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分制的高校育人机制研究

2014-03-26 13:17王崇明周婕
教育界·上旬 2014年3期
关键词:学分制导师辅导员

王崇明++周婕

【摘 要】本文分析了“学分制”给高校传统育人模式带来的挑战,提出了学分制条件下高校的“辅导员+导师+导生”育人机制。该机制的三主体在育人过程中各有重点,又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学分制 辅导员 导师 导生

The research about education mechanism under credit system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hallenge of credit system to the colleges traditionally educational mode,then brings forward “counselors + hierophant+ class teacher” education mechanism. Each main body of the mechanism has it selfs keystones, and they complement each other, being helpful to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students.

Keywords: credit system ;counselors ; hierophant; class teacher

一、学分制的挑战

“学分制”因其拥有的众多优点而受到高校的青睐。但是学分制却给传统教育管理模式带来巨大挑战:(一)学分制下,学生对修学计划享有充分自由,但因其缺乏经验,往往会感到迷惑;而作为传统教育管理主体的辅导员由于缺乏专业知识,无法给予充分的帮助。(二)学分制下,学生选课自由度加大,年级、班级的概念模糊,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无法适应。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辅导员+导师+导生”的育人机制,希望能在学分制条件下更好的促进学生成才。

二、“辅导员+导师+导生”育人机制

(一)“辅导员+导师+导生”育人机制中各主体的职责

辅导员负责思想教育工作,负责党团组织建设,负责奖助贷工作,负责心理援助。

学分制条件下,年级和班级的概念模糊,要对大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工作,可以尝试把党团组织建到学生住宿园区。具体形式可以是:在相邻的若干寝室中建立团支部,相邻的若干团支部组成团总支,并在团总支领导下设立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辅导员通过对团总支的领导,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按寝室分布建立党团组织,同学之间了解更全面,这样就有利于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学生活动的开展,也有利于辅导员了解学生情况,做好心理援助以及奖学金、助学金、贷款等工作。

导师负责指导学生制定修学计划,指导学生选课,指导专业实习。

导师一般由相应学科的专业老师兼任。由专业老师指导学生的修学计划、选课、专业实习,可以发挥他们专业上的特长,最大程度的减小学生专业修学方面的困惑。导师应该全程关心所指导学生的修学情况,并提出建议供学生参考。因为专业教师还承担着教学和科研的任务,所以他们指导的学生相比辅导员所管理的学生人数应该要少。

所谓导生制,是指选拔品学兼优且具有管理能力的高年级学生,作为新生的引领者,协助辅导员、导师完成教育管理工作。导生负责直接联络同学,负责信息流通,以及部分的思想教育与专业指导工作。

导生在学分制下作为一支独立的育人力量,较辅导员和导师有其独特优势:导生从学生中来,和学生最为亲近,便于了解同学,与之进行深入交流,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导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的直接经验,会让刚接触大学生活的新生受益匪浅。因此导生作为辅导员和导师的有效补充,不仅分担了前者的工作,对于实现学分制下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具有巨大作用。另外导生制锻炼了担任此工作的学生,为党的工作培养了接班人。但是导生作为学生,有繁重的学业任务,因此要合理安排其管理的学生人数。下表总结了辅导员、导师、导生三主体育人的相关特点。

(二)“辅导员+导师+导生”育人机制的关键

1. 从上表可以看出三主体育人各有偏重点,是相对独立的。要做到全面育人,各主体必须各司其职。

要做到各司其职,就必须有科学的考评体制。由于三主体的工作特点不一致,很明显不能用相同的指标来考评其工作。对辅导员应该着重考察党团组织建设情况、学生的思想状态、学生课外活动开展情况,以及奖助贷、评优处分等工作是否公平公正等。而对导师应该着重考察是否认真指导学生的专业修学计划、学生选课是否合理等。

现实情况下,我们常常选择了错误的指标来考察工作者,得出错误的结论,造成工作人员积极性的下降。例如在学年制朝学分制转型的初期,许多学校把学生选课情况作为考察辅导员工作的指标,模糊了分工,阻碍了学分制的推进。由于导生的工作是辅助辅导员和导师,所以对导生的考评可以参考辅导员和导师的意见。对于工作认真且有较好效果的导生,不仅要给予相应荣誉,还要在就业时积极向党政部门推荐。

2. 三主体虽然相互独立,但是他们的育人效果都是作用于同一人身上,因此他们又是相互依存的。因此三主体必须同心协力。

辅导员着重思想教育,导师着重专业方向引导。为了促进学生成才,思想教育应该把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提高其学习主动性作为一个重点;反之导师对学生专业方向的引导也不可回避的涉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发现,大学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好,是因为心理原因造成的。因此,辅导员和导师应该加大交流,特别是对于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要共同找到其原因,帮助他克服困难。同理,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同学,又要挖掘他是否是因为学习压力大,学习上得不到帮助而造成的心理问题。

导生协助辅导员和导师完成教育管理工作,要自觉的服从整体的安排,深入到同学中去,做好纽带作用。导生通过自己独特的视角,通过简报等方式及时向辅导员和导师反馈发现的问题。因此辅导员、导师、导生应该定期开展座谈会,交流工作,促进对学生的多视角了解,实现全面育人。

综上,“辅导员”“导师”“导生”在“辅导员+导师+导生”育人机制中既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必须团结协作,才能起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三、结语

高校学分制的顺利推行,必须要有完善的育人机制与之相匹配。“辅导员+导师+导生”育人机制采用分工协作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各种教学资源。它既保证学分制条件下学生多元化、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又实现了全员、全面、全过程的育人目标,是一项值得探索、尝试的制度。

【参考文献】

[1]肖华,王萍霞.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辅导员+班导师”育人机制研究[J]. 职业技术教育,2009(29):50-52.

[2]高美毅.如何做好高职新生的班导师工作[J]. 科技信息, 2009 (1).

[3]陈舜青.浅谈班导师工作要领[J]. 文教资料,2007(7):147-149.

[4]洪娜,陈少平. 高校辅导员绩效考评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电力教,2010(22):19-22.

[5]肖芳,薛玉翠. 多校区大学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培养初探[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8(1):119-122.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分制导师辅导员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学分制模式下的学生到课率
V eraW an g
导师榜
高职教育学分制实施策略研究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爱情导师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