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斌 刘培一 刘 静 朱 琳
蒋 超 闫 群 张晓宇 李来福
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期刊出版有限公司,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 100717,E-mail:liupeiyi@mail.sciencep.com
对我国科技期刊而言,出版管理是赖以生存的发展环境,办刊队伍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学科刊群是做强做大的必由之路,运营效益是发展的基本要求。截至2013年底,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及所属200个全国学会共同主办的科技期刊(下称“中国科协科技期刊”)有1056种,占全国科技期刊总数的五分之一左右,是我国科技期刊的代表性刊群之一。2013年6月~9月,“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发展报告课题组”面向中国科协1056种科技期刊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056份,回收有效问卷677份,回收率为64.1%。基于此,本文以中国科协1056种科技期刊为研究对象,在问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从出版管理、办刊队伍、学科刊群、运营模式入手,深度剖析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出版管理及办刊能力建设,以期探讨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乃至我国科技期刊的出版管理改革与创新、办刊队伍建设、学科刊群发展策略和运营模式创新。
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的主管、主办和出版三级管理体系日趋完善,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中国科协作为主管单位对所属全国学会科技期刊的管理、中国科协及其全国学会作为主办单位对科技期刊的管理和出版单位对科技期刊的管理。三个层面的管理相辅相成,为科技期刊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中国科协作为全国学会及其主办科技期刊的业务主管部门,设立期刊管理机构,出台多项管理办法,配备精干力量对科技期刊进行归口管理,并为办刊提供指导、支持及各项服务。全国学会履行期刊主办单位管理职责,在三级管理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致力于将其主办的科技期刊打造成学会的旗帜,为期刊发展提供学科专家资源、分享会员信息、与期刊共同举办会议和培训、提供资金资助等诸多支持。出版单位贯彻执行办刊方针、有关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法规及主办单位制定的规程制度,制定期刊选题计划,严格按规定程序审理稿件,使编辑出版工作标准化、规范化。
(1)主管单位多元化
中国科协1056种科技期刊的主管单位有160余个,既有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也有企业等。其中,中国科协主管期刊451种(42.7%),中国科学院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均主管期刊119种(均占11.3%),其他主管单位主管期刊367种(34.7%)。
(2)主办单位多元化
中国科协1056种科技期刊第一主办单位分布情况见图1,第一主办单位为全国学会的期刊占大多数,其次为研究院所,其他主办单位主办期刊均较少。
仅由1个主办单位主办的期刊有445种(42.1%),由2个和3个及以上主办单位主办的期刊分别有497种(47.1%)和114种(10.8%)。
图1 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第一主办单位分布(2013年)
(3)出版单位以编辑部为主
677份有效调查问卷中,共520个出版单位,平均每个出版单位出版1.3种期刊。其中出版多于1种期刊的出版单位有17家,而71.9%的期刊由编辑部、期刊社进行单刊出版。
(1)改革成效
近年来,中国科协进行了一系列科技期刊出版管理改革实践,包括组织实施重大项目,开展系列实践活动[1];大力推进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推进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加强英文科技期刊的国际合作等。
(2)改革重点
调查显示,出版管理改革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出版管理体制改革(返回有效问卷的677个编辑部中,87.0%的编辑部持此观点),第二是办刊模式改革(占78.2%),第三是学术管理体制改革(占60.0%),然后是办刊队伍(占38.5%)和办刊主体改革(占33.9%)。
(3)改革难点
接受问卷调查的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编辑部认为,改革面临最主要的难点是“身份转换与人员安置”(占 72.6%),其次是“市场化经营”(占63.3%)、“经费来源”(占59.9%),“观念转变”和“改革配套措施不完善”也有过半数的期刊选择。
