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

2014-03-26 01:12
中国周刊 2014年3期

英国《金融时报》网2月14日

中国“节俭过春节”

“节俭过春节”运动带来的影响虽较难量化,但其效果同样显著。在为期一周的春节假期前,中国各地的政府部门和国企都缩减或取消了庆祝活动。而去年中国餐饮业的增长速度是20多年来最慢的,高档餐馆表示,这一趋势在今年1月的时候仍在延续。

新加坡《联合早报》2月10日

从鱼翅禁令看中共反腐

由于中国的节俭措施,日本高级干鲍价格的需求与价格应声落地,极品干鲍价格从每公斤2000多新元跌至1500新元,顶级网鲍更从每公斤1万新元掉到6000新元,商家建议本地人快趁跳水价买来尝鲜。珍贵食材价格跳水,生物得到喘息的机会,这是2012年底以来中共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间接释放给中国境内外民众的福利。

英国路透社2月17日

中国富豪缩减奢侈品开销

貂皮价格在今年哥本哈根的一场拍卖会上下跌了近40%,貂皮价格的最新下滑可能意味着貂皮也赶上了大趋势。胡润百富(Hurun Report)上月的一项调查显示,预计中国富豪今年的奢侈品开销将继续下跌。2013年中国富豪的奢侈品总支出连续第三年下滑,降低了15%。

英国《每日电讯报》2月17日

中国贫困生学习成绩优于英国精英家庭孩子

一项国际调查表明,英国学龄儿童的考试成绩已远落后于亚洲同龄学生。英国精英家庭孩子的表现甚至逊于中国最贫困的孩子。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调查表明,来自亚洲的工人、清洁工等体力劳动者家庭的孩子,其学习成绩优于来自英国医生、律师家庭的孩子,且前者的教育水平比后者高出一年以上。

美国《外交政策》网2月14日

美国人用欣赏眼光看待中国教育模式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13年发布世界各国学生表现的报告时,美国发现自己的学生远远落后于在阅读、数学和科学方面得分最高的上海。当然上海只是个城市,但上海学生的数学表现非常突出,他们的分数领先美国成绩最好的马萨诸塞州两年。

美国《华盛顿邮报》2月10日

不要过分夸奖中国的中小学

许多美国学者和改革者正确地指出,中国等国做得更好,部分原因在于更重视学校教育,对培养教师更用心,更相信只要努力任何孩子都能学好。我们能够接受的是,这些价值观念是好的。但专家们不太提到亚洲教育体系中愚笨、死板、竞赛等方面。这些如果输入美国,我们会恐惧的。相比中国的考试制度,我们的考试就像集体游戏。

BBC2月12日

为农村孩子提供教育是中国重大挑战

中国开始将农村学校合并成大学校,但这么做绝不容易。几十年来,学校一直是村庄的核心,当孩子们离开时,村子的未来岌岌可危。落实过程中也存在严重问题,在一些地方,交通问题甚至导致并校中断。为这种人口稀少的农村地区孩子提供教育,是中国的重大挑战之一。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网2月14日

投资者应当接受中国的崛起

今年,投资者应当开始在其远期投资组合中至少稍稍加入一点中国元素。在过去20年有关中国的文章中,许多欧美学者预言中国将在接下来的一年崩溃。现在也一样。事实上,假如把2000年——当时中国占全球GDP的比重略高于5%(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以来的所有可怕预言叠加起来,你会以为今天的数字高不了多少。然而,中国占世界GDP的比重已经上升到12%。

美国《国际商业时报》网2月16日

中国的“吊丝”或许比富豪同胞更具购买力

在厉行节约的压力下,中国的奢侈品买家们可能会收敛消费行为,但稍安毋躁,因为对众多商家而言,真正的资金或许握在广大下层“吊丝”们手中。某网站进行的调查发现,在20、30和40多岁的中国人中,自称为“吊丝”的比例分别为64%、81%和70%。诚然,与超级富豪相比,这个群体里的中国人既没钱也无权。但庞大数量正令其成为备受商家关注的力量,且某些成功中国企业已通过针对该群体的服务而表现极佳。

