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本春
党政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直接关系到党组织的兴衰成败,要把它提高到与发展经济同样的高度。既要有信心,有长期“作战”的准备;又要完善制度、制定规划,实现预防、教育、惩治等多种手段的有机统一。
心系人民、服务人民,还是高高在上、脱离人民,这是衡量党政领导干部作风是否端正的试金石[1]。有些党政领导干部不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在遇到具体问题时,他们不愿站在群众的角度、从群众的立场分析问题。有的干部对群众愿望不上心,对群众生活不关心。例如河南郑州前规划局长逯军在面对记者提问时,居然说出是“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这种话语。产生这种现象有两个原因。一是封建“官僚”文化影响。受我国几千年封建专制文化的影响,部分党政领导干部并没有在思想意识里去除“官僚意识”的影响,群众观念淡化。二是当前外来文化的影响。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取得了巨大的物质成果,但是在引进西方先进发展理念的同时,西方的一些负面思潮也涌入我国,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2]。这些思潮对我们干部的思想观念带来巨大冲击。部分党政领导干部在糖衣大炮面前没有摆正位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有所动摇,最终走向追求享乐的“深渊”。
当前有些党政领导干部重业务,轻理论,对知识了解不深,学习态度不好,把学习用来装点门面,搞花架子。有些党政领导干部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针对性、系统性不够,没有带着问题学习[3]。他们甚至不善于分析、总结以及运用,更没有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指导实践的本领。其原因:一是对学习更新的认知不足。受经验主义的影响,他们认为自己身处基层,接触的问题多而繁杂,靠的是实打实的工作经验,放松了对新政策、新知识的学习和追求。二是对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认识不足。部分干部认为自己对党的大政方针是知道的,但是没有意识到他们只是停留于文字表面,没有深入把握其内涵,没有做到用这些方针来开展实际工作,没有做到将理论应用于实际。
当前,领导干部解决问题的实效不明显,在作风上主要存在以下三大问题。一是畏难情绪。部分干部不体察民情,不倾听群众的呼声,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上,不花时间深入基层第一线,工作效率与人民的期望相差甚远。他们仅仅热衷于布置工作,把工作交给下级。出了问题,指责的多,帮助的少,身体力行不够。与群众没有融洽的关系。二是“唯钱”情绪。部分党政领导干部在推进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眼中只盯住“钱”。只有能产生GDP,能带来地方、部门的经济效益,他们才加大精力投入。三是畏“高”情绪。有些干部眼里只有困难,没有机遇;只有压力,没有动力,更没有集聚推进发展的“正能量”。他们以“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姿态被动地工作,以消极的情绪应对工作,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监督不力。对于党政领导干部来说,目前我们的监督大多是内部监督、同级监督。纪检监察机关在多重因素的制约下,监督效力有限。二是考核不全面。目前针对党政领导干部的考核多是注重经济指标考核,没有针对社会影响和长远影响的考核。组织内部的谈话手段比较单一,大多是面对面的谈话,其他渠道尚待开发。三是评价体系不完善。目前我们的外部评价体系中群众评价力度不足。群众是基层干部工作的直接“当事人”,但是在考核过程中却没有话语权。
作为党员干部,就要模范践行党的路线,时刻铭记党的宗旨,密切与人民的血肉联系。首先,要时刻做到“情为民所系”。共产党的党政领导干部更要对人民有感情,要把感情送给人民。要时刻体悟到人民群众才是自己的“衣食父母”,人民群众的困难和需要是自身工作的目标和动力。各级干部不仅在思想上做到情为民所系,更要在实践中体现。要经常深入基层,尤其是要经常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群众家中去。要通过体察群众情绪,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疾苦,真正弄清他们在想什么、干什么、盼什么、怨什么,以更明白自己工作的方向。其次,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面对外部思潮的冲击,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自觉地抵制各种腐朽思潮,筑牢自己的道德防线,不在金钱、权力、利益面前迷失自己。要顺应民心,以民为本。最后,加大宣传力度,“惜民力、办民事”。要通过媒体和手机等渠道深入宣传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定期安排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汇报思想心得。要真正让各级干部都能认识到自己手中权力的“珍贵”,以及权力的“旨归”。要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主要精力用于干大事、办实事上,切实解决事关群众利益的具体困难和问题。特别要注意解决好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以实际行动用好手中的权力。
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要做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开路者、实践者、先行者、必须要加强学习[4]。同时,要做到注重实践,学以致用、用以增学。一是长期举办多样化专题教育培训班。对于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来说,可以针对所需、所求开展多样化的专题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特色教学和实践,把他们最需要的知识传递给他们,使之能运用到工作中去。二是创新学习培训平台,科学设置培训体系。建议可以依托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大讲堂等培训机构,也可以依托网上干部在线平台,各地的市民终生学习平台等多种载体对干部进行针对性培训。三是科学设置培训类别。分类别组织政府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和各村组的干部骨干与有潜质的工作人员,分期分批到省、市高校或省外进行教育培训。四是创造性开展异地教学、现场教学。适当开展异地教学,把学员拉到经济发达地区去学习,去现场学习他地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克服工作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五是注重后期跟踪。对于学员的收获以及在工作中的表现要有一个跟踪反馈机制,可由专门部门负责,不能把学习作为形式主义。必须明确学有所用,用以增学。
面对现行的干部考核体系存在的诸多弱点,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完善现行干部考核监督体系,进而切实改变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作风。
1.强化监督职能,可加强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适当在某些地方试点,把纪检监察机关从同级政府里独立出来,变为上级政府直接管理,便于其对本级政府各部门直接监督。二是要在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推行问责制度,对于监督不力、监督疲软等现象要追责相关人员。三是打造一个为民、务实、高效的政府,切实转变干部作风,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要建立监督检查常态化机制[5]。四是适当扩大督查的内容。纪检监察部门要把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督查的重点。
2.完善考核评价体系。针对现有对于党政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和不健全的现象,需完善考评体系。把各级的生态、人文、社会以及发展可持续性等方面都纳入到考核体系里。对于一些片面追求近期利益,忽视长远利益和发展可持续性的干部,坚决不提拔,不重用,还要追究责任。
3.完善评价机制,把第三方的力量、群众的力量纳入。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行业,如果群众对干部作风没有评价权,就会助长干部对群众思想感情上的漠视和立场上的偏颇。在每一次干部的考核中,群众评议的分数要占一定的比例。可以接受群众的实名(匿名)评价、单独评价、电话评价、网络评价等多种方式。把对干部作风评价权部分交给群众,把群众的评价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依据,力争建立群众评价多样化机制。群众评价的结果直接影响着干部的职务与任期。
[1]李锡炎.领导科学精艺教程[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2.
[2]刘炳香.领导力新观点[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
[3]沈小平.党政领导干部作风问题分析及对策[J].领导科学,2007(9).
[4]齐玉.把党政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J].求是,2007(6).
[5]任建明.把党政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纳入反腐败工作体系[J].党建,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