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好、轰动、期待、质疑、崩塌,央视3·15晚会23年,一路走出这样一条曲线。
它到达过的顶峰,任何一台晚会无以企及:它掀起的波澜,瞬间可将一家品牌掀翻在地;它让很多企业如坐针毡,胆战心惊;它被期待爆出更多的猛料,揪出更大的老虎,甚至,把污浊变成清流。
围绕这台晚会,衍生出太多的故事,太多的解读,让人玩味。
当一台晚会发挥出如此强的功用,被承载如此多的期待,注定它将活在是非中。这些是非,它永远也辩不清。
抛开对这些是非的讨论,我们更想知道,23年来,这台晚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它改变了什么?意味着什么?
23年, 3·15晚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很多消费者的权利获得彰显、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获得提升。但是,我们也发现,它对我们所生存的环境的解剖,它透视的我们生活的危机,23年来,其实一直没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揭示了我们生存的真相。这个真相让人丧气。
23年了,我们的诉求还停留在最基本的层面:我们的食品要安全,我们的药品要放心——这是每一个人生活的最基本的底线。我们的经济走得那么快,我们的GDP世界第二,我们的奢侈品买家让人目瞪口呆,但是我们还在为生活中这些最基本的权利得不到保障而烦恼。我们以为我们过上了更有品质的生活,我们却一直无法脱离开对生活底线的坚守这样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所在。
有人能够给出一个答案吗?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了,还是更坏了?
问题出在哪里?所有人都能开出那个“万能良方”:监管不力。为何监管不力?这好像是个复杂的问题。
23年,这台晚会曾经的辉煌将不复再有,因为,环境变了。它将如何走下去?也许没有人能给出明确的答案。惟一可以肯定的是,当我们旨在建成的法治社会走向成熟,这台晚会必将淡出历史的舞台。
这是每个人都乐见的结局。
“重磅炸弹”响过之后
晚会或许可以很好地解决个案,却很难改变制度性失聪的大形势。而人们也很难要求一台晚会承担起这过于沉重的责任。
当3·15临近,总有不少人眼巴巴盼望着央视的3·15晚会,期待其再一次扔出“重磅炸弹”。3·15晚会就像一部年度悬疑大片,把消费者的胃口高高吊起,也让那些作奸犯科的商家捏一把冷汗。
央视3·15晚会自开办以来,每一次出手,都把隐藏在一个行业里的谎言、虚假、不信、不义公布在世人面前,也把一些苦心经营多年的品牌拎出来接受公众和舆论的拷问。3·15晚会曝光之日,往往也是工商和消协出动之时。由媒体牵头发动的打假组合拳,不能不让人感到痛快淋漓。
但3·15毕竟只有一天。在扬眉吐气了一天之后,消费者如何在剩下来的漫长时日里捍卫自己的正当权益?
正是因为3·15晚会给人带来的酣畅感与平时的憋屈感形成了太过鲜明的对比,很多人对3·15晚会的效用提出了质疑:它究竟能在何种方式上提高消费者的实际地位?又能在多大程度上遏制不法商家侵权逐利的野心?
