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倩
(长江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荆州434023)
从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汉语中丰富的颜色词分为若干类。各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审美心理和思维习惯等不同,各种颜色词在视觉上和心理上所引发的联想和意义也不尽相同,所以,我们在翻译颜色词时应注意汉英民族的文化差异,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
就指称作用来看,大体可将颜色词分为基本颜色词、实物颜色词和复合颜色词。
基本颜色词是指大自然中的基本色彩,具有一定的概括性,使用频率较高。汉语中把颜色分为赤、橙、黄、绿、青、蓝、紫。我们称这种分类为“七分法”。其实英语中也有七分法,即把颜色分为red,orange,yellow,green,blue,indigo,violet。汉英两种语言中都有七分法,因此在将基本颜色词翻译为英语时,就不难找到各自的对应语。
实物颜色词能描绘出基本颜色词难以描绘的浓淡、明暗不同的色调,因此相较而言,其对颜色的描绘更精确、更形象。实物颜色词按其来源可划分为八大类:金属矿物类、珠宝类、动物类、植物类、自然景物类、日常用品类、食物类、人与人体类。其翻译可采用直译法。如:金黄(golden yellow)、翡翠绿(emerald green)、孔雀蓝(peacock blue)、菊花黄(coreopsis yellow)、天蓝(sky-blue)、瓦蓝(tile blue)、米黄(butter yellow)、血红(blood red)。
与古汉语中的颜色词相比,现代汉语中的颜色词有了很大的变化,最明显的变化是早期的颜色词基本上是单纯词,而现代的颜色词则以复合词为主。古汉语中沿用下来的许多单音色彩词(基本颜色词)大多作为构词语素使用,与其他词素一起构成复合颜色词。
1.基本颜色词+基本颜色词+色
这类颜色词用来指介于两者之间的颜色,不过,大部分更偏重于后一个颜色词,如蓝绿色(绿中带蓝)、橙红色(红中带橙色)等,翻译这类颜色词时一般用“基本颜色词+基本颜色词”或者“基本颜色词+and+基本颜色词”的模式。如:黄绿色(yellow green)、 黑灰色(gray black)、橙绿色(orange green)。
2.前加式颜色词
前加式颜色词即在表示色彩意义的构词词素前添加成分,如“暗/苍”、“亮/鲜”、“浅/淡”、“深/浓”等。这类颜色词的翻译很简单,因为英语中也有表示颜色深浅、浓淡、明暗变化的词与之相对应。如:深黛色(deep blue)、浅黄色(light yellow)。
3.后加式颜色词
后加式颜色词的修饰成分多是以重叠的方式出现的,如:黄澄澄、黑漆漆、红艳艳。但有的基本颜色词构词语素可以加后缀语气词“不拉几、不愣登、不溜丢”等。这些后缀几乎不能独立存在,没有具体含义,只能表达不喜欢或者厌恶的情感,形成贬义颜色词,如:灰不拉几、黑咕隆咚、紫不溜丢。
由于英语中没有这类词的对等词,我们在翻译时,只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所修饰的词的情况适当地翻译。不过,加上不同的后缀所表达的不同的意义和情感色彩在翻译中应有所体现。英语中可用vivid,bright,livid,lurid,pallid,pale,dull,drab,faded,colorless等来加强语意。从结构上看,大部分汉语后加式颜色词在英语中成了前加式颜色词。如:“一道明晃晃的闪电”译为“a vivid flash of lighting”;“灰蒙蒙的天空”译为“a pallid sky”。
颜色词的形成和发展与人类的色彩认知能力发展密切相关,从汉语颜色词的历史发展过程来看,汉民族色彩认知能力的发展经历了辨色、指色、描色三个阶段。根据这三个发展阶段,我们可以将颜色词分为辨色词、指色词和描色词三类。
辨色词。辨色是指汉民族在接触、认识大自然中的色彩时,对自然色彩进行初步的认知加工,从色彩连续体中分辨出红、黄、绿等色彩范畴。这一阶段形成的红(red)、黄(yellow)、白(white)、黑(black)、绿(green)、蓝(blue)、紫(purple)、灰(grey)等稳定而能产的基本颜色词被称为辨色词。
指色词。指色是指汉民族在辨色的基础之上对已分辨出的色彩范畴进行再区分。如把“红色”范畴再区分为大红、枣红、胭脂红等不同色调的红。指色阶段实际上也是一个分辨色彩的过程,但由于表达这些色彩范畴的词多为指称某一色彩的颜色名称,故这一阶段又称指称阶段。这些分辨、指称色彩的颜色词被称为指色词。如:白色(white)、乳白(creamy white)、银白(silver white)。
描色词。描色阶段是指汉民族在辨色的基础上,从另一角度对自然色彩进行认知加工的过程。这一阶段对色彩的认知不仅是要分辨出一些具体的色彩,而且要描绘出某一色彩“看起来怎么样”,即要确定色彩的性状、特征,如:通红(brick-red)、黑漆漆(lake black)、蜡黄(wax yellow)。
按音节划分,可分为单音节颜色词和复音节颜色词。单音节颜色词中一部分是基本颜色词,如,红(red)、黄(yellow)、白(white)等。单音节颜色词中另一部分是非基本颜色词,如“翠、朱、赭、皂、素”等。这类颜色词的翻译应弄清它们的具体含义。如:“朱”本指一种红心的树木,后来用来表示正红色vermilion,vermeil;“赭”本为赤铁矿石,一般呈暗棕色或赤褐色,所以“赭”后用于表示红褐色reddish brown,burnt henna。复合颜色词由两个单音节颜色词构成,分两种情况。一是由两个表示同一色调的单音节颜色词构成,如,朱红(vermilion,vermeil)、黧黑(black,dark)、翠绿(jade green,bright green)。这类颜色词中的两个单音节颜色词表示同一种颜色,翻译时只需将这种颜色译出即可。二是由两个表示不同色调的单音节颜色词构成,如,红黄色(red-yellow)、橙褐色(orange brown)等。
按意义构成来分类,可以分为以下四类:明喻型颜色词、类比型颜色词、借代型颜色词、程度修饰型颜色词。
明喻型颜色词是通过比喻方式构成的合成词,如“雪白”,取“白如雪”之意。这类词把指称具有某种色彩的事物的词与相应的单音节颜色词连用,构成具有形象感的颜色词,如:粉白(winter white)、粉绿(powder green)、雪白(snow white)。
类比型颜色词是用具有某种色彩属性的实物来表示相类似的颜色,其构成方式即实物颜色词的构成方式,前文已有讨论。
在汉语中有一些颜色词并非表示颜色,而是一种借代。在翻译这类颜色词时需要联系上下文,根据对文章的理解译出其所指代的内容,例如:
(1)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1](《红楼梦》第二十八回)
The day that spring takes wing and beauty fades,who will care for the fallen blossom of dead maid.[2]
程度修饰型颜色词即在表示色彩意义的构词词素前后添加成分,分为前加式颜色词和后加式颜色词,此类颜色词前文已有讨论,此处不再赘述。
参考文献:
[1]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2]杨宪益,戴乃迭.A Dream of Red Mansions[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