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4-03-26 08:38石金丽
教育界·上旬 2014年3期
关键词:创造性创新能力系数

石金丽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它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兴起的今天,创新能力对21世纪的人才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而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是中学数学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首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主要是指从教学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那么如何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呢?

第一:建立培养创新意识的良好环境

心理医生罗杰斯指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从本质上讲,创造性活动必定是异样的,从而必定是异常行为。当对个人的表彰是以顺从为条件时,创造性强的人偏离常规的思想就会被贬低而受到抑制,压抑个体自由就是抑制创新欲望,埋没创造性人才。因此对个人的表扬、赞许乃是促进心理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当个人的心理感到安全使他可以在进行发散性思维时无须处于防御状态,从而保持心理的“自由”,他们可以进行充分表现自己思想的火花而无须压抑,不怕别人笑话或讥讽。因此,教师要营造使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的氛围,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尊重的和谐的关系,把学生当作教育的主体,鼓励那些用不同的方式来观察和思考、理解事物的学生,让其得到充分表达自己思想、情感冲动的机会,使其创造力倍增。

第二:培养创新意识,要建立课堂教学的新观念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创新教学的构成要素是研究性、引导性、归纳性等有机的结合。这就要求教师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吸收由教育科学所提供的新知识,实现教学方法用“创造性的教”为学生“创造性的学”创造环境和条件。具体地说,就是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将科学发现过程简捷地重演于课堂,让学生参与发现、探索、研究的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激发他们对发现和创造的兴趣,指导学生动手动脑,让学生体检作为学习主体进行探索、发现和创造的乐趣,从而使学生自行获取和运用知识,享受创造成功的快乐。如采用“引导发现法”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1)先复习求根公式,并指出两根关系(互为有理化因式,或者说,根式部分互为相反数)。

(2)指出公式实际上直接反映了方程的根式是有系数确定的,公式就是利用系数而计算出根的表达方式。

(3)提出相反的问题:方程的系数也被根所确定,那么又如何用根来计算出系数或表达出系数的某些关系呢?

(4)学生探索:一部分学生写出几个熟悉的方程;求出两根后观察根与系数的关系;一部分学生确定方程两根ab,构造方程(x-a)(x-b)整理后,观察根与系数的关系;一部分学生根据有理化的特点,直接利用求根公式相加,相乘得出结论。

(5)师生讨论,对三种方法做出评论,取长补短,完善结论,完成证明。这样可以通过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来增强学生兴趣,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三: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标新立异

在进行解题训练中,教师应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对学生中那些标新立异、独树一帜的做法予以肯定和帮助,鼓励和指导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不人云亦云,敢于另辟蹊径,勇于探索,不断创新。

其次,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一个人是否有创造力,取决他是否有雄厚的基础知识作为保证,因为知识量越大,则联想、类比、想象的领域也就越广,从而产出新思想、新方法的机会也就越多,很难设想知识面狭窄的人能有多大创造力,即使在解题时也一样。

爱因斯坦曾对科学活动提出如下模式:经验——直觉——概念,或假设——逻辑推理——理论。也就是说,数学创造往往开始于不严格的直觉思维,因此,一个人要从事数学创造必须既有直觉思维能力,又具有逻辑思维能力。

再次,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激发学生对创造的好奇心和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好奇心是创新的先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我们不以条条框框束缚学生,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充分尊重学生提出的古怪问题,尊重学生的想象或别出心裁的念头,让学生知道他们的观念是有价值的,经常让学生做些事,充分利用学生好奇与渴望成功的心理,想方设法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技术,创设恰当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向学生讲明,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性行为以及任何探索迹象,都是好事情。当学生在对一项活动感兴趣时,要允许他们按照自己想法开动脑筋,气氛要轻松活泼。

鼓励参与,给学生以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没给学生丝毫自主学习的机会,也没有为他们提供探究的渠道,创新也就无从谈起。因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或完全靠书本上间接经验达成的,而更多地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和体验得来的。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淡化教师的自我权威中心意识,由“师道尊严”向师生民主平等转变,善于倾听不同的言论,鼓励、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性,在教与学中提倡相互合作,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能主动地参与教学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诱导质疑,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成部分,鼓励学生提问有利于增强主体意识,发挥主体作用,是挖掘学生创新潜能的有效手段。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课堂上少有学生主动“质疑”,发表自己“真诚”与“平等”的对话,教学中应提倡学生问问题,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

总之,在培养创新能力之前,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学生有了创新意识,在学习中才能主动地去创新,才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造性创新能力系数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这些待定系数你能确定吗?
打雪仗
过年啦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两张图弄懂照明中的“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