与其说这种疑问针对的是3·15晚会本身,不如说,它是在彰显一个事实:消费者在维权方面的资源是何等匮乏。
不法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角力,可以描述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将近十年的时间里,消费者维权的方式和手段有了长足的进步,从最早的牛拉豪车过闹市,到后来的网络发帖揭露;从王海式职业打假人的出现,到媒体和机构对打假的全盘介入,打假维权从早期的个体呼吁向社会的集体发难不断过渡,其力度和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与此同时,不法商家制假贩假的手段也日趋高明。早期的制假贩假还带有“山寨”性质,多是一些无名宵小的零敲碎打,而今天,制假贩假已经具备一定的系统性和隐蔽性。假冒伪劣产品往往以新技术的名义悍然问世,继而以周密的包装和宣传推向公众,再佐之以明星或专家的代言推销,其销售和走俏可谓无往而不利。
在这样一个不道德乃至违法的系统里,商家拥有信息和资源的绝对优势,他们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主宰行业和市场,甚至能够暂时控制社会对这种不法行为的反应。
由此形成的后果是:一旦出现产品质量问题,不仅侵权隐蔽期较长,受害者数量相对巨大,维权的社会成本也极其高昂。近年来所发生的食品、保健品和药品安全事件,就是最好的证明。
与制假贩假的新走势相对应,消费者的劣势在今天有增无减。在系统性侵权面前,消费者的弱势不言自明。
三聚氰胺被大规模披露之前,多少个家庭为结石婴儿奔走呼号,但他们很少得到过正面积极的回应。在其他领域,甚至出现了消费者维权反而债务缠身乃至身陷囹圄的现象。
这样的局面,确实不是一台晚会能够力挽狂澜的。晚会或许可以很好地解决个案,却很难改变制度性失聪的大形势。而人们也很难要求一台晚会承担起这过于沉重的责任。
消费者维权的出路到底何在?一家网站在3·15前夕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权益被侵害时,将近一半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与经营者协商”,却只有5.2%的人选择法律诉讼。
作为社会公平调节器的法律,在消费者心目中的效用和地位如此低下,让人深思。
(来源:《北京青年报》 )
3·15晚会打不了“老虎”
人们都盼着央视3·15晚会能够多打“老虎”,但打“老虎”却正是央视的弱项,因为央视的“罩门”被“老虎”们紧紧地攥在手里。
3·15晚会曾经在中国民众中拥有很高的美誉度。用当年媒体赞誉的话说:“老百姓最爱看的是春节晚会,老百姓最想看的是3·15晚会。”
鼎盛时期,上世纪90年代的3·15晚会,曾经能一次请来十几位部级高官......现如今的3·15晚会,则是“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与尽显疲态的春晚一样,逐渐有沦为鸡肋之相。
不考虑深层次原因,单从观赏性角度看,3·15晚会的鸡肋化与春晚如出一辙:审美疲劳。endprint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消费者维权意识淡薄,央视3·15晚会领风气之先,以雄厚资源带头助消费者维权,观众是既震撼又感动还受教育。
但20年下来,中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消费者变成熟了,消费环境更复杂了,“花季少女被卡式炉毁容”这类题材很难再打动观众了。人们需要越来越带劲的“料”,但央视又拿不出,于是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维权需求与央视日趋单调的维权套路之间产生了矛盾。
民有谣曰: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着,打着小松鼠......不知道世界上哪个国家还有类似中国这样影响巨大的“3·15晚会”,也不知道“3·15晚会”到底该办成什么样子,事实上人们对3·15晚会的需求变得很简单。就像民谣所说,人们希望央视能在这一天打倒一只大“老虎”,越大越好,比如垄断企业、跨国公司之类。而事实却是央视往往连这点“庸俗化”的观众需求都无法满足:“老虎没打着,打着小松鼠”。
从今年3·15晚会的内容来看,央视在“打老虎”方面还是有所进步的,至少罕见地触到了国美电器这样较有影响力的企业,双汇、锦湖轮胎的规模也不小。
但这几乎已经接近央视“打虎”的上限,而且还保持了相当的克制。比如国美,虽然上了“打虎榜”,却大有高举轻落之嫌。被曝光的是国美工作人员套取赠品现象,这种企业内部管理暴露出的问题,虽然也算是替消费者维权,但更像帮国美公司揭发““内”鬼”。
