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手术时机治疗基底节内侧型脑出血的疗效对比

2014-03-26 10:55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2期
关键词:基底节血肿脑出血

于 葵

(祁阳县人民医院,湖南 永州 426100)

不同手术时机治疗基底节内侧型脑出血的疗效对比

于 葵

(祁阳县人民医院,湖南 永州 426100)

目的 分析和研究不同手术时机治疗基底节内侧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们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6月基底节内侧型脑出血患者70例,均采用早期行脑血肿清除术治疗,按手术时间不同将其分为两组:超早期组32例(发病至手术时间≤6 h);早期组38例(发病至手术时间7~24 h)。将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及治疗3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早期组术后3 d内再出血率、术后病死率明显低于超早期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3个月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基底节内侧型脑出血患者,选择出血后7~24 h内实施手术治疗,能够有效解除颅脑内部占位效应,减少或避免再出血发生,对促进神经元功能恢复及改善患者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基底节内侧型脑出血;不同手术时机;脑血肿清除术;疗效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在神经外科临床上是常见病与多发病,基底节区是脑出血最为常见出血部位,约占脑出血总人数的60%左右[1]。对于出血量较小的患者可给予保守方法进行治疗;对于出血量较大且有明显占位效应的患者应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手术治疗目的为:降低颅内压,清除血肿,恢复神经元功能。多数学者认为早期给予患者行脑血肿清除术治疗,能够有效解除颅内占位效应,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作用[2],但早期手术时机选择一直是临床争论的问题。本文选取基底节内侧型脑出血患者38例,在发病后7~24 h内行手术治疗,取得了较理想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们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6月基底节内侧型脑出血患者70例,按手术时间不同将其分为两组:超早期组32例与早期组38例。32例超早期组患者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在48~82岁,平均年龄为(61.7±10.4)岁;患者高血压病程为5~19年,平均病程为(7.3±2.8)年。38例早期组患者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在42~78岁,平均年龄为(60.5±9.7)岁;患者高血压病程为7~16年,平均病程为(8.2±2.5)年。排除标准:出血部位未在基底节区患者;严重偏瘫患者;有脑疝症状患者;合并有严重内科疾病患者;合并严重感染患者。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后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其相关数据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手术方法:采用局部麻醉方式,患者取平卧位,给予患者行CT扫描,按其结果确定血肿位置并预以标记。选择额前入路行锥颅穿刺,进针7~9 cm后,拔出针芯,若见暗红色血液,表明已至血肿腔,使用注射器将血肿腔内血液缓慢抽出,但不可超出出血量的1/3,每次抽吸均要间歇2~3 min,注入温盐水对血肿腔反复冲洗,在明确无活动性出血后固定引流管,连接引流瓶,于床旁低位固定。对于未清除血肿:将尿激酶5万单位注入引流管内,并夹管4 h后再开放引流,1日3次,以促进血肿排出。当CT检查结果提示残血量低于5 mL时即可拔管。超早期组发病至手术时间≤6 h;早期组发病至手术时间在7~24 h内。

1.3 评价指标: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对患者术后3个月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3],其共分8个维度:意识;水平凝视功能;面肌;言语;上肢肌力;手肌力;下肢肌力;步行能力等。总分共计45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相比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均数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卡方检验,P<0.05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早期组术后3天内再出血率、术后病死率明显低于超早期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3 d内再出血及术后死亡情况对比表(例/%)

2.2 两组患者手术3个月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对比表(分)

3 讨 论

近些年来,随着高血压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加,因高血压而引发的脑出血发生率在临床上也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患者出血部位主要为基底节区,临床病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脑部出血后,脑神经细胞与轴突可在短时间内发生变性及坏死。有研究资料表明[4]:脑出血30 min后,即可形成血肿,对脑部产生占位效应,逐渐压迫脑部组织,影响其功能。随着病情进展,血肿所释放出的炎性因子、凝血酶以及血管活性物质对脑部损害更为严重,并且缺血半暗带仅在数小时内即可发生坏死,因此,超早期与早期手术治疗引起了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

脑出血6 h内行手术干预,此时颅脑内血肿尚未稳定,若颅内压骤然降低,常常会引发再出血,增加了临床病死率。7 h后,血肿周围的水肿带已经形成,而出血也处于较稳定状态,此时行血肿清除术,对脑组织损伤程度较小,再出血发生率较低,对降低手术风险系数有重要意义[5]。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早期组术后3 d内再出血率、术后病死率明显低于超早期组,其与张毅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6]。从表2看,两组患者手术3个月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无明显差异,这一结果说明脑出血7~24 h内对患者行血肿清除术,对患者预后无明显影响,在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情况下,达到了较好的治疗目的。

综上所述,对于基底节内侧型脑出血患者最佳手术治疗时间为出血后7~24 h内,但在实际工作中,也要充分重视患者具体病情变化及患者家属的意见,综合考虑而决定。

[1] 田源.经额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手术时机的选择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3):42-44.

[2] 李学元,赵青菊,张学广,等.超早期小骨窗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9,14(9):57-58.

[3] 吴君仓,群森,张持,等.超早期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9,13(3):76-77.

[4] 汪亮,黄录茂,雍成明,等.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最佳时机的选择[J].解剖与临床 ,2013,17(4):112-113.

[5] 零达尚,张建国,张晓峰,等.早期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0,7(2):84.

[6] 张毅,陈红伟,吴茂春,等.CT定向穿刺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时机的选择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27(9):89.

R743.34

:B

:1671-8194(2014)32-0169-02

猜你喜欢
基底节血肿脑出血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早期气管切开对特重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运动功能障碍及并发症的影响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下肢平滑肌肉瘤误为慢性血肿1例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