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链视角下福建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2014-03-25 19:39
关键词:价值链福建省升级

陈 岚

一、价值链视角下加工贸易研究综述

发展加工贸易是中国加入世界市场和国际分工的重要形式,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中国的加工贸易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更加强调其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其中,诸多学者以全球价值链视角研究加工贸易转型问题。首先是有关研究利用定量分析方法衡量加工贸易价值链升级情况。汤碧、陈莉莉(2012)采用工业增值率、进口中间投入比率、生产环节变化和出口复杂度指数(EXPY)来研究中国加工贸易价值链升级的情况[1]。隋红霞(2008)用加工贸易出口产品增值率、加工贸易国内采购比率两项指标衡量山东省加工贸易增值情况[2]。

其次,一部分学者就价值链视角下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内涵、机制与路径进行研究,刘德学等(2005)通过价值链环节界定了加工贸易升级的内涵[3]。黎国林、江华(2008)也从全球价值链研究视角分析加工贸易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认为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要同国内支柱产业和国际产业结构、贸易结构两方面实现产业耦合[4]。罗建兵(2010)强调内生的自主研发,构建以扩大内需为载体的国内价值链是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关键[5]。曾贵、钟坚(2011)在借鉴已有文献和东亚国家(地区)的经验的基础上,认为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有7种可选途径,包括链内和链间升级、区域或主体转型、企业转型等[6]。隋红霞(2008)以全球价值链理论指导,针对山东省加工贸易现状,提出山东应该努力占据加工贸易增值的重要环节、促进配套产业群发展并扩大国内采购、提高加工贸易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加工贸易海外营销培育国际知名品牌,并通过产业价值的增值来提升其竞争力进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2]。

无论是衡量加工贸易升级情况,还是研究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路径,目前的研究都是以全球价值链理论为基础的,全球价值链理论的观点认为一个价值链条由许多价值环节构成,而每个价值环节创造的价值有高有低,控制和掌握价值链上的高端价值环节即战略环节是参与世界市场和国际分工中的关键。目前的研究都认为,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加工贸易产业提高取得更多增值,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途径就是由价值链低端向价值链高端环节转移。本文从价值链升级角度,分析福建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情况和面临的瓶颈问题,进而提出福建省加工贸易转型发展思路。

二、价值链视角下福建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情况

根据全球价值链理论的思路,加工贸易转型主要有三种路径:价值链内的横向扩展路径、价值链间的纵向跃进路径和价值链“切片”外移的转型升级路径[6]。这些年来,福建省加工贸易大致按照这三种路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

(一)价值链内的横向扩展

所谓的价值链内的横向扩展是指加工贸易的升级在同一产业链内完成,从价值链的中间部分向左右两端扩展,即从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环节,扩展到高附加值的产品设计与研发、原料采购、销售和品牌维护环节。从生产模式上看,加工贸易从OEM(委托制造)阶段升级到ODM(委托设计制造)阶段,再到OBM(自主品牌制造)阶段。福建省的加工贸易企业已经由发展初始的OEM阶段,进入到ODM阶段,有的甚至进入到OBM阶段。如在福建漳州专业从事小家电产品研发设计、制造、销售的大型台资企业灿坤实业有限公司,100%产品外销,拥有一支近300人的研发设计队伍,每年可研发设计新机种约180件,意味着平均每2天就有1个新机种。并且,福建省加工贸易中进料加工已占主要组成部分,以2012年为例,福建省进料加工贸易进出口达到335.9亿美元,占福建省加工贸易进出口的81.7%,其中,进料加工贸易出口达221.3亿美元,进口达114.6亿美元,分别占全省加工贸易出口和进口的86.7%和73.6%(参见福建省2013统计年鉴)。由此可见,福建省的加工贸易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产业价值链内的横向扩展。

