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

2014-03-25 10:20陈晓钢
关键词: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核心

陈晓钢

(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06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

陈晓钢

(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067)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向,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成败的关键。然而,大众传媒、消费文化、互联网络、社会思潮等则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应对这一挑战,一是要在与各种社会思潮的论战中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二是要牢牢把握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物质基础;三是要加强对大众传媒的管理和引导,建立积极健康的消费文化;四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国梦

一、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价值理念、文明传承和精神追求的外在体现,是民族的血脉和人民的精神家园。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谁占领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对此,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而能否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向,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则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成败的关键。然而,在大众传媒、消费文化、互联网络、社会思潮等各种因素的冲击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却面临着前所未有挑战,对此,只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才能达到引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目的。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大众传媒与消费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冲击

现代传媒对民众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截至2010年6月,国内已拥有12亿以上的电视观众,4.2亿网民,近8亿手机用户。随着时间的推移,前述数字还在迅速增长。以电视、网络、手机为标志的“传媒化生存”已成为现实生活的常态。尽管大众传媒对人们的生活有着积极的一面,但其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一是传媒日益凸显的经济属性,使其在主观上只重市场开发与受众的消费需求,轻视社会主流价值维护与传播的倾向明显。现代媒体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不可避免地强化其资本功能与和规模效应,通过激发受众的消费欲望,为自己生产的“可消费性”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由此使促进消费成为传媒业发展的原动力和目标。而当传媒在消费主义传播视角下对世界进行诠释的时候,则必然呈现出浓厚的消费意识形态导向特征,其结果就是引发受众对商品的追捧,并进行毫无节制的消费,进而成为商品“拜物教”的俘虏。“世界上所有的物质、所有的文化都被当做成品、符号材料而受到工业处理,以至于所有事件的、文化的或政治的价值都烟消云散了”[1]。在传媒煽起的消费狂潮席卷下,人们重视的仅仅是能否得到不断翻新的时尚产品并享受其所带来的消费快感。因此,一方面,其单向度的消费视域,根本无法观照社会主流价值;另一方面,其永不止步的消费欲求,也不容他们有更多的余地思考社会主流价值的要求。由此,必然导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地位,在媒体与受众两个维度上均被削弱。

二是传媒运用广告对奢华与时尚生活的过度渲染,使受众进一步产生了扭曲的物欲症,导致他们产生错误的价值追求。作为现代媒体生存与传播重要手段的广告,不但引领着消费时尚,而且其所提供的不断变换的生活参照系,也刺激着受众欲望的不断改变,并将其快感牢牢地钉在购买欲望的释放之中。在广告的诱导下不断购买并寻找新的心理满足,进而陷入无止境购买欲望中不能自拔的生活方式,必然导致消费者心理的失衡并在购买过程中迷失方向。在广告制造出来的扭曲消费中,广大受众特别是年轻人在追求更宽大的住房、更豪华的装修、更名牌的时装、更时尚的跑车、更快上网速度的手机等过程中,常常倍感疲惫和徒增挫败感,以至于在社会上出现了个别年轻人为购买一部最新款的苹果手机而不惜卖掉一个肾脏的极端案例。这既与广告所设计的“美好人生”大相径庭,又使消费者因专注于购买欲望的释放而放弃了对人生意义的深入体验与追求,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失去了落脚点,其建设的实效性大打折扣。

三是一些媒体在对经济利益的片面追求中,超越道德底线,全然不顾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严重违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这些媒体为了提高收视率,赤裸裸地宣传金钱价值观。不但把“名车”、“豪宅”作为成功男人的标志,而且把“小三”这一社会丑恶现象也堂而皇之地列为男人成功的标签,颠倒了是非,混淆了黑白。

在国内某媒体上露脸的“马诺女”,其“宁肯在宝马车里哭泣也不愿在自行车上微笑”的“名言”,在使社会广大有识之士深感惊诧的同时,通过媒体的放大,更给价值观尚在形成中的广大青年人带来了严重冲击。