(4)改革路径
接受问卷调查的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编辑部认为,适合的改革路径依次是“暂时保留编辑部,建立由编辑部负责编辑、出版企业统一出版发行的运行模式”(占47.0%)、“转为期刊出版企业”(占21.8%)、“并入新闻出版传媒企业”(13.3%)和“实行整体转企改制,组建专业性期刊出版传媒集团公司”(占11.7%)。
本文所指的科技期刊办刊队伍主要包括编辑部人员(编辑、出版管理和经营人员)、主编、编委、审稿专家等。
(1)编辑部人员现状
中国科协接受调查并提供有效问卷的675个期刊编辑部中,其编辑部人员总数为4849人,刊均7.2人,编辑部成员为1~5人和6~10人的分别占43.4%和41.8%,见图2。
图2 编辑部人员总数分布情况
编辑部人员的平均年龄为41.2岁,说明中青年人员已经成为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办刊队伍的骨干力量。提供有效问卷的513个编辑部中,具有高级职称的编辑所占比例最大,为42.1%,中级职称为34.0%。从编辑的学历分布来看,提供有效问卷的508个编辑部中,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员比例为45.4%,比2011年调查数据(有效问卷411份)中的35.4%增加了10.0个百分点[2]。高学历编辑人才比例的较快增长,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办刊队伍正向专业化发展。
(2)主编
提供有效问卷的677个期刊编辑部中,专职主编占47.9%,兼职主编占52.1%。专职主编比例较2010年的26.1%有大幅提升。针对主编职责问题,认为主编的角色应该是确定办刊宗旨、把握学科研究方向、确定发展战略、负责稿件终审的分别占56.1%、65.4%、46.5%、40.1%。
(3)编委
提供有效问卷的500个编辑部中,共有编委34862人,刊均69.7人。参与审稿的编委刊均51.9人,占74.5%;参与投稿的编委刊均36.1人,占51.8%;参与约荐稿的编委刊均 26.3人,占37.7%。
(4)审稿专家
提供有效问卷的428个编辑部中,审稿专家刊均712.6人,比2011年的刊均544.0人增长了30%以上[2],反映了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对同行评议重视度的加强。另外,有24.8%的期刊审稿专家数据库超过了500人,11.4%的期刊审稿专家数据库在300~500人之间,31.8%的期刊审稿专家数据库在100~300人之间,图3。
图3 审稿专家数据库规模
(1)主编是期刊的核心
主编是科技期刊的学术负责人,是期刊的核心。成功经验表明,一流国际刊物的主编必须在国际专业领域享有盛名,了解该领域学科进展和前沿研究[3];必须真心热爱期刊事业,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期刊工作;必须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团队领导能力,能够把作者、编辑、编委、审稿专家等团队凝聚在一起,创建良好的工作交流平台,切实提高期刊的影响力。
(2)编辑是期刊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编辑处于出版工作的第一线。一支高素质的编辑团队是科技期刊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动力[4]。编辑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以便跟踪所涉及领域的发展动态、前沿信息、当前热点等,并在大量来稿中捕捉到有创新价值的文章并及时发表;必须具有精湛的编辑实务,掌握好有关国际、国家标准,编辑出内容丰富、学术品位上乘、编排规范的精品期刊。
(3)编委是期刊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
编委是科技期刊办刊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科技期刊对外宣传的名片及期刊发展的建言人,充分调动编委的积极性是期刊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5]。编委首先要职责明确,责、权、利清楚。其次要分布合理,包括年龄的分布合理、专业的分布合理以及地域的分布合理。最后要加强日常联系,实行动态管理,使编委会充满活力。
(4)审稿专家是同行评议的基石
同行评议是科技期刊编辑流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为了实现高质量的同行评议,首先要加强同审稿专家的日常沟通联系;其次也要实现审稿专家数据库的动态管理;第三编辑部加强初审工作,减轻审稿专家负担[6]。
(5)经营管理人员不可或缺
