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岁末大事连连?两岸关系稳中有进

2014-03-27 11:49李立
黄埔 2014年2期
关键词:两岸关系民进党和平

李立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2013年12月1日是《开罗宣言》发表70周年纪念日, 两岸以不同形式进行纪念和研讨。“2013海峡两岸媒体前瞻论坛”是首届两岸媒体盛会,会后发表了共同倡议。2013年,两岸关系发展步入“深水区”,两岸关系稳中有进。

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为两岸经济文化合作

提供新机遇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七部分“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第25条“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提出了“扩大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开放合作”。预示了未来在祖国大陆推进经济开放与改革进程中,尤其是在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将与台港澳地区的开放经济合作列为重要内容。

就海峡两岸而言,扩大与台湾地区的开放合作将成为大陆长期的对台重要政策部署。尽管大陆还没有出台具体、明确的扩大对台开放合作政策,但未来政策的细化与规划是可以期待的。如何谱写扩大两岸经济开放与合作新篇章,是大陆对台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海峡两岸共同努力的目标。当前,海峡两岸各界最关心的一个热点议题,就是如何推进两岸自由贸易园(港)区的合作与对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部分提出,“在推进现有试点基础上,选择若干具备条件地方发展自由贸易园(港)区”,为东南沿海地区设立旨在连接台湾或两岸合作的自由贸易区提供了想象空间,厦门等地已正在加紧规划,前景可期。

在大陆自由贸易区发展的刺激下,台湾方面也加快了推进建设自由经济示范区的步伐。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台湾又批准了第9个自由经济示范区,与大陆各地纷纷争取设立自由贸易区一样,共同形成新的趋势与热潮。海峡自由贸易区或自由经济示范区的建设,正好提供了两岸一个新的合作着力点。台湾方面对这一点也非常重视,而且从一度的消极转为积极,从被动转为主动,更重视、更关注上海自由贸易区建设以及对台湾所带来的机会与竞争。如何推动两岸自由贸易园(港)区合作与对接,在特定区域内推进两岸经济的进一步开放与自由化,为未来两岸经济整合、建立中华民族经济(共同)体,实现生产要素在海峡两岸之间的自由流动创造条件,应是未来两岸经济合作的重大战略目标,需要海峡两岸的共同努力与奋斗,创造中华民族经济的新未来。

国台办新闻发言人范丽青在去年底举行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回答新华社记者提问“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将对两岸经济、文化各领域,以及两岸民众带来哪些实际利益?”时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各个领域的改革发展作出了系统部署,提出了具体任务,必将对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产生重大影响,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在两岸经济合作方面,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开放市场准入、科技创新扶持、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台湾投资者将进一步享受改革红利,在更好的环境中持续健康发展。在两岸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方面,《决定》中有关推进文化和社会事业改革创新的内容,与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广大民众的利益息息相关,将为两岸文化产业合作,以及台湾民众来大陆发展事业、就业创业、就学就医等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更多的机遇和更加健全的保障。我们希望台湾同胞积极参与大陆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同时共享大陆改革发展成果。

两岸纪念《开罗宣言》发表70周年

在二战反法西斯同盟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刻,中、美、英三国首脑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于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在开罗举行会议,讨论如何协调对日作战的共同军事问题和战后如何处置日本等政治问题,史称“开罗会议”。同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在重庆、华盛顿、伦敦三地同时发表《开罗宣言》。《开罗宣言》确认了近代日本侵略、掠夺中国的事实,其中明文规定:“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这其中当然包括日本利用甲午战争之机窃取的钓鱼岛。

2013年12月1日,大陆纪念《开罗宣言》发表70周年座谈会暨图片展在北京台湾会馆举行,展出60余幅珍贵历史图片、历史文物原件及视频资料。全国台联党组书记梁国扬在座谈会上发言说,70年来,《开罗宣言》的法律性质与效力为世界各国包括西方主要国家所确认。1945年7月26日发表的《波茨坦公告》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同年9月2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书》昭告世界“承担忠诚履行《波茨坦公告》各项规定之义务”。由此可见,《开罗宣言》为日本所接受,成为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从被日本强占到回归祖国的历史,见证了台湾作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铁的事实。岛内“台独”势力特别是极少数政治人物,竭力鼓吹否定《开罗宣言》的法律效力,以期去除“台湾独立”的国际法障碍,纯属徒劳。