厦门大学一位来自农村的女博士,在2012年暑期去福建省经济发展较慢的政和县考察调研时,住在当地最好的宾馆,却在微博上发出了“宾馆厨师做不出好口味该换掉,毕业后一定不下基层、坚决不下基层、死也不下基层,得赶紧坐车返校”的感言,在折射出教育体制存在缺陷的同时,则是媒体渲染的“新生活方式”下,一部分年轻人害怕吃苦、脱离群众,缺少社会责任感和理想信念的真实写照。

512汶川大地震后,救援人员在北川发现并开始营救幸存者,但在场的某台记者居然以“挡住机位”为由,对一位救援者说:“你让让机位好不好,我们先拍。”大家说救人要紧,记者还不罢休说:“只要5分钟。”在时间就是生命的救援现场,如此罔顾生命价值、蔑视生命尊严的新闻报道,完全沦为了一种道德良心泯灭和小集团经济利益至上的扭曲行为。

放弃中华民族厚德载物的传统美德,过度张扬自我,为了满足物欲而不顾现实、不顾未来、不顾亲情、不顾伦理,更谈不上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却把消费与金钱作为生活的最终目的,在当下的媒体和相当一部分人的生活中已是屡见不鲜,并呈蔓延之势。

(二)互联网络中的负面因素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带来冲击

移动电话、短信、彩信在人们的生活中早已司空见惯,而移动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紧密结合,使得无线上网、在线QQ、博客、微博、微信,更是后来居上,让信息的传递与交往完全突破了时空限制,并成为人们时尚的生活方式。看似虚拟的网络空间,在占据着现代人很大部分的休闲娱乐时间的同时,却在日益边沿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主流价值思想在网络空间内处于一种弱势地位。

一是泛滥的信息“泡沫”所夹杂的垃圾信息,不但占用了信息空间,使价值信息被掩盖,导致其因难于寻找而影响了决策效率;而且还充斥着大量污秽、虚假、失真、过时乃至错误的信息,充斥着西方社会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价值观念以及色情、暴力、种族主义、宗教仇恨、法西斯主义思想等文化垃圾,污染着信息环境,侵蚀着人们的思想,极易导致人们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的错位,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工作带来挑战。

不久前中国公安机关所破获的色情网站“MM公寓”,其会员高达100余万人,被抓获的2 146名可被治安和刑事处罚的网站维护人员中,95%的成员均为30岁以下年轻人,其涉及的人数之多,范围之广,年龄之小,危害之大,实为近年来少见,十分令人担忧。而这一色情网站的服务器设在国外的现实,在加大了公安机关破案难度的同时,更为关键的则是凸显了西方社会不遗余力搞乱中国思想文化建设的险恶用心。

2012年8月7日,在叙利亚国内阿勒颇地区激战正酣之时,其反对派为发泄对俄罗斯的叙利亚政策的不满,在互联网上发布一条消息说,他们击毙了一名叙利亚政府的军事顾问,这名顾问是一位俄罗斯将军。但在消息发布的第二天,其所指的这名将军就在俄罗斯国防部现身,证实了反对派消息的虚假性。

互联网络上类似的信息“泡沫”不胜枚举,其大量存在的文化垃圾,无时无刻不在消磨着人们的意志,侵蚀着人们的进取心,模糊着人们的价值理念,干扰着人们的价值判断,侵蚀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视。

二是西方社会有意为之的以网络为载体的文化软实力输出,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受到严重冲击。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为,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倘若一个国家的文化成为主流文化,其价值观支配了国际政治秩序,它就必然在国际社会中居于领导地位。为此,西方社会也不遗余力地利用在它们互联网中占据优势的信息收集、处理、加工、传播能力,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理想、意识形态、文化和经济模式及社会政治制度上的吸引力”[2],推销其价值标准、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替代马克思主义,消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淡化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弱化人们的道德责任意识,进而达到其和平演变和“西化”的目的。

