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晓明
1925年10月31 日,东征军攻克兴宁,这是继30日双头大捷后,对陈炯明叛军取得的又一次决定性胜利。
兴宁和五华,为陈炯明叛军主力将领林虎的根据地。第一次东征时,黄埔教导团在进攻这里时曾遭遇林虎部的强烈抵抗。最后由黄埔军教导二团首先从南门攻入。当时叛军一面惊呼“学生军进城了”,一面随林虎从城东门逃往闽边。这次战斗是黄埔军校创建以来,黄埔学生军最大的一次兵力集结。入城后不久即传来了孙中山先生逝世的消息,黄埔学生军因此在兴宁举行了隆重的孙总理逝世追悼大会。但不久,陈炯明趁东征军会师讨伐刘杨之际卷土重来,林虎所部再次占领兴宁、五华;熊略占领梅县;洪兆麟占领潮汕地区。
第二次东征开始后,程潜奉命指挥约三千人(一说六千人)组成的第三纵队向东江地区挺进。攻克惠州后,蒋介石于10月16日给程潜提出了一份进军路线图,其内容为:第三纵队10月20日自惠州出发,阶段攻取目标是:21日至古竹坡的黄域麻,22日石公神,23日河源,24日、25日留河源整顿,26日、27日老隆,28日五华,29日兴宁,30 日、31日、11月1日向梅县、大埔,截击退窜闽、赣边境之敌。11月2日、3日待命。
程潜遂按计划向河源、老隆挺进。但这回担任主攻林虎老巢兴宁的第三纵队却不是党军,而是由旧鄂军、豫军、赣军、湘军各部整合而成的部队。陈炯明得到报告说黄埔军的主力在紫金方向,而程潜人数不多,就认为程潜这支部队只不过是进行佯动作战的牵制力量,对程潜这支部队心存轻视,于是命令熊略率领林烈师、陈修爵师、罗献祥旅、叶柏质旅、翁辉腾(淞沪抗战名将翁照垣)团中的约四千人进攻河源。出发前,熊略患病,就把部队临时交给林烈指挥。
当时林烈率领的叛军从梅县出发,途经老隆南湖寻找程潜的第三纵队。他们24日到达河源时,同程潜的留守部队相遇,激战半日,将程潜的留守部队击败,缴获各种枪支二三百枝,程潜的留守部队遂向观音阁方向溃退。这时程潜的主力部队已经向东进发,当接到河源被敌人攻占的消息后没有回援,而是继续率领主力部队从石公神渡河,向义合、黄田、老隆方向急进。林烈获得小胜后,轻视程潜部队的战斗力,在得知程潜三纵的动向后,认为程潜的部队已成为没有后援的孤军,于是只派林国光旅、彭智芳旅三千人从后追击,自己留守河源。当林国光赶到老隆时,第三纵队于10月28日(时间另有多种说法)从老隆出发,急行军100多里,直趋五华。由于五华叛军基本都调去支援别处战斗,程潜迅速穿过五华。林国光、彭智芳这时才明白程潜是想直接奇袭兴宁,于是两人率部急追,在五华城外终于赶上了程潜。这时已是29日夜,林国光轻敌,命令部队迅速进攻。但程潜早已部好阵势,双方展开激烈的夜战。战斗中,程潜部阵亡营长两人、连排长数人,士兵伤亡数十人。而叛军伤亡人数更多。激战6个小时后,程潜以五华中学学生为向导,让一部分人马猛击敌人部队的结合部。黑暗中林国光不明虚实,以为东征军有援军到了,在没有通知彭智芳的情况下急忙率部向老隆撤退。而彭智芳的部队天亮后发现自己成了孤军,也无心恋战,向老隆方向撤退。当彭智芳和林国光在老隆会合,准备再次进攻时,却得到蒋介石以黄埔军为主力的第一纵队在双头歼灭林虎主力以及刘志陆、李易标、“三黄散”等各部叛军的消息,顿时军心大乱。程潜趁此时机,率领东征军三纵向兴宁进发。这时兴宁城的林虎部队,大部分都到双头去增援,只在城西拥彗亭和五里亭一带部署有千人左右,但已经得知双头失败的消息,人心惶惶。31日,程潜率领第三纵队来到拥彗亭附近,双方刚一交火,叛军就四散奔逃,程潜很快到达城南门。城里的林虎这时已经成了光杆司令,只好率领少数卫士出北门向平远方向逃走。程潜于31日下午3时率部进入兴宁城。
林虎一路上遇到了从双头逃窜过来的各路叛军溃兵。这时,汕头粤军办事处主任刘志陆见各县尽失,潮汕难保,也逃了出来。逃跑前他在各机关只留收发1人、杂差数人,大门都贴上封条,上书“案件理应保存”字样。汕头总商会以地方无人负责为由,推举黄虞石为公安局长,维持临时秩序。和刘志陆会合后,林虎早已无心再战,急忙将兵权交给了刘志陆,自己跑到武汉去了。
11月2日,东征军第三纵队程潜部由兴宁向梅县进发,于3日克复梅县。梅县各界40余团体6千余人开欢迎东征军大会。程潜发表演说,讲述了这次东征的经过及阐述革命道理。继而俄顾问康其茨、县党部代表罗四维以及各界代表也相继发表了演说。程潜攻占兴宁后,陈炯明叛军已经精锐尽失,根本无法再做任何有效的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