长期以来,重编辑、轻经营是我国科技期刊面临的普遍问题[7]。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中国科技期刊在面向市场发展的条件下,没有经营管理人才的引进、培养和储备,是很难赢得市场竞争优势的。因此,培养一批精通编辑出版业务、熟悉科技期刊运营、能够把握市场的经营管理人才是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学科刊群是指某一学科或相近学科的科技期刊通过主办单位、出版单位或网络平台聚集在一起,利用标准化、规模化的服务和质量管理体系,集约化地开展编辑、出版及相关工作的期刊群体。在国际上,商业性出版集团、学术性协会、专业期刊社主办、出版多种期刊的学科集群化运作模式比较普遍,如Elsevier和Springer出版集团、美国化学会出版社、PLoS、IEEE及 Science杂志等[8-11];在国内,中国科协各学会、科学出版社、卓众等主办、出版的学科期刊集群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刊群建设是提升我国科技期刊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正逐渐成为越来越多期刊同仁的共识[12,13]。
(1)学科分布
从学科分布来看,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分属18个学科领域。其中医药卫生(382种,占36.1%)和工业技术类(289种,占27.3%)期刊数量最多,二者共占中国科协科技期刊总量的63.4%;数理科学和化学类期刊数量位居第三(84种,占7.9%)。
(2)结构分布
中国科协所属200个全国学会中,有183个学会主办或者参与主办科技期刊。中国科协学科刊群中期刊规模达到10种及以上的为24个,期刊总量为549种,占中国科协科技期刊总量的51.9%(表1)。
(1)主办单位模式
主办单位模式是指凭借学会的办刊优势,充分发挥学会的主办单位职能,不断扩大期刊集群规模并提升其凝聚力和竞争力的学科刊群建设模式,是目前中国科协学科刊群建设发展的主要途径。在中国科协学科刊群中,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具有典型代表性。
(2)出版单位模式
出版单位模式是指以国内出版机构为出版单位,借助集约化出版平台实现编辑、出版业务集群化管理的学科刊群建设模式。我国的期刊业也正在向集群化、集约化出版迈进,尤其在科技期刊业,科学出版社、卓众等出版单位集群化发展已经初具规模。
表1 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学科刊群分布
(3)网络集群模式
网络集群模式是指利用网络信息传递迅速、平台广阔以及跨地域的优势,依托某一网络平台聚集的学科期刊集群。网络集群模式在不影响主办单位管理、不改变办刊编辑力量,在跨地域整合期刊资源困难的情况下,为科技期刊的集群发展提供了另外一种选择。作为科技期刊集群化的一个切入点,采用网络集群模式可以使学科或行业内重要的信息资源得以共享并进行有效的流动,对提升科技期刊的学术水平以及影响力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1)运营模式多元化
调查显示,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的运营模式有事业体制下单刊独立经营、事业体制下同一主办单位的多刊小规模运营、事业体制下学科刊群运营和独立法人企业运营等多种形式,运营模式呈现多样化(见图4)。
图4 中国科协科技期刊运营模式
(2)运营项目多元化
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的运营项目呈现多元化特点(见表2)。期刊的运营模式和类别的不同,其运营项目呈现出不同特色。科普类期刊与技术类期刊分别在发行与广告经营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学术类期刊有84.5%的期刊收取发表费,高于其他类别的期刊。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的中文期刊与英文期刊的运营项目的重点也有所不同。经营广告的中文期刊比例明显高于英文期刊,而英文期刊中有合作办刊、数字出版、中外合作以及政府或基金资助的期刊所占比例明显高于中文期刊。
表2 中国科协科技期刊运营项目
(1)加强品牌建设
第一,提高内容质量。跟踪学科发展动态,及时发表最新学术研究进展;充分发挥编委会的学术指导和学术把关作用。
第二,强化办刊特色。一些期刊精心策划、出版专题,深度报道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也有期刊设置不同的特色专栏,使刊物具有针对性和可读性,充分体现其学术品位和品牌特色[14,15]。
第三,加强品牌推广。科技期刊品牌宣传是品牌建设的重要措施与手段。中国科协科技期刊通过借助学术交流活动、发行和网络推广等手段来实现期刊的品牌宣传[16]。
(2)提升国际影响力
第一,提高国际化水平。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不断更新观念,借鉴国外期刊成熟的办刊模式,提高国际化水平。聘任学术水平高、责任心强的主编,组建国际化的编委会,完善出版规范,对论文质量严格把关。
第二,支持创办英文刊。明确立足国际、面向国际学术市场的期刊定位,提高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的办刊质量,与Elsevier、Springer等国外知名的出版商合作,提高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的国际显示度和影响力。
第三,争取国际优秀稿源。通过设立优秀论文基金、举办高影响力的国际学术会议等举措争取国际优秀稿源。
(3)推动期刊数字化出版经营
第一,期刊网络营销。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主要通过期刊自建网站与借助国内外出版商和信息服务商进行网络营销及数字化出版运营[17]。