三是西方反华和敌对势力在网络上直接发起对中国社会制度的攻击,丑化中国的国际形象,也十分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如西方国家不但其领导人在现实生活中接见达赖等披着宗教外衣的分裂主义分子,而且其舆论也紧密配合其领导人的政治举动,在互联网上别有用心地攻击中国的民族宗教政策,煽动民族分裂情绪,破坏中国的民族团结,干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企图延缓中国的崛起速度。宗教极端势力和民族分裂分子,则予以了积极配合。不但把互联网作为其发动骚乱的联络工具,而且不惜编辑虚假视频,欺骗网友,竭力把互联网当作攻击中国社会的武器。

除此而外,中国的社会政治制度更成为西方舆论在互联网上肆意攻击的目标,它们以民主的卫士自居,以推广普世价值理念为幌子,以人权为靶标,攻击中国社会政治制度为独裁制度。为此,它们不惜千方百计放大国内的个别事件,极尽挑拨离间之能事,力图激化社会矛盾,引发社会动乱,进而实现其和平演变的目的。

这些势力在利用互联网络对中国政治制度发起的攻击中,必然要贬低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地位,必然要干扰我们去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必然要试图瓦解我们的爱国主义信念和不断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必然要设法冲毁我们的道德堤防。这一切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受到严重干扰。

(三)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带来阻力

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当代的各类社会思潮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领域内与马克思主义争夺话语权,企图影响中国社会走向的意图也日益明显。特别是这些社会思潮在披上了学术文化研究的合法外衣后,更有着不容忽视的社会影响力,冲击着主流意识形态,构成了对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号召力、影响力和权威性的重大威胁。

一是充当西方发达国家思想武器,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的具有赤裸裸侵略性的新自由主义思潮,严重冲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其所大肆宣扬的西方经济政治模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充满了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方向大相抵触。其在政治上以实现“自由”、“民主”、“人权”等所谓普世价值为掩护,灌输议会制、多党制和直接选举的政治理念;经济上则以彻底的私有化、自由化为导向,以西方经济模式为正统,冲击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思想上又继承西方个人主义衣钵,强调个人权利优先于“善”,优先于“义务”,则无异于宣扬一种“强权政治”、“弱肉强食”秩序的合理性,忽视大众利益的维护,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动摇着社会赖以发展的基础。

二是本为寻求以改良方式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与科学社会主义相对立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其在经济思想上尽管有提倡多种所有制并存和积极推行社会保障制度等合理因素,但其在根本上却要求以私有制为基础,严重背离了中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制度;政治上则反对社会主义革命,攻击无产阶级专政,将民主与专政对立起来,主张议会民主、多党制和三权分立;思想上又抹杀阶级属性,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抽象的“民主”、“自由”、“公平”等“全人类共同价值”。

三是来自中国只有复兴儒学,走“儒化”之路,才能实现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的文化保守主义的冲击。文化保守主义尽管有其注重经济发展中人的价值与尊严,注重中国传统文化在人们信仰构建中的作用等较为合理的因素,但其在经济上仍然推崇适度干预的自由经济思想,政治思想上则要求以儒家传统为指针、在“道统”基础上吸收西方文化、重建当代中国政治秩序和文化观念,漠视和淡化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民族复兴进程中的指导意义,冲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础。

四是宣扬自由高于民主与平等,蔑视主流意识形态和现存秩序,否定一切革命的保守自由主义思潮的冲击。保守主义所持的立场,其锋芒所向,就是要否定中国自近代以来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在内的一切革命。其所持的明显的历史虚无主义态度下的理论诉求,会直接导致虚无化中国革命史、虚无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虚无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虚无化社会主义制度等。这一立场,毫无疑问地冲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五是来自后现代思潮的冲击。这一思潮尽管有着强调民主参与的广泛性、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和多元主体的权利与价值诉求等较为合理的因素,但其思维框架仍然建立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自由”、“平等”、“博爱”等范畴内,并力图以“不确定性”和小型叙事取代原话语和宏大叙事,以微观政治学取代宏观政治学,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强调了平等却忽略了自由,并否定唯物史观和工人的主体地位。这一思潮,不但与唯物史观对立,而且也与我们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的诉求相违背。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灵魂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遭遇拒斥和被贬低的情形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受到冲击,便是必然的结果。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对策

