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亮
(河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人格魅力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一项内在素质,对塑造大学生的良好人格,改善师生关系,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自2000年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思想工作要讲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之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格魅力问题便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对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总结和评析,以期推动相关研究健康科学开展,为更好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服务。
近年来,学术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的研究,取得了丰富成果,并展现出一定特点。
学者们普遍认为,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格魅力十分必要和重要,并从多个视角进行了分析。大多数学者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和特点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特殊任务和使命这一角度进行研究。如惠晓峰、冯菊香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所具有的思想性和政治性,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更要求教师具备独特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感染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从而实现教育教学的思想性和政治性目的[1]。胡果文、李彩英认为,相对其他教师而言,“两课”教师的任务和使命在于传好马克思主义之道、社会主义之道,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当今社会诸多的冲击和挑战,也决定了“两课”教师必须比其他教师具有更高的人格魅力[2]。一些学者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挑战和提高教学实效性的角度进行分析。如刘风辉认为,近年来“两课”教学的实效性受到了严重挑战,提高“两课”教学实效性,“两课”教师自身人格魅力的塑造非常关键[3]。也有一些学者从当代大学生的人格素质现状进行论述。如李德祥认为,当代大学生不尽人意的人格素质现状,使得“两课”教师的人格魅力塑造势在必行[4]。还有一些学者从新形势下的挑战进行探讨。如王艳、任晖认为,新形势下市场经济、互联网等对大学生思想带来的消极影响,使高校德育教师的教育教学面临严峻挑战,广大德育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充分发挥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和感染作用,才能完成自己的任务和使命[5]。
学者们普遍认为,当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格魅力总体上是积极的、健康的,绝大多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有较高的人格魅力,并能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充分挥发其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作用。但也有一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存在着人格魅力不足或缺失的问题。对于这种人格魅力问题的表现,学者们提出了不同见解:如黄海蓉、陈石研认为,其主要表现在教师政治信仰危机,历史使命感缺失;职业道德下滑,价值取向倾斜;心态冷漠,缺乏热情;心理障碍增多,随情绪波动四个方面[6]。孙山、张坦认为,主要表现在教师性格内向与孤僻;敬业精神缺失;缺乏豁达的态度、幽默的语言等方面[7]。之所以学者对存在的问题出现分歧,其原因在于,不同学者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的内涵理解不同。目前,学术界尚未对其内涵进行明确界定。
关于问题出现的背后原因,学者们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如郭飞认为,原因主要包括缺乏“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工资待遇不公,经济地位低;“应试教育”评价机制加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师生关系紧张;社会因素导致个别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信仰危机[8]。林小阳认为,造成其人格魅力存在问题的原因有: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够坚定;拜金主义日益盛行,引起思想上混乱;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指导;缺乏责任感和敬业精神[9]。综上可知,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师自身方面原因,也有社会、学校等方面原因。其中教师方面的原因最为关键,这也是学者们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
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格魅力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大多数学者认为具有示范性、时代性和规范性,但也有学者提出了教育性、时间上的持久性、政治性、道德性、前瞻性等。李虹则认为,主要表现为融政治性与道德威信于一体,集学识性与人文追求于一身,存前瞻性与创新理念于一心,承和谐性与大爱精神于一生[10]。
其人格魅力特征由哪些因素决定?大多数学者认为,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的性质和培养目标所决定。如任忠惠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之所以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尽管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他们之间有着相同的人格特征[11]。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格魅力是由教师自身特有的精神境界所决定。如孟丽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一定的教育方式的影响下,塑造自己的内在素质,形成特有的精神境界,而这种精神境界投射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身上,就反映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的基本特点。”[12]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本质的不同理解导致上述“决定因素”的差异。目前,学术界还鲜有人对其本质进行深入阐释。
学者们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研究。大多数学者都是从宏观层面未开展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方面。如徐华炳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学生学业发展的激励作用、对学生情感优化的陶冶作用、对学生道德升华的示范作用、对学生意志强化的促进作用等方面[13]。另一部分学者则从微观层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的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如李虹在《教师人格魅力对大学生的人格养成及塑造——以高校思政课教师为例》一文中,深入探讨了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大学生人格养成所发挥的积极作用。秦德勇等在《高校“两课”教师人格魅力促进学生知行转化探究》一文中,深入探讨了“两课”教师人格魅力通过理论教育、课堂展示、社会实践等途径对学生的知行转化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在对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的路径及策略方面,学者们纷纷提出见解,研究成果最为丰富,且日益趋向全面化、合理化。纵观已有的相关研究,大多数学者主要从教师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提升的策略和方法,研究视野相对狭窄。