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生产方式正义观

2014-03-25 12:13
关键词:私有制资产阶级生产力

文 娱

一、正义与生产方式

正义是人类的永恒价值追求,正义的实现不可能停留在纯粹思辨的概念演绎领域,以实践为基点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变革现存实际,在实实在在的行动中去获得正义的实现。人类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使自己不断地得以发展,对正义的追求也更加执着,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致力于实现正义的内容。但马克思认为只要是阶级社会,那么正义必定具有阶级性,历史上之所以会有形形色色的正义观,是因为任何人对正义的理解都会受其经济地位、政治立场的影响,所以首先要明确的是尽管对正义的追求是永恒的,但只要在阶级社会就不存在超越阶级的正义观。

正义的内容对不同的阶级来说是不一样的,那么它是由谁决定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轨道,而在这两组矛盾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也就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最为基本的,所以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正义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因此,正义是一个历史范畴,是受制于生产方式的。所以,要讨论正义那就要考察不同社会形态下确立起来的生产方式是否具有正义性。

二、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

正义的观念是否从来就有?在原始社会,生产资料实行公有制,无阶级的存在,所有的氏族成员一律平等,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所有成员利益的完全一致性,正义与非正义观念的产生从原始社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中找不到根源。因此,在原始社会并无正义观念的存在。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私有制,对自己劳动产品仅归属自己所有的意识是正义观念的萌芽。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阶级,国家开始作为统治阶级的工具而存在。但无论是在奴隶社会还是在封建社会,生产资料都是归统治阶级所有的,统治阶级所确立的正义观维护的只是统治阶级的利益,因此正义是统治阶级的正义。在这两种社会形态下,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决定了奴隶、农民的人身都是绝对或者很大程度上不自由的,更不用说在政治上能拥有的权利。所以,奴隶社会的生产方式、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是不正义的。那么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情形是否有了新的变化呢?跟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相比,资本主义社会无论是在生产力还是对人本身的关怀上都有很大的进步性,被统治阶级看似也获得了公正的对待,但表面上的正义是否与实质上的正义一致?

马克思在确立起实践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后,如他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的那样:哲学家的任务在于改造世界。意识到这样的任务,马克思在这个世界观的指导下转向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旨在揭露资本主义的剥削秘密,指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所以,尤其应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正义性进行考察。

由于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而无产阶级除了劳动力一无所有,所以无产阶级为了生存下去,不得不以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为生。在资产阶级展开实质的剥削活动前,资产阶级早就提出了他的一套正义观。也就是在劳资双方进行交易的时候,双方都是自由地进行选择,自愿地达成协议。资产阶级认为自己支付了无产阶级出卖劳动力的工资,且是以尊重无产阶级意志自由的原则为前提的,所以这是符合正义原则的。无产阶级在马克思未揭露出资本主义的剥削秘密前,他们必定认为所获得的报酬与自己劳动是成正比的,甚至是在激烈的就业竞争里,他们还会庆幸有这样一种正义关系。但这形式上的正义难掩实质上的不正义,尽管它具有很大的迷惑性。

当无产阶级进入资产阶级的工厂进行劳动的时候,马克思指出这是一种异化劳动。在《1844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详尽分析了异化劳动产生的根源、表现、消灭的途径。对于异化劳动,马克思认为这是私有制运动的结果,因为私有制造成了劳动者与劳动资料的分离,而私有制又是分工产生的必须结果,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分工必定越来越细化,分工的发展与私有制共同加剧劳动的异化。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已存在着异化劳动,但到了资本主义时期,这种异化劳动已发展达到了它的顶点状态。这种异化劳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劳动本身的异化,劳动是劳动者本质力量的确证,但在私有制的条件下,劳动却成为被迫而不是自觉自愿的让劳动者感到愉悦的活动;二是劳动者与自己的类本质的异化,人的类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即劳动,但现在却为谋生的手段;三是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的异化,即在生产过程中表现为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劳动的无偿占有,无产阶级在劳动过程中创造了体现他本质力量的产品,但这样的产品却不为他所有,所以,他与劳动产品的这种对象化关系转化为异化的关系。四是人与人之间的异化,这是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类本质、劳动产品相异化的必然结果。在这四个方面里,第三个方面是较容易引起争议的,有人主张因为是由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且资产阶级也为无阶级的劳动进行了有偿的支付,所有产品当然归属资产阶级。如果不对这样的一个生产过程进行深刻的考察,这样的说法确实是难以推翻的。但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考察,指出资产阶级在无产阶级创造出劳动的产品,支付给无产阶级相当的工资的价值后还隐秘地让无产阶级生产,也就是进行剩余价值的生产。这部分劳动的产品是无偿归资产阶级的,以牺牲无产阶级的自由时间为代价的。所以,异化劳动对于无产阶级来说是有违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而马克思的学说旨在整个人类的解放、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要消除异化劳动就必须扬弃私有制,要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就必须消灭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不正义的。