(一)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工作,归结起来属于上层建筑领域内的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受经济基础决定并能动地发挥对经济基础的作用。只有在快速成长的经济环境中,在日益雄厚的经济实力推动下,以及在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很好满足的基础上,社会发展进程中积聚的许多矛盾才能得到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才会信服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巨大威力,并由此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才会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并万众一心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才会迸发出巨大的爱国热情,发挥出无穷的才智和强大的创造力,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才会自觉地抵御西方资产阶级消极的价值观和腐朽生活方式的侵袭,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和修养水平,成为知荣辱、有道德的社会公民。在此基础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工作才能够排除一切干扰,如春风化雨般地融入人心,牢牢地占据社会的主流地位,取得积极的成效。

(二)加强对大众传媒的管理和引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传媒建设,建立积极健康的消费文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大众传媒的经济属性非但无法消除,只会越来越突出。但是,其经济属性的存在却既不妨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众传媒领域工作的引领,也不妨碍其社会责任的担当。

为此,一是要加强大众传媒的思想建设,明确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最终也无法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道理,扭转单纯的经济至上观念,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注重社会效益,时刻牢记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发挥自身的特色,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二是要建立对媒体社会责任的评价体系。一方面,对那些社会责任感缺乏、社会影响恶劣的媒体,要毫不犹豫地清除市场;另一方面,还要剔除媒体中格调低下的栏目,不给低级庸俗作品留下任何可乘之机。三是要积极发挥媒体的优势,推出更多融贯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格调高雅、符合时代需求和催人奋进的电视、电影、音乐、美术、动漫以及传统文化艺术优秀作品。四是要强化广告的管理。一方面要增加公益广告的投放量,让人们在广告的引导下,更多地关注社会和谐,关注公共道德的建设,关注环境的保护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要去除广告中脱离现实的因素,打击虚假代言现象,保证广告的真实性;此外,还要删除煽动性的语言与画面,最大限度地降低商品拜物教的影响。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建设

互联网的兴起增强了以西方主流意识形态为核心的文化“软实力”的作用,西方社会占据着网络话语权的主导地位,由此导致现行的文化全球化,实质上就是西方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建设,就是要打破西方国家在网络领域里的信息垄断和话语霸权,就是要改变其针对中国进行单向文化渗透的现状。

其一,打造一批立足中国国情、了解中国网民需求,涵盖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精品网站。一方面,在网站中坚守思想文化阵地,以通俗易懂的讲解和大量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大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网上传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同时,还要根据网上舆情的动向,有针对性地组织选题,邀请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线解答网络和社会热点问题,进一步确保网上舆论宣传的正确导向;另一方面,高度重视流行文化对文化价值观传播的独特作用,加大对文化产品生产的投入力度,在网站中推出大量融贯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神的、反映当代社会生活并符合人们需要的电影、电视、动漫、通俗音乐、歌舞晚会以及小说等精品,树立能够反映中国文化特征的大众艺术形象,抵御西方文化霸权和意识形态渗透,既满足广大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又形成文化软实力的对外输出,扭转目前网络空间中文化传播的单向度现象,进一步增强中国文化与社会制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其二,激发网民和广大文艺工作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以自己的独特个性为基础,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借鉴西方网络文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努力探索网络文化发展的规律,有效利用中国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改革开放以来所获得的丰硕成果,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创造出更多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特征的新型网络文化产品,在愉悦自己身心的同时,也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其三,采取措施、积极应战,在积极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网络硬件,提高信息收集、保护、加工、传播能力的同时,建立中国自己的高水平互联网络技术团队,并开展有针对性的网络工作,既用技术手段实时证明大量西方反华势力和敌对势力制作的、用于攻击中国的网络视频和网络流言等虚假性,又用事实证明中国政府在处理大量国内突发事件时的透明与公正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揭露西方反华势力和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和“西化”图谋,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形成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共识。

