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其璋 彭晓虹 邓真华 叶武光 姚金宝 杜贤明 王军文
( 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 330002)
江西蚕桑产业在20 世纪90年代实施“蚕桑工程”时期有过辉煌的发展阶段,1993年全省桑园面积达71 万亩,年发种量56.8 万张,位居全国第7位,蚕桑产业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为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全省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国内茧丝绸市场的频繁波动,江西省蚕桑产业与全国大多数蚕区一样,经历了风风雨雨,几起几落。目前全省桑园面积稳定在22.5 万亩,主要分布在修水、永新、东乡及乐安等县。2010年以来,九江综合试验站组织团队有关成员对江西省主要蚕区修水县、永新县、东乡县、乐安县及蚕桑特色县的桑树产业现状进行了调研,并对桑树产业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进行了分析。
1.1.1 桑树栽培品种
目前栽培的桑树品种为农桑系列、育711、盛东1 号、丰田2 号、强桑1 号、桐乡青、荷叶白、广东杂交桑及果桑。其中农桑系列14.4 万亩,占64%,育711、盛东1 号、丰田2 号、强桑1 号等3.84 万亩,占17.1%,广东杂交桑0.99 万亩,占4.4%,其它品种3.26 万亩,占14.5%。当前主推桑品种为农桑14号、强桑1 号等。
1.1.2 桑树结构与收获
农桑及湖桑系列品种,树型养成为中干偏低,栽植密度800 ~1 000 株/亩,广东杂交桑,密度3 000~5 000 株/亩,低干树型养成。春蚕以片叶和三眼叶为主,续春或夏蚕以小蚕期片叶、大蚕条桑收获为主,秋蚕用片叶收获。80%以上桑园采取夏伐,广东杂交桑和因桑园改造需要的桑园则采取春伐,春伐面积不到20%。
1.1.3 桑园产出水平
全省桑园产出大体情况为20%未投产,15%为高产水平,35%为中等水平,25%属低产水平。亩桑产茧高产水平为100kg 以上,中等水平60kg 左右,低产水平为30kg 左右。
1.2.1 桑枝食用菌开发
2007年宁都县长胜乡利用桑枝粉碎生产黑木耳、香菇、茶树菇,年产干量达1 000t 以上,产值6 000 万元[1]。永新县自2010年以来,以夏伐桑枝屑为主要原料,部分养蚕大户在春伐桑园内套种竹荪,全年收获3 ~4 批,每亩收获干竹荪60kg 以上,以市场价100 元/kg 计,产值6 000 元/亩以上,且不影响养蚕产量和收入。2013年乐安县引进浙江客商开展桑枝栽培黑木耳,桑枝以200 元/亩向蚕农收购,桑枝料占65%,从7月份开始投产灭菌、接种,生产40 万棒,10月下旬进入采摘期,可持续至翌年4月份,预计总产50 t(干),按市场价格80 ~100元/kg,总产值可达400 万~500 万元。因发菇场地需用量大,可放在露天,空旷泥地,收割稻田后的水稻田等,因此可利用秋冬季在桑园内放置菌棒。
1.2.2 桑叶美食菜肴开发
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利用江西省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凤凰沟风景区4A)平台,以桑叶、桑枝、桑果等桑资源为主要原料制作绿色生态的桑美食菜肴,其中凉拌桑芽、桑叶煎蛋饼、桑叶糊、神仙鸡、桑枝炖老鸭等桑叶美食菜肴已成为该景区的特色菜受到游客欢迎,2013年收入达100 万元以上。
1.2.3 果桑园与休闲旅游结合
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2009年建立的果桑园,种植品种有大十、红果2 号、白玉王、台果46C019 及台果72C002,目前已是该景区的观光景点之一。在果桑园挂果成熟期间,让游客走进生态果桑园,体验采摘桑果,品尝桑果或鲜榨桑果汁,享受生活、回归自然的乐趣。每年果桑园接待游客2 ~3 万,采摘桑果50 元/kg,门票10 元/人,10 亩果桑通过开展果桑采摘游年收入达30 万元。