美国《商业内幕》2月5日

中国的舰队正以快于预期的速度发展

美国海军部情报局负责人发现,中国海军已逐渐从近海部队发展为能实施广泛任务的力量,包括“愈发具有打击距中国大陆数百英里目标的能力”。根据有关报告,中国海军有77艘水面作战舰艇、60多艘潜艇、55艘两栖作战舰只及约85艘导弹艇。报告称,中国去年共“建造、下水或服役”50多艘军舰,而今年计划的数目与去年相当。

美国《星条旗报》网2月4日

中国打造蓝水舰队,感受超过实力

几十年来,无论从规模还是实力看,美国海军一直控制着世界海洋航道,但中国似乎正通过建造第二艘航母挑战美国的霸主地位。

BBC2月12日

中国仍是外国人的就业热点

长久以来中国一直是吸引西方求职者的磁石,第二大经济体的雇主们如今正采取更谨慎的招聘策略。 据统计,2012年在中国大陆工作的外国人增至24万,较2007年增加17%且仍在上涨。尽管香港对金融从业者颇具吸引力,但上海和北京最受外国人青睐。24万人中约半数来自美国,20%来自英国。

日本《外交学者》2月12日

中国在就业上面临微妙挑战

表面看,中国去年的就业呈现良好态势:城镇“创纪录”地新增就业岗位1310万,失业率保持在4.1%的较低水平。但诸多因素将在未来几年导致失业率攀升。而北京公布的调整经济结构蓝图或将加剧其中风险。保持高就业率一直是中国领导人的要务。

《彭博商业周刊》网2月11日

58%的中国受访雇主准备为员工加薪

在中国内地,12%的受访雇主去年为员工加薪10%以上,54%的公司加薪幅度在6%-10%之间。对员工而言,马年似乎仍将是一个好年头。瀚纳仕报告显示,58%的受访雇主准备为员工加薪6%-10%。

美国《科学美国人》网2月2日

大部分中国人并不选择高铁返乡

中国过去5年内修建的高铁网络覆盖大量城市,但大部分中国人并不选择这种交通方式返乡,因为花费过于昂贵。票价较低廉但速度较慢、车内环境比较脏的客运列车更受欢迎,但并不四通八达。

俄塔社2月10日

高铁让中国站台工作人员逐步被取代

在中国,站台工作人员是一个式微的职业,他们正在被自动化设备所逐步取代。在铁路工程师看来,机器比人更加稳定和可靠,对乘客而言同样如此。高铁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他们更偏爱高铁出行,其时速达到380公里,甚至可能更高。报道称,在如此迅疾的速度面前,站台工作人员在离站时摇动的红色及绿色小旗,多少会让人觉得时空错位、啼笑皆非。

《俄罗斯报》2月13日

中国人改变饮食能养活15亿人口

目前中国的肉类消费居世界第一,人均肉类年消费量达42公斤,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蛋类消费也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中国沿海拥有渔业等有利条件。而中国人口占全球的1/5,这表明已完全能满足中国人对食物中蛋白质的需求。

德国《商报》2月13日

中国城市受各国旅游者青睐

“所有人都喜欢亚洲”,说起旅游城市,人们往往想到的是纽约、伦敦、巴黎等欧美城市,但数据显示,亚洲城市才最受世界各国旅游者的青睐。在全球25个最受欢迎的旅游城市中,亚洲数量最多,尤其是中国城市。

美国《环球邮报》网2月16日

中国正解决老人自杀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发现,中国大陆、香港、日本、马来西亚和韩国、新加坡老人的自杀率高于平均水平。颇具讽刺的是:过去25年来的财富和经济增长已赋予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家庭更多照顾老人的财力。这也迥异于最发达国家自杀率下降的趋势。如今,中国正采取各种紧急措施解决老年人自杀的问题,包括2020年前为老人投资建设更多的社会服务设施。一项新政策还允许老人起诉不经常看望自己的子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