在3·15晚会上,真正被央视打得狠的,还是一些中小企业,比如,在互联网领域,上镜的是一家叫“网秦”的不知名公司,而最近因为欺诈、售假而闹得沸沸扬扬的淘宝网和阿里巴巴等却不见踪影。
人们都盼着央视3·15晚会能够多打“老虎”,但打“老虎”却正是央视的弱项,因为央视的“罩门”被“老虎”们紧紧地攥在手里。央视身份的一面是国家电视台,党和人民的喉舌,但它的另一面却又是个积极的市场参与者,而且是具有垄断地位的市场参与者。
既然参与市场,就有利益攸关的大客户,就有经济利益,央视就难以保持超然的中立地位。外界由此质疑央视在操作3·15晚会时无法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不是没有道理。
事实证明,在历年的3·15晚会中确实罕有央视的大客户上榜。今年国美算是条大鱼,但常看报纸电视的消费者都知道,国美在平媒上的广告铺天盖地,在电视上却很少投入。央视的垄断地位决定,它没有竞争对手,也不怕对手竞争,至少在理论上它想打谁或不打谁,完全可以一意孤行。
这就导致每年3·15前后,出现一种奇怪现象,很多企业热衷于在这一时间段耗巨资投放广告,在向消费者标榜自身的同时又起到向央视献金献媚的效果,由此引发出很多传言,比如“春晚谁给钱谁上,3·15谁给钱谁不上”。
今年3·15之前,市场一直传言央视曝光的重点是团购和网购领域,但最终却无一坐实,于是人们就猜测是3·15晚会前后拉手网和F团、腾讯和京东商城等网站投放的大量广告起了“缴纳保护费”的作用。
这类猜测有可能离真相很远,但央视却偏偏无从辩驳,因为它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身份已使它身处嫌疑之地。被人猜疑,本就是它的宿命。
如果央视的身份使它“无力打老虎”的话,那么一个更本质的问题是:作为一台电视节目,3·15晚会该不该打老虎?
央视不是法院,也不是消协,但在3·15晚会上,它的权力似乎比法院还大,对于被曝光的企业来说,这一夜没有可辩护、商榷的余地。被央视如此强大的媒体曝光,其后果超过多数最严厉的法院判决,可谓审判加执行一体。
比如2008年,“分众传媒”的无线业务在晚会上被曝光后从此一蹶不振,到年底,分众正式宣布终止剩余的无线广告互动营销业务时,其当年第四季度产生的非现金性一次性减损支出达2000万美元。在今年的3·15晚会上,双汇被央视曝光卷入“瘦肉精丑闻”,第二天双汇上市公司就宣布停牌,超市也下架了其产品。
从打假来说,央视3·15立竿见影的效果令人瞩目,但须知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万一它打错了怎么办?谁能保证它不会打错?
在法庭上错判可以纠正,但在央视3·15晚会上,一旦发生“错打”,对企业来说无疑相当于“人头落地”,再也接不回去了。企业都倒闭了,事后就算道歉又有何用?
因此,即便央视3·15的主创人能做到一腔热血不私不弊想打大老虎,他们也很难下得去手,因为老虎越大,错打的后果也越严重。
很明显,央视3·15晚会在“打老虎”方面的这些弱点并不是主创人的良知所能解决的,而是出于更根本的自身合法性问题和体制问题。
如果说最初在特殊年代、特殊国情之下,3·15晚会的操作方法有其合理性的话,那么在今天,央视已到了考虑3·15晚会重大改革甚至去留问题的时候。
或许正因如此,2009年3·15晚会之前,总导演尹文曾经罕见地对媒体表达过希望取消这个晚会的看法。“我觉得未来3·15的理想状态应该是:取消3·15晚会。希望未来3·15这一天不再是个投诉日,不再是个打黑日,而是消费者的节日,消费者因自己的节日而快乐,3·15晚会变成真正的狂欢晚会。”
总导演的愿望居然是节目停演,其幕后有多少争论与无奈,大概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了。
中国人没必要继续把维权期望寄于一台电视节目,这显得很无厘头,因为这原本该是政府和消协之类中立机构的责任,而不是央视。
就好比在美国,最受民众信任、影响力最大的消费者维权机构不是CNN,也不是NBC,而是一本叫《消费者报道》的杂志。这份有500万读者的杂志隶属于美国消费者联盟,它独立、非盈利,不接受任何商业广告。
如果因考虑到中国社会诚信不昌、假货泛滥的特殊国情,而仍希望保留3·15晚会的话,那最好换一个更中立的主办者,比如中国消费者协会。
(来源:信海光)
这台晚会,为谁而办?endprint
央视的做法是:你们先吃着瘦肉精的猪肉,用着偷工减料的轮胎,享受一下用假药的洗浴吧,等到3·15晚会的时候再给你们一些真相。
看了几次3·15晚会,想起了《三国》里的庞统办案。
话说诸葛亮和鲁肃分别写了推荐信给庞统,推荐他去辅佐刘备。见到刘备,庞统并未出示推荐信,刘备见其相貌丑陋,心生不悦,就派他去耒阳当个县令。庞统到耒阳后,闷闷不乐,借酒消愁,半年不升堂理事,大小案件一律压着不判。
