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勇
摘要: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应从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开始。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也要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作为教学目标之一明确提出。习惯是逐渐养成的,所以在体育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终身体育;锻炼习惯
早在197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体育运动国际宪章》中就明确指出:“体育是全面教育体制内一种必要的终身因素。”阐明了长期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在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一个基本的的理念就是树立终身体育意识。从小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是实现这一目标最有效的途径。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们除了认识到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性外,还应努力帮助他们养成终身受用的锻炼习惯。
一、影响学生体育煅炼的原因分析
1、家长、学生对健康知识了解程度不够,缺乏对健康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认为无病就是健康,从而缺乏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意志品质相对薄弱,怕吃苦受累。这些学生辍止锻炼的原因,没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思想上有惰性、意志品质相对薄弱,怕吃苦受累。
3、学校、社会体育煅炼设施相对缺乏,不能够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需要。
二、如何培养学生体育煅炼的习惯
1.强化体育意识,养成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
为了让生对体育知识和技能有一定的了解,应针对他们的特点,增加体育理论课传授的内容,有必要让每一位学生懂得针对自己的身体情况、体质状况选择一、二种锻炼方法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树立体育新概念。从而增强体育知识,重视体育锻炼。通过体育教学、群体竞赛、集会、广播、墙报、有线电视、体育名言牌等各种途径,大力宣传学校体育,造就一种强烈的学校体育氛围,激发广大学生的锻炼热情,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另外可以利用家长学校、专题讲座等形式对家长进行正面引导,利用早晨和傍晚在家的时间和有限的空间跑跑步、跳跳绳、打打球、跟着电视学学健美操……锻炼孩子的参与意识,营造一种家庭氛围,孩子们也可以利用节假日、礼拜天和爸爸妈妈作长途的踏青、爬山、郊游等,在与孩子们的交流中就走进了孩子的内心,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促进身心健康成长。从而激发他们锻炼的主动性,自觉进行体育锻炼,养成的锻炼的好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2.增强体育知识,重视对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指导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知识的传播者。体育知识的获得,很大程度上离不开教师的传授和培养。为了让生对体育知识和技能有一定的了解,应针对他们的特点,增加体育理论课传授的内容,有必要让每一位学生懂得针对自己的身体情况、体质状况选择一、二种锻炼方法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树立体育新概念。另一方面,体育教师除了发挥体育课堂的科学指导作用外,还要加强课外体育锻炼的辅导,发挥课外锻炼的独特效果,充分发展生的个性。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几种生所喜爱项目兴趣小组,激发他们参加锻炼的兴趣,并加以有效的指导,使他们在提高体育素养的同时,掌握运动技能与锻炼方法,充分体验健身的乐趣,使之终身成为体育运动的实践者。
3.组织学生参加的各种体育竞赛,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为了丰富生的课余生活,激发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学校应引导生积极参加体育竞赛,增加适合生兴趣爱好的体育项目,让他们有更多的体育实践机会。开展以“育人”为宗旨,按照小型多样或单项的原则,推广大多数生都喜欢的乒乓球、拔河、羽毛球等运动,并在每一学期组织一、两次全校性的适合生的运动竞赛,如:篮球、跳绳校运会等。通过竞赛,提高他们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同时使他们在展现自我之中,增强体育锻炼的信心和恒心,从而达到终身锻炼的目的。
4.鼓励学生自愿组合煅炼,调动他们自我煅炼的积极性
大力支持兴趣爱好相同的生自愿组合,结伴进行锻炼,利用同学之间相互影响、相互监督的作用,充分调动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形成互相关心、互相鞭策、互相学习的氛围,使他们在愉快的心情中锻炼,达到增强体质,提高技能的目的。长此以往,就逐步养成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
5.增加体育投资,尽量多给生提供体育锻炼的场地器材
在财力允许的范围内,学校首先要力争改变目前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短缺的局面,尽可能地增辟场地,添置体育器材,充分利用校内一些零散空地,建造一些小型的场地。如:小型羽毛球场、乒乓球桌等,完善学校体育设施与环境。社区也应建立全民健身区域。这样使生有更多的锻炼场所,以满足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需要,吸引他们自觉加入体育锻炼的行列。
6.家校配合,共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煅炼习惯
学校首先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注重培养学生对体育的情感体验、认识和理解体育运动的价值取向,在课上传授正确的锻炼方法,使学生将内化了的体育观念、意识以及方法手段,通过自身的活动和行为表现出来,养成锻炼的习惯。其次通过发放告家长书、开家长会的形式,增强家长的健身意识,让他们从思想上和行动上接受科学、健康的新观念,养成积极锻炼的好习惯,合理安排闲暇时间,使体育锻炼得到充分的保证,并根据家庭的经济状况,添置一些必要的体育健身器材,如跳绳、哑铃、羽毛球拍等,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带领孩子走出家庭,走向操场、走向阳光。从而吸引他们自觉加入体育锻炼的行列。
学生体育健身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必将导致身体素质的下降,而全民体质的提高关键在少年儿童时期。因此,学校体育工作要努力改善目前的状况,在各方面采取相应措施,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加强对生体育健身意识和锻炼习惯的培养,为培养健康、合格的跨世纪人才作出应有的努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