同一天,台湾政治大学人文中心等联合举办学术研讨会,纪念《开罗宣言》发表70周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出席会议时表示,《开罗宣言》是第一份确认台湾必须在战后归还中国的重要国际法律文件,意义重大。马英九说,8年抗战是中国近代史最重要一段历史,抗战胜利又是一件光荣大事,开罗会议对抗战胜利影响甚巨。会议讨论战时情势外也讨论战后布局。《开罗宣言》对中国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收复失土,奠定台湾重回中国版图的基础。

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动作频频,不断试图挑战《开罗宣言》之法律地位,同时试图利用《旧金山和约》来抵消和淡化《开罗宣言》及其后《波茨坦公告》的法律效力和意义,以此作为其对钓鱼岛主权的解释。同时台湾岛内亦有势力无视《开罗宣言》,不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鼓吹国家分裂,推行“一中一台”、“台湾独立”的主张。针对岛内“台独”分子的所谓的“台湾地位未定论”,国台办新闻发言人范丽青表示,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国际文件,后来又有苏联参加的《波茨坦公告》明确宣誓:“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这成为日本投降,中国收复台湾、澎湖等失土的国际法依据。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高洪表示,日本以“宣言”不具有法律效力来质疑《开罗宣言》的国际法效力,是讲不通的。在国际法惯例中,公约、条约、宣言、公报、议定书等都属于广义的条约,有其法律效力。同时,《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二条规定:“称‘条约者,谓国家间所缔结而以国际法为准之国际书面协定,不论其载于一项单独文书或两项以上相互有关之文书内,亦不论其特定名称如何”。《开罗宣言》经过《波茨坦公告》以及《日本投降书》的确认,确实具有国际效果和法律效力。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刘江永表示,日本战败投降,是以接受《波茨坦公告》和《开罗宣言》为基础的,其中规定的国土问题,是日本无法推卸的法律责任。

刘江永教授梳理《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中日联合声明》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联系时指出:《波茨坦公告》第八条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中日联合声明》第三条规定,日本国政府坚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条的立场。《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表示,确认《中日联合声明》是两国间和平友好关系的基础,联合声明所表明的各项原则应予严格遵守。《开罗宣言》屡次被其后的国际法文件所包含或引用,国际实践充分验证其法律性质和效力,《开罗宣言》可以说是这些国际法的基本渊源。

刘江永还从日本国内法角度分析该问题指出,从日本的国内法来看,日本现行宪法第98条规定:“日本宪法为国家的最高法规,与本宪法条款相违反的法律、命令、诏敕以及有关国务的其他行为的全部或一部,一律无效。日本国缔结的条约及已确立的国际法规,必须诚实遵守之。”从宪法上来看,日本必须遵守和中国缔结的《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也因此,不论从国际法抑或日本国内法角度来讲,《开罗宣言》的法律效力都不容置疑。

《开罗宣言》是举世公认的重要国际法律文件,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成果,为国际社会确立战后国际秩序奠定了重要基础,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重要现实意义。我们纪念《开罗宣言》发表70周年,就是要通过重温历史,维护正义,审视当前,展望未来,更好地维护亚太地区和世界来之不易的和平稳定发展局面。

“2013海峡两岸媒体前瞻论坛”发表共同倡议

“2013海峡两岸媒体前瞻论坛”于2013年12月22日在北京举行,该论坛由中央电视台主办,是两岸媒体间首个具有较强代表性和较大覆盖面的高端新闻论坛。论坛邀请了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台湾旺旺中时媒体集团、联合报系等两岸70多家报纸、通讯社、电视、广播媒体及部分网络新媒体与会,成为两岸间一个全媒体的交流平台。来自海峡两岸的主要媒体负责人、新闻院校学者及两岸关系研究专家约100人出席了论坛,围绕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形势下媒体所应承担的责任展开研讨并提出共同倡议。

本届论坛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媒体的责任”为主题,就深化了解与增进认同,媒体传播与形象塑造议题,展开深入讨论。会议认为,两岸媒体是两岸关系发展中的先行者,为增进两岸人民相互了解,推动两岸各领域交流与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形势下,两岸媒体应进一步承担社会责任,当好两岸同胞减少误解、增进感情的桥梁纽带,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注入正能量。两岸媒体应加快交流合作步伐,以更务实开放的态度,密切交流,深入合作,创新传播手段,抓住互联网等新媒体发展机遇,共同打造华文媒体的世界影响力,开创两岸媒体合作发展新局面。