耒阳百姓议论纷纷,状纸告到刘备那里,刘备立即派张飞去耒阳考察庞统政绩。张飞到了耒阳,斥问庞统,“为何积压案件不判?”庞统回道:“区区小事何足为奇?请三将军看我断案就是。”
当即,庞统升堂。公堂上跪着黑压压的一大群原告、被告,什么样的案子都有。庞统说:“尔等不必争先恐后,只管同时诉来。”于是叽哩呱啦、吱吱喳喳,几百张嘴一一诉来。
张飞在一旁听得稀里糊涂不知所云,庞统则时而点头,时而皱眉,胸有成竹。他一边听诉状,一边判案,半年积压的官司,当着张飞的面,只用半天就结得一清二楚,众人心悦诚服。百姓公认庞县令判案公正廉明。
这一段,作者的原意是为了突出庞统的高才,累积了半年的各种复杂案子,只用了半天就全部结案了。但是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半年的时间会发生多少事情?案子可以晚点断,但是很多事情是无法挽回的。假如这其中有命案,半年时间恐怕尸体都已经腐烂了吧?假如张飞不是在半年之后去的耒阳,而是一年之后,那么被强抢的民女可能孩子都生下来了吧?
断案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才能,还是真正为了解决老百姓的生活难题?
回到央视的3·15晚会。据说,剧组对于曝光内容在晚会播出之前有严格的保密规定,每一个进剧组的人,都要签订一份保密协议。所曝光的问题很多不是存在了一天两天,而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相关媒体也不是在晚会当天才知道这些事情,有很多已经经过很长时间的跟踪、调查。
我在想,对于这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问题,难道不能早一点报道吗?央视的做法就是:你们先吃着瘦肉精的猪肉,用着偷工减料的轮胎,享受一下用假药的洗浴吧,等到3·15晚会的时候再给你们一些真相。至于这期间对老百姓的生活造成什么样的危害,显然不在他们的考虑之内。
3·15晚会是全心全意为了消费者的权益得到维护,还是为了证明其自身的力度?
(来源:春天的阳光的博客)
最后一根火柴
在一个普遍心虚的国度,这几乎引起了企业界的一次集体性恐慌。3·15晚会总导演曾经表示:“那些企业像发疯了一样,过来公关我们。”
年复一年的"黑幕曝光之夜",成为了消费者“吐气扬眉”的瞬间定格,在一霎那找到了从未生根发芽的“上帝”之感。然而,消费者的成就感恐怕是稍纵即逝的,离开了这个夜晚,他们依然沮丧于现实。
3·15晚会曝光过郭德纲代言的商品涉嫌虚假宣传,曝光过分众传媒涉嫌买卖私人信息,曝光过百度竞价排名内幕,曝光过通讯运营商收钱制造垃圾短信……
但是,这些年过去了,明星虚假代言何时偃旗息鼓了?私人信息倒卖依然泛滥,竞价排名仍旧心照不宣,垃圾短信堆积如山更是国人心底的隐痛。
3·15晚会俨然成为民众心理上最后一根火柴,但是火柴就是火柴,不可能救人于水火之中,一台晚会无法承载起泱泱中国的消费维权事务。
去年,3·15晚会的组织者在网络上做了两个推广:“电视征集令”和“十大行业满意度调查”,前者征集广大观众的维权遭遇,后者检验中国最重要行业的服务意识。
在一个普遍心虚的国度,这几乎引起了企业界的一次集体性恐慌。3·15晚会总导演曾经表示:“那些企业像发疯了一样,过来公关我们。”
3·15晚会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一个逐渐恶化的商业环境。更令人惊奇的是,很多口碑良好的企业也出现在公关之列,声称自己在各个环节都严格把关,认真遵守法律云云。
显然,商业环境的恶劣不能靠一群电视人的坚持与消费者的一夜狂欢予以扭转,行政执法部门效率低下,监管失灵,我们只能从这里找到问题的答案。
日常监管缺少执法监督的积极性,该检查的不检查,或是检查走过场,该处理的不处理,或将罚款当手段一劳永逸。甚至有的即便发现了问题,也听之任之,等到问题泛滥成堆再集中处理,以显示政绩。
而在监管普遍疲软的背景下,企业的商业道德便往往无从谈起。早在2002年,有关部门就明令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添加“瘦肉精”。2008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规定的新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中,使用“瘦肉精”养殖生猪并销售的,构成犯罪。然而,作为央视3·15特别行动的前奏,“瘦肉精”还是赫然出现在人们眼前,甚至流入双汇这种号称猪肉“经过18道关”的企业。
知名企业尚且如此公然违法,又会为其他企业提供如何的反面作用力?