1.2.4 桑资源产品的开发
近十年来,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加大蚕桑资源产品的开发力度,现已开发有桑叶茶、桑果酒、桑椹膏、桑果汁、桑果糕、桑果脯、桑果醋、桑叶面条、桑叶馒头、桑叶年糕、桑叶桃酥等多种桑资源产品。所开发的产品作为景区的特色旅游产品销售,深受游客的喜爱,年收入达100 万元以上。
1.2.5 桑园套种农作物
如永新县有部分农户,上半年利用新桑园套种花生、毛豆,冬季桑园套种百合,使桑园土地、空间、光照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形成良性循环模式;修水县征村乡,有些农户下半年在桑园套种白萝卜、大白菜、红薯等,平均每亩纯收入300 ~400 元[1]。
1.2.6 利用桑园养鸡
如修水、乐安蚕桑基地有些农户在桑园放养草鸡,鸡可觅食桑园杂草、害虫及剩余桑叶,鸡粪肥桑,鸡肉鲜美,构成立体生态种养模式[1]。
当前蚕区养蚕人员主要为老年人群,文化素质不高,科技意识较低,对桑树管理普遍重视不够。如建园起点不高,桑树投产缓慢,在栽植后的第三年才养少量蚕种。同时缺乏合理修剪,桑树树形紊乱,未养成丰产骨架,并且施肥水平不高,特别是有机肥用量不足以及病虫害防治不够等问题普遍存在。
全省从事蚕桑科技管理人员三百余人,但基层蚕技推广网络不健全,且真正学了专业、懂桑树栽培技术的人员更少,技术指导往往只能停留在面上,很难全面落实到位。如条桑育收获技术推广应用少,桑树新品种的推广力度较小,仅占17.1%。
虽然全省已开发了多种桑资源产品,也只是在省蚕茶研究所内因有休闲旅游的平台才可以看到和品尝到,而市场上很少见到。桑资源产品商品化很少,没有形成产业化,覆盖率不高,绝大部分蚕农也并没有从中受益,没有真正实现资源优势向产品优势的较大转化。
如目前江西推出的一系列桑资源美食产品得到了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及相关兄弟院所的大力支持,而自身缺乏食品方面的专业人才。一些普通食品开发科技含量不高,高附加值产品少。
如对桑叶与家蚕食用与药用价值的宣传来说,人们大多只知道种桑是用于养蚕,而了解种桑养人理念及蚕桑资源产品营养价值高且可食用的人群则很少,目前只有蚕桑类或食品加工类的期刊有些报道。总体来看,对蚕桑资源产品宣传的力度很小、手段很单一。
江西省桑资源开发利用现在主要集中在食用化方面。而桑资源除在食用方面利用外,还可广泛用于医药、化工、畜牧业、生态建设、果业、园林盆景等等方面。因此桑资源利用是单一的呈松散开发,还未呈现多元化发展和形成规模效应。
江西省引进的桑树新品种如强桑1 号、强桑2号、金十、农桑14 号等均表现为产量高、叶质优等特点。如强桑1 号、农桑14 号在修水、永新等基地县推广后反映良好,应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又如引进的几个果桑品种,其中大十品种属果叶兼用型品种,鲜果口感好,含汁量高。种植后蚕农既可养蚕,其鲜果又可销售及深加工,可根据蚕区实际情况适度推广应用。
桑树是叶用经济植物,每采一次叶,从土壤中会带走大量营养元素,只有及时补充土壤中的养分,才能实现桑树持续高产,延长投产年限。因此要引导蚕农增加桑园管理投入,要求每养一期蚕施用一次肥料,冬季桑树休眠后对桑园进行一次冬耕,重施有机肥料。同时结合养蚕合理修剪整形,加强桑树病虫害防治,增强树势,促进优质丰产。
江西省蚕区农村强壮劳力普遍外出务工,仍然采用传统的栽桑养蚕方法,不但十分费力,而且劳动力成本也高,已严重制约了蚕桑产业的发展。因此在保证桑园高产优质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桑园管理中的人力、物力投入。桑园管理方面,推广桑园少耕免耕技术、简化施肥、化学除草、秸秆覆盖、增施石灰、全年条桑收获等省力化管理技术。同时加快桑园机械设备的开发和应用,提高桑园耕耘、剪伐、除虫机械的作业水平。
