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贤
(梅州市人民医院,广东 梅州 514031)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98例临床分析
李国贤
(梅州市人民医院,广东 梅州 514031)
目的 针对老年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不同干预措施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180例,将所有患者按照年龄分为两组:年龄在65岁以上(包括65岁)患者为老年组,有98例,将患者是否接受PCI治疗分为两组;年龄在65岁以下患者为对照组,有82例;将老年组是否接受PCI治疗分为两组。分析两组患者接受不同再灌注治疗后预后情况。结果 老年组患者冠心病危险因素(心肌梗死病史、心力衰竭病史)、并发症等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老年组介入治疗组与非介入治疗组相比,介入治疗组患者的病死率明显低于非介入治疗组(P<0.05),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及时处理相关并发症,介入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预后情况。
急性心肌梗死;老年;心源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CS)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方法有了明显进步,有效改善了心源性休克的早期预后,但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还是高居不下,达到80%。本文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180例,将所有患者按照年龄分为两组老年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将老年组根据是否接受PCI治疗分为两组,比较其预后情况。现将具体过程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180例,将所有患者按照年龄分为两组。老年组:年龄在65岁以上(包括65岁),98例,将老年组患者按照是否接受PCI治疗分为两组。介入治疗组患者49例,男25例,女24例,年龄最大为86岁,最小为68岁,平均年龄为(78.56±2.01)岁;非介入治疗组患者49例,男28例,女21例,年龄最大为88岁,最小为67岁,平均年龄为(79.01±1.98)岁。对照组:年龄在65岁以下患者,82例,年龄最大为63岁,年龄最小为45岁,平均年龄为(57.24 ±1.21)岁。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症等基本资料方法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诊断标准:急性心肌梗死:缺血性胸痛病史;血清心肌标志物浓度发生动态改变;心电图动态演变。患者需具备其中的两条标准,才可以确诊。心源性休克:客观心功能不全;收缩压一般≤90 mm Hg,其中高血压患者收缩压下降≥30 mm Hg;有低灌注表现;除其他明显原因造成的休克。
1.3 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如抗凝、抗血小板、镇痛、控制心律失常及强心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循环支持;按照患者意愿,可进行不同方式的再灌注治疗,溶栓或者PCI。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要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且处理各种并发症,如低血容量、心律失常、低氧血症等。
比较老年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冠心病危险因素:两组患者在高血压、吸烟、高脂血症等资料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患者的心肌梗死病史、心力衰竭病史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冠心病危险因素[n(%)]
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两组患者并发症中,心律失常发病率均较高,没有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患者的心跳骤停、肾功能衰竭、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病率、病死率等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n(%)]
老年组患者不同治疗方法的比较:通过比较老年组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和非介入治疗的病变部位、肌钙蛋白、LVEF等,无显著差异,无可比性;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死率,介入治疗组患者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老年组介入治疗组合非介入治疗组临床特征及病死率的比较[n(%)]
老年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常见临床表现为气急、胸痛,部分患者的心肌梗死症状不明显,胸痛发生率有所降低;且老年患者从心肌梗死开始,到心源性休克的时间比较短,因此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要严密监测,以便发生危险时,及时采取措施对患者实施救治。
老年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在临床上的主要并发症为心律失常,和对照组相比,无明细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患者的心跳骤停、肾功能衰竭、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病率、病死率等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而言,不管是否进行再灌注治疗,并发症的存在都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史的患者延长,其脏器功能会逐渐衰退,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进行治疗时,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基础上,对心源性休克进行针对性治疗,包括升压药物、溶栓治疗等。对老年患者进行急诊PCI治疗时,影响因素较多,难度大,成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但是介入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有研究认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不仅与心肌梗死的范围有很大关系,还与加重休克的原因有关,如酸中毒、低氧血症、疼痛、低血容量等,在临床诊断中,如能够及时排除上述因素的影响,就能够为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降低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综上所述,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及时处理相关并发症,根据患者意愿进行介入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预后情况。
[1] 禤惠连.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40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3,7(12):241-242.
[2] 梁志忠,谭华清,杨志远,等.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4):599-600.
[3] 蒋卉,司艳华.高血压对急性心肌梗死影响的临床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5(11):121-122.
[4] 戴文鑫.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特征及临床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6(9):33-34.
[5] 胡倩.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56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9):4300-4311.
[6] 蒋小伟,曾惠清.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16例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1,8(27):66-67.
R542.2+2
:B
:1671-8194(2014)31-008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