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承刚
(云南省红河州文化馆,云南 红河 661100)
哈尼族多声部民歌的艺术特色与发展
张承刚
(云南省红河州文化馆,云南 红河 661100)
哈尼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哈尼族民歌在其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没有自己的文字,整个民族文化的传承完全依靠言传身教代代相传。因此,民歌便成为了哈尼人生活中最基本的语音理想和表达情感的生活方式,也就成了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艺术形式。哈呢人一生中快乐和悲伤,理想及愿望都寄托在民歌中。因此,哈尼族民歌丰富的内容,也反映了国家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哈尼族;多声部民歌;艺术特色;传承
哈尼族的祖先在茫茫哀牢山,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在过去的一千年里,创造了传奇的神话,创造了丰厚的物质财富,促进了民族的发展,也传承了丰富多彩的哈尼族文化。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哈尼音乐艺术。然而,随着近几年来改革开放及社会文化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民间、民族的文化艺术也受到了一些舶来的艺术的冲撞。丰富多变的现代声学,强烈刺激听觉神经,许多年轻人对这些现代、新鲜和强烈个性的音乐深深地吸引着,以致一些人们忽略了本民族的音乐元素,导致当地许多原生态音乐濒临失传。
哈尼族多声部民歌流传于云南省红河县阿扎河乡东部,以普春村为中心的几个哈尼族村落,其流传地区自然环境封闭、交通不便,历史上一直是瓦渣长官的辖域。单一的民族分布格局,以及土司政权长期统治的政治历史背景,使得外来的异质文化始终未能渗透进普春一带,哈尼族多声部音乐等原生态传统文化才得以系统保存下来。
哈尼族多声部民歌包括了歌颂劳动、赞美爱情、讴歌山野田园美景等方面的内容。曲目以《吾处阿茨》(栽秧山歌)和《情歌》最具代表性。演唱方式分为有乐器伴奏和无乐器伴奏人声帮腔两种。哈尼族多声部民歌的演唱场合多样化,梯田、山林和村寨都可以表演。伴奏乐器都是自己制作。哈尼族多声部民歌的唱词结构以开腔用词、主题唱词、帮腔用词三部分构成一个小的基本段落,其音乐形态在歌节结构、调式音列、调式色彩、调式组合和多声部组成等方面都显示出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征。
(一)哈尼族多声部民歌中凝聚着哈尼族的音乐智慧和才能,展现出哈尼族独特的演唱天赋。在田野考察过程中,有关专家已采录到8个声部的原生形态哈尼族多声部民歌,这极为罕见,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哈尼族多声部民歌是中华民族音乐的瑰宝,已引起国内外音乐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哈尼族多声部民歌与社会生产,尤其是与梯田稻作农耕劳动相伴而生,它是研究哈尼族文化及其民族性格和审美观念的重要资料。哈尼族多声部民歌深藏哀牢山系腹地,其传承完全依赖民间歌手,尽管它已引起音乐界、人类学界专家的广泛关注,但长期没有得到有组织、有计划的保护,具有多声部音乐综合素质的传承人日益减少,这一宝贵的民间音乐形式正处于失传的边缘。
(二)积极扶持、打造特色鲜明的民族传统音乐节日及民间民俗活动。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自古就有各种民族传统音乐节日及民间民俗活动,如扎勒特、苦扎扎、艾玛突和长街宴等等。政府部门对这些传统节日、礼俗活动应给予足够的经济扶持,并派专人负责管理与开展,保证各项民俗活动能够顺利的开展,以保证民族传统节日及民俗活动的传统性。一方面,让哈尼民族音乐文化有了登大雅之堂展现风采的机会,另一方面,又能达到传播和交流的目的,保证当地民族音乐的文化生态环境。
(三)建立哈尼族多声部音乐陈列馆,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园。
少数民族音乐陈列馆是从民间收集的各种少数民族乐器、与音乐生活相关的服饰和道具、以及由专业民族音乐学者收集、整理、记录的民间现存音乐的乐谱、音像资料及撰写的民族音乐学著述、少数民族音乐历史文献资料等。这些实物、乐谱、图片资料、现代音像数字资料、不仅具有研究价值,而且还具有历史文物的收藏价值,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四)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民族音乐。
世界各地的音乐家,非常重视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的保存与保护,他们认为,只有民族音乐文化得到有效的保存和保护,在此前提下,通过不断努力和研究创造更多更好的音乐作品。近年来,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在农村山区的村庄使用现场取样、经验、录音,创造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来符合现代审美理念。
综上所述,哈尼族多声部民间歌曲极其丰富、多变和独具特色,是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我们要冷静思考、长期规划、有效保护、合理利用。我们相信,有广大音乐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各方面的密切配合,哈尼族民歌会繁花似锦,璀璨夺目。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少数民族音乐会不断地创新发展、源远流长。哈尼族音乐必将在未来的岁月中发扬光大,让哈尼族民族民间音乐这朵优秀灿烂的民族文化之花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1]杨冬梅.论西部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保护与发展[J].郑州大学学报,2006,(9).
[2]罗琼芬.云南民族民间音乐的生态现状与传承[J].民族音乐,2008,(3).
[3]李元庆.中国云南哈尼族民歌[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5.
[4]哈尼阿培聪坡坡[M].云南民族出版社,1986.6,第22页.
J605
A
1005-5312(2014)02-0173-01