(二)价值链间的纵向跃进

价值链间的纵向跃进是指产业结构调整发生在要素密集度不同产业之间,产业间的变化带动产品结构的变化,即通常理解的要素密集度的改变,从低附加值的资源或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到高附加值的资本甚至是技术或知识密集型产业。福建省的加工贸易起步较早,资源或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产业发展较成熟,有些城市的加工贸易甚至已经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正要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福建省加工贸易发展初期出口主要是纺织品、服装、鞋类等产品,随着外资进入为福建省带来资本、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有效地推动了福建省加工贸易产业结构和商品种类的升级。2013年上半年福建省入选中国加工贸易出口企业100强的共6家企业,分别是福建捷联电子有限公司、冠捷显示科技(厦门)有限公司、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达运精密工业(厦门)有限公司、友达光电(厦门)有限公司、戴尔(厦门)有限公司,均是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同时,福建省的加工贸易初步形成了地区产业集聚群,相关配套产业逐步形成。

(三)价值链“切片”外移的转型升级

加工贸易发展到一定阶段,本国或地区劳动力成本的提高、资源价格的上涨,该国或地区失去了原先的比较优势,加工贸易企业从成本和利润的角度出发,会选择将附加值低的加工制造环节转移到其他具有劳动力或资源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或地区,而将附加值高的环节如产品的研发和设计、品牌营销、售后服务等留在本国或地区,这就是全球价值链理论中的价值链“切片”外移现象。福建省的沿海城市加工贸易起步较早,加工贸易企业已经纷纷把加工贸易中的制造环节转移至境外和中国内陆地区,以泉州为例,泉州市的加工贸易企业利用鞋类、针织服装、塑料、陶瓷、建材、轻工艺品等行业存在的优势,已经在缅甸、柬埔寨、菲律宾等国家设立加工工厂。

三、福建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中面临的瓶颈问题

(一)加工贸易企业整体缺乏核心技术、自主营销渠道和自主品牌,价值链横向发展受到制约

随着外资企业进入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近年来福建省加工贸易产业的规模从2000年至2012年翻了三番,加工层次有所提升,国内增值率有所增加。但受限于定位、渠道、资金及人才等内外部因素,一方面,大多数加工贸易企业仍处于国际产业价值链低端,无法掌控核心技术、关键设备等重要环节。除了少数国有、外资企业设立了专门的研发机构,民营加工贸易企业基本没有研发机构,加工贸易程序无法向左扩展到高附加值值的产品研发和设计阶段;另一方面,福建省加工贸易企业还没有能力开辟自主营销渠道,难以形成自主品牌,出口仍以贴牌为主,无法向价值链右端增值能力较高的环节发展。如福建石狮富贵鸟集团是一家集鞋业、服装、皮件等行业为一体综合性企业,它拥有国家级研发中心,具备现代化生产设备,出口市场以欧洲、俄罗斯为主,但却全部以贴牌出口。

(二)短期内一味强调产业升级,未找准提高产业竞争力的突破口

福建省加工贸易遵循了价值链的纵向跃进规律,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再到技术或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升级过程,即。但在纵向跃进过程中,过分强调所有产业在一定时期内要转型升级,一味要求企业增加资本投入,忽略了某些产业独特的工艺技术,如有些手工业本身竞争优势在于人力手工与机械制造的差异,硬是要求这类产业升级,抛弃手工制造,投入大量资本购入机械设备,转型为机械制造业,不仅造成传统手工艺难以传承,还失去了该产业原本的国际竞争优势。

(三)价值链“切片”转移不是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长期对策

由于加工贸易原材料成本的提高以及沿海城市劳动力成本的上涨,福建省沿海城市的加工贸易企业将相对落后的加工制造环节转移至成本更低的福建内陆城市如龙岩、三明,为此,龙岩、三明等地区也在积极做好承接沿海城市的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准备。这种转移在短期内确实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不仅能延长某些产业的生命周期,还推动了福建省内陆城市加工贸易的发展。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些地区的成本优势也会逐渐消失,它们同样要面临转型问题,并且由于后发优势,转型要求的间隔时间不会很长。因此,价值链“切片”转移不是福建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长期对策。

