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桃香 (荆州市传染病医院门诊部,湖北 荆州 434100)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发生于呼吸气道的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多种炎症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均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其发病与基因遗传、过敏性反应、肺部感染以及药物应用等均有一定的相关性。哮喘症状严重且持续发作>24h难以明显缓解者称为重症支气管哮喘,如未采取积极有效的抢救措施,患者极易出现死亡[1]。近些年此疾病的发病率、病死率都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早期予以治疗和护理可防止症状恶化发展。因此,对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及时、合理、有效的护理显得极为重要。
45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均为本院2008年2月至2012年10月期间住院治疗患者,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2]。其中男27例,女18例。平均年龄为(43.2±6.7)岁,经综合护理措施及治疗均痊愈或明显缓解后出院。
①加强生命体征指标的监测,给予氧气吸入、抗炎症反应、止咳祛痰、补充液体和机械通气等方法治疗。②立即给予氨茶碱、肾上腺激素等药物治疗。③尽快纠正患者机体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现象。④可适当加用10mg多巴胺、10~20mg山莨菪碱及其他药物治疗。
显效:患者哮喘持续发作状态在12h内得到明显的缓解,肺部听诊示哮喘音显著性减少,口唇紫绀现象较前明显减轻,神志尚清楚,PaO2≥60mmHg,PaCO2<45mmHg;有效:患者哮喘持续发作状态在12~48h内明显减轻,肺部听诊示哮喘音减少,口唇紫绀现象较前有所减轻;无效:哮喘持续发作状态及肺部听诊示哮喘音在48h后均未出现明显改善。
45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经积极治疗和有效护理后显效34例 (75.6%),有效8例 (17.8%),无效3例 (6.7%),未出现死亡病例。
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发病时多有紧张、焦虑等情绪,故护理人员需先保持病房环境安静,与患者积极沟通和交流,协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消除种种不良情绪,鼓励其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
3.2.1 哮喘发作状态的护理 密切关注患者哮喘发作前的症状体征表现,及时使用解痉药物,阻止哮喘发生。嘱咐患者取坐位或半坐位,尽量消除其紧张不安的情绪。
3.2.2 缺氧时的护理 如患者口唇、四肢末梢等部位出现发绀表现时,应立即给予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及时清除干净鼻腔内的黏性分泌物,避免鼻导管出现堵塞。对机体组织缺氧严重而CO2未出现明显潴留的患者,应予以持续高流量吸氧;而对于两种情况均存在的患者,则应给低流量持续氧气吸入[3]。
3.2.3 协助患者主动排痰 患者咳嗽咳痰时应取坐位,身体向前倾斜,尽量将呼吸气道内的痰液咳出体外,如痰液过于黏稠则应每日多饮水,定时予以翻身叩背等措施,促进痰液的顺利排出。如仍无法咳出痰液并导致机体组织严重缺氧时,应及时采取吸痰处理。
3.2.4 纠正机体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现象 哮喘持续发作时,较少进食,且出汗较多,体液丧失很多,此时应嘱咐患者多饮水,可避免出现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现象。
3.2.5 检测心脏 密切关注患者的心律变化情况,机体组织缺氧及抗哮喘药物治疗均可诱发心动过速和心律失常的发生。
3.2.6 哮喘发作后的护理措施 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和感冒,避免肺组织感染,去除诱发哮喘发作的各种因素。
患者起病过程也是营养急性消耗的时期,体内水分和蛋白质等物质大量丢失,如未及时予以补充,会严重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每日应进食富含营养的流质食物,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尿量需>1000mL,同时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正确饮食对治疗疾病的重要性[4]。
当患者哮喘发作状态缓解或消失后,应嘱咐患者保持良好情绪、心情舒畅,出现哮喘发作的某些征兆时,应转移注意力。同时要保证睡眠时间,不要暴饮暴食,防止吸入刺激性气体等。房间内的空气要注意流通,可行适当的锻炼运动,从而增强自身的免疫防御能力,减少疾病发生的风险性[5]。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呼吸系统疾病,诱发因素及发病机制极为复杂,且具有反复发作和难以治愈的临床特点。护理人员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掌握疾病的临床特点,与患者积极交流和沟通,缓解他们的紧张心理,做好各项护理措施,预防各种严重并发症,才可配合医生完成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救治工作。
[1]赵锐 .重症支气管哮喘护理体会 [J].医药论坛杂志,2008,29 (12):118-119.
[2]朱元珏,陈文彪 .呼吸病学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54-876.
[3]孙霞 .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护理 [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 (23):212-213.
[4]梁淑慧,张丽娜.48例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护理观察 [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4,25(9):1056-1057.
[5]王传银 .重症支气管哮喘30例临床护理 [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 (13):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