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务集中处理模式的思考

2014-03-24 11:02林晓春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年9期
关键词:流程优化

林晓春

摘 要:现代的商业银行竞争已从单纯的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竞争逐渐演变为更加复杂的管理机制的竞争,究其实质是通过改革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和运营效能来争夺目标客户。业务集中处理改革是各商业银行目前最大规模的管理机制改革,其改革成果如何巩固和深化,如何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业务集中处理模式,如何不断提高集约化运营的管理水平,对于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集中处理;前后台分离;流程优化;质量效率

业务集中处理模式较原传统柜面处理方式具有极大优势,主要包括:

(1)有利于网点转型。银行业务集中后,柜面业务操作变得较为简单,前台人员不需要再记忆繁多的交易代码和复杂的账务处理过程,业务受理后只需引导客户按要求正确填写凭证,通过设备扫描后,借助于网络和影像传输技术传送至后台中心进行处理即可,柜面释放出大量的劳动力转为侧重于营销和服务,有利于网点转型。

(2)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对原柜面办理的各项业务建立起“分散受理、集中处理”的工厂化、流水线式作业模式,前台只负责受理扫描,而具体业务处理、授权人员集中于后台中心,解决了部分营业网点工作量大或不饱合的问题,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3)有利于提高专业化水平。由后台专业处理、授权人员进行完整性和合规性审核,专业分工更加明确,易于统一处理和审核标准,并通过对后台中心进行持续的标准化建设,促进业务处理操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

(4)有利于降低运营成本。业务实行集中处理后,相当多的录入工作可以由外包公司进行处理,使银行人员从高强度、低附加值的录入劳动中解放出来,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特别是小规模的商业银行也不会因为人员限制放弃一些需要大量人手的业务。

(5)有利于风险控制。由柜面前台完成业务初审,对凭证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规性负责,业务结束或日终结束对业务进行勾对,后台中心则对完整性和合规性进行复审并进行后续账务处理。通过专业分工、要素分离、岗位制衡,保证对操作风险的分级防控与制约。

(6)有利于资源共享。凭证和业务资料通过影像保存,有利于本银行系统内的资源共享。对客户的业务往来、资金规模等更容易掌握,有利于贷款、信用卡、理财、电子银行等金融产品的精准营销,而且可以通过数据挖掘为日后的经营管理提供较为全面的资料。

(7)有利于管理机制改革。原有的业务条线多部门管辖,网点地域管理被打破,形成以运行管理为主导多部门协调的跨条线、跨地区的管理机制,促进经营的垂直化管理,有利于部门优化精简和管理效能的提高,有力推进管理机制的改革。

业务集中处理模式目前已在国内大多数商业银行投产和推广,在该模式初具规模并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我们也应清楚的看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诸多有待完善和但亟待解决的问题:

(1)项目运作不系统。项目上马仓促,运作不系统的弊端较多暴露,特别是辖属各地区、各分行投产效果差异极大。一是业务流程梳理不够清晰,集中后账务处理易于混乱;二是平台功能尚待完善,原柜面业务的相当多的功能无法实现;三是新模式下的考核评价体系没有建立和健全,现行的考核指标不能客观反映处理质效水平;五是业务数据收集、归纳和整理不充分,缺乏有效数据分析和潜力挖掘。

(2)对网络依赖性过高。业务集中后,由于全部业务影像需通过网络传输至后台中心,所以集中处理对于网络的速度和稳定性要求极高,一旦业务量过大或网络出现问题,会从原柜面处理模式下某一网点的业务积压和业务停顿演变为现在的业务大面积瘫痪。业务集中处理模式对于网络的依赖性过高,将会无形增大银行的操作风险和商誉风险。

(3)人员安置较为困难。网点转型、柜面业务分流后,优秀的专业人才被集中于后台,剩余人员年龄偏大,其中还包括从未进行过业务操作的原人事后勤人员,新进的人员更只能充实到前台。集中后要求柜面侧重于营销和服务,可脱离业务操作后,业务素养退化明显,无法很好地完成营销和服务工作。如果客户咨询业务得不到专业准确的答复,容易引发客户不满,甚至造成客户的流失。