因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是不正义的,所以,如果不从根本上变革生产资料的所有制,而仅仅从分配方式上做一些不具革命性的变革,那么是没有什么实质意义的。当然,马克思也肯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人类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但更多的是持批判态度的。马克思固然对资本主义作出客观的事实性的描述、揭露,但他并不止于此,而是致力于寻找到能扬弃现实社会的手段,建立一个实现全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可看出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追求也是蕴含着正义价值诉求的。

三、共产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正义论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被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取代后,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那么正义是否就实现了呢?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将社会分为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两个阶段都实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但采取不同的分配方式,是否有基于正义考虑的因素?因为马克思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脱胎于资本主义社会,无论是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有旧社会的痕迹,所以还不具备完全实行按需分配的可能。马克思指出,实行按劳分配的方式使得劳动不再像资本主义社会那样是异化的劳动,劳动是直接作为总劳动的组成部分存在着。这样的生产方式相较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无疑是正义的,但与此同时由于每个劳动者的天赋、能力不同等因素会导致事实上的不平等,所以这样的分配方式仍涉及到正义的问题。在这样的一个阶段,对分配方式的探讨是很有必要的,而且对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在当前只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必须在所有制上也进行一定的改革,这也就决定了分配方式上存在多种形式,必然导致收入分配差距拉大、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的现象。所以,我国必须解决好分配正义这个问题,这关系着社会主义社会的稳定大局。关注分配正义的问题,其实就是平衡好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不能以一方的利益损害为代价来补偿另一方的利益,比如不能靠降低高收入者的收入来缩小收入差距拉大的形势,因为导致收入不平等的因素是很多的,既可能客观原因起主导作用、也可能主观原因起决定作用或者是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如果以这样方法来实现社会的正义,它本身的手段则是不正义的,违反了正义的应得原则。

马克思认为只有在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条件下才可能真正地实现人的自由、人与人的真正平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大力发展生产力是向着这个目标迈进的,所以在实行这样的分配方式的前提下,只能采取多种方式改变低收入者的收入状况,提升弱势群体的福利待遇,尤其是各种社会保障制度。

四、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的正义论

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则迈入高级阶段,马克思指出这个阶段的劳动已不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成为了劳动者生活的第一需要,每个人得以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们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也使整个社会处于和谐的状态;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由于有这样的条件,在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的前提下,分配方式上已能够切实地实行按需分配的方式,也就是说从生产方式上来讲不再存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带来的不正义,同时也克服了共产主义初级阶段分配方式产生的不正义。因为正义一定是相对不正义而言的,它们不可脱离彼此而存在,所以在这个阶段,不正义的存在的基础得以彻底消失了,正义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可能性。共产主义社会相对其他社会形态来说是一个全面正义的社会,而就其自身来说则全面超越了正义。

[1]齐雅德·胡萨米.马克思论分配正义[J].林进平,译.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5).

[2]艾伦·伍德.马克思权利与正义:答胡萨米[J].林进平,译.现代哲学,2009(1).

[3]阿兰·桑德洛.马克思主义的正义理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6).

[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段忠桥.马克思正义观的三个根本性问题[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5).

[9]王玉鹏,冯颜利.马克思与正义:国外学者观点评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4).

猜你喜欢
私有制资产阶级生产力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女性地位变迁的探究
从“消灭私有制”看私有财产的是与非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坚持
恩格斯的专偶制思想——读《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有感
我国道路货运生产力发展趋势
1920—1927年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知及影响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凡事就怕做到极致 一个词的生产力
毛泽东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批判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