如果我们的监管对此依然“睁只眼,闭只眼”,企业为了金钱而道德彻底沦丧只是朝夕间的事情。
(来源:《南方日报》)
央视的苦衷
央视也头疼:3·15晚会不办不行,办了还不能让百姓更加绝望。“聪明的”央视在选取素材时,颇动了一些脑筋,于是,家乐福、麦当劳这些国际巨头成了倒霉蛋。
央视对3·15晚会的策划可谓煞费苦心。
国人对国产产品的质量和食品安全的失望已经到了无语的程度。流年似水,年年3·15,可产品质量却未见丝毫好转,假冒伪劣依然满天飞,不知道3·15晚会对打击假冒伪劣起了多大作用,或许只是让制假售假更加小心、隐蔽而已。
面对年年打假而假冒伪劣依旧我行我素的局面,央视也头疼:深入报道,无疑让国人对所处的环境更加失望;3·15晚会不办了吧,也会让百姓猜疑。不办不行,办了还不能让百姓更加绝望。endprint
聪明的央视在选取报道的素材时,颇动了一些脑筋,于是,家乐福、麦当劳这些国际巨头成了倒霉蛋。
3·15晚会上反映的家乐福、麦当劳的问题,在中国的商店中没有吗?实际上,国内超市和餐饮店的类似问题远远比这两家巨头严重得多,但央视却偏偏把聚光灯照在他们头上,这就让国人感觉到:不是我们中国人有问题,老外也坑人。
这无疑减少了人们对国内违法企业的关注度,也平衡了国人(尤其是管理者)的心态。加之国人的爱国主义情结,3·15晚会于是便成了控诉资本主义罪恶的批斗会。
再退一步说,即使是家乐福、麦当劳存在问题,那也是国人的问题,报道中反映的问题,都是国人所为。麦当劳有严格的管理手册,可在国人眼里,就如同一张废纸,这是麦当劳的问题吗?麦当劳不投诉国人败坏人家的品牌,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央视如此策划,可见央视的苦衷。但是,如果我们永远不能正视自己存在的病症,总是耍一些愚民的小聪明,我们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那真的永远只能是一个梦想。
让自己强大起来,从正视自己开始。
(来源:百度知道)
谁说“3·15”无用?
本想给洋快餐来一记狠的,谁知却捅了个马蜂窝。给别人免费做了广告不说,还搞得自己灰头土脸。偷鸡不成蚀把米。
麦当劳被一年一度的央视3·15晚会曝光出售过期食品,却引发部分网友力挺。
新浪认证资料显示为“《马后炮》节目主持人”的马志海表示:“我平时极少吃麦当劳。但明天,我要吃它一套巨无霸。是央视告诉我,过期15分钟在麦当劳就是一件在全中国丢脸的事,而且麦当劳居然还认错了!这么脸皮薄的企业,我不撑,行吗?”
