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晖武
(海南医学院体育部 海南海口 571100)
目前高校大学生体质呈现下降趋势,这一问题倍受专家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全国第四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结果显示,自1985年以来,中国青少年虽然在身高、体重、胸围等发育指标上持续增长,但体能却连续近20年持续下降,如肺活量、速度、力量持续下降,肥胖率比5年前增长一倍,大学生则更为明显。大学生的体质测试从1985年开始,每五年就进行一次测试,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可见国家对国民体质的重视。在当今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关键在于人才。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与未来,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和接班人,是科技兴国的根本动力。21世纪除要求当代大学生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外,还需要具备健康的体魄。因此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体质发展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选取海南医学院18~22岁的20826名在校大学生的体质测试成绩作为研究对象,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样本人数统计
表2 大学生体质测试总成绩统计结果一览表
表3 形态测试结果一览表
表4 大学生肥胖的检出率
表5 大学生机能状况测试结果一览表
表6 大学生身体素质测试结果一览表
通过海南医学院图书馆、中国期刊网、维普数据网等查询1979~2012年已发表的有关体质与健康的文献,全面系统的了解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研究现状,为文章奠定理论基础。
依据2008年国家学生体质测试所确定的测试指标和方法,采用相关仪器由专人、专职对学生进行体质测试。身体形态指标采用身高、体重;身体机能指标采用肺活量;身体素质指标选用坐位体前屈、100m和800m(女)、1000m(男)三个指标进行测试。
(1)应用Excel办公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BMI值=[体重(kg)/身高(m)[2]、肺活量体重指数=[肺活量/体重]等计算,按BMI(18.5,24),BMI≥18.5,28>BMI≥24,BMI>28对数据进行截取分类;(2)应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从表2中四年的体质测试数据可以看出:男、女大学生体质测试的总体情况是:2007~2008年和2008~2009学年度除了良好率呈上升趋势外,其他的都是呈下降趋势,而2009~2010年和2010~2011学年度除了及格率呈上升趋势外,其他的都是呈下降的趋势。这表明男女、大学生体质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纵观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显示:男性达到“合格”以上标准的比例为88.3%,女性为89.4%。表2中显示,2008~2009年和2010~2011学年度我校男、女生的及格率低于全国水平。而其他两个学年度的及格率也只是微微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也表明我校学生的体质水平与全国的水平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
大学生体质下降已经成了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尽管2010年国民体质检测报告显示:与2005和2000年相比,国民体质的总体合格率呈持续上升趋势,我国的国民体质的总体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则继续呈现缓慢下降。本次研究显示我校大学生体质总体水平偏低,这是由于很多因素造成的,有学校的因素,教师的因素,也有学生自己的因素。主要表现在:(1)学校对学生体育课重视度不够,重视文化课的学习,忽视体育锻炼。(2)学校大规模扩大招生,导致学校的运动场所呈现拥挤的趋势,使同学们的课外体育锻炼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限制了学生的运动量。(3)新入学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刚刚经过了高三,因为学业的繁重,对体育锻炼有所忽视,导致了学生体质较低。(4)医学院校的学生课业非常的繁重,学习任务重,导致参加锻炼的时间减少等等。
身高反映人体骨骼生长发育水平,体重反映人体营养状况的肌肉发育程度。克托莱指数主要通过体重与身高的比例关系,阐明人体的组织密度即肥瘦系数。人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该指数随年龄增加而增长,男到21岁,女到19岁趋于稳定。指数值正常范围:男172~346,女167~329之间。BMI主要是反应机体的一个胖瘦程度。从表3中可以看出,男生的身高逐年基本呈下降趋势,体重、BMI和克托来指数逐年基本呈升高趋势(见表3);男生身高下降可能主要是由于学校的生源大部分来自海南本地和南方城市,学生的身高相对较低所造成的。体重身高主要是由于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大学生营养摄入过高,但又缺乏锻炼所造成的。反观女生则是身高、体重、BMI和克托来指数前三年都呈升高的趋势,2010~2011学年度女生的身体形态指标都呈下降的趋势。这可能是由于学校的招生规模扩大,导致运动场地紧缺,学生锻炼的机会减少等引起的。
肥胖不仅影响人们的形体美,同时也造成心理负担,而且常会引发各种疾病,对身体健康造成威胁。大学生已进入生长发育的最后阶段,这个阶段的生长发育是否正常,体形是否匀称和健美,将对其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就业与择业及以后的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
本次研究肥胖检出率是根据BMI值常用的分段而计算出来的。从表4中可以得出:4年间(除2009~2010学年度)男大学生的肥胖和超重的比率呈上升的趋势,正常体重和低体重都呈下降的态势;而女生则肥胖率(除2010~2011学年度外)、超重率(除2008~2009学年度外)都呈身高趋势,正常率(除2008~2009学年度外)和低体重率(2010~2011学年度外)都呈下降趋势。这与2010年全国学生的肥胖检出率的发展趋势基本一致。主要是由于现代社会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营养状况的改善,生活方式及膳食模式的变化,加之缺少足够的体育锻炼,从而导致了不少人肥胖。
