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

2014-03-26 20:25陈才芳
教育界·上旬 2014年3期
关键词:学会习惯心理健康

陈才芳

语文课堂教学渗透心理辅导能够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为素质教育提供理论支撑,能够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学习心理状态,有效投入学习活动中。由此观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是一个急需解决的教学实际问题。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呢?从多年的教学实践及这次课题调查来看,我认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自信的心态在语言文字品读感悟中

语言文字的品读感悟,首先,应当在朗读中注意培养学生朗读的自信心,进而培养学生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自信心。如今的学生,在课堂上总感觉与自己无关,不愿意回答问题,说话声音也不洪亮,更谈不上有感情地朗读。主要原因是没有自信,怕读错或回答错。为了培养学生自信心,我们以鼓励为主,用老师的肯定,让学生成功的实例,激发他们从“不愿读、不敢读、不去读”中摆脱出来。其次,是在对课文内容的感悟中相机的渗透,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也是理解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通过学生对课文的品读,学生就能感悟到文中的话中理、言外意、文中情,体会出文章所蕴藏的丰富的人文内涵,此时,教师通过指导点拨,就能让学生从中受到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心理承受在语文思想情感的熏陶中

古代思想家墨子曾说过:“志不强者智不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能承受失败,培养学生坚韧的毅力,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而且现在的课文很多都是让学生领悟文中主人公的顽强毅力的,教育学生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受不了打击,动不动就打架。同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作为老师,此时我们要教育学生“决不放弃”,因为放弃必然会导致失败,甚至导致心理的失败感,这种失败心理有时会影响人的一生。如果尽了最大努力还是没有解决问题,还是不要放弃,应当开始采取另一种行动,再换一种方法,直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止。任何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只要不断用心去寻找,总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另外,是要教育学生“再试一次”。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因为失去信心而放弃进一步的努力。这时,不妨告诉自己“再试一次”。再试一次,或许就会成功。

三、合作精神于学习语文方法中

在教学中利用互帮、互教、互学的形式,可以促使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学会珍惜友情、学会协作、学会团结,让学生多些共同协作的机会、多一些共享快乐的机会,以开拓思路,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保持个人与环境的协调,老师可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同桌相互说体会句中意思,或对文章的理解等机会,让同学之间说一说、议一议,因为学生之间年龄相当,环境相似,语言更贴近、更能沟通,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再次梳理自己的理解,而且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发展健康的心理。

四、良好的学习习惯于语文实践中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就是养成习惯,积千累万不如养成一个好习惯。”这就明确告诉我们习惯态度的养成是教育活动的基础,语文学习也不例外。良好的学习习惯态度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基础,在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中,学生必须具有良好、健康的心理,按照一定的由学习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方法和规范进行学习时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的效率。习惯的养成靠的是多次的反复,在此过程中就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学生只有在学习中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处于一种自觉的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使学习事半功倍。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各门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特别是人文精神很强的语文学科,教师应当通过对心理学及其他有关理论的学习,以新理念指导语文教学实践,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改进对待学生的方式;赞赏学生的成就,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进步;聆听学生的倾诉,学会合作;在不同场合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给予适当的心理辅导,探索并运用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扎实地把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意识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那我们就会取得较好的教学和教育效果。

(作者单位:广西贺州市八步区桂岭镇善华小学,有删改——编者注)

猜你喜欢
学会习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上课好习惯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学会分享
好习惯
学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