新浪认证资料显示为“天津电视台主持人、体育评论员”的孟繁达更是表示:“央视曝光的内容无关痛痒,只会让更多的餐馆和超市觉得,你看麦当劳家乐福都这样,我们理所当然。这次麦家和郭德纲一样得到力挺,因为老百姓信他们胜过信央视。”
本想给洋快餐来一记狠的,谁知却捅了个马蜂窝。给别人免费做了广告不说,还搞得自己灰头土脸。偷鸡不成蚀把米,央视3·15晚会的一干人等估计该郁闷啦。
我本来想用“极少数”、“一小撮”以及“别有用心”、“不明真相”等句式来安慰一下“3·15晚会”的,可实在张不开嘴——网上那么多的评论在那里摆着呢,恐怕请最牛的删帖公司也删不干净。
更有说服力的是,被曝光后,美国上市的麦当劳股价报98.04美元,上涨0.77%。这是消费者拿真金白银投票,绝非空口白牙说瞎话。
虽然觉得“3·15晚会”怪寒碜的,但我还是要给予力挺。首先,“3·15晚会”系出名门,乃是我们最权威的媒体搞的最权威的“消费者维权”活动,不支持它我们还能支持谁?在这样的大是大非面前,作为识大体、顾大局的好公民,可一定要把握住自己啊。
其次,“认认真真搞形式、扎扎实实走过场”以及“双重标准”原本就是中国的国粹。
“3·15晚会”曝光后,国家食药监局约谈麦当劳负责人,要其向社会致歉;北京卫生局立即进驻麦当劳三里屯店展开调查……工作效率多么高啊,还真有股子“拿起鸡毛当令箭”的劲儿。
终于找到既能出风头又不必担心得罪“既得利益集团”的好机会,怎不让他们弹冠相庆、雷厉风行呢?至于毒食品和假药品泛滥成灾那点事儿,与之相比都不算啥。
最后,我要严正驳斥一下坊间流传的“3·15”无用论。谁再敢说“3·15”没用,我就跟他拼了!咱中国老百姓就剩下个3·15啦,就剩下个3·15晚会了,一定要珍惜。3·15最起码起到了麻醉剂的作用,让老百姓多少有点希望、有点寄托,少闹事嘛。
以前我们说反腐败就是把锤,砸到谁谁倒霉。现在的消费维权,不也是把锤吗?什么3·15啦、各种各样的大检查啦,都是锤,被砸到的垂头丧气,没被砸到的洋洋得意。有的所谓监管甚至是“逗你玩”。
现在消费领域存在的所有问题,最后的根源都指向了“监管不力”。要想让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仅要靠自律,更要依靠完善的外部监督和严厉的问责制度。消费者不仅应该勇敢地站出来向问题产品、向不良商家叫板,更要把监督的方向指向政府监管部门,他们才是乱象频出的源头,他们才是最该受到问责的。
如果连这一点都没有勇气做到,那你只剩下最后一个选择,就是诚惶诚恐地向“3·15晚会”致敬,以此来寻求一点点心理安慰。
(来源:红网 作者:乔志峰)
不过隔靴搔痒而已
有个口号叫“天天3·15”,也就是“天天打假”,而晚会上所展示的东西不像是打,而是质问:你们这些无良的企业,为什么要伤害消费者呢?而后者,连影子也见不着,哪还谈得上是打呢?
在这次的晚会上,麦当劳、家乐福、中国电信等知名品牌受到了点名批评,注意,只是点名,至于下一步该做什么,没有清晰地看到。这就很容易让消费者产生疑惑:难道所谓的晚会只是为了点名吗?
当然,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内,想要实现“清除病害”的效果是很难的,但既然耗费了如此多的物力、财力、人力,就应该把节目办好。况且,消费者看节目时,绝对不是想看谁谁受到了批评,而是想得到一颗定心丸:被点名批评的企业如何保证下次不被点名?晚会应该朝着这个方向而努力。
有个口号叫“天天3·15”,也就是“天天打假”,而晚会上所展示的东西不像是打,而是质问:你们这些无良的企业,为什么要伤害消费者呢?而后者,连影子也见不着,哪还谈得上是打呢?