第二,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销售。2013年7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以手机为代表的各类移动终端用户数量已经超越所有传统媒体,再加上二维码等技术的流行,也为移动终端用户下载文献提供了便利[18,19]。基于移动终端的阅读已经成为一种潮流,这也为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的网络营销开辟了新的领域。
第三,期刊开放获取。期刊开放获取(OA)出版在提高期刊内容的显示度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我国科技期刊的未来发展趋势[20,21]。中国科协开放获取期刊(指可以免费获取全文的期刊)占中国科协科技期刊总数的34.5%,超出了全国科技期刊开放获取的平均水平[22]。
(1)完善三级管理体系,理顺各方关系
建议中国科协继续采取有力措施推进科技期刊出版管理改革与创新,完善三级管理体系,理顺各方关系。由于主管主办单位多元化及全国学会挂靠制度等历史原因,期刊往往是多部门交叉管理,跨主管、跨主办、跨地区、跨行业的出版资源整合与体制改革难以推进[23],因此,在推进期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同时,继续完善转企后的主管主办制度,探索建立主管主办管理和出资人管理有机衔接的工作机制;严格要求主管主办单位切实担负起管导向、管干部、管资产的职责。
(2)持续采用项目支持方式扶持科技期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
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在推进期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过程中,结合科技社团办刊的实际情况,继续采用项目支持等方式进行扶持,并从税收优惠、资金支持等多方面细化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继续加强多部门合作,在优化科技期刊评价机制的基础上,增加资金的来源渠道并扩大资助范围,给予更加有针对性的政策扶持。
(3)持续推进科技期刊出版体制改革,解放科技期刊生产力
在探索创新科技期刊改革发展路径方面,调查显示,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编辑部所选择的改革方式基本与《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提出的路径吻合[24],或依托全国学会发挥自身优势,成立期刊出版企业,跨主管、跨主办、跨区域整合所属学科科技期刊资源;或暂时保留编辑部,建立由编辑部负责编辑、出版企业统一出版运营模式;或并入新闻出版传媒企业等。我国科技期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目标与路径已明晰,中国科协应持续推进期刊出版体制改革与创新,解放和发展科技期刊生产力,推动科技期刊加快发展。
(1)提高办刊队伍素质和水平
办刊队伍素质和水平是决定学术期刊质量的根本。建议中国科协进一步加强办刊队伍的继续教育,持续改善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
(2)促进办刊队伍结构优化
办刊队伍结构是一个动态系统,需要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使其更加科学化、合理化。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的办刊队伍结构总体上还是合理的,建议加强科技期刊经营管理人才以及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3)提升办刊队伍国际化水平
期刊国际化的重点是办刊队伍的国际化,其中最重要的是主编、编辑团队的国际化。建议中国科协科技期刊持续加强国际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借鉴国外先进办刊经验,组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开展国际学术交流。
(1)以重大项目带动学科刊群发展
与国内其他期刊一样,当前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在版权保护、数字出版及集约化运营等方面,单刊的发展已经遇到瓶颈。建议中国科协有关部门加强资助政策研究,转变资助思路,将科技期刊重大资助项目更多地面向学科期刊集群。
(2)建设学科刊群数字化发展平台
建设学科刊群数字平台是中国科协科技期刊集群化建设最有力的手段。调查显示,提供有效问卷的672个编辑部中,有397个表示支持学科刊群集成平台建设,占59.1%。
(3)建设学科刊群质量管理体系
提升期刊质量是保障学科刊群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使期刊质量审读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是中国科协学科刊群建设稳步推进的有力保障。
(1)推进科技期刊编辑与经营分离
就当前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阶段来看,推进期刊企业化运营的较为可行的方式,应是科技期刊编辑与经营分离,建立由编辑部负责编辑、出版企业统一出版的运营模式,编辑部与出版单位发挥各自优势,以保障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和运营效益。