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聂辰席,中央电视台台长胡占凡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张志军在致辞中高度肯定两岸新闻交流对增进两岸同胞相互了解与感情融合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高度肯定论坛在提升两岸新闻交流水平,助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方面的重要意义。他指出,不久前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为包括新闻交流在内的两岸各项交流与合作带来新的契机,创造更广阔的空间。我们将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台大政方针,全面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为和平统一和民族复兴作出更大努力。

张志军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入巩固深化新阶段,两岸媒体应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善尽社会责任,深化两岸互利双赢的局面。应加强正面客观报道,进一步引导两岸民众同心协力、共谋和平发展。应积极传播“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共同汇聚推动两岸和平发展的正能量。两岸媒体还应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求同存异,不断开创两岸媒体合作新局面,共同扩大两岸媒体的全球影响力与产业竞争力。

聂辰席在致辞中表示,在两岸关系“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新形势下,两岸媒体已经成为增进两岸同胞感情,推动两岸关系改善不可替代的桥梁和纽带。希望两岸媒体积极开展交流对话,切实承担社会责任,增强媒体传播的公信力,积极应对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媒体格局变化,紧抓机遇,携手合作,增强两岸传媒产业的竞争力。

会议发表共同倡议,呼吁两岸媒体加强合作,促进两岸媒体交流常态化、机制化。共同倡议如下:

一、两岸媒体应在两岸间广泛传播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尊重包容的理念,以利于增进两岸民众相互了解、理解和感情融洽,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二、两岸媒体应秉持真实、准确、全面、客观的新闻传播原则传递两岸信息,反映主流民意,提升媒体公信力,营造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舆论氛围。

三、两岸媒体应加强交流合作、互补互利,务实推进新闻业务、节目制作、媒体经营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创新传播手段,积极拓展新媒体业务,加强新媒体技术领域的合作,全方位满足两岸民众的信息需求与文化需求。

四、两岸媒体应继续推动两岸新闻交流正常化,呼吁有关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实现两岸新闻媒体开放常驻机构,推动两岸早日商签文化合作协议。

五、两岸媒体应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强化资源互补,提升两岸媒体竞争力,推动华文媒体产业发展,扩大华文媒体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和话语权,积极弘扬中华文化。

六、以“海峡两岸媒体前瞻论坛”为依托,推动成立“两岸媒体联谊会”,打造两岸媒体交流的高端平台,促进两岸媒体交流常态化、机制化。

2013:两岸关系勇涉深水稳中有进

2013年,两岸关系发展步入“深水区”,两岸关系稳中有进。在两岸当局共同努力下,两岸政治互信进一步增强,协商谈判取得进展,经济合作和各领域交流持续推进,总体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势头。

一、增进互信与政治对话“知难而进”

自2005年国共两党发表“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大陆一直将“和平发展”作为对两岸同胞的郑重承诺而始终贯彻。2008年国民党上台后,两岸关系正式进入和平发展时期,并经过5年时间的发展,逐渐步入“深入区”,迈向巩固深化的新阶段。在这个重要时期,适逢大陆领导人交替,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将“全面贯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写入党的纲领性文件,习近平总书记与李克强总理在2013年年初的全国人大会议上重申将“支持、维护、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履行上届政府所做承诺”,向外界宣示大陆新一届领导人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坚定决心。201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了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及随访的台湾各界人士。其后,以2013年6月的“习吴会”为标志,国共两党在共同维护一中框架上取得突破,增进了两岸双方的政治互信,这是两岸关系2013年能够取得发展的关键所在。4月和10月的两度“习萧会”,两岸双方、国共两党在增进互信上保持良性互动,在巩固和维护一个中国框架上形成更为清晰的共同认知和一致立场。

一年来,台湾当局在坚持“九二共识”、巩固政治互信上也采取了积极的态度。7月20日,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在当选国民党主席后回复习总书记贺电时表示,“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各自以口头声明方式表达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在纪念汪辜会谈20周年和国民党第19届中央评议委员第一次会议上,他两度明确宣示任内不推动“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及“台湾独立”。

