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漫漫
【摘 要】在文化与信息传播多元化的今天,广播戏曲节目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冲击,生存和发展前景堪忧。若能及时地从节目形式、节目内容、传播途径和发展理念上做出突破,与时俱进,以现代思维诠释传统戏曲,不断融入时代发展因素,并积极地走向基层,培育新受众,将会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广播戏曲节目 发展途径 现代思维 基层 《周迪有戏》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一、广播戏曲节目发展现状
戏曲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长期以来一直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娱乐形式。然而,伴随着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的日益明显,人们的生活理念、审美习惯和娱乐欣赏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严重影响了戏曲的发展。特别是广播戏曲节目,正在逐渐失去昔日的光环,沦落到可有可无的边缘地带,着实让人痛心。以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戏曲节目为例,上世纪80年代最多时占整个文艺节目播出时间的60%,现在仅占整个文艺节目播出时间的25%左右,甚至更少。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广播戏曲节目的衰弱?原因有如下三点。
一是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开放带来人们生活习俗与审美情趣的变化,戏曲不再成为当今人们唯一的娱乐享受,歌曲、舞蹈、杂技、魔术、相声、小品等不同形式的娱乐节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冲击着人们的视听,赢得了无数人的青睐。与此同时,戏曲的发展也没有完全跟上时代的脚步,其程式化的套路脱离人们当今的生活,内容、形式难以受到当今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理解与重视,造成了广播戏曲受众的断层。
二是广播特殊的传播路径影响了人们视觉体验和互动的积极性。
三是在以广告创收带动节目发展的广播行业运营模式下,戏曲节目无疑处于弱势地位,再加上广播戏曲节目对于主持人和编辑的要求极高,影响了领导发展广播戏曲节目的积极性,进而导致节目质量不高、员工消极怠慢,直至节目被迫下马的恶性循环。
如何才能避免这种趋势的继续恶化?本文将以河南人民广播电台信息广播的《周迪有戏》节目为例,探讨新形势下广播戏曲节目的生存与发展之道。
二、新形势下广播戏曲节目发展路径
1.以现代思维诠释传统戏曲,注重娱乐性与互动性,满足不同听众的审美诉求
当今社会,任何一档广播节目都不太可能在墨守成规的延续中取得长久发展。节目形式的变化对于节目的发展尤为重要。特别是广播戏曲节目,由于长久以来形成的特定程式,节目本身显示出呆板和单一的迹象,如果在广播中还是机械地播放经典唱段,不顾受众的审美诉求,将很难满足票友群体的互动需求和一般性听众的娱乐需求。所以,处在文化多元化环境下的当今广播戏曲节目一定要用现代思维和全新的视角诠释传统戏曲,使节目形式更加多样化,将娱乐、互动参与、益智学习融为一体,全方位融入新时代人们的生活之中。
河南电台信息广播的《周迪有戏》节目在此方面所做的努力值得我们参考。该节目作为河南省内著名的戏曲节目在面对时代的挑战时,迅速将节目类型调整为娱乐、互动参与类型,在节目中将点戏、听戏、唱戏和讲戏有机融为一体,将传统与时尚、经典与流行完美对接,为广大受众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交流平台。比如,节目在栏目设置上别出心裁,周一为《百年留声》,旨在宣传传统经典戏曲,通过编辑们高质量的剪辑,将优秀整场戏或部分经典折子戏选播出来,让人大饱耳福。周二、周三、周四、周六为《中原戏迷擂台赛》,节目以“平民化、娱乐化、时代化”的风格定位,通过直播的方式让听众和主持人有了自由互动的交流空间,并利用擂台赛的契机让戏迷不分身份、不分年龄地尽情展示自我风采,并有机会获得“周冠军”“月冠军”甚至“年度冠军”,从而提升了他们的自信,拓展了自己的艺术之路。因此,该节目也被广大戏迷亲切地称之为“平民戏曲明星摇篮”,得到中原百姓的广泛关注与一致好评。周五为《戏迷点戏》环节,满足听众不同层次的听戏需求,是为听众量身定做的私密空间。周日的《梨园客座》为一档戏曲访谈节目,邀请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戏曲演员走进直播室,聊艺术人生、舞台生涯、艺术创作等等,为听众展示不一样的台前幕后故事,是戏迷们难得的学习机会。
