学科馆员队伍,能够帮助用户端快捷、准确地检索到所需资料与信息,为构建学习型高校提供一种全方位的、高端服务质量。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对图书馆工作的重视程度在逐步提升,特别是在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近年来,图书馆员队伍呈现年轻化的态势,且主要来源于高校情报学、图书馆专业的应届毕业生,给图书馆工作带来了活力,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进一步发挥出图书馆的育人效能,建议各高校借鉴国外模式和我国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图书馆的经验,推进高校图书馆管理改革,完善馆员的培养方案。在情报学、经济管理学院中的图书馆专业,增设学科馆员专业,或进一步加强学科馆员的培养体系建设;进一步向纵深推进,按照本专业大学生的志愿选择,参照学科的分类,细化到具体的学科,为学科馆员的培养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我国部分重点高校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对我国未来图书馆馆员的能力与素养提出了要求和指明了方向。学科馆员要集多种角色于一身,他们既是学科信息咨询者与导航者,也是信息资源的管理者,更是广大读者的服务者。因此,他们不仅要具备和本职工作岗位相匹配的学科背景,还得具备复合型人才的素质结构;要具有广博的科学知识、较高的人文修养和较强的现代科学与管理能力。主要包括较高的外语等级水平、电脑应用与操控能力、现代信息分科导航与检索能力、图书馆学中的新荐与剔旧意识等。面对新形势下的工作需求,学科馆员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加强自身学习的途径与方法,来为自己“充电”。此外,利用身边的书籍、电子信息资料、浓厚的学习氛围等工作优势,结合自己分管工作范围,合理安排自己的自学时间,为做一名优秀的学科馆员而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养成自学习惯。
除上述措施外,为加强学科馆员的队伍建设与学科馆员的专业成长,高校还要重视学科馆员的组织与培训工作。一是加强校本培训,利用“闭馆”和例会时间,系统地对馆员进行校本工作培训。例如,讲授计算机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与检索方法、网络服务器的使用步骤、图情学与现代经管学的最新动态等。二是按学校课程表安排学科馆员定期到对口院系学习,分派学科馆员参加对口专业院系的各种学术交流会议等,促使他们与广大师生在一起探讨与切磋,了解和掌握本学科国内外最前沿信息与发展动态。三是由学校邀请专家学者到本校图书馆为馆员进行知识讲座,定时、定点地对学科馆员进行专业知识熏陶与洗礼,提高馆员们的科学理论素养。同时,针对图书馆工作在流通领域、数据库建设、馆藏资源、人性化服务等环节遇到的具体问题,与兄弟高校的馆员定期、定题开展业务学习和学术研讨活动。通过此类活动,达到发展的目的[2]。四是开展好继续再教育工作。高校要结合本图书馆人力资源现状,制定相关激励政策,鼓励学科馆员通过自学、在职进修,或参加各类脱产学习等途径,为图书馆学科馆员的职业成长,提供职后继续学习的机会[3]。
学科馆员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为学科馆员的队伍和人才成长早日步入现代科学管理的范畴,长效的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必不可少。一方面,高校要积极呼吁高等教育图情专业与图书馆界尽快出台学科馆员资格认证制度,使学科馆员的培养体系有章可循;另一方面,各高校图书馆在学科馆员的人才培养方面要科学定位,既要有扎实的图情专业知识,又要有高博深厚的本学科专业知识底蕴。因为学科馆员所做的这些工作都是为所负责院系师生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但值得指出的是,学科馆员所从事的不是科研工作,而是为客户提供信息服务和咨询服务的专业导航员。在学术研究上不要求与科研人员同级别的深度,但学科馆员的学科知识面需要一定的广度。为此,高校通过建立长效的图书馆员培养机制,对高校图书馆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4]。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工作是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深化,是一项具有高知识含量的、开拓性的、主动的信息服务工作。对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工作进行考核和评价,是提高图书馆学科馆员工作积时也是促进高校图书馆高效运行、和谐发展的重要措施[5]。现代管理学认为:“人力资源管理离不开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因此,健全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对当前学科馆员队伍建设及馆员的个人成长至关重要。国外通常采用这种绩效考核方法:“学科馆长依据学科馆员的工作实绩、各种量化数据及对口院系读者的反馈评定,对本科室的学科馆员进行年度考核。年度考核结果和学科馆员的年终奖金及职称晋级相挂钩,甚至决定着该馆员来年的去与留问题。”为此,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科馆员查摆原因,寻找差距;另一方面通过绩效考核后的奖惩,可以营造出一种弘扬正能量的工作氛围,进而在高校构筑出一个尊重学科馆员的良好人文环境。
[1] 刘小玮.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管理模式探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6,(2):208-210.
[2] 徐海涛.浅谈知识管理模式下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继续教育[J].科技管理研究,2011,(3):162-164.
[3] 高雅佳.关于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的研究[D].石家庄:河北大学,2009:34-34.
[4] 孙向荣.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1):76-77.
[5] 颉艳萍.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激励机制的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1):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