与打假晚会相反的是很多慈善晚会,众企业争先恐后地捐款,动机纯不纯且不说,至少结果是令人满意的,那为什么不能在打假晚会上,痛痛快快地打呢?做错了事,就能打、该打,否则就是隔靴搔痒。
(来源:搜狐)
权威媒体时代的瓦解
苹果当然可以批评,可是你不能放着轻易可查的国产滥货不打,却死盯着综合质量全球第一的手机品牌,且拔高到民族大义,国家歧视。endprint
在央视曝光诸如苹果手机、周大生黄金、江淮汽车、宽带运营商、网易邮箱等多家知名企业的内幕之余,关于央视“3·15”晚会的内幕,却成为网友津津乐道的话题。
也所以,“3·15”晚会总导演尹文在晚会结束后就立即接受媒体采访表示:“有人说3·15晚会是不是保护伞,上了央视广告就上不了3·15晚会,其实并不是这样。晚会的每一个证据、每一个解说、每一个画面都经得起法律的推敲。”
对于央视“3·15”晚会的报道,被点名的企业大多在第一时间进行了回应。回应中,暗含着对央视报道的被动接受和无奈。
但是舆论的关注点不在这里。更多的声音对央视粗暴审判的角色表示了质疑,对其“选择性的揭黑”更是报以不信任的态度。
知名媒体人士申音发微博称,“今夜3·15,标志着权威媒体时代的瓦解、信任媒体时代的开始:1.权威来自于权力保护,信任依赖用脚投票。2.权威粗暴审判,信任合理证伪。3.权威的崩溃总是某个蚁洞,信任的建立需要无数细节。4.组织代表权威,信任源于个体。5.权威的施展来自恐吓,信任的累积需要魅力。6.专业主义是一切信用的基石。”
时评作家李承鹏更是发表长微博《CCTV,你再没资格跟我说道德》,对央视利用自身国家级媒体的垄断资源对曝光企业进行道德审判的作法表示质疑。
李承鹏表示,“不是不可以为配合打假做些线上线下联动行为,可是你不能利用公权力定点清除且清除对象屡屡针对非你的广告大客户。苹果当然也可批评,可是你不能放着轻易可查的国产滥货不打,却死盯着综合质量全球第一的手机品牌,且拔高到民族大义国家歧视。”
(来源:财新网 作者:王永)
一场“神奇的”晚会
这部大片具备了悬疑、卧底、智斗等各种娱乐元素。晚会结束后我们看到的不是公众的愤怒和媒体对不良企业的谴责,而是对央视本身的质疑。这是央视举办3·15晚会二十几年来,唯一一次出现无法掌控舆论的情况。
有人说,2013年的3·15晚会是一场“为央视智商捉急”的晚会。我们很遗憾地发现,发生在3·15晚会以外的故事,比3·15晚会本身还要精彩、还要让人哭笑不得。
我认为3·15晚会应该遵循这样一个原则:曝光那些真正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百姓身心健康的企业和现象。但从晚会的效果来看,我们发现观众把这场晚会当成了合家欢的爆米花大片,这部大片具备了悬疑、卧底、智斗等各种娱乐元素。晚会结束后我们看到的不是公众的愤怒和媒体对不良企业的谴责,而是对央视本身的质疑,我想这是央视举办3·15晚会二十几年来,唯一一次出现无法掌控舆论的情况,而这个原因除了央视智商问题之外,就是新媒体平台的出现。
央视3·15晚会结束后,导演组这个时候做的工作应该是:明年限制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的互动。
这是一场自相矛盾的3·15晚会。周大生在2012年底被央视评为“CCTV中国年度品牌”,能得奖说明了周大生已经获得了央视的认可,已经被央视奉为权威。然而,3·15晚会,央视对周大生“痛下杀手”,曝光了周大生的黄金掺假,用自己的晚会证明了自己刚刚颁发的那个奖项是多么地愚蠢,还给业界留下一个忘恩负义的印象。