如李香善认为,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一要强化个人道德修养与不断进取的职业道德精神;二要强化科学文化修养,培养创造能力;三要强化德育教学方法改革,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四要强化师爱的心理修养;五要强化自身个性魅力及师表美;六要强化“实践与反思”的策略修养[14]。研究视角的狭窄一方面使研究显得偏颇,直接影响到研究的拓展,另一方面在一定意义上也削弱了研究的应用价值。针对上述不足,一部分学者开始从学校、家庭、社会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探讨,拓宽了研究视野,使研究更加全面化、合理化。如林小阳认为,塑造和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应做到坚定政治立场,提高政治素质等六个方面;学校应做到严格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度等九个方面;社会的政府主体应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纳入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加强领导,统筹安排,督促各地各高校落实好六个方面的工作;社会的家庭主体则应通过确立正确的家庭价值观,搞好家庭管理和家庭协调等,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塑造自身人格创造合适环境[9]。
学者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的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值得我们加以重视和提高。
纵观学术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的研究,学者们对其概念的界定并不明确,多数学者简单套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概念,来定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格魅力”。尽管有一些学者对其概念进行了界定,但还不够科学、准确,概念本身未能突显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的特殊性,以至于这一概念不仅适用于一切教师,还与教师魅力、教学魅力等概念缺乏严格区分。如有研究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指教师凭借高尚的品德,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心理品质,无私的奉献精神和优美的言行举止而产生的对学生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吸引力。”[15]此外,学者们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魅力、教学魅力的研究存在雷同现象,即无论对它们的概念界定和特征、表现的分析,还是对它们影响因素、提升策略的探讨,都存在较大雷同,这容易使人产生一种误解:它们的研究是一回事或没有本质区别。
笔者建议:一是明确界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的概念,真正把握其特殊本质。明确的概念是开展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我们只有将研究奠基于科学的概念之上,才能筑起牢固的理论大厦。二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魅力、教学魅力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切实把握它们之间的区别和内在联系。
已有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的表现、作用、提升策略等方面,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的本质、理论基础、产生根源等,则鲜有学者探讨。目前,学术界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的研究成果以普通级别的论文居多,高层次的论文较少,而相关的专著则几乎没有。低层次的重复研究,除了满足职称评审中的教改要求外,对研究本身并无多大益处。
针对以上情况,笔者建议应深化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的理论研究。理论研究能够较好地揭示出研究对象的内在联系和规律。理论研究的不足、不深,直接制约和影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的应用研究。我们对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的策略研究,取决于我们对其本质、影响因素、产生根源等理论知识的认识和把握,很难想象在没有准确把握以上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提出卓有成效的策略和方法。
纵观学术界已有的相关研究,学者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的微观研究较多,宏观研究较少。如学者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问题的原因分析以及对其提升路径和策略的探讨,大多数学者都是从教师方面进行,缺少从学校、家庭、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宏观综合研究。此外学者们的研究手段还比较单一,大多数研究都是基于理论思辨和经验总结上的定性分析,而相关的实证研究、可操作研究比较缺乏。如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构成要素的研究,大多数学者都是基于理论推演上的应然分析,缺乏相关的实践调研与验证;关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的策略研究,尽管学者们提出了诸多良好的见解,但缺乏可操作性的应用研究,不利于实践的应用和经验推广。
针对上述情况,笔者建议应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的宏观研究、实证研究、可操作性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格魅力不仅关涉到教师自身,而且关涉到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等多个方面,对以上多个方面的宏观综合研究,有利于推动研究的科学化、全面化、合理化。加强实证研究,通过实践调研发现问题,把握关键,探寻可操作性的方法和策略,进而不断增强理论研究的应用价值,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惠晓峰,冯菊香.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1):92.
[2]胡果文,李彩英.论“两课”教师的人格魅力[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0,(8):62.
[3]刘风辉.塑造教师人格魅力提高“两课”教学的实效性[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6):169.
[4]李德祥.论高校“两课”教师的人格魅力[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175.
[5]王艳,任晖.浅谈高校德育教师的人格魅力[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2):138.
[6]黄海蓉,陈石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道德人格魅力现状与对策[J].琼州学院学报,2010,(4):38-39.
[7]孙山,张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边缘化的表现、原因及应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0):82.
[8]郭飞.思想政治教师人格魅力问题研究[D].沈阳:东北师范大学,2012:10-11.
[9]林小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培养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0:30-32,33-43.
[10]李虹.教师人格魅力对大学生的人格养成及塑造——以高校思政课教师为例[J].集美大学学报,2012,(3):16-17.
[11]任忠惠.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格魅力[J].学理论,2011,(35):262.
[12]孟丽娟.思想政治课教师人格魅力探略[D].沈阳:东北师范大学,2007:2.
[13]徐华炳.“两课”教师人格魅力的作用与塑造[J].太原大学学报,2004,(3):66-67.
[14]李香善.高校德育教师人格魅力对人才培养的影响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52-53.
[15]杜彩银.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的作用[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3,(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