肺活量的大小反映肺每次通气的最大张力。肺活量的大小与体重有着高度相关性。研究显示:随着体重的增大,肺活量有增大的趋势。这是因为随着体重加大,超重或肥胖者大量脂肪组织堆积胸腹部,使胸廓及横膈运动受限,影响气体交换,同时脂肪增多,增加了氧耗,但机体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代偿功能,增加肺活量以代偿相对缺氧状态。
用肺活量/体重指数更能反映个体或群体肺功能的变化,可以更加准确反映个体的有氧耐力水平。从指数分析可以看出,女生的肺活量基本呈现逐年显著性升高的趋势,并且是显著性升高。男生却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报告显示:20~24岁成年人,男生的肺活量的平均值为3742,女生的平均值为2432,通过对比发现,男生的肺活量水平还低于国家的平均水平。通过肺活量指数的得分我们不难看出,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肺活量指数的得分都比较低,这与我国学生体质连续20年下降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与大学生的锻炼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关系,大学生平时忽略了有氧运动,相对比较多的喜欢参与短暂、激烈、强度较大的无氧运动。(见表5)
坐位体前屈指标反应大学生的柔韧素质,根据2010年国民体质检测报告显示:20~24岁组男生坐位体前屈的平均值为8.7,女生的平均值为10.9,从表6中可以看出,我校男、女大学生的平均值远远高于国家的平均水平。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虽然我校的柔韧素质得分较高,却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50m跑反应大学生的速度素质。从表6中可以看出,男生的速度素质逐年呈现显著性升高(除2009~2010学年度外),而女生却呈现逐年显著下降。
男生1000m和女生800m跑项目能够反映学生的耐力素质,同时也能反映出心肺功能的强弱。耐力是衡量人的体质健康状况和劳动工作能力的基本因素之一,是从事各项运动必不可少的一种运动素质,因此测试耐力水平对于评价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从表6中可以看出男生的耐力素质呈逐年显著下降(2009~2010学年度除外),而女生的素质则呈逐年显著上升(2010~2011学年度除外)。
综上所述,我校男生在速度素质方面占优势,而女生则在柔韧素质和耐力素质方面占优势,总的来说,女生的身体素质相对于男生更好一点。
根据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报告显示:19~22岁年龄组除坐位体前屈指标外,爆发力、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但下降幅度明显减小。对比我校的身体素质测试数据,表明我校男生的速度素质和女生的耐力素质呈现良性发展的趋势。
我校大学生体质的总体的优秀率偏低,合格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必须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
男生的身高逐年基本呈下降趋势,体重、BMI和克托来指数逐年基本呈升高趋势;女生则是身高、体重、BMI和克托来指数前三年都呈升高的趋势,2010~2011学年度女生的身体形态指标都呈下降的趋势。男大学生的肥胖和超重的比率呈上升的趋势,正常体重和低体重都呈下降的态势;而女生则肥胖率(除2010~2011学年度外)、超重率(除2008~2009学年度外)都呈身高趋势,正常率(除2008~2009学年度外)和低体重率(2010~2011学年度外)都呈下降趋势。
女生的肺活量基本呈现逐年显著性升高的趋势,男生却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且男生的肺活量水平还低于国家的平均水平。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肺活量指数的得分都比较低,这与我国学生体质连续20年下降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上述可以看出男生的耐力素质呈逐年显著下降(2009~2010学年度除外),而女生的素质则呈逐年显著上升(2010~2011学年度除外)。我校男生在速度素质方面占优势,而女生则在柔韧素质和耐力素质方面占优势,我校男生的速度素质和女生的耐力素质呈现良性发展的趋势。
[1]孙玉金,刘黎明,侯迎锋,等.城市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的分析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2(30):1702-1703.
[2]刘志敏,聂真新,於振鹏.辽宁省城乡大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体能比较[J].体育学刊,2007,14(7):62-65.
[3]张丽萍.西安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现状与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23(6):38-41.
[4]潘书波.中日两国大学生身心健康调查结果比较与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3,24(2):71-74.
[5]杨新,盛燕茶.体质指数与大学生体质健康指标相关关系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6,25(1):44-46.
[6]简桂彬.不同的体重指数对体适能之影响[J].北体学报(台湾),2006,14:95-105.
[7]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联合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中国成人体质指数分类的推荐意见简介[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2,35(5):349-350.
[8]柏杨,顾新红,倪伟.BMI异常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指标的影响[J].中国体育科技,2005,41(2):138-143.
[9]兰健,邱新宇.BMI值与唐山市大学生体质健康指标相关关系的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8,30(6):40-43.
[10]曾照平.我校大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调查与研究[J].科技咨询,2012,12:225-227.
[11]孙宝全.赤峰学院07级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10):183-185.
[12]陈良业《.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7):8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