(4)存在管理失位现象。虽然各条线业务已实现集中处理,但相应的个人金融、信用卡、电子银行等管理职能部门依然存在,仍实际把控着本条线业务的制度、流程、规程制定以及管理和考核。前台仍受多部门并行管理,疲于应付,有时各部门业务要求的冲突也客观存在。运行管理部门牵头实行改革,但对其他部门既无指导权,也无管辖权,管理失位现象较为严重。

为充分发挥业务集中处理模式的优势,巩固和深化业务集约运营改革成果,综合该模式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做如下考虑:

(1)全面梳理业务流程,精简优化业务操作。各行应以提高服务能力,改善客户体验为目标,对已集中和未集中的业务品种的业务流程和操作规程进行全面梳理,为集中处理的业务流程优化和平台功能完善做好方向性的指引。在满足风险管控要求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精简业务操作环节和降低工作难度,不断提高前后台结合的紧密程度,确保业务处理全过程的无缝运行,力争业务处理符合工厂化,流水线式操作的特点,有效发挥集中处理集约高效的优势。

(2)加快完善管控体系,推进配套系统建设。在业务集中处理改革深入推进的同时,应加紧对实时监测、信息反馈、质效管控、考核评价、风险管控等一系列配套系统的建设,促进整个业务集约运营体系的整体性和综合化发展。业务投产前做好可行性论证和可操作性论证,事中实时监测周期内的业务处理质效情况,事后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客观评价,重点关注风险点和处理要点。遇到问题积极协调前后台共同研究解决,做到发现及时、应对合理、令行禁止、奖惩有则。

(3)合理优化中心布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现有后台中心较多选在省会城市和一线城市,由于业务凭证影像已不需要经过人工传递,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中心设立地址可以选在房价较低的二线城市。为降低网络传输速度和故障带来的影响,应该根据业务量和人员数量划分工作覆盖半径,合理测算所需中心数量并进行优化布局,改变现在的一省一中心为一省双中心。同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进员工对中心的归属感,改变对业务处理工作繁重、枯燥的认识,激发工作积极性。

(4)优化现有资源配置,充分释放改革效果。根据业务量峰、谷值分布情况,认真测算前、后台所需人员数量,按照专业技能水平、年龄结构等方面选拔岗位人才。前台柜面注重做好新员工的岗前培训和分流后剩余人员的转岗再培训,后台中心人员除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外,应包含10%左右专业年限较长员工(含管理类人员),该类员工虽已不适应高强度、高压力的中心工作,但业务精通;60%左右的中年员工是中坚力量可以同时保证业务的质量和时效性;30%左右的年轻员工,利于后续培养和潜力挖掘。

(5)加大技术引进投入,保证集中模式可持续发展。流水线作业的质量、效率的持续提高有赖于新技术、新方法的引进,业务集中处理模式也同样需要技术水平的不断更新。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信息和网络科技的更迭更为迅猛,商业银行应加大新技术的引进和投入,把有利于提高业务处理效能,有利于增强对本行经营管理和改革发展支撑能力的技术手段充实到业务处理的过程中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做到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效率运行,保证业务集中处理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智敏,王海飙,庞乐乐,等.基于灰色关联度的我国建筑业发展动因分析[J].森林工程,2013,1:90-93.

[2]董春芳,冯国红,朱玉杰,等.基于职业能力需求的工业工程专业主干课程体系结构研究[J].森林工程,2013,4:154-157.

猜你喜欢
流程优化
医院后勤物资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医院门诊流程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优化建议
运用工业工程的方法优化图书馆科技查新流程
浅谈会计信息化下的财务会计流程优化
基于服务流程优化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浅议市场化取向改革下的烟草工业物流建设
依托信息技术优化中药饮片发药流程
国际工程公司如何优化外事管理模式
传统制造业采购流程的优化研究
电商行业退换货流程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