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乃彦李利峰* 杜远生
(1 江苏省赣榆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 连云港 222100;2 河北省邢台市第三医院神经内一科,河北 邢台 054000)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分析及对hs-CRP的干预作用
刘乃彦1李利峰2* 杜远生2
(1 江苏省赣榆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 连云港 222100;2 河北省邢台市第三医院神经内一科,河北 邢台 054000)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信封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及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两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4 d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hs-CRP水平测定。结果 2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对照组下降43.3%,治疗组NIHSS评分下降61.3%(P<0.05),且治疗组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14 d后血清hs-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对照组下降58.2%,治疗组下降63.6%(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对炎性反应有明显的干预作用。
急性脑梗死;依达拉奉注射液;hs-CRP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在我国,缺血性卒中占到卒中的 70%~80%,具有病情急、进展迅速、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抑制炎性反应及脑保护是急性脑梗死治疗的研究热点。我们联合河北省邢台市第三医院神经内一科及江苏省赣榆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在2011年3月至2013年5月应用依达拉奉(浙江先声东元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309220)治疗急性脑梗死,观察依达拉奉对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介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干预作用,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2011年3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60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均经头颅CT和(或)MRI证实。所有入院患者发病时间均<48 h。排除标准:动静脉溶栓患者、大面积脑梗死、脑干或小脑梗死、脑出血、严重感染及创伤、结缔组织疾病及严重肝肾功能障碍。 河北省邢台市第三医院神经内一科及江苏省赣榆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各收治30例患者,采用信封法,将3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15例,两家医院共有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依达拉奉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5~72岁,平均60.3岁;对照组(普通治疗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8~75岁,平均59.6岁。两组在性别构成比、年龄、NIHSS评分等方面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2组基础治疗相同,包括抗血小板聚集、他汀类药物、控制血压、控制血糖及对症支持治疗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奥扎格雷钠注射液80 mg静滴,2次/天,14 d为1个疗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长春豪邦药业有限公司 批号R131116011)80 mg,2次/天,14 d为1个疗程。
1.3 检测方法及量表评分:2组患者在住院即刻及住院14 d时行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评分)。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抽取空腹静脉血,离心并分离出血清,在超低温冰箱中保存。采用放射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水平,具体操作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对照组与治疗组相比NIHSS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对照组下降43.3%,治疗组评分下降61.3%,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NIHSS评分下降更明显,2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别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
表1 2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
注:#表示于治疗前相比P<0.05(对照组t=5.5,治疗组t=4.2),Δ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5(t=2.5), *与对照组相比P>0.05(t=2.0)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0 17.1±6.4 9.7±2.7#治疗组 30 16.3±6.4* 6.3±1.4#Δ
治疗前2组相比hs-CRP差别无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前后hs-CRP均下降,对照组下降58.2%,治疗组下降63.6%,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s-CRP下降更明显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hs-CRP(mg/L)水平比较()
表2 2组治疗前后hs-CRP(mg/L)水平比较()
注:#表示于治疗前相比P<0.05(对照组t=2.6,治疗组t=2.3),Δ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5(t=2.0), *与对照组相比P>0.05(t=0.8)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0 7.9±2.6 3.3±1.2#治疗组 30 7.7±2.2 * 2.8±1.0#Δ
急性脑梗死由中心坏死区及周围的缺血半暗带组成,坏死区中脑组织坏死无挽救价值,而半暗带尚存在大量存活的神经元,内科治疗的重点放在保护处在“低灌注状态”的半暗带,保护这些神经元是急性脑梗死治疗成功的关键之一。目前相关的脑保护药物很多,依达拉奉是新近研发的一种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药物。本研究的目的在于研究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作用及对炎性因子的干预作用。
炎性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炎症是动脉硬化斑块破裂的重要促发因素之一[1]。hs-CRP可作为不稳定性动脉硬化疾病发生的预测指标,其血清浓度的提高,将预示着脑卒中或血管斑块的不稳定,从而导致脑梗死的病情加重和预后不良,炎性反应越强烈,梗死灶越大[2]。hs-CRP对斑块形成、破裂起到关键作用,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3]。我们的研究发现两组治疗前后hs-CRP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随着神经功能的改善,炎性反应在减轻;治疗组hs-CRP下降更明显,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别,说明依达拉奉可能对炎性反应有更明显的抑制作用。依达拉奉作为自由基清除剂,能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和次黄嘌呤氧化酶活性,降低羟自由基的浓度,还可抑制白三烯的合成,减少炎性介质的释放和自由基生成[4]。治疗组血清hs-CRP水平更低,说明随着依达拉奉的应用,能更明显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减轻炎性递质释放,起到保护脑细胞的作用。
在急性脑梗死发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自由基引起的神经元损伤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自由基可以导致神经细胞水肿,水肿的神经细胞出现功能障碍。自由基可以导致细胞脂质膜损害,通透性增加,引起细胞毒性水肿;自由基可以攻击血管内皮细胞膜,加重血源性脑水肿[5];缺血的脑组织再灌注后氧气恢复供应,自由基大量产生,引起瀑布式的自由基级联反应,加重脑水肿及组织损伤[6]。自由基还可促使花生四烯酸单向转化为血栓烷A2,导致缺血半暗带区血管痉挛和血小板聚集,血栓延展,使梗死区扩大,从而导致神经功能进一步下降。自由基清除剂可以保护脑神经元,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自由基清除剂,属于神经保护剂,脂溶性高,血脑屏障穿透率为60%,可清除脑缺血半暗带和缺血再通后产生的大量自由基及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脑内花生四烯酸引起的脑水肿,延迟神经细胞死亡,还能抑制血管内皮细胞损害,产生有益的抗缺血作用[7],是目前临床试验证明唯一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我们的研究显示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NIHSS评分下降更明显,说明依达拉奉有更好的脑保护作用。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的脑保护剂,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可以干预炎性反应,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1] 吴硕.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7):1143-1144.
[2] 周志斌,郭毅.不稳定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点及主要形成机制[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4,12(2):137-140.
[3] 王爱民,周颖,肖波,等.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5,18(2):153-154.
[4] 杨琨,孙佳凡.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及对白细胞介素-6、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1,40(4):343-343.
[5] 何旭东,程伟进,戴圣伟,等.依达拉奉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7,33(5):336-337.
[6] 张晓华,王斌.依达拉奉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0,8(4):415-416.
[7] Yamamoto Y,Kuwahara T,Watanabe K.Antioxidant activity of 3-methyl-1-phenyl-2-pyrazolin-5-one[J].Redox Rep,1996,31(2): 333–338.
R743.33
:B
:1671-8194(2014)31-0200-02
*通讯作者:E-mail: LLF200590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