其四,加强疏堵结合的网络管理,引导网络的健康发展。从疏导的角度来说,一方面要让网络成为人们发表正确意见、不捂盖子、不掩盖问题的空间;另一方面,则要让网络成为发挥人们的主体意识、参与热情以及网络文化创造性的舞台。从堵的角度而言,则是要综合运用行政、法律和技术等手段,加强对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的监控,正本清源,还广大网民一个洁净的网络空间。此外,还要在日常生活与网络空间两个维度上,积极进行教育引导,帮助人们识别有害信息、端正上网动机、崇尚网络人格并提高网络免疫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四)在与各种社会思潮的论战中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特色和始终保持鲜活生命力的秘诀。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灵魂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在积极应对各类社会思潮的挑战中展现出自己强大的生命力,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才能更好地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需要。

一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看待中国社会发展,牢固树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间对立统一的观点,超越当代社会思潮看待社会发展的狭隘视角。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是在生产方式的变革中实现的,中国的社会发展也必然符合这一规律。而民主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抽象的“民主”、“自由”、“公平”等“全人类共同价值”,文化保守主义则狭隘地认为中国社会的发展仅仅为传统文化的展开,即儒家文化的继承等,均未揭示社会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因,不可避免地沉湎于一些没有具体社会内容的名词中,流于空想,并必然要被马克思主义理论超越。

二是要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和科学性,有效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客观而又有说服力地阐释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各类热点问题,牢固确立自身在思想文化理论战线上的主导地位。在当前各类社会思潮都力图利用自己的话语体系,阐释中国社会发展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质疑国家现代化的制度设计,质疑改革开放以来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中国社会发展的长治久安的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更要大力拓展理论视角,深化自身的学术研究色彩,以无与伦比的理论和逻辑征服力,辨识当代社会思潮在历史和现实两个领域里的误导性,在赢得与其论争的决定性胜利的同时,增强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所独具的真理性和科学性的信心,进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得到有力的推进。

三是要充分揭示当代社会思潮在社会发展理论上存在的固有缺陷,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引领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全面、持续和可协调发展。一方面,要指出当代各类社会思潮在“民主”、“人权”、“自由”以及“正当”、“合理性”、“社会正义”等旗号下,背离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企图捞取更大政治资本,改变中国政治制度,并借政治制度的改变实现知识精英们利益的虚伪性;另一方面,则要指出各类社会思潮在社会发展理论中的偏执倾向,坚持社会整体发展理念,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社会发展导向,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最终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周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宁先圣,石新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当代社会思潮[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4]刘同舫.在应对当代各种社会思潮的挑战中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威力[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3):106-114.

[5]蒋建国.消费时代的大众传媒与物欲症传播[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10):102-108.

[6]韩震.大众传媒、大众文化与民族文化认同[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4):70-74.

[7]宋元林,黄娜娜.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及其有效运用[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5):195-198.

The Challenge and Countermeasure in Building Socialist Kernel Value System

CHEN Xiaogang
(School of Marxism,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67,P.R.China)

Whether or not persist in the direction of socialist cultural building by the leading of socialist kernel value system,strengthening the main position of socialist kernel value system ,is the key to socialist outstanding culture building.But, building socialist kernel value system is face to the unprecedented challenge from the public media, consume culture, internet and socialist trend of thought.In order to deal with the challenge, we should,firstly,firmly grasp the core of economy and ram the material base of building in socialist kernel value system;secondly, set up healthy consume culture by strengthening leading and managing;thirdly, lead the internet culture building by socialist kernel value system;fourthly,firmly establish the guide position of Marxism in controversy with socialist trend of thought.

socialism;kernel value system;the Chinese Dream

(责任编辑 彭建国)

D616

A

1008-5831(2014)03-0142-06

10.11835/j.issn.1008 -5831.2014.03.019

2014-01-19

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与中国梦研究”(2013YBZZ012)

陈晓钢(1963-),男,重庆人,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