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月琴,姜新锋,孙宗波,侯前进,陈丽君 (皖北卫生职业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校企联建即校企联合或校企合作,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利用课堂教学和生产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共同进行应用性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社会服务,达到利益共享的一种办学模式。关键要素是“企业、学校、培养、合作”。由校企联建、校企联合、校企合作派生出的相关表述还有工学结合、产教结合、产学结合、产学研结合等[1-3]。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方彤在其“美国校企联合”一文中对校企联合的另一解释是“何为校企联合?简而言之,是泛指美国近年来,为使高中教育与学生就业更加紧密而作出的种种努力”。这一概念将校企联合与就业质量清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卫生职业院校校企联建特色化实训基地就是对培养合格的卫生技术人才的努力。
卫生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是卫生人才培养的必备条件之一,有其悠久的历史传承,对卫生人才培养曾发挥重要作用。但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卫生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却呈现“跟不上”卫生事业发展的情况。从卫生职业院校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共性层面进行总体评价,一般呈现以下状况。
卫生职业院校与其他职业院校一样建有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学院与校外基地的关系,除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外缺乏其他联系,校内基地主要是教学功能而缺乏社会服务功能,校外基地主要是社会服务功能并兼顾实习带教。校企联合往往只是配合教学实习,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缺乏研究和沟通,即对校企合作定位不清、目标性不强、模式单一。因此,学生去校外实训基地集中实训往往是“走马观花”,毕业实习往往是“廉价劳动力”。
校内教学过程理论知识灌输得多,学生成绩评价以理论考试为主,理论联系实际的考核较少,而实习或顶岗实习强调的是运用,学生往往要经过较长的适应期才能将理论知识结合实际运用。校内实训容易达标,侧重对操作技能的测试,但校外实习或顶岗实习除操作技能外还需要职业核心能力的融入,造成学生难以适应。校内实训面对模拟人有不及格、及格、良好、优秀之分,而校外顶岗面对病人只有不合格与合格之别时,达标率下降。
卫生职业院校由于受经费投入不足的影响,教学设备等硬件配置相对不足、更新缓慢,“欠账”较多,与各级医疗卫生单位投入多,医疗设备更新快,形成巨大的反差。
卫生职业院校一般规模相对小,人才培养数量有限,但近些年迫于生存的压力,招生规模扩大,一是校内实训基地硬件配置难以完成大规模学生实训,二是教师授课任务重,临床工作时间难以保证,渐渐地临床科教师实际工作能力与临床医护人员实际工作能力差距拉大。加上多数高职院校为中专学校升格而来且时间较短,科研能力较弱,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对其期望值不高,造成合作稳定性不强。
职业教育不是培养“顶天”的人才,而是要培养数以亿计“立地”的劳动者。鉴于卫生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职业教育必须接“地气”;必须走“校企联建”之路,与各级医疗卫生单位或相关企业建立紧密型合作;必须正确把握校企联建的原则,实训基地建设才能出特色,人才培养才能出成果。
观念融合是校企联建的前提,而利益共享是校企联建的目的。作为公办医疗卫生单位,既要履行国家所赋予的社会服务的职能即社会效益,同时,作为带有经营属性的医疗卫生单位也必然将经济效益当做运行活动追求的重要目标,只有这样,医疗卫生单位自身才能发才能满足自身不断发展的需求,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如何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经营者们的做法不一。出于长远发展,人才储备越来越受到关注,这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明智之举。而职业院校最关注的是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适应需求,学院才能发展。学院和医疗卫生单位只有在人才培养和人才需求上形成共识,才是校企联建的契合点。如何实现契合?关键点不仅在企业而且在学校。职业院校应当摈弃“关门自守”、“闭门造车”的思想,树立开放办学思路,建立为企业服务观念,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带动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实践技能和职业素质的教育。
多元投入是校企联建,实现资源共享的手段。卫生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造成校内基地与校外基地长期分离,无论是实训设备的配置、实训师资的能力,还是基地文化建设和管理评价都相距甚远。由于资源缺乏带来了职业院校对医疗卫生单位或企业的需求增加,而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方法是通过校企共建,有效整合校内外实训基地功能,实现资源互补。如学院与实力雄厚的医疗卫生单位主要通过科研共建和提供人才储备,共享其医疗设备、实训师资、企业文化、科技信息、管理制度等方面的资源。学院与亟待发展的企业主要通过为企业提供人员技术培训等进行项目共建获得利益回报及解决人才就业。因此,多元投入、资源共享,是卫生职业院校有效发挥办学功能的有效途径[4]。
校企合作的定位切不能以学校得到经济资助为宗旨,而应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为根本。虽然人才培养的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应当遵循教育规律和内涵,应当服从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指导,但专业建设和改革的原动力来自生产一线对劳动者的实际能力及技术操作水平的需求,落脚点是操作所培养的人才能真正转化为生产力。因此,人才规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验实训必须体现社会需求;从一个学校人成长为企业人(社会人)必须通过实习或顶岗实习这一教育转化的过程。
