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珍伟 刘小燕 关辉
(长江大学 团委,湖北 荆州434023)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持续扩大,大学生青年志愿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既可以为解决社会现实需求提供重要支持,又可以培养出许许多多具有奉献精神的大学生。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这一精神为加强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指引了方向。
目前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面临许多挑战,为此,我们要加强青年志愿者队伍建设、开展青年志愿者业务培训、打造青年志愿者品牌活动和搭建青年志愿者活动展示平台,使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专业化、品牌化、持续化。
现有管理机制的制约。长期以来,中国高校志愿者组织隶属于校团委、学工处。志愿者组织与其管理机构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行政管理关系,管理机构的管理目标与志愿者组织的运行目标不一致,其评价体系阻碍了志愿者组织的发展和社会化进程。在笔者工作的单位,青年志愿者组织由校团委负责管理。由于校团委的日常事务繁杂,投入青年志愿者活动的精力非常有限,更愿意选择性地参与一些时间短、快餐式、应急式的活动,无力参与许多校外具有持续性且非常锻炼人的公益活动。
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平台小、层次低。社会对青年志愿者活动的认识停留在既需要又排斥的状况,并没有广泛接纳志愿者活动。开展诸如需要拉人头充数的活动,想到了青年志愿者。但这样的活动对志愿者起到的锻炼作用甚微。有些需要坚持的活动,如帮助孤儿活动、敬老院服务活动,对参与者切实起到人格塑造和行为影响作用的活动,往往因为怕麻烦,或者担心安全问题而拒之门外。社会为青年志愿者活动提供的平台小、层次低,志愿服务活动的价值远远没有得到充分开发。
大学生对志愿服务活动的理解存在偏差。起初,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热情很高,参与面很广。但是一旦加入志愿者组织后,一部分学生的热情便迅速降温。究其原因,客观原因如前面所述;主观而言,有的参与者对开展活动所遇困难的思想准备不足,有的参与者怀有一种通过参加活动获取一定报酬的期待,“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宗旨还没有内化于心。
志愿者队伍更替周期过短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自愿服务意识。目前,长江大学志愿者主要以大学一、二年级为主;进入三年级之后,学业、就业和考研的压力迫使许多人早早地退出了志愿者活动。即使继续留在志愿者组织里,往往也是徒有虚名。研究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比例极低。“被调查对象中参加过青年志愿者的青年从年级构成上看,大一学生占32.5%,大二学生占39.5%,大三学生占15.2%,大四学生占11.5%,研究生占1.3%”。这形成了志愿服务活动是大学低年级学生做的思维惯性,因而大二就退出志愿者队伍,志愿者队伍的更替周期过短。这样不利于志愿者真正将“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心”的理念转化为自觉行为。
志愿活动服务形式主义成份较多。许多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的目的和动机就是为了获得一种资历,为自己今后在政治方面捞取一定的资本;由于自愿者队伍更新过快,无法将自愿服务理念转化为自觉行动。这导致许多大学生参与自愿服务活动时的形式主义。有时组织志愿者活动本身就是为了完成某个任务,更体现出志愿者活动的形式主义。
志愿服务活动经费杯水车薪。志愿服务活动经费来源主要有三:一是来自学校投入。由于学校下拨给青年志愿者活动的组织管理单位的总经费额度本来就有限,能够分配用于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的经费成了杯水车薪。二是来自个别活动受益单位的资助,如义务献血活动,采血站可以给予一定额度的宣传物资费。这些经费部分用于宣传献血常识,有些为献血者购买营养品,部分则补充到其他缺乏经费的活动中。三是社会各界的赞助,这方面经费筹措的波动性大,且我国社会目前对这类赞助的认同度也还不高。
志愿服务活动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这是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长期处在较低层次徘徊的重要原因。高校还没有做到将青年志愿者活动与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起来;学生评优、综合测评等考核也难以将青年志愿者活动充分纳入进来;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对促进学生就业的相关性也不强。
加强青年志愿者队伍建设,凝聚志愿服务活动力量。目前长江大学组织建设了一支阳光的、有战斗力的青年志愿者队伍。“时尚青年参与志愿服务,志愿服务成为青年时尚”、“生活中处处都是志愿者,校园里人人争当志愿者”、“不参加志愿服务工作,大学生活就少了一半”等成为广大志愿者响亮的口号和心声。目前,志愿者总队由20多个院系青年志愿者支队及6个具有公益性质的社团作为会员单位组成。这6个社团分别是:法律服务团、环保协会、帮扶困境儿童志愿者协会、天使之家、阳光号列车青年志愿者协会、爱心家园。注册志愿者长期保持在万名左右。健全的组织机构,庞大的学生志愿者队伍,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开展青年志愿者业务培训,增强志愿者创造性。为了开阔学生们的视野,提高志愿者的业务水平,我们聘请校内专家给志愿者进行了公文写作培训、礼仪培训、素质拓展训练,请校外专家主办“我的公益之路”讲座等系列活动。鼓励学生开展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志愿服务活动,如大学生法律服务团组织的“法宝送千家——情系你我他”送法下乡活动,天使之家举办的义诊活动,阳光号列车开设的火车站咨询服务,管理学院志愿者支队开展的赴某小学义教活动,电信学院志愿者支队开展的电器义务维修等活动,增进了活动的趣味性和可持续性。
打造青年志愿者品牌活动,提高志愿参与性。长江大学志愿服务活动始终坚持一个理念,做好两个活动,构建三个板块的工作模式。即坚持“人人参与志愿服务,在志愿服务中成人成才!有困难找志愿者!”的理念;做好“志愿者服务月”和“志愿者风采展示周”活动;构建“关注民生、情系基层”的社区板块,“尊老爱幼、爱心接力”的关爱农民工子女和空巢老人板块,“奉献热血、储蓄爱心”的无偿献血板块。在一年一次的志愿服务月和志愿者风采展示周活动期间,各志愿者支队及公益社团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百花齐放,参与志愿服务人数达到2万人次。在学雷锋活动、高考电话咨询现场、迎接新生现场、孤儿院、养老院、救助站、火车站、公交车上、无偿献血车前、学校开办的“致远计划”名家讲坛、运动会、金秋歌会、校友节等学校大型活动现场到处可见志愿者靓丽的身影。
搭建青年志愿者活动展示平台,培育先进典型。以公益项目策划大赛及公益形象大使选拔赛等活动为契机,不断为志愿者活动的发展搭建平台,给志愿者创造自我展示的机会。在最近的一次公益形象大使选拔赛总决赛暨年度颁奖晚会上,优秀志愿者用精美的VCR及精彩的PPT展示出的突出事迹,和其感人的话语、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的打动了所有在场观众,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周围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