10月6日,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和台湾方面大陆事务部门负责人王郁琦在“习萧会”后见面,双方同意建立直接联系,加强交流沟通,并就互访达成共识。这写下60年来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首度直接会面的历史新页,标志着两岸在推动政治对话商谈进程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在两岸政治对话与商谈暂时无法开展的情况下,首届两岸和平论坛于2013年10月在上海举行,拉开两岸大规模民间政治对话的序幕。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助理严安林指出,与会者涵盖“红”、“蓝”、“绿”,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论坛的成功举行使两岸政治议题进一步“脱敏”,其成果有望产生聚沙成塔效应,为逐步破解两岸政治难题夯实基础。

支持和平发展已成为两岸的主流民意,这一现实连民进党也不得不正视。谢长廷、陈菊等民进党重量级人士2013年再次“登陆”,表明民进党与大陆交流的大门已难以关闭。民进党共举行了9次讨论调整大陆政策的“华山会议”,虽然未取得具体的成果,但党内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冻结“台独”党纲的主张,释放出积极的信号。全国台研会执行副会长周志怀指出,民意不可违,一年来,“台独”空间已进一步受到压缩。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民进党应深入思考如何成为负责任的参与者。

国台办新闻发言人范丽青对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注意到相关报道。民进党内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冻结“台独”党纲的主张,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如果冻结“台独”党纲能成为民进党的共识,将是民进党朝正确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我们希望民进党成为一个对台湾同胞、对两岸关系负责任的政党,成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能量。

不过,民进党两岸政策调整现在已经进入一个摆荡期、瓶颈期,而且这种情形还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未来如果没有一系列内外因素的强力推动,民进党很难实现“台独”转型。因此,民进党未来会对两岸政策进行策略性调整,但是系统调整两岸政策、甚至放弃“台独”路线,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长期以来民进党一直都在试图进行政策调整的尝试,其要达到的目标就是在尽量少触及其基本路线的情况下找到与大陆打交道的途径。这种思维一直是民进党内对两岸政策认知上的主流意识。这是民进党两岸政策调整一直走走停停的重要原因,也是民进党两岸政策难以突破瓶颈的关键所在。2013年民进党内一系列关于两岸关系的讨论事实上是该党处理两岸政策思维路径的延续。如果民进党不调整对两岸关系的负面想象,不改变对“台湾主体意识”的过度期望,不打破对“台独”动员功能的迷思,两岸路线虽有调整,但也只能是策略性微调而已。因此,民进党仍是两岸关系最主要的不稳定因素,对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起着直接的阻碍作用。

二、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倍道而进”

自2013年6月以来,海峡论坛、“两会”商谈、两岸和平论坛、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先后登场。这五大平台犹如“五驾马车”并驾齐驱,强力推动两岸关系沿着和平发展的道路阔步前行。

其中,“两会”第九次会谈中达成的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为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再下一城。台湾相关主管部门、业界和媒体对此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协议的签署为台湾服务业找到出路,让“两岸互惠更上一层楼”。

2013年12月15日,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届满5周年。目前,两岸海空直航点已达149个,交通便利大大带动人员往来,上半年两岸人员往来逾460万人次,全年可望再创历史新高。随着今年新增13个城市的加入,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试点城市增至26个,市场扩容至2亿人口。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2013年两岸贸易仍逆势增长。据最新统计,前11个月两岸贸易额1807.1亿美元,同比增长18.8%。此外,两岸货币清算机制启动运作,两岸进入“货币直航”时代,人民币在台业务受热捧……

“交流带动金流,人潮带动钱潮。”台北大学教授江岷钦如是说。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所长刘震涛表示,“三通”为两岸人员往来和贸易投资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为两岸经济深化合作提供了制度保障。随着《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后续政策的到位和实施,两岸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经贸合作格局将深入发展。

展望未来,2014年将是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又一个重要年份,两岸同胞对两岸关系不断改善发展、继续向前推进充满期待,包括:“两会”互设办事机构、两岸媒体开放常驻能否实现?两岸服贸协议能否顺利生效实施?“两会”能否完成签署两岸货物贸易协议?两岸政治对话能否取得新的、更大的进展?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能否更上一层楼?

“春风得意马蹄疾”,展望马年,相信有过去5年两岸关系改善发展带来的巨大“和平红利”为基础,有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流民意为支撑,新一年两岸关系定能沿着和平发展的正确轨道阔步前进,为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猜你喜欢
两岸关系民进党和平
“拒绝民进党”
博弈·和平
日本民进党成立
期盼和平
民进党大腕北京破冰
Five Hundred Times五百遍
“遥远的和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