该栏目通过多样化的节目形式、丰富的节目内容,不仅有效弘扬了传统戏曲文化,更是以现代思维诠释了传统经典,真正满足了受众全方位的需求。
2.节目传播内外结合,走向基层寻找新路径,培育新受众
戏曲艺术是根植于民间,“自下而上”的一门优秀传统艺术门类,具有较强的区域性和民间寓意。因此,戏曲传播的市场和未来也同样在民间、在基层,阻碍了这个基本点就等于忘记了广播戏曲的未来发展。当前形势下,很多的戏曲节目没有很好地意识到这一点,也不愿意俯下身来仔细聆听来自民间的戏曲声音,或者是由于频率信号覆盖的范围有限,导致真正需要戏曲的民间和基层反而成了戏曲难以到达的伤痛之地,使传统广播戏曲节目失去了应有的市场,失去了应有的受众,陷入难以为继的尴尬局面。
《周迪有戏》节目没有忘记来自民间的需求,通过举办中原戏迷擂台赛的形式积极地走入民间、走向基层,也彻底地走进了老百姓的心中。据该节目组统计,仅2012年,中原戏迷擂台赛已先后走进河南舞阳、开封、新密大隗镇、长垣县、开封尉氏、林州等地市,所到之处无不受到当地百姓的踊跃支持和广泛关注,参赛选手4000余人,报名人数过万,观众更是高达10万人次以上,不仅极大地宣传了戏曲文化,满足了当地百姓的欣赏需求,更是极大地宣传了节目的本身,培育了众多的受众,为节目的后期发展做出了有力的铺垫。
当前,《周迪有戏》节目正在筹划中原戏迷擂台赛进校园、进社区活动,以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戏曲,享受戏曲。
3.多渠道沟通,塑造广播戏曲优质品牌,构建新形势下全媒体视听体系
广播戏曲节目的生存和发展不能仅仅依靠广播这个平台,需要加强和其它传播媒介的沟通与联合,以优势互补为原则,融入时代发展的脉络,构建起新形势下全方位、全媒体的视听体系。同时,广播戏曲节目的发展也应注重品牌宣传的力量,一档优秀的品牌栏目所带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足以弥补时代发展给戏曲带来的种种不利。
《周迪有戏》节目的成功不仅仅是节目自身质量优势,也融入了很多时代因素。如该节目在前身《戏曲广场》的基础上率先更新节目形态,管理机制上大胆采用当前流行的“工作室制”,以著名主持人周迪的名字命名节目,提高了节目的宣传效果,并率先签约河南省戏曲界名人,河南剧协主席、豫剧院院长李树建先生为栏目艺术总监,有效地提升了节目的知名度和管理水平。
同时,该节目还积极地利用当前网络传播快捷、自由的优势,开办节目官方微博、戏迷QQ群和戏迷网站,为广大戏迷朋友广泛交流互动提供更加便利的平台。据了解,该栏目还与河南电视台新农村频道、民生频道、东方今报、大河报、映像网、大河邦邦网、河南文化产业网等河南知名媒介广泛交流,强强联合,每一次的活动都能够得到众多媒介的广泛支持。电视出镜,网络、报纸登出相关报道等多种形式,建立了完整的全媒体视听体系,使《周迪有戏》节目成为行业内的名牌栏目,得到受众的广泛关注与好评。
广播戏曲节目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无法重回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占据文艺节目半壁江山的优势地位。但是,不可否认,作为传统文化的精华,戏曲节目所带来的审美张力与内涵是其它娱乐形式无法比拟的。面对着广播戏曲节目当前的生存和发展困境,只要我们静下心来,认真研究广大受众的审美需求,重新调整节目定位,丰富节目形式,积极走向民间,巩固传统市场,培育新听众,广泛而深入地与网络、电视、手机等新媒介联合起来,优势互补,与时俱进,定能使广播戏曲节目获得持久、健康的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人民广播电台信息广播)
参考文献
1.洪梅 林晓东 《浅析如何做好广播戏曲节目》,载《新闻天地》(下半月刊)2011年第8期。
2.吕进 《广播戏曲走出困境的对策》,载《声屏世界》2002年第10期。
3.刘洁 《试论广播中戏曲节目的创新和发展》,载《魅力中国》 2011年第13期。
(本文编辑:宁黎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