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策并举,开展好应用题教学

2014-03-27 17:58程小艺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例题应用题条件

程小艺

应用题在小学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很多教师因为没有找到有效解决这个难点的策略,而使应用题教学陷入困境。对于各类应用题,传统教材中内容分散,教学周期长,每次只对某一类的问题进行教学,学生反反复复地操练。这种教学方法偏重解题技能的训练,没有突出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学习被动,负担过重,教学效果较差。新教材对应用题的教学进行了改革,突出了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在应用题教学中,如何将学生的厌学转化为乐学呢?笔者认为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努力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通过多种多样的方法进行应用题教学:用简单的学具操作、多媒体辅助教学,用画示意图、线段图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思考,用计算题和课本上的图示题让学生说题目的意义等。这些教学方法,不但可以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很多教师认为,数学和语文是两个互不相关的学科,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与他们的语文能力没什么联系。其实不然,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与其语文能力关系非常密切,许多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差首先就是因为对应用题文字叙述的理解力差,也就是读不懂题。如果学生读完题根本不知道各个数量的确切含义,或者对题目中关键句子的含义把握不准,就无从下手,即使找到了答案也不会用恰当的语言叙述。因此,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提高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三、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情境对于数学教学,并非只是一种美丽的包装,而是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实实在在的手段。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促进他们数学素养的提高。在教学中,可以设置悬念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置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设置操作情境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设置练习情境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设置应用情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四、注重思维素养的提升

与其他类型的题目略有不同,应用题教学的难点在于数学问题是以语言文字的方式呈现出来的,需要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解题思路。也就是说,学生解应用题的过程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语言阅读能力和综合思考能力紧密联系。解应用题时,学生既需要了解题意,还需要透过文字表面分析条件与条件之间、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各种数量关系,然后再去寻求解题的方法和途径。为此,在高年级应用题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画线段图、平面图的方式辅助思考,也可以通过“说”应用题的方式阐述思考过程,还可以通过画重点词、中心句的语段分析方式帮助分析。读、写、画、说相互结合,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五、加强知识点内在的联系

教材中,教学 “分数乘法应用题”之后安排了教学“分数除法应用题”和“百分数应用题”,例题的编排也是由浅入深。理解了教材的编排体系,摸清了教材的例题类型,我们就可以适当地对例题进行归纳整理,继而引导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方法寻找解决新问题的策略。

六、举一反三进行解题训练

应用题的训练不可能面面俱到,题海战术只能让学生更加疲惫。为此,教师应该着眼于学生迁移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多采用“变式题”的形式。“变式题”可有四种基本方法。一是改变叙述方法,即题意不变,仅改变题中某些词或句子的叙述方式。二是改变条件,即问题不变,把直接条件变为间接条件,或把间接条件变为直接条件。三是改变重点词句。重点词句是连接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的纽带,它是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题方法的主要线索。四是改变问题,即条件不变,只改变需要解决的问题。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阵地。而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多种多样,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只要我们以学生为中心、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在教学中多想办法,小学应用题教学难的现状一定会有一个本质上的改变。

猜你喜欢
例题应用题条件
有限制条件的组合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为什么夏天的雨最多
“虎虎生威”的隐含条件
由一道课本例题变出的中考题
一道课本例题的变式拓展
例说复习课中例题的选编
解应用题要过“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