蚕业主管部门要因地制宜组织开发适合当地桑园间作的生产模式,鼓励蚕农开展多种经营,充分利用桑园土地、空间、养蚕闲季劳动力,在桑园内套种市场前景好的蔬菜和中药材,在桑园内养鸡、鸭等畜禽或利用桑枝在桑园地栽培食用菌或并根据当地实际将几种模式结合起来,形成立体生态循环链,提高桑园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增加蚕农收入。
桑树资源的开发利用涉及到多学科和多行业,仅仅依靠自身或行业内的力量已远不能解决桑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因此江西省蚕业部门,除自身内部不断努力外,联手其它行业共同开发桑产业是不可或缺的。如加强与各相关院所和行业的联系合作,采用借脑、借智、借技术、借设备的方式联合攻关,优势互补,拓宽产业链,提高蚕桑资源产品的附加值。
通过招商或合作的方式引进相关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加入,利用其资金、技术及营销市场参与桑资源产品的开发,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大资源产品的宣传力度,提高桑资源产品市场化率,以及产品的规模效益。
桑树种质资源的多样性、桑树生物性状的特殊性、桑树化学成分的丰富性,决定了桑树种质资源利用的多元性。根据江西省蚕桑产业的现状,除继续加大桑资源在食用化、生态休闲旅游方面的开发利用外,还可用于生态建设及饲料用桑发展方面。
(1)在生态建设上的利用
江西矿产资源丰富,由于一直以来粗放式的矿山开发给江西留下的大量重金属污染区域还有一定范围的存在,不断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而桑树对土壤和环境适应性强、生长快、根系发达、生物量大、耐剪伐,许多研究表明桑树对土壤中的多种重金属、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桑树能在强酸性土壤上生长,且耐土壤Pb、Zn、As 复合污染,可以在Pb、Zn、As 含量分别高达734 mg/kg、1 194 mg/kg、53 mg/kg 的污染土壤上生长,而在外观上却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受胁迫现象[2],可作为土壤修复和环境治理方面良好树种。因此可与环保、林业部门合作,在这些矿区栽植桑树可起到绿化荒山、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的作用,对构建生态景观、改善生活环境、建设绿色秀美江西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2)在畜牧业上的利用
江西省是畜禽养殖业大省,生猪产业进入全国前10 位,水禽饲养量位列全国第5 位。桑叶含粗蛋白25%左右、可溶性糖12%左右、抗氧化物质丰富、矿物质含量高,大量研究证实桑叶对牛、山羊、绵羊、猪、鸡等动物都有较好的适口性和较高的营养价值,其利用价值可以与优质牧草媲美。如用桑叶饲养肉猪,可提高猪胴体率,降低猪板油率和背膘厚,减缓肌肉pH 值下降速度,提高肌肉肌苷酸、脂肪含量,改善猪肉品质和风味[3]。并且桑树萌生能力极强,年年刈割而能年年萌生,因此可与畜禽养殖饲料部门合作,将桑树作为饲料桑发展,具有经济和生态双重意义。
参与文献
[1]彭晓虹,叶武光,姚金宝.江西省蚕桑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报告[J].蚕桑茶叶通讯,2010(3):2 ~4.
[2]谭勇壁.矿区周边重金属污染农田发展桑树种植产业的可行性研究[D].广西大学,2008.
[3]计东风,吕志强.蚕桑产业的变迁与桑品种[A].全国桑树育种与桑产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浙江杭州,2013: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