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也是荆棘

2014-03-26 01:07
中国周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白玫瑰红玫瑰荆棘

实现一个梦想,就必须忘记这一个梦想,必须使自己的注意力从梦想那里分散。这就是实现什么就是不要去实现的原因。

消费时代看玫瑰,常常与价格联系在一起,贵了,便宜了。如此,花也就变了颜色。2月14日的蓝色玫瑰价格高傲,且有一个惊艳之名:蓝色妖姬——很多花店都是用蓝色素调染成水,再喷洒在红色的玫瑰上——情侣们才不管这些,要的就是个烂漫。

如果请众人说出一句有关“玫瑰”的名言,绝大多数人会说出这句古老的谚语:予人玫瑰,手留余香。

这是古印度谚语还是英国谚语,无关紧要了,重要的是一朵玫瑰行使了一个惠好的形象并且不断地发扬光大:在向别人伸出手去的同时,自己也获得了力量;在给他人点亮一盏灯的时候,自己也被照亮了。

玫瑰自此在人们的心中盛开着善与豁达的姿态。

但是,在菲茨杰拉德的笔下,那个有着传统美德的姿态,在盖茨比感悟到自己因为死死抱住一个梦想而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时,不再美丽:

“他一定抬头仰视,透过可怕的树叶望见一片陌生的天空,全是战栗,正如他发现玫瑰花是多么的丑陋,阳光照在刚刚露头的小草上又是多么残酷时一样,浑身发抖。”

莎士比亚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借助朱丽叶之口,赋予了玫瑰忠贞不渝的品格:名称有什么关系呢?玫瑰不叫玫瑰,亦无损其芳香。

一直在想,莎士比亚如果不用玫瑰,而是用萝卜来表达那层意思,大抵也是不会错的吧:名称有什么关系呢?萝卜不叫萝卜,亦无损其滋味。

问题就在于,玫瑰已被赋予一种美的象征,属于一种符号,只要出现立刻就会被识别,完成心灵与植物之间无需诠释的通感。

中国人对于玫瑰远不如西方人尊崇,从唐宋到明清,歌咏玫瑰的佳篇名句很少,我们倒记住了孟浩然借莲喻人“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王安石说梅“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陶渊明“饮酒”之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直到现代,张爱玲在一部小说的开篇,让玫瑰陡然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出现。

“男人一生中都有两个女人,一个是红玫瑰;一个是白玫瑰。得到了红玫瑰,那红的就是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就成了床前明月光;得到了白玫瑰,那白的就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就成了心口的一颗朱砂痣。”

这玫瑰散发着一股怨妇的味道。

每年的2月14日,夜幕降临,在繁华街市上看到卖玫瑰花的小女孩,我就会闻到那股味道,为此,我很是不满张爱玲,却也无从起诉这种精神损失。于是,我就拼命回想小野丽莎演唱的那首《玫瑰人生》:当他拥我入怀,低声对我说话,我看见玫瑰色的人生……与此同时,还有1996年1月在美国上映的《玫瑰花床》的画面,那对因玫瑰而生情的男女的一段姻缘,就此花好月圆。

作家喜欢用玫瑰来形容女人的美,诗人就大胆得多了。阿多尼斯在《身体》一诗中大胆设喻:“你的身体是你道路上的玫瑰,一朵同时在凋零和绽放的玫瑰。”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有一种突然绽放的快感,还有些微的晕眩。原来我们其貌不扬的面孔和简单潦草的四肢,可以是玫瑰,可以芬芳。当然,也可以凋零,于是,打个寒颤,赶紧上路。

在所经验过的有关玫瑰的文字中,最为难忘的是这句:玫瑰也是荆棘。

它,来自葡萄牙作家费尔南多·佩索阿的《惶然录》——“实现一个梦想,就必须忘记这一个梦想,必须使自己的注意力从梦想那里分散。这就是实现什么就是不要去实现的原因。生活充满着悖论,如同玫瑰也是荆棘。”

如同玫瑰也是荆棘。那么——落后也是先前。失败也是成功。分离也是靠近。结束也是开始。放下也是拿起。眼泪也是微笑……

是的,玫瑰也不是玫瑰。endprint

猜你喜欢
白玫瑰红玫瑰荆棘
多彩玫瑰
白玫瑰与郁金香
暴走的红玫瑰
荆棘遍野,幸而你我正当少年
荆棘遍野,幸而你我正当少年
难忘的一课
最后一次
荆棘
洋娃娃与白玫瑰
玫瑰与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