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 杉
解放初期,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书记的习仲勋认为,西北地区的统一战线工作主要是做好民族与宗教工作。脱离了这两个中心,一切问题都将无从下手。解放初期,以习仲勋为主要领导的西北局从四方面对民族宗教政策进行了创造性的实践探索。
在领导西北局工作期间,习仲勋在结合西北地区民族情况,总结民族工作经验的前提下,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做了积极探索。
第一,提出“民族的民主联合政府”[1]158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必要准备阶段。何谓民族的民主联合政府?习仲勋认为,“在各民族杂居的地区,陆续召开的各民族人民代表会议,各民族都有相当名额的代表,经过这个会议建立由各民族代表组织的协商委员会,大批吸纳当地各民族的人员参加政府机关工作。”[1]157习仲勋在西北利用民族的民主联合政府的形式,吸收了各民族积极分子,发动各民族、各阶层参加管理社会事务,参与到政府工作中来,不仅为民族区域自治锻炼和准备了人才干部,还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第二,指出“民族的民主联合政府”的推进要按照由下而上,由小到大的步骤进行。习仲勋先是在少数民族普遍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如:甘肃的夏河、东乡等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然后将这些某些民族聚居地区的自治区,联结成更大范围的自治区。对于民族区域自治的地理界线,习仲勋要求,要按照各民族人民的分布状况,由当地少数民族人民自己依据自身的生活习惯等条件来划分,不可强行按照行政区域来对待。
第三,认为民族区域自治要反对两个极端偏向。习仲勋认为,民族区域自治要反对两种极端的偏向,一是不重视总结以往经验,不积极制定出合理计划;另一种是盲目无准备地去工作。不能“为办区域自治而办区域自治”[1]161,要在充分发动各族人民群众把当地本民族事务办好的基础之上,使一切工作都得到改善,才能着手去办民族区域自治。
在领导民族宗教界统一战线的具体实际工作中,为了能够争取团结更多的民族宗教上层人士,推进该地区的工作顺利进行,习仲勋提出了“联合封建反封建”的统战口号,得到了党中央毛主席的充分肯定。所谓的“联合封建反封建”是指先争取团结民族上层人士,再发动群众进行改革。一是对民族宗教上层人士做好统战工作。他通过政治上的政策宣传、经济上恢复发展生产、文化上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等,从而最大限度争取到更多的少数民族上层和宗教人士来支持本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至少能够保持中立。二是对民族上层人士采取宽大的让步政策。对于民族上层人士,要采取“和平些”的方式。“要用赞助土改和不反对土改来换取‘改的和平些’,以及在宗教方面、在关系他们自身的某些方面与我们的某种妥协……用‘和平些’和某些必要的妥协去换取发动群众的较好条件。保存一部分封建,搞掉大部分封建。”[2]281他坚决反对一些地方的激进态度,反复强调要加强对民族上层人士的教育和政治争取,一个也不能抓。三是通过“必须排出各民族、各教派人物名单,坚决保护必须保护的人过关。”[2]281保护一小部分封建上层势力、开明人士,从而换取更广泛群众支持,去反对大部分封建势力的策略措施,取得显著的成效。通过“联合封建反封建”的统战实践,习仲勋为我国完成民主革命任务争取了一大批民族宗教力量,并同他们建立了友好关系,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习仲勋善于和宗教人士交朋友,并与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共推统战工作实践。与喜饶嘉措大师的交往,便是习仲勋统战工作的典型实践。习仲勋和喜饶嘉措大师为了人民的利益,结识在了一起并成为挚友。他们的深厚友谊成为党和青藏地区少数民族、宗教界人士联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习仲勋与班禅进行了亲切交谈,对西藏统一战线工作的指导,对于稳定西藏局势,处理达赖和班禅的团结具有重要意义。习仲勋对宗教界人士的尊重和关怀,获得了宗教界人士的高度认可。从习仲勋身上,宗教界人士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看到了党对宗教界的尊重和关怀。由此,他们也更加尊重党的领导,拥护党的统一战线方针政策。
解放初期,西北地区民族宗教情况复杂,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民党的残余势力与当地土匪、民族宗教反动头目相互勾结。同时,我们党内一大批同志对西北地区民族复杂性估计不足,对民族统战工作认识不到位,出现了轻视民族统战工作的现象。不少领导干部在思想上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认为民族统战工作就是“吃吃喝喝,迎来送往”、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生一些不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行为。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拆毁寺庙,没收寺院土地,致使和尚、道士、尼姑还俗的事情。多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了众多少数民族僧侣、教徒的不满与对立情绪,导致多起民族宗教叛乱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了西北政权的稳定。针对这种现象,习仲勋在坚持中央“稳重慎进”方针前提下,主要通过上层民族人士,成功地解决了西北民族宗教叛乱问题,维护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一贯性,发展了党的民族宗教统一战线,维护了西北政局的稳定。平定青海省昂拉部落的千户项谦叛乱,就是建国初期习仲勋坚持党的民族团结原则和稳重慎进方针,成功解决西北民族叛乱问题的一个典范。
