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4-03-25 16:45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思想

易 刚

(西南交通大学 邓小平研究中心,四川 成都 611756)

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新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与社会主义同时产生的,并随着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终提出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价值、价值观、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研究毛泽东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问题的逻辑前提和出发点,首先要正确认识价值、价值观、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和特征。价值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概念范畴,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内涵,它泛指客体对于主体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和有用性。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观念系统,是人们对价值的根本看法和基本态度,反映了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它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形成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价值标准,成为人们判断事物有无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评析准则。从某种意义上,价值观可以分为两类:核心价值观和非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价值体系的核心部分,对非核心价值观起着主导和支配的作用。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身份证,是维系国家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其灵魂所在,具有较强的历史性、时代性”[1]。由此可知,它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体现,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核心价值观也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在一定程度上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感召力、影响力决定着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强弱。非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次要或从属地位,具有易变性。社会主义价值观意指对社会主义价值诉求的基本看法、基本态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最核心、最基本的部分,它以无产阶级价值观为内核,并把中国共产党倡导的基本理论、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有机整合,可谓是集社会主义价值理念之大成。其实质是对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等重大问题上的价值取向的集中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同于社会生活中人们一般的生活价值观和道德价值观,又与人们的生活价值观、道德观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并对其有明显的指导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

二、毛泽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所做的理论准备

毛泽东虽然没有明确提出“24字”核心价值观,但在毛泽东丰富又深邃的思想中早已涉及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个方面的内容。

(一)毛泽东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观

价值承载着理想,理想蕴含着价值。理想追求的过程就是价值追求的过程,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是中华儿女的共同理想与价值愿景,也是基于现实的宏伟目标。毛泽东作为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地追求国家独立与富有强大、人民民主、文明先进、社会和谐。早在1936年,毛泽东就指出“建立真正之民主共和国,致国家于富强隆盛之域,置民族于自由之林”[2]。毛泽东的国家富强思想蕴含丰富:一是坚持公有制。恩格斯曾指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具有决定意义的差别当然在于,在实行全部生产资料公有制(先是单个国家实行)的基础上组织生产”[3]。毛泽东也认为,“社会主义比私有制度更有利于发展国家的经济、文化,使国家独立。”[4]177二是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根本。毛泽东认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5]1079“是否解放生产力”成为了毛泽东领导党和人民进行经济建设的基本依据。三是以发展工业化为途径。毛泽东认为:“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5]1080

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毛泽东指出,中国是有缺点的,而且是很大的缺点,“就是缺乏民主”[5]168。因此,毛泽东同志毕其一生都在致力于人民民主的事业。在长期的革命与建设中,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主理念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丰富而具有鲜明特色的毛泽东民主思想。首先,毛泽东对民主的本质进行了探讨,他认为民主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做主。其次,毛泽东对民主的组织形式人民民主专政、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方面也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毛泽东为中国社会走向文明昌盛进行了艰辛探索。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文明的探索是以对资本主义文明的比较开始的。在毛泽东看来,社会主义国家不仅要在生产力水平上达到和超过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还要努力摒弃资本主义文明中的一切不文明现象,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6]663。在此基础上,毛泽东提出了既要建设物质文明,又要建设精神文明;既要吸收人类文明精华、创造新的人类文明,又要发展教育事业,以实现社会文明等一系列文明观。

毛泽东的和谐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长期经验的高度提炼和总结。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马克思主义的和谐理念是毛泽东和谐思想的直接思想来源。毛泽东在《矛盾论》《实践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一系列光辉著作中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等观点,为其和谐思想形成打下了坚实基础。毛泽东的和谐观具体体现在构建和谐的自然环境、实现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和谐、重视党内关系和党群关系之间的和谐,以及构建和谐的政党关系和国家关系等方面。

(二)毛泽东建设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观

马克思、恩格斯把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地发展看作是无产阶级和整个人类为之奋斗的目标。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由观,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自由观。毛泽东的自由思想体现在:一是哲学自由。毛泽东指出:“‘自由是必然的认识和世界的改造’——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命题。”[7]二是学术自由,即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三是政治自由。毛泽东提出:要“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8]293。

平等是社会主义所倡导的价值追求,也是毛泽东的理想和夙愿。毛泽东的平等观是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平等观和中国传统大同思想以及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基础上生成的。毛泽东平等观体现在:一是政治上实现人民主权。毛泽东指出,“如果不充分发扬人民民主和党内民主,不充分实行无产阶级的民主制,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无产阶级集中制。”[8]296二是经济上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毛泽东强调使“整个社会实现单一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然后再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全民所有制”[9],而“按劳分配和等价交换这样两个原则,是在建设社会主义阶段内人们决不能不严格地遵守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两个基本原则”[10]。三是社会生活中消除社会分工、消灭三大差别,培养出“拿起锤子就能做工,拿起锄头犁耙就能种田,拿起枪杆子就能打敌人,拿起笔杆子就能写文章”[11]的共产主义新人。

毛泽东在带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社会公正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思想,并结合具体实际生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毛泽东的公正观。毛泽东一生的目标或理想就是力图把中国从政治、经济上的不公正的困境中解救出来,建立一个以自由和平等为基础的“新的公正社会”。

毛泽东的法治观散见于他的各种讲话及行为中。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毛泽东法治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中国传统文化、苏联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西方法制思想等都为毛泽东法治思想体系的形成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毛泽东法治思想较为丰富,涵盖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监督、教育等内容。毛泽东提出“搞宪法是搞科学”[12]330等重要法治思想。总结毛泽东在法制建设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对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法治观大有裨益。