(2)推动科技期刊转型与升级
集群化发展、数字化转型是科技期刊的必然趋势。规模上由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型,内容上由综合型向专业化转型,队伍上由学术型编辑向复合型人才转型[25],实现内容生产、管理过程、产品形态的数字化以及传播渠道的网络化转型,是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3)凸显期刊特色化经营
建议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结合自身的品牌资源、学术平台资源、专家资源等优势,以学术产品和信息服务产品为经营卖点,在把握市场需求与自身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特色化经营,实现运营模式与运营效益的升级与突破。
1 张品纯,初迎霞,韩振中等.“十一五”期间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出版管理工作的创新与进展.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4): 505-509
2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发展报告(2011).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3 武夷山.科技期刊主编最好是优秀学者.科技导报,2008,26(13): 99
4 郭庆华.出版转型中学术期刊编辑的生存与发展.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6(1):141-144
5 王亚秋,陈峰,王家暖等.强化编委职能实现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编辑学报,2011,23(3):244-245
6 聂兰英,王钢,金丹等.论科技期刊审稿专家队伍的建设.编辑学报,2008,20(3):241-242
7 肖宏.学术期刊的经营与管理实践.传媒,2011,(10):11-13
8 陈子毅,杨霰霜,张宏翔.Nature出版模式.图书情报工作,2006, 50(3): 75-80
9 胡爱玲,刘晨,屈清慧等.非营利性开放存取期刊——PLoS系列期刊的特色及学术影响.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19(6):959-963
10 张晓林,李麟,刘细文等.开放获取学术信息资源:逼近“主流化”转折点.图书情报工作,2012,56(9):42-47
11 [2013-12-11]http://www.biomedcentral.com/journals
12 黄敏.关于新形势下出版企业科技期刊集群发展策略的思考——以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为例.编辑学报,2012, 24(5): 461-465
13 刘泽林.规模促发展集约出效益——科技期刊规模化发展探索.科技与出版,2010,29(11):12-15
14 任忠钦,覃芳,李立等.发挥高校学科优势打造期刊特色栏目.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5(4):105-107
15 向飞.技术类科技期刊品牌建设思路探讨.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3):492-493
16 王磊,赵文义.学术期刊的品牌与盈利模式分析.编辑之友,2012, 32(2): 60-62
17 吕应春.科技期刊网络化建设现状与互联网营销策略分析.新闻传播,2012,28(7):37-38
18 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青年记者,2013, (21):33
19 黄定光,王金川.手机二维码在科技期刊数字化中的应用探索.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2):338-340
20 崔伟.开放存取期刊的运营机制与发展对策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2,32(8):22-25
21 谢起慧,汤书昆.当前阶段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盈利模式探析.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5):854-858
22 金鑫,李雪娇,吴靖.中文OA期刊影响力调查分析.出版发行研究,2012,28(10):74-78
23 张品纯,孙明,梁勇等.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出版单位现状分析.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1):6-9
24 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2012
25 李川,宗淑萍,韩胜利.在出版体制改革中做好高校科技期刊转型准备.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2,14(2):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