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视角下的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4-03-25 07:12刘毓瑾
关键词:中国梦思政政治

刘毓瑾

(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艺术系,福建 福州 350016)

青年大学生需要“中国梦”来激励和引领,他们个人的梦想也将在“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得到实现。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扣国家的需要和青年的成长需求,服务于“中国梦”的实现。

一、“中国梦”对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

完善理想信念系统,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中华民族的梦想和每个人的命运息息相关,而我们每个人具体的梦想则是“中国梦”的真切展开。[1]部分青年大学生一提到理想,总认为是空的虚的,没有多大用处。这说明一些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体系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提升。“中国梦”的广阔视野,对帮助大学生完善自己的理想信念体系,有重大的作用和重要意义。我们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国梦”的教育,引导大学生完善自己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

培养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创新是社会发展的灵魂,没有发展就谈不上实现梦想。青年大学生必须要成为勇于创新的开拓者。我们要在思政教育中,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大胆想,大胆闯,大胆试,立足个人实际,勇于打破条条,善于跳出框框,敢于突破本本,从观念思路、体制机制等方面提高创新能力,以全新思维来应对新情况,谋划新事物,消除旧习惯,破除旧传统,以避免其在学习、就业创业中,穿新鞋走老路。

培养勤奋学习、善于实践的实干精神。实现“中国梦”,需要更多务实之举。青年大学生当前的主要任务,就在于怀着“中国梦”而潜心学习和实干。我们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导青年大学生,着眼于当前的学习,锻炼自己的思维,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在就业创业中做好本职工作,把自己的人生和“中国梦”的实现统一起来,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既要向书本学,更要向实践学,向有经验的人学,不断丰富干好工作的理论和知识储备。青年大学生要坚持学以致用,自觉把学与用、知与行结合起来,把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结合起来,干一行爱一行,懂一行精一行,主动承担繁重任务,把其所学的知识转化成又精又管用的实际本领,真正成为学识广博的实干者。[2]

二、“中国梦”融入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路径

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性,提升思政教育的热度。“中国梦”既强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强调每个人的福祉。正是这种以人为本的精神,让“中国梦”产生了巨大的感召力。[3]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思想政治工作不是要管住学生,不是通过外部强制作用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在理念上进行转变,要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价值判断能力和道德品质修养。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获得学生们的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建立精实的思政课程体系,提升思政教育的精准度。“中国梦”的实现,依赖于富有创新精神的开拓者和实干家,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必须以此为着力点开展。思政教育需要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为导向,建立精实的思政课程体系,以改变当前思政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与学生成长需要及社会发展需要相脱节的状况。思政课程要与职业素质养成精准对接,要紧紧把握社会和市场对人才要求的发展变化,紧跟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动态,构建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促进思政课程与学生成长发展的无缝对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思政教育必须做好如下几项工作:第一,改进思政教材的内容,让思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增加其说服力、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思政课程教材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4]其次,加强对思政教师的培养,加强思政教育的社会实践环节。思政教育要走出课堂,使思政课程的理性说教有充分的感性支持,缩短知与行的距离,认识到“中国梦”的真正意义和内涵,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推行读史读经典工程,提高思政教育的厚度。“中国梦”不是他国梦的翻版,而是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基于中华民族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价值追求,基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梦”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历史积淀和现实依据。这就需要在思政教育中融入民族文史教育、跨文化教育,以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具体来说,可以在思政教育中开展“读好书以开智慧,做好人以实现‘中国梦’”的读史读经典工程,依托班级、社团等,深入开展班级读书讨论会、读书沙龙、书评大赛等思想政治学习实践活动,并依托网络平台,建设网络读书小组,结合经典阅读课成绩、阅读任务完成情况、读书报告质量等指标,以一年为期,对学生读史读经典成果进行考核。

开设青年思想实践大讲坛,提升思政教育的自由度。据调查,许多青年大学生都希望其在大学的学习能够有自己的选择。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规定性太强,太拘谨,可以尝试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实践机会,以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和渴求。开设青年思想实践讲坛,可以打破以往高校讲座由权威专家学者主讲的常规模式,面向在校大学生征集课题,鼓励大学生结合学习生活及社会热点进行自主研究,走上讲台成为主讲人,把自己的独特见解以及创新观点,在讲台上用各种方式进行表达和展示,并与现场观众交流互动,以此激发青年大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其语言表达、团队协作等综合素质。

借助新媒体力量,增强思政教育的渗透度。梦想是面向未来的,其实现依赖于当下社会的发展。“中国梦”的提出和宣传,恰逢我国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广大的青年大学生,通过新媒体了解了“中国梦”的内涵和意义,并运用微博等新媒体表达了自己的青春梦想。新媒体成为承载“中国梦”的积极力量。移动化和融合化,成为中国新媒体发展与变革的主旋律。新媒体的这种快速发展变化,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和新机遇。要充分发挥新媒体在培养塑造人中的新型载体和重要作用。新媒体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施教者对受教者的影响,更多地取决于受教者的自主选择,以及受教者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来自新媒体中多元化信息的渗透。利用新媒体教育个性化、自由化的特征,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5],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真正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促成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多元化,提供了契机。

实现“中国梦”,教育是基础,人才是关键。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实现“中国梦”培养高素质的主力军。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扣国家需要和青年的成长需求,服务于“中国梦”的实现。从“中国梦”视角开展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热度、精准度、厚度、自由度和渗透度。

参考文献:

[1]程美东,张学成.当前“中国梦”研究评述[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3(2).

[2]任仲平.筑就民族复兴的“中国梦”[N].人民日报,2013-04-01(4).

[3]田成义.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5-01-04(5).

[4]申新生.创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4).

[5]王彦庆.针对“基础—实践—创新”模式在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运用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8).

猜你喜欢
中国梦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