四、福建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思路探析

(一)完善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配套条件

目前要改变福建省加工贸易企业在国际产业价值链所处的低端位置,需要提高加工贸易相关产业的配套能力。一方面促进关联产业的发展,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战略应包括其关联产业的共同发展。如加工贸易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产业,对于关键零部件和设备的研发,给予税收、融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并且,加工贸易企业需要随时关注关联产业的市场需求动向,与其上下游企业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积极发展国际物流、配送业务,为加工贸易的发展提供相应的配套条件,延伸加工贸易国内产业价值链,提高增值率。另一方面,改革和完善加工贸易相关政策。提高加工贸易相关审批、通关、商检等行政效率,加大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和民营企业尤其是加工贸易小微企业扶持力度,有关部门通过提供相关技术咨询和服务、联合技术开发和人才培训、提供资金支持等措施,为加工贸易的升级创造更加有力的产业空间。

(二)鼓励和支持加工贸易企业向价值链两端延伸

设计、品牌和营销网络是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福建省的加工贸易发展过程中,资金和技术等优势不断加强,此时应鼓励和支持加工贸易企业在省内建立研发和技术中心,通过与高校或科研机构合作,提高企业自身研发和创新能力,从而向价值链的高附加值环节发展,努力向ODM和OBM发展,并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注重产品的品牌建设,逐步建立高效的营销网络。例如,福建莆田是世界运动鞋的重要生产基地,拥有娴熟的制鞋工艺和较丰富的优秀人才,已初步建立世界级的加工基地。在鞋类产业转型过程中,为了提高莆田鞋类产品的品牌价值和附加值,2012年莆田市投资建设鞋类自主品牌产品国际营销网络商贸城,为企业销售和展示各类产品,包括各类自主品牌产品提供平台。在市场运营和产品推广过程中,商贸城与优质自主创新品牌生产厂家进行供需信息的互动,并积极引导和帮助企业向品牌之路发展[7]。

(三)以技术创新提升产品档次,突破传统加工产业发展瓶颈

一般而言,产业的转型升级遵循的规律是先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到资本密集型产业,再由资本密集型产业到技术或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升级。但有时实际情况会出现跨越升级,随着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改变,人们对物质生活必需品的需求没那么强烈,而是更愿意去购买精神文化享受和具有差异化特征的产品,我国很多传统手工产品就是满足这部分需求。对于这类加工产业,技术或知识比资本更为重要,如将福建传统手工业融入福建特色的创意文化元素,以技术创新提升产品档次,从而促进产业升级,这不失为更有效的方法。

(四)发展加工贸易产业集群,控制成本,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根据全球价值链理论,全球价值链形式上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实际上是被片段化的,各价值片段在世界各地离散分布。实践证明,在各国分布的价值片段通常会产生集聚效应,形成地方产业集群。经过产业链整合后的加工贸易产业集群才能成为产业价值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是加工贸易企业利润的根源。同时,影响加工贸易企业利润的另一主导因素是成本问题,目前加工贸易价值链“切片”转移的方向是由劳动力成本高的地区转移至劳动力成本低的地区。此时,企业可以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从原材料等资源使用的成本控制上出发,提高企业利润,这将成为加工贸易企业转型的突破点。

[1]汤碧,陈莉莉.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12(10).

[2]隋红霞.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山东加工贸易增值路径探讨[J].商业时代,2008(10).

[3]刘德学,付丹,卜国勤.全球生产网络、知识扩散与加工贸易升级[J].经济问题探索,2005(5).

[4]黎国林,江华.全球价值链下我国加工贸易产业升级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1).

[5]罗建兵.加工贸易产业升级与国内价值链构建[J].当代财经,2010(2).

[6]曾贵,钟坚.全球生产网络中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路径探讨[J].软科学,2011(2).

[7]陈和玉,谢榕君.莆田鞋类基地三招促转型[N].国际商报,2013-10-24.

猜你喜欢
价值链福建省升级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医疗器械包装发展价值链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回暖与升级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