(三)毛泽东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观

毛泽东是一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更是一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毛泽东在为国家独立、民族富强、人民幸福奋斗的历程中,无时无刻不受到爱国主义信念的陶冶和影响。综观毛泽东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到其爱国思想的如下特点:一是追求国家统一,认为民族利益高于一切。毛泽东曾指出:“建设新中国,必须将分裂的中国变为统一的中国,这是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5]1071中国人民争取自由、争取民主的运动,也就是争取统一的运动。二是反对霸权主义。在毛泽东看来,“不论大国小国,互相之间都应该是平等的、民主的、友好的和互助互利”[12]378的关系,中国人民也具有“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顽强的反抗精神”[6]632。三是强烈的爱国自信心。毛泽东曾经指出,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再接再厉的英勇斗争,使得帝国主义至今不能灭亡中国,也永远不能灭亡中国”[6]632。

敬业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毛泽东是具有崇高敬业精神的楷模。毛泽东敬业思想蕴含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集体主义思想,艰苦奋斗的精神,勇于担当、勇于奉献的精神。毛泽东认为:“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是襟怀坦白,忠实,积极,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以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无论何时何地,坚持正确的原则,同一切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作不疲倦的斗争。”[6]361

中国的诚信思想源远流长,儒家所倡导的诚信思想一直被称为个人、民族、国家安身立命之根本。毛泽东的诚信思想是在批判地吸收了中国传统诚信观、西方诚信思想、马克思列宁诚信思想的基础上生成的。毛泽东的诚信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在党的建设中要实事求是、取信于民。毛泽东指出:“科学的态度是‘实事求是’,‘自以为是’和‘好为人师’那样狂妄的态度是决不能解决问题的。”[6]662-663二是在道德建设中要求做人要言行一致、诚信待人,这是毛泽东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三是在处理外交关系上坚持原则、信守承诺。毛泽东曾指出:“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12]2

团结友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毛泽东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和合”“仁爱”“友善”发扬光大,创造性地发挥了团结友善思想,正确处理了党内、党外、社会各个不同阶层、不同民族的矛盾和问题。毛泽东团结友善思想内涵十分丰富。一是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建立以自省吾身为基础的团结友善思想。毛泽东说,“我们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我们能够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5]1096二是以平等待人为原则,善于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毛泽东认为:“共产党员必须倾听党外人士的意见,别人说得对的,我们应该欢迎,并要跟别人的长处学习;别人说得不对的,也应该让别人说完,然后慢慢加以解释。共产党员决不可自以为是,盛气凌人,以为自己是什么都好,别人是什么都不好。”[5]809三是以国家兴亡为己任,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毛泽东认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利益的政党,它本身无私利可图。”“应该站在民众之中,而决不应该站在民众之上。”[5]809四是关爱百姓,把与民为善作为对自己的一种道德自律要求。毛泽东认为:“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13]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毛泽东思想体系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我们也要认识到,毛泽东对“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做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的。

三、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经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式提出并被写入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中,是社会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所取得的一大理论成果。其中,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面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这一艰辛的探索过程中,既有成功的、积极的经验,也有曲折和失误留给我们的反思。

(一)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努力在结合上多下功夫

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给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正是因为毛泽东正确地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避免了把共产国际决议及苏联经验神圣化、教条化的倾向,才能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毛泽东无论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还是外来文化都没有完全照抄、照搬,而是做到吸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结合中国国情进行综合创新。在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毛泽东也是如此。

当前我国正处于特定历史时期,以经济利益为基础的社会秩序开始形成。个人之间、个人与政府之间的利益矛盾日益增多,贫富悬殊不断扩大,住房、医疗、教育等社会问题屡见不鲜,我国进入了一个矛盾凸显的发展时期。现实迫切需要主流价值观念引领新风、正气的形成。我们要继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爱国主义精神和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相融合,继续借鉴一切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努力在结合上做文章。在实践中进一步概括、总结、凝练、升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十八大报告中,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新概括,这种新提法用了三个“倡导”,是比较科学的说法。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个重大贡献。2014年2月12日,国家正式确立并颁布“24字”核心价值观,这并不意味着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终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所以,我们应该根据新的实际,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继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

在中国革命、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毛泽东阐明了大众化的重要性,提出了大众化的概念、任务和实现路径,生成了毛泽东思想这一具有中国特色、风格、气派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换言之,毛泽东打造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范本。毋庸置疑,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善于吸收民间语言、成语典故中的有益成分,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以幽默、形象、生动的方式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释。这样,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才能动员群众,充分调动人民革命和建设的热情。所以,我们要向毛泽东学习,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特别是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我们要根据新的实际总结提炼出更加科学、准确、简洁、通俗、好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俗化、大众化。这样,才能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惟有这样,才能让群众认知、认同,从而被群众自觉贯彻于实践过程之中。

(三)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主导权

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主导权是意识形态建设的核心内容,毛泽东历来重视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主导权问题。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部分。当前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复杂矛盾,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非常复杂。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经济和科技的优势,通过各种形式把他们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灌输到全世界,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企图通过价值观的渗透扰乱人们的思想,进行和平演变。所以当今社会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较量在某种意义上是双方核心价值观的较量,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要积极应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冲击和挑战,旗帜鲜明地反对西方的“自由”“民主”“人权”的普世价值观念,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方面,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主导权;另一方面,要根据新的实际情况,培育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总之,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艰辛探索积累了一系列的基本经验。这些基本经验是毛泽东留下的一份让我们永远思考的宝贵精神财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实践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观的培育将在汲取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前进。

参考文献:

[1] 薛明珠,陈树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与现实探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4.

[2]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44.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93.

[4]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5]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34.

[8]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9] 毛泽东.毛泽东: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谈话记录[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1959.

[10] 毛泽东.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0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8.

[11] 全国都应该成为毛泽东思想的大学校——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39周年[N].人民日报,1966-08-01.

[12]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3]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9.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思想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我的价值观
思想与“剑”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