1952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习仲勋为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兼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协助政务院副总理兼文教主任郭沫若,领导文化、教育、卫生以及新闻等部门工作。在毛泽东的鼓励和支持下,习仲勋主持制定了文教工作的“整顿提高、重点发展、提高质量、稳步前进”的16字方针,对新中国文教领域的统一战线工作做出了积极探索。
一是提出要利用一切条件,团结、帮助广大文艺工作者。党的领导要给予文艺工作者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创造条件帮助作家到基层群众中去,帮助作家解决自身的思想问题,乃至具体帮助怎样写作的问题。对于文艺工作者的领导,不能采取依靠行政命令的方法,更不能用“暴风骤雨”式简单粗暴的方法,而是要采用“和风细雨”的方式。对于那些基本立场没有错误的一些作品,要实事求是地看到其作品的积极层面,不要一概而论。即使是那些基本立场上存在一定问题的作品,也不要一棍打死,一定要从改造和提高的角度出发,本着帮助人和教育人的目的,耐心地指出问题所在,帮助他修改作品中出现的立场错误和存在的观点偏颇。在要求作家提供作品时,不能像加工订货那样规定限期交货,要给予文艺工作足够充裕的时间。批评要实事求是,不要动辄给文艺工作者乱扣帽子、上纲上线。
二是指出扩大文教机关党外民主人士的参与权。习仲勋首先肯定了文教委经常召集党外民主人士开会,让他们真正参与工作的做法。同时指出,今后我们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自己负起责任来,还要真诚地帮助党外民主人士,让他们也担起担子,扩大他们的事务参与权。文教机关工作人员要经常地检查改善,做好对党外民主人士的团结,做好文教机关的统战工作。各级党委机关,要仔细检查统一战线工作,总结经验,纠正缺点,放手给非党干部以履行其职务的权力,帮助他们做出成绩来。
三是强调重点在党内开展自我批评,树立文教工作榜样。针对文教工作机关内存在的官僚主义作风,习仲勋指出,除了对极少数特别严重的官僚主义分子采取严肃处理之外,对于一般的官僚主义,主要还是通过检查工作,批评教育的手段。关于具体的方法,习仲勋认为,应该是自上而下,先从领导做起,再自下而上地开展群众性的批评,重点要放在党内干部的自我批评上。至于党外人士,不做硬性要求,听其自愿,只要求学习文件精神,不要求当众做检查或检讨。对于民主人士,有些要求进行自我检讨的,要表示欢迎,要积极主动地帮助他们提高思想政治上的认识水平。
习仲勋认为:“新闻工作就是群众工作。”[1]133针对新闻报纸工作出现的群众性不足缺点,习仲勋在西北报纸工作会上强调提出,要切实提高报纸的群众性问题,并对新闻报纸工作的性质和方向,以及新闻工作者的工作方法、作风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思想上要明确新闻报纸群众化。习仲勋指出,新闻工作者要牢牢树立报纸群众化理念。“为群众办报?还是为干部办报?”[1]133不能产生模糊不清的状态,要在满足群众和满足干部的要求上有着一致性的认识。新闻报纸要真实反映群众生活和群众运动的情况,如实报道运动中存在的问题、新鲜经验等,这些都是我们指导工作的基础。
实践上要落实工作方法群众化。思想上明确之后的关键,是落实在新闻工作者的实际行动上。习仲勋认为:“新闻工作就是群众工作,新闻工作者就是群众工作者,是比工会、青年团、妇联、农会更加广泛,更多方面的群众工作。”[1]134要真实地反映群众运动、生产,就必须深入到群众中去,熟悉群众。只有做到这样,我们的新闻工作者才能够写出真实反映群众情况的报道和评论,才能将群众报纸办好,才能够培养出更多群众爱戴的名记者和名编辑。
无论是在革命年间,还是建国后,习仲勋一直认为,做好妇女工作是做好统战工作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早在陕甘宁边区时期,习仲勋就高度评价妇女群众运动对党的事业做出的贡献。他指出,在土地革命时期,广大妇女同胞与我们一道创建了红色苏维埃政权;在抗日战争时期,与我们一起巩固边区,支援前线,为取得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建国后,为了进一步发挥妇女群众运动的积极作用,习仲勋做出了深入的实践探索。
一是以成员多样化的组织为形式,开展妇女统一战线工作。习仲勋强调指出,一切群众工作,都应该是统一战线的群众工作,而对于妇女运动,就更应该是极其广泛的统一战线工作。采取何种形式,如何将广大妇女联合在一起,一直是习仲勋思考的问题。他认为,这样的组织应该是妇女代表大会,其中要包括工商学各界的妇女同志,只有这样才能把广大妇女群众紧密联合在一起。在建立代表妇女群众各阶层利益的社会组织基础之上,还要定期将妇女群众组织起来,进行交流协商关于她们权益的问题,逐步提高妇女对于自己权益保障的认识,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设中去,把实现自身目标和国家共同利益有机结合。
从物质精神两方面入手,彻底解放广大妇女群众。习仲勋认为:“妇女群众们的彻底解放,第一要参加生产劳动,第二就要和愚昧做斗争。”[1]118首先,从物质基础层面上出发,发动组织广大妇女参加生产运动,以提高妇女社会地位。习仲勋十分重视对女工的工作,通过表彰典型劳动模范的方式,号召全体女工树立劳动光荣的意识,使她们认识到劳动创造一切的道理。对于大量无职业、不正当职业的妇女,习仲勋不断创造条件使她们都有平等参加劳动的机会,并在其中倡导劳动致富的社会风气。其次,从精神文化层面出发,以学科学、学文化为内容,提高妇女的基本文化素养。为扫除封建思想的消极影响,习仲勋提倡组织妇女以学文化、学科学为主要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化教育活动。如通过妇女冬学识字运动、青训班等,大大提高了广大妇女文化知识水平以及关心政治的热情。对于原有的少数女性知识分子,注重她们的思想改造,引导她们确立新的世界观、人生观,不断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观念。
[1]习仲勋文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
[2]习仲勋革命生涯[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