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亚娟
文化繁荣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文化建设需要切实增强中华文化的自觉与自信。这就需要我们准确把握文化的发展方向,积极探讨其实现途径。
“文化自觉”一词最早是由费孝通先生提出。费孝通先生指出,文化自觉就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趋向”[1]344。它“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旧’,同时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坚守传统’。自知之明是为了增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为适应新环境、新时代而进行文化选择时的自主地位”[1]344。由此可见,文化自觉主要指的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文化的认知、理解以及在基础上的形成的一种对先进文化的追求过程。
根据学者们对文化自觉的界定和理解,可以发现文化自觉至少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文化自觉首先是国家、社会、民众对自己文化的认识过程。人们在对自己国家、民族文化的认识过程中产生了文化认知。这种认知包括对文化的基本精神和精要的认知以及对文化核心内容的认知,对自己国家、社会文化优势和弱点的认知等方面。第二,文化自觉是国家、社会、民众对自己文化的理解过程。人们在对自身文化认知理解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对自己文化理解。这种理解包括对文化形成的历史条件,文化的形成过程,多元文化世界中自己文化所处的位置以及文化发展的基本趋势等方面。第三,文化自觉是国家、社会、民众对先进文化和文明的追求过程。人们在对自己文化认知和理解的基础上产生了对文明的追求热情和动力。这种追求包括文化对人们内在需要满足的追求,文化对人的行为指导方面的追求,文化发展繁荣的追求以及文化交流与文化重组的追求。
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2]。这种新的形势要求我们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自觉。
具体来讲,我们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来实现高度的文化自觉,即文化认知的自觉、文化理解的自觉和对先进文化追求的自觉。
第一,文化认知自觉的实现。文化自觉的实现在本质上是认知传统和认知现实的问题。在文化认知自觉的实现道路上,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强化传统文化的认知,促使国民更加深刻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核心,增强文化传统的自觉。用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引领文化的自觉。另一方面,要加强时代文化思潮的认知,促使国民深刻了解时代文化和时尚文化。同时,要对它们进行符合时代性的诠释,进一步促进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进程。
第二,文化理解自觉的实现。一方面要强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这种理解包括对传统文化产生的时代背景、传统文化的精要等方面,是一种对自有文化的深刻再认识过程。另一方面要加强现代文化的理解,包括现代文化思潮的形成、背景等方面。要深入了解世界不同文化,这是一种对现有文化的深入理解过程。通过对传统和现代的理解来达到文化的理解自觉。
第三,先进文化追求自觉的实现。文化自觉是“对文明进步的强烈向往和不懈追求,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3]。因此,需要着力引导民众对先进文化的追求愿望和对文明的渴望。在此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引导和满足民众对先进文化的需求。一方面,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社会文化潮流;另一方面,需要尽可能创作出高雅、优秀的文化产品来满足人们对文化的需要。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4]国家和民族只有拥有对自身文化的坚定信心,才能够拥有对自身文化坚守的从容和创新进取的动力。可见,文化自信贵在信念,重在坚守,持在创新,即对自己文化拥有自信心和自豪感。正是这种自信心和自豪感致使文化传承不断,推陈出新才使文化建设过程中坚持包容并蓄、内外兼收。作为一种信念和力量,文化自信包含着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在行为引导方面展示自信。作为凝聚力的表征,文化的作用在终极意义上是通过文化丛和文化模式实现对人行为的指导。文化自信要求文化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得到认同,逐步成为人们的信念,并对人的行为产生引导和约束的作用,成为规范社会的力量。
第二,在文化交流中展示自信。当下,国家之间的交流愈加频繁,导致文化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不同文化的交流也使得文化交融、交锋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突出、更加尖锐。基于这种背景,国家和民族更需正确看待自有文化,充分认识自身文化的独特性和优势,进一步坚定对自己文化的信念和追求。
第三,对未来的憧憬中展示自信。近年来,伴随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和实力增强,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新崛起的重要力量,经济等方面硬实力的增强激发了民众的自豪感,增强了民众的自信心,也使得民众对国家的未来充满期盼。这种状况为国家进一步强化文化软实力提供了契机,促使国家思考和把握文化发展繁荣的前景。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4]。这就更需要增强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进一步增强民众对自己文化的自信。
首先,对文化传统的自信。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诸多内容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并在现代文化的建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因而,增强对传统的自信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要逐渐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深刻挖掘符合现代社会特征的文化因素,为实现文化强国奠定基础。
其次,对文化交融的自信。任何一种文化都需要从其他文化中汲取养分。“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考验着一个国家的文化自信。”[4]一个国家越是文化自信,就越能够主动加强文化交流与融合,就越能够积极吸收外来优秀文化成果,融会贯通,为我所用。在当前文化交流中,需要着力展示这种自信,要通过包容的胸怀和辩证取舍的态度,广泛吸纳、融合各种文化思潮,增强中华文化的时代特色,不断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再次,对文化发展的自信。当前,我国硬实力的增强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提供了条件,也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基础和保障,保证国家在文化建设方面可以进行更多地探索,进一步增强了人们对未来的文化繁荣的自信。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对未来的自信就是要坚信:伴随文化建设的持续推进,我们能够建设符合现代社会特征、引领时代发展、惠及全球人民的文化。
总而言之,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文化是人们精神追求的核心。在任何社会,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不会自动实现,需要持续建设。在建设过程中,需要着力提高国家、民众对自己特有文化的自觉追求,并展示出高度的文化自信。
[1]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重建社会学与人类学的回顾和体会[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5.
[2]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J].求是,2011(21).
[3]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上[J].红旗文稿,2010(15).
[4]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中[J].红旗文稿,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