职业教育必须与社会服务相结合,这是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最紧密、最直接的教育形式。而这种教育形式必须发挥其区域性或地方性特点。有位经济学家提出这样一个理论:“区域经济,……构成了整体经济发展的前提。不仅有利于自身资源的全面调动和合理配置,推进本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而且对于尽快消除全局内的“梯度差”有着现实的积极意义。”因此,职业教育只有保持与区域经济同步发展,才能成为有本之木,有源之水,才能健康发展。本着这一原则,通过职业院校与医疗卫生单位有机结合,将两者的主要功能进行嫁接,即在职业院校校内实训基地主要功能教育教学的基础上增加社会服务功能,在校外实训基地主要功能社会服务的基础上加强教育教学功能,形成社会服务引领人才培养[5],人才培养支撑企业发展的办学格局。其结果是学院可以借力“双师”队伍的形成,找准社会服务的方向,发挥学校掌握基础理论全面的优势,同时作为企业应用技术研究室进行技术创新。但技术创新一是要立足“小填补”,填补本科院校的研发盲点;二是要发挥“广服务”,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为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服务,这是根治卫生职业院校人才培养适应性不强的“良方”。
校企联建深浅层次不一。浅层次的校企联建是松散型的,深层次的校企联建是紧密型的,体现为贴近、先进、合一、稳定的“四维”框架[6],校企双方都能够通过联建而获利。校企联建卫生职业院校实训基地的特色主要反映在其紧密度上,主要通过贴近性、先进性、合一性及稳定性“四维”建设而达到,主要体现“四共建”,即共同投资建基地,共同研究建方案,共同培养建队伍,共同改革建教材。达到“四维”、做到“四共建”,人才培养与就业才能更加紧密结合,校企联建的特色才能真正实现。
卫生职业院校校企联建实训基地的主要目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学校成立专家型的专业建设委员会把握人才培养标准;将课堂设在企业方便理论联系实际,缩小了距离感,增加了环境育人的真实感;临床医护人员或企业专家是实训指导师或职业指导师,从学生入学起分阶段不间断地指导学生,或学校建立信息互通平台,让企业、教师、学生随时进行沟通,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求,学生毕业时就已经成为一个合格的执业人。因此,卫生职业院校校企联建实训基地的贴近性,主要体现“四贴近”,即人才标准贴近、空间距离贴近、教育环境贴近、教学方法贴近。
卫生技术人才是要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承担着健康的保护神。新医学模式带来医疗卫生服务的革命,服务新理念带来诊疗设备、医护技术、工作流程的不断更新,卫生职业院校的实训基地功能也随之拓展,上规模、上层次。从学生实训的单一功能拓展到具有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等产学研综合功能。因此,校企联建卫生职业院校实训基地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四新”,即新理念、新设备、新技术、新流程。
从国家大政方针层面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职业教育的政策法规,有“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农业部和国务院扶贫办《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等。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国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层面看,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被每一届政府写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说明职业教育是各行各业所需人才的重要支撑。从校企联建层面看,通过校企设备、师资、文化、信息等资源的联合,达到合作育人、合作发展之目的。因此,校企联建卫生职业院校实训基地的合一性,主要体现“三合一”,即校企联建与国家大政方针合一,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合一,产、教、工、学、研合一。
稳定是校企合作发展的前提条件,一家企业、一所医院、一个学校、一个实训基地的发展是需要长期积淀、不是一蹴而就的。卫生职业院校与医疗卫生单位或企业只有建立长期的合作培养、合作研发和技术培训机制,校企联建实训基地才会稳定。如校企双方共同建设和使用的专用培训室或实验室,既可以为医疗卫生单位或企业进行员工专项教学与训练,开展技术研发,对其特殊规格人才培养有很大的帮助,又可以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提供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仪器设备及技能型师资队伍,对院校紧贴临床工作实际或生产实际提供了条件。这是校企双方利益分配机制稳定促进校企联建,但是政策的稳定是其保障,队伍的稳定是其支撑。因此,校企联建卫生职业院校实训基地的稳定性,主要体现“三稳定”,即政策稳定、队伍稳定、利益分配稳定。
[1] 周玉丰 .校企合作共建专业的探索与实践 [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26(9):13-15.
[2] 孙爱荣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意义及途径初探 [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76-77.
[3] 游涛 .校企合作的内涵、特征及其实施原则 [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2,14(5):33-35.
[4] 叶建亭 .高职院校实习实训基地运行机制探索与实践 [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5(6):29-31.
[5] 崔发周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技术研发机制 [J].教育与职业.2013(35):12-15.
[6] 董祝元,温绍金 .就业视野下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认识与实践 [J].中等职业教育,2008(12):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