这是一场贼喊捉贼的3·15晚会。央视3·15晚会一直以来是一场打假的晚会,然而今年的3·15晚会央视也被打假了。本次晚会加入一些歌舞的节目,原本是为了增添气氛,但是这些歌舞节目却遭到了龚琳娜的吐槽,她表示晚会上几首歌都是假唱,希望打假的同时央视自己也不要造假。当然,如果央视的晚会仅仅有点假唱的话无可厚非,但本次晚会假的地方不仅仅在于歌舞环节。
这是一场“社交”的3·15晚会。虽然本次3·15晚会恶评如潮,但是我们不能否定这是一场高规格的晚会,更难能可贵的是晚会首次引入了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让网民参与实时互动,我认为这是本次晚会最大的创新所在。但央视忽略了新媒体和电视媒体的一个区别是:无法进行彩排,无法统一行动。最终在微博互动环节,被网友誉为“猪一样队友”的何润东一条“8点20发”的微博彻底扒下了央视的底裤,毁了这台晚会。
这是一场“乌龙”的3·15晚会。在过去的20年中,央视曝光哪个企业,哪个企业不落马也会市场份额大跌。一场晚会出去,企业市值暴跌也是央视引以为豪的底气。然而这次的晚会在曝光苹果的环节上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赞扬苹果在国外服务超级棒。
央视的逻辑其实很简单,用国外的好反衬国内的不好,从而引发群众共鸣。但央视曝光后,苹果股票应声上涨达2.5%。央视的一场晚会,最大的赢家是苹果公司,平白无故多了100亿美金。
总之,这是一场神奇的晚会。
(来源:速途网,作者:丁道师)
真正的主角应当是谁
3·15晚会的真正主角不是商家,而应是主管部门。晚会更应曝光的,是监管不力的行为和部门。
今年3·15晚会的最大牌当仁不让的就是率先出场的苹果,而晚会最大的热点也由苹果而生。
当8点25分左右王小丫读出“@留几手”和“@郑渊洁”的微博时,我还特别兴奋,心想3·15晚会现在办得不错,还有线上线下的交流互动。所以我当场就在#315在行动#微话题中不断发言,带着私心希望自己的文字能被万里挑一、亮相在荧屏之前。可奇怪的是左等右等都没再看到网友留言被读出。原来,这次的网友批评只是针对苹果的。
在晚会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所有的关注点突然被何润东的“大概8点20分发”给吸引过去了,以至于晚会后半段曝光的什么COOKIES、神医等都如过眼云烟一般,在观众心中完全没有留下什么痕迹。
对于8点20这一笑点,有人说是何老师做事不认真,也有人认为他高级黑、无间道。不管是哪种情况,现实就是乔布斯似乎在天有灵地保佑着苹果,使其绝境重生,成为被同情的对象。而所有的矛头并不指向留几手、何润东和郑渊洁这几个“托”,而一律质疑晚会的组织者——CCTV。
没有曝光死猪、水质、空气、毒奶粉倒也算了,毕竟这其中的不少内容不是晚会主办方能管辖的,但作为一个致力于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打假平台,为了要打击一个特定的对象而不惜组织网络水军来刻意抹黑,代替网友事先撰写好批判词继而借他人之口来反映民意,这就等于是利用公权力来“强奸”民意,愚弄民众。
而对所曝光的这么多问题的主管单位,3·15晚会却全然没有任何的点名,甚至晚会还成为了他们自我报功的展示舞台,这就让很多人无法看下去了。
在对晚会吐槽之余,冷静地想想,为什么洋品牌进入中国之后就变坏了?为什么一些国际大品牌到了中国就敢欺负消费者?问题不言而喻:监管不力。
如果我们的监管仍然是一种被动式的管理,仍然是媒体曝光后再去紧急灭火,那么“大面积作弊”的现状根本无以改变。
3·15晚会的真正主角不是商家,而应是主管部门。晚会更应曝光的,是监管不力的行